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佛道经典

 (二)关于禅密

  90
  问:既然佛性不在修,却又何必要修法呢?不如在生活中时时返照,尤其是烦恼现前透不过去时。
  答:因为你有无明在,遇事执相,不得自在,故须修行。修,不是修佛性,而是消除无明习气。你能时时处处常摄在定,不随境转,这即是修。修到圆熟,定也不可得,那才不用修了

  91
  问:《心经》里说:“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无明”,已破无明,“亦无无明尽”连无无明亦不立,这两句应该已到最高佛位,怎么归纳在十二因缘内?
  答:说无无明尽者,正是扫其悟迹,去其法执,归无所得而入大乘佛位也。

  92
  问:我认为妄心无处所,真心有处所。
  答:不对,妄心执境,故有处所。真心无物,无所不在,故无处所

  93
  问:智慧是一下子打开的,还是一点一点开启的呢?什么是后得智?明心见性与开大智慧有什么关系?
  答:小悟无其数,大悟十八、九。由小而大,而彻。但这也无一定的规范,不须渐进。后得智是对根本智说的,是启用的智慧。即于得根本智后,起用度生,磨光自己的习气,启发神通。随众生不同的根性,说不同的法,是度脱众生之妙智也。

  94
  问:明心见性后,是否八识田中的种子翻腾得更为剧烈呢?
  答:种子翻腾包含在修行的整个过程中。到彻悟后,即无种子翻腾了。所以我叫你不要得少为足,须慢慢在境上打扫习气,将这些污染种子去光,以臻彻悟之境。

  95
  问:心死后又活起来,怎么办?
  答:难免的。师祖在《解脱歌》里讲:“几回生,几回死,亘古亘今只如此。”一回死不透,要大死才行,否则又心动了。我们修法时有:“大悟十七八,小悟无其数”的历程。

  96
  问:初见性人是否脚跟就点地了?照这条路走下去,后来还要来个大翻身。对吗?
  答:初悟只是法身边事,成道的路还长,要精勤走下去。下面还有法身正位和法身向上。什么是法身正位,磨炼到一定程度习染消融了,能度化自在,发现神通。心中污染未去,神通就不能显现。心不动,压住不动还不行,须自自然然地不动,一点儿不著相,一点不追求才行。

  97
  问:念起不随,是不是到了法身正位?
  答:念起不随是有点小成绩了,能受生自在了。但不算法身正位,一定要断思惑,才能到法身正位。到了法身正位还要向上,要离开这个位子,著在这个位子还不行。修禅人:“朗月当头时,尤是阶下汉。”要月落时相见,才是全体圆明。

  98
  问:见性后为什么还要打坐?
  答:那没有一定,假如执着的习气还在,定力不够,保不住才要打坐增加定力以透重关。(有人说我一打坐觉得妄念比平时多。不是打坐妄念多了,而是打坐了,你才看见妄念。不打坐时象一盆混水,有泥沙看不见,打坐之后水静下来了,看见泥沙了)。

  99
  问:神会大师讲“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有祖师讲是众祸之门。该如何理解?
  答:不错,这能知的是谁?你知道了本性,不是众妙之门吗?大鹏金翅鸟一飞万里,全靠脚下点地的一点劲。我们修行全靠这个“知”。后来人执著在这个“知”上,便成窠臼,又不对了。所以祖师说是众祸之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法无定法。

  100
  问:明心见性后能否修大圆满中的脱噶?
  答:大圆满中分二步:(一)“彻却”就是“立断”;(二)“脱噶”是顿超,身体化虹光。要住山闭关修。你们年青人往往好高鹜远,你们能于见性后,进一步刻苦用功修吗?

  101
  问:本性不生不灭,是不动体。怎么理解?
  答:它没有来去,所以叫不动体。没有生死,没有方位,但能随缘显现。这个人要显男身才能得度,那就显个男身去度他;那个人要以女身得度,那就显个女身去度他,随缘变现。真成道,牛胎马腹也能去,但本性无有变异。

  102
  问: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弟子对见性一事有了较深的认识。从前以为开悟以后大事已了毕,除习气只是个次要的过程。现在才真正知道见性只是刚断了见惑,充其量也只做到了理上明白。习气依然还在,境界来了照样会动心,透不过去。欲真了生死还需继续努力,万万松懈不得。待破尽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后大事方才了毕。如以为自己现在生死已了,那是自欺欺人,瞒那阎王老子不得。
  答:来函所说甚当,见性有悟与证之别。真正打开亲见本性者,只断见惑,未断思惑,故生死未了。须悟后用功,断尽思惑,才能了分段生死;更须上上升进,破尘沙与无明惑,方了变易生死,非一悟即能了生死也。近来人心多躁,以为开一点知见即为见性,不再用心修了,真是荒唐之极!

  103
  问:“末等于初”怎么理解?
  答:即最后成道了与当初没有学佛一样。当初学佛时六道轮回,最后也是六道轮回,但不是被业障所牵,而是大愿所致。在六道中度众生,不著境界了。从现象上看是一样的,但实质不同。初学佛在六道里受苦,后来认识这些境界是虚幻的,就不受苦了。不受一切受,是正受,这就是三昧。其实本无生死,来去都是假相。又,初发心时所见之道与末后所证之果,完全一致,所以《华严经》中说:“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可见初见道的根本智对于末后成就是何等重要。

  104
  问:末法时期,心密复出,犹如当空红日,殊胜无比。
  答:心中心密法是密法中的心髓部份,是大根器人才能修的。

  105
  问:自从拜读了您老的文章后,我对佛所说的法,有了正确的认识,佛法不光靠理解,更要靠自己脚踏实地修行。
  答:很好,你有了正解,就应不懈地努力修行,以期亲证本来面目。只是理解不务正修,那是谈食不饱的。

  106
  问: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我等凡夫怎么能在二、三年中修了心中心法而破无明,并能往六道去度众生呢?
  答:不是修心中心法的人都能住六道里度生,而是看各人修证的深浅,随自己愿望是往生净土以了手,或随众生住世度生。

  107
  问:我们心中心法靠佛菩萨加持,这不是心外有佛吗?
  答:佛是有的。如释迦佛,阿弥陀佛、弥勒佛,燃灯佛……,都是有的。但千佛万佛共一体,法身是一个。学佛的人必须做到理事不二、自他不二。

  108
  问:有人说从六识下手,易用功易成就,从八识下手,上根者才可成就。对吗?
  答:这话大错特错!从六识下手不易掀翻妄识巢穴,成功很难;从八识下手易于掀翻妄识巢穴,有事半功倍之效。净土宗有些人,不识其它宗的优点,而且叫人散心念佛也能生西,这不知害了多少人。我们修法并不一定修几种法,随人喜欢,要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法专心致志地去修。心中心法是集禅、净、密于一体的大法。经文中说:第四印可以于命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随缘往生十方净土。由此可见,修心中心法即是修净土,而且可以上品上生。

  109
  问:到什么程度方可开心密道场弘法?
  答:好好用功,能纵横自在,遇境不惑,顺逆无拘时,自开心密道场,即能大弘圣教矣。

  110
  问:我们初学的人是不是得先将身心化空,将“有”先破掉,然后将“空”破掉呢?
  答:修心中心法,你只管修,到一定时候,一下子就爆开了,身心世界全化空,空也不可得。但你不能求爆开,有这个妄心,就遮住它了。

  111
  问:请师父开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义。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说影子都是假的,我们这个佛性是连影子也没有,无相的。要反过来认识到影子是你自己的佛性所起的妙用。如果反不过来,去认影子就倒霉了。譬如这房子、椅子、桌子等等东西,都是我们的影子。你要执着它不就倒霉了吗?但是影子可以起妙用啊!房子可以避风寒,衣裳可以遮体保暖,桌子可以工作、吃饭,这不是起妙用吗?但你不能执着它,跟着影子跑就坏了。影子就是心中起的妙用,影子都是我们心中所显现变化的。不是说没有影子,因为这个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是能起妙用的。我们具足法报化三身,不是只有法身,法身是体啊,它要起诸现象起诸妙用啊!如果不能起诸现象,不能起用就不值钱了。打坐不是死在那里不动啊,死在那里不动,那有什么用?!所以要起诸妙用。但是,要认识体,不认识什么是体,你怎么起用?着相是不得了的,造业生死。你明白这个能起各种妙用的本体,不着相了,它就不造生死业。迷体着相,就造生死业,这是不能推翻的定理。又相由性造,相是幻象,但不离自性,故见相即是见性,性相不二,全妄即真,关键在不要粘境着相。若能念而无住,用而不着,即是解脱法门。

  112
  问:为什么说“肉眼不能见道”?又为什么说“肉眼能见道”?
  答:我们初见道时,肉眼不能见道,因为法身无相,肉眼怎么能见道呢?它是心地法眼,就是用无眼之眼,用智慧眼来体会。反过来,肉眼能见道,就是见相了,一切相都是我们心中显现变化的。肉眼见道就彻底了,就能够从体起用了。体相用——法报化三身都有了,不是只有法身,而没有报化身。一开始不能说肉眼见道,只好说心地法眼才能见道,肉眼不能见道。反过来肉眼见道,就圆满了,体相用都有了。无可取无可废,无可取——都是影子,得不到;无可废——都是自己心中变化的,无可废离。佛教讲的圆满,一开始只好这样讲,法身体无相,见到一切相都不对;反过来,要现种种相,起种种妙用。

  113
  问:《金刚经》说:“无人相,无我相”。谁说谁闻?
  答:只是无相,不是无说,不是无闻,一切没有就落断灭空了。常住真心无相,犹如虚空一样。因空故,一切东西都能容得下。法身犹如虚空,但不能住在空相上,一住就有落处。说法也是,一有知见分别就有落处。所以,最后就以无说无闻来破言说的执着,归于无相灵活妙用。

  114
  问:憨山大师说:“生死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信鼻孔向下。”请解释?
  答:是说今日乃明本分事也。昔日为生死昼夜,水流花谢等梦幻事所迷。今日幸何如之,亲证本来面目,不费丝毫力,即是目前的自然景物也。本分事,本来如此,无有丝毫奇特,不用费心探索寻觅。故只须一切放下,愈用力愈不是,越轻松越好也。

  115
  问:抱定一句话头,朝参夕究,脚跟点地,步步踏实,直教铁树开花,冷灰爆豆。始信宗门中,有奇特事在。虽然如此,须具通方手段,始能定界外乾坤,要有作家眼目。何为通方手段?
  答:一通宗通教;二识诸方设施门庭之妙要;三,识各方来参者之根器;四,随宜教以相应参究之话头。

  116
  问:不跟语脉转,不是答非所问吗?
  答:禅宗机锋,主要是不能落著,如水上葫芦,按着便转,故谓之“转语”,不是答非所问。
  不跟语脉转是要针对问题答,但又不著相。举个例子:如问你们镇江金山寺宝塔有几层?(有人答:七层,上师不许。)你要离开宝塔来答,又要针对这个问题。怎么答呢?你可以打个○相,反问对方“这有几层?”你功夫到了自然会答。

  117
  问:师父曾写过一篇《往生西方关键问题》的文章,《广东佛教》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看法,请师父谈谈您的意见。
  答:这篇文章我已看到,意思是:你提的要求这样高,吓得别人不敢修净土宗了,你这不是害了别人吗?其实我并没有否认带业往生,不少人错会了,以为带业往生就不必用功,莽莽荡荡的就可往生西方了。这去得了吗?莲池大师说过“念佛者多,生西者少。”念佛不痛切故。我这篇文章不是否认带业往生,而是要大家好好用功,做到一心不乱。《弥陀经》说:“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才得生彼国。”我看到很多人,没有功夫,临终时佛号提不起来,昏迷了。还有人说:“痛死了,还念什么佛?!”试问这样怎么能带业往生呢?所以要看问题的中心,做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并不困难,能够时时刻刻绵绵密密地在心中念“阿弥陀佛”,遇到再好的境界也不乐,遇到再坏再烦恼的境界也不烦恼,仍一心念佛,心不动摇。这要求并不高,带业是对的,加重语气说,一个人修到等觉菩萨,他还有业在。因为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在,无明就是造业的因,有无明才会造业。蕅益大师也说:要有“信愿行”,就是要人在真信切愿上做工夫啊。只有“信愿”而不“行”不能成就,就象鼎有三足,缺一不可。“行”能概括信愿。“不行”,就是空信,空愿,不是真信切愿。不做功夫,怎么能带业往生?!这才是真的害人!知见已正,至于功夫做到那一步,就有品位高低的差异,与不做一心功夫的人自有极大之不同。

  118
  问:请谈谈心与境的关系,什么是内境、外境?
  答:境,就是我们思想起的幻境。一个念头起,就有一个影子。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没有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没境了。果能把心境消光了,就好了。“心境顿消溶”就是一下子心和境都消光了。打坐时,能念所念一起脱落,心与境都没有了。内境是我们的身心世界、思想,外境就是山河大地。“方明色与空”并明白这就是我们自己本性的显现,学佛就是学这一点。

  119
  问:有时自己放空无念,脑子很清明,有时散步亦可自然放空,但一晃又没有了,不稳定。
  答:自然放空很好,没有就让他没有,自然不住,否则是死定。

  120
  问:入定以后是不是就醒不过来了?
  答:没有的话,你现在还做不到醒不过来,现在你定的时间不会长。要入定时间长,须经过几次入灭受想定才行,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刚开始灭受想定也不是很长,顶多定一二天。慢慢可以加长,一个星期,十几天,半个月,一个月,那以后可能一下子定得时间长了,但也不是一下子长多少年,这不可能。有些人对能入定几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人很羡慕。但是要知道这个灭受想定不好,那是死定。叫死水不藏龙,不起妙用,没用。大定是活泼泼的,在境界上能大用,对境不粘着。无住才是大定,才是真定。要时时刻刻在定中,大定是无出入的。有出定和入定都不是真定。禅宗有个公案,一个女子在释迦佛前入定。文殊菩萨走来一看,哎哟,这个女子不像话,怎么坐在佛前入定了;要拉她出定。他对这个女子弹指,不出定。又把她举到三十三天,不出定。再把她打到十八层地狱,还是不出定。释迦佛说:下方有个罔明菩萨能叫她出定。正说着,下方的罔明菩萨来了。这位菩萨在女子面前也是一弹指,她就出定了。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为什么不能叫她出定啊?而罔明菩萨却可以呢?有人说是缘的问题。不相干!问题在不能起知见。文殊菩萨起执见了:“这女子怎么能在佛前入定?”这个执见不能起。文殊菩萨是代表大智慧的,大智慧不能起执见,这是表法的。罔明是什么意思呢?罔者,不可得。就是一切聪明智慧不可得。所以没有这些执见,一弹指就出定了。所以要把你的聪明打掉才行。老子说:“掊击尔智”就是说:空掉你的世智聪辩,要心空空的,就能证大道。(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