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佛道经典

 

  66
  问:刚睡下来是持咒好,还是观照好?
  答:持咒好。念念咒就睡着了,观念头观得紧了反而不易入睡了。

  67
  问:观心与持咒有无差别?
  答:观心等于持咒。观心是自力,持咒是他力。

  68
  问:只在山上修行不好,是吗?
  答:在山上修并不是不好,在山上练一段时间是可以的,完全依靠住山是不行的,还要到都市来练。只在山上修,到都市一看心又乱了。在大都市里隐,才是真隐。道家也说: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罗汉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别。初果罗汉在山林里可以一点不动心,但到了都市就动心了。二果罗汉到都市,前念才动,后念即觉。在山林也有好处,先练空,再到都市来练。

  69
  问: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天只能打一座?
  答:下座观照就好。不好好观照,打两座也没有用。能观照就一定能成就。

  70
  问:我觉得自己修行总在原地上打转,上不去。
  答:不要急,一急就坏了。没有什么上去下去,佛性本来不动。要放,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有个要求就坏了,要上去反而上不去了。

  71
  问:《证体启用百则》没修过心中心法的人能看吗?
  答:做心地法门功夫的人,乃至于一心想了生死,出轮回的人都可以看。

  72
  问:《成就胜道宝曼集》谈到:不要一意舍弃欲望,因为欲乐能灌溉和增益证悟及觉受。欲乐怎么能有这种作用?
  答:这是让你生起欢喜心,感受良好,而更勇猛精进故。但如执着不舍,又将入魔或不得出欲界矣。

  73
  问:修心密至一千座不可再坐,还是继续?
  答:这个问题说过多次,坐与不坐,要看你是否成道!未到对境不惑,都要好好修下去。如果能在修时,做到一念不生,而了了分明时,一眼认透本来面目,那末不坐也可,主要功夫是事上磨练即所谓悟后起修也。

  74
  问:一千座还没打开,怎么办?
  答:果真做到上座时心念耳闻,下座时绵密观照。三百到五百座一定会打开。有许多人一百座就打开来了,这个法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千座还没打开,这就不好了,怎么办?从头再来!上座依法修定,下座观照修慧。

  75
  问:我与一些喇嘛有缘,拜了几位上师,他们传了些法给我,我都在修,这是否太杂。请问大德我该怎么办?
  答:是太杂了,你要专心修一种法,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法,一门深入。法是药,生病要吃药,什么药都吃,病不易好。对症下药,一味药就好了。又如挖井,在这个地方挖二三尺没水,又换个地方挖,挖来挖去还是挖不到水。应该选一个与自己相应的法修才是。

  76
  问:弟子认为密法一脉相承,不能混修,混修好比两个人各自跑得都很快,但却绑在一起跑,这就被束缚了。
  答:对!你有这清楚的认识,就不会再上当了。

  77
  问:虽说水到成渠,但岁月不待人。请师开示在今后有限的岁月里如何用功?
  答:在境上锻炼,一切无住,顺逆无拘,纵横自在,即能自由来去,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了。再不然,多持慈氏咒或往生广咒即能往生净土。何忧之有!?

  78
  问:我丈夫与儿子一块儿闭关可以吗?
  答:闭关,第一要真能闭得住,心真定。第二要有人护关。不要将小孩子弄坏了,硬压要出毛病的。

  79
  问:打九座是否非要在打七之后?
  答:不一定,大月十五这天可以打九座,十八小时,结第四印。

  80
  问:在打七的第五天,座上出现了一片白色的虚空,什么也没有,我自己也没有,但我心里很清楚。我反问自己这是什么?难道真是自性显现?我还把头动动,但我觉得太平淡了。一起疑念,未能认识它,抓住它。
  答:这是你自性的光明。在什么也没有中,认识这知道没有的是谁,则大事毕矣。这不是自性是什么?别错过良机!头动动即被他影子惑矣!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但也是惊天动地的事,你认识不足乃可惜许!说抓不住它,知无可知,又抓个什么?

  81
  问:打七回来后,心境觉平淡了好多,只不过有些事仍粘着,其力未充,难于顿断。
  答:人生如梦,一切皆空花水月,何有粘染?

  82
  问:有时默念佛号时,会出现好像里面有个念佛机,自动念,挥之不去,提起佛号又不行,不提也不行。但我既不喜它,也不厌它。该怎么办?
  答:你不可听它,只管自己念。再不然,你可出声念。总之里面的任何声音皆不可听,要自己老实念佛,否则就会走火入魔!你如果能够既不喜也不厌,当没这回事,也无碍。

  83
  问:念佛念到“外断内不断”指的是什么?
  答:外面的声音断了,而心里仍在念。

  84
  问:静坐参话头时,念“念佛是谁?”念到后来,迷迷糊糊的,只听一声“是我”,接着脑子里“嗡”的一声,就再也念不下去了。
  答:不是念,而是“静虑”这念佛的是谁?这是参究!“是我”这是六识的反映,是妄想,不是真智,所以你身心不能化空。

  85
  问:禅定就是打坐吗?
  答:禅定不一定是打坐。我们对境不迷惑就是禅定,不是坐在那儿不动。坐在那里不动是枯木禅。行、住、坐、卧都是禅。《圆觉经》说得很好:“知幻即离,不假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知道一切都是假相,不可得,就不执著了。如水中月,我们不会去捞它,离幻就是大禅定。“不假方便”是也。

  86
  问:修心密已有两年多,其中收获颇多。以前许多所惧所爱,往往在蓦然间已不成问题,令我有喜出望外之感。因此对上师和心密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答:这的确是大收获。我们修法为的是了生死出轮回。生死之所以不了,是因对境生心,执着不放。今能无所惧,无所爱,则当下一念,生死无立脚处矣。

  87
  问:我认为修“心密”,一则有佛力加被,二则是按要求修法,勿急勿怠,一切放下,心念耳闻,自然得三密加持,不会有偏差。
  答:是呀,修法须勿急勿缓,依法修持稳步前进。但到相当时,须加工打坐,不可总是老样子,疲疲沓沓地修而不奋力精进。所以修法百座后,如时间精力充沛,即须打七或坐九座,以资圆成正果。

  88
  问:密宗里讲的上师相应法,心密里如何做到相应、相续?
  答:我们修的是无相密。一切不住,无相可得,最相应。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时时处处莫不如是,即为相续。更进一步这相续的状态亦不可得,相续可见亦不可得,才是真相续。

  89
  问:自从去年授心法后,手纹起着变化,何故?
  答:这些小变化,不算什么。要从量变到质变,起大变化才对!

  90
  问:做功夫一般分哪几个阶段?
  答:做功夫一定要注意,第一步,身心世界一切化空,定慧具足,才能亲见本性。没有这第一步,后面的功夫就做不到,第二步,要保护这个佛性,保护它不要沾粘境界,不跟境界跑。保熟了,就不要保,须忘记保。第三步,放任。就好比孩子长大了,不要大人管着他了,他可以自立了。最后连“任”也没有了。佛性本来如此,功夫是一层层做上去的。我们开悟见性了就到家了吗?没有,不要糊涂,那只是初步。六祖大师听人念《金刚经》就能悟道,这么好的根基,他在五祖处悟道后,还要到猎人队中隐藏十五年,在境上磨练自己。就是说我们虽然见性了,但是多生历劫的习气还在,执着习气还有,还会动心。所以,要悟后起修,一定要把这个思惑,——对境生心的迷惑、贪嗔痴等打掉,这样才行,才能了生死。难道我们一悟道就行嘛?不行。赵州大师根基也非常好,但他悟道之后还要四十年的保护。他说得很清爽,老僧四十年,除二时粥饭无杂用心。所以禅宗说三关,不是假设的,真有这功夫。见到本性这是初关,即破本参。进一步到第二关——重关,就是要做保护的功夫。保护到连“保”也没有了,就出重关。这时对好的境界不喜,不好的境界也不烦恼,顺逆无拘,很自在消遥,那就是出重关。出了重关还要向上,还有末后牢关。就是做功夫做到完全无为的地步,发大神通,大光明,朗照十方世界都无所住。尽管大神通完全齐现,也不作神通想,一切都不可得。所以说,路途就是家舍,家舍就是路途,能入佛亦能入魔真正到家时,末等于初。开始时,什么都不知道,最后是大智若愚,也等于不知道一样。它没有什么知道,没有什么神通妙用,不执着一点点。真空净了,六道轮回就是了生死,了生死就是六道轮回。地狱天宫一样,再没有分别心了。畜生道里尽管走,无所谓,它是很自然的,不带一点勉强。如果不能去,还是发心生西方极乐世界吧!功夫做到末后牢关,那才是法界究竟,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好好做功夫吧,不是一下子就能了的。

  91
  问:请师父开示修行用功上的知与行。
  答: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知,岂非盲目。所以实际上是即知即行,知行不二。你不知道,但你去做,做到后来,一下子贯通了,你就明白了,就真正的知道了。知而不行,这个知就浅得很。没有实践,只是理解的知识,不是真知。你去实践才能达到真知。老实人不懂多少道理,但他能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念耳闻,功夫到时,前后际断,忽然贯通,一下子心都空净了,他就明白了。所以说,净土宗人越愚笨越好。古人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最愚笨的人他肯做,他能死死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所以他就能得定。聪明人不肯做,懂了一点点道理就自以为是了,不肯死心塌地地念,这样不好。你不做,就到不了这个地步,你就不能真正地明白。就象吃东西一样,你吃过这个东西,这味道你就自然知道。你没有吃过,整天想也不能知道这个食味。所以说,你不知道这个真理也不要紧,只要一心做下去,就能到这个程度,自然就通了。一切思想念头都是从这个心生出来的,“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念佛或念咒,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到一切都没有的时候,有个了了分明在,此时,回首豁然明白,噢!这才是我们的真心妙用,这才是真知。光懂了点道理而不去做,没有实证,碰到事情就不行,事情来了就乱了,不晓得这个事情是假的空的,把它当作是实在的了。

  92
  问:法相宗是如何指示修行用功的几个阶段的?
  答:法相宗说得很清爽,初悟得者只到法界初境欢喜地,是登初地菩萨位,后面还有十地呢!所以要在境上磨练,好好保护用功,不得放逸。有人以为开悟了,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喝酒、抽烟、吃肉都来了,放任自流。真到了这个地步吗?没有,那是胡来。离最后究竟还差得远呢!我们一定要注意,真正开悟了,面对一切境界,都如如不动。如果还在动,那就不行。是否真的开悟了,要问问自己“境界来了还动心吗?在事上透得过去吗?”境界来了还动心,跟境界跑,那就没开悟。你真悟道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不可得。你能不动心,一切无住,才是真正的开悟。所以说,到了法界初境欢喜地,俱生的我执法执还在,要把这些除掉。不到八地菩萨,不用功都会退下来。现在有很多人就糊里糊涂,今天坐坐,明天停停;今天用用功,明天出去玩玩,到处跑跑。这怎么行呢?不行啊!所以要不忘用功,一丝毫不要放逸,真正用功到无功可用时,才能放手。到八地菩萨才能将俱生我执除掉,到十地菩萨才能除去俱生法执。法相宗就说得这样清爽。“观察圆明照大千”,到了十地菩萨之后,圆照一切,十方世界在你心中。好好用功,不是一步就能到家的,做功夫要有耐恒心、长远心。

转自《佛法心中心》  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