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流习气前世带来
继续看下面:“我们都会有一个……主要的特性。
可能是贪婪、可能是色欲,不过一旦决定,你就需要对那些人偿债,而且要在那生中,克服这个特性。
你必须学会克服贪婪,如果没有做到,将来还要带着这个特性,外加另一个,到下一世中,负担就更重了。”
看完这段话,各位有没有体会到广论上哪些概念和这个有关?大家不妨想想看:“决定哪一事会带到下一生”、“一个主要的特性”这广论上是怎么说的?业感果的时候,有几种形式?第一个异熟的,投生到六道当中,假设是猪,那是畜生道的异熟。
我们现在是人,那是人道的异熟。
其次等流,等流有真、假两种。
杀生会短命、多病,这是假等流。
前世欢喜杀生,这一生就欢喜杀生,这是真等流。
《生命不死》这本书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说明等流。
谈到有一个年轻人,各方面条件都蛮好,却有一个非常恶劣的习气——欢喜顺手牵羊,怎么改都改不掉。
最后经过催眠,催出来前世的因缘而改掉恶习。
他在催眠里看到有一世自己大腹便便,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从事珠宝的生意,赚了很多钱。
他不但一天到晚数着钱,而且担心为人偷窃,于是就把钱装到地窖里,并雇用四个帮手专门照顾。
他想应该万无一失了,没想到,有一天早晨,一觉醒来,发现那四个人都走光了,店里的东西也不见了,赶紧跑到地窖里一看,这下惨了,当场几乎昏倒,宝物都被搬空了。
他的一生就穷极无聊过着如乞丐般的生活。
怎么会发生这个事情呢?原来,在另一个前世,他看到了一伙强盗,自己带其他四个人,一共有五个人到处打家劫舍,抢到了很多金银财宝。
有一次抢劫时,不小心闯进官兵所设的搜捕他们的陷阱,除了他以外,其余四个人都被捕。
他脱困后一个人带着抢劫来的宝藏远走高飞,在下半生他做善事、做好事。
虽然过了大半辈子的善士生活,可是,因这一生做过强盗头子,会带来这个偷的等流习气。
在催眠中发现这些情况以后,他说他当强盗头子的强盗同伴,正是上面所叙述的前世他当珠宝商时所雇用的四名帮手,就在今世这四个人当中,他已经见到三个人了,有两位是他的朋友,另一位还是他的弟弟,另外一个还不曾见到,反正这帮人就这么可怕的永远缠在一起。
经过催眠以后,医生问他的超意识:“催眠当中,从这两个前世,你学到了什么?”这个年轻人只有十几岁,居然回答:“原来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别人的就是别人的,非分之财一点都不可能得到。”
认识这点后,从此他拿掉顺手牵羊的恶习。
他的妈妈真不敢相信,过了半年,医生打个电话去追踪,他妈妈说:“奇怪!这半年当中,未察觉到这孩子有任何偷窃行为,他不再顺手牵羊了。”
刚刚我们提到我们都会有个主要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前世带来的,这个业就是这个年轻人以前的等流习气。
在催眠中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发现他曾经有一世是个珠宝商。
通常情况,经商的人的脑筋总是想办法去赚钱,一直增长的结果,变成强盗,不赚就抢,不抢就盗,只要看见他想的、他要的,总归要占为己有,所以这一世这个习气还在。
这就是他主要的特性,或者贪、或者嗔,各式各样奇奇怪怪的习气,都带到这一生。
广论上都已告诉我们这个特点了。
事例证明广论道理
他怎么拿掉这个特性呢?被催眠以后就会拿掉了,实际上呢?不妨去想广论上告诉我们的道理。
业感果的时候,它有一个俱有缘。
现在我们一对境,一方面是感果;一方面是感果的当下,也造了未来的业,这是同时的。
以小偷为例,如果能够偷得到,那是业所感,如果没有造获得此钱的业的话,偷也偷不到。
将来你们会对这句话有更深刻的印象。
偷,还要曾经造了因才偷得到的话,那何必去偷呢?人就是这样的颠倒!什么叫俱有缘?当境界现起的时候,如有一样东西摆放在前面,看见这东西后,可以对它完全不动心,也可以对它或生一个贪心或生个嗔心,或生一个舍心。
没有学习佛法的人,通常看见这种东西会有两种情况,不是三毒当中强烈的贪嗔痴,就是有覆无记——看一看,看过就算。
为什么会这样生起呢?理论上我们了解,这就是等流习气。
但这个等流习气要生起还有一个现象,假如对这东西没有造过这个业的话,不会现起,所以广论上说烦恼现起的时候要什么条件?烦恼的主因是生烦恼的随眠,以及生烦恼的境界,这两个是必须的条件,生烦恼的境界会现起,就是当年造了这个业,而使这个业现起了。
顺生烦恼的随眠,就是那个俱有缘,就是内心当中的贪、嗔。
现在我们看《生命不死》当中这些事例,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喻,证明这件事情。
如果能从这地方深入,有很大的价值,另外值得我们深思的一点是学了广论够不够呢!不够!学了广论以后我们要皈依,正皈依是业,业就是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如此这般的从因感果,这是所有学佛的正见,是所有学佛者必不可少的,现在问一问自己:我有没有这个正见?对境的时候具不具足这个正见?假定一个东西现起,正见也同时现起,那时对这东西产生的反应,和以前的反应绝对不一样。
就像那个顺手牵羊的年轻人一样,本来看到东西他样样都要,这一世如果学了广论,看见了会有两种状况:一种状态就是学得不够好,所以一看见,据为己有的心又起来:一种状态是学得比较好,在第二念就发现错了,告诉自己:我怎么又跟着它转了?或者偷回去以后就懊悔了,目前我们遇见事情,不外乎这二种状态,后者那种心情叫做正见!正见是要见到这样,不是广论上怎么讲,我就怎么讲;我会讲,就讲给别人听,而是对境的时候我就很清楚的看见,前面为什么这样来?现在、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如此,一次又一次,反应会越来越快,一对境马上感觉,三毒烦恼又来了,慢慢的这种贪变成无贪;从无贪而变成舍,那时候是真的正见。
前债不清,如滚雪球
《前世今生》书中刚才念的那一段,说到在这一生当中,我们有一个主要的特性,可能是贪婪,可能是色欲,须把那些人的债还清,而且克服这个特性。
还清是什么?是不是要把这个业了了?克服了这个特性是什么?是不是同样的,等流习气要把他解决?如果你们能这样去看的话,《生命不死》和《前世今生》同样成为辅助我们学广论的教科书。
大师在这一段的下面又说:“如果没做到,将来还要带着这个特性,外加另一个,到下一世中。”
到了下一世,不但这两个特性还在,而且还要再加,这下麻烦来了,负担更重了,怎么会还要再加?恶也会增上的。
你们想想看,前面的还没了,后面的又加上,是不是就增加了?习性来的时候,如果挡不住,是不是跟着它转?是不是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现在,不要说是佛法,就是科学也告诉我们,加上另外一个到下世去,负担就更重了。
很不幸平常我们都是这个样子,反过来说,也很幸运,学了广论、了解了道理。
但请问了解了道理以后,我们是增加了负担还是减轻了负担?回想我自己,做个出家人,居然还在增加!而且刚开始时还不知道。
我想你们大概好不了多少吧!在这种情况之下,请问我们到底得到暇满人身了吗?暇满人身真正的好处在哪里?大家要认真思惟啊!看清楚了才有可能在这地方改善。
我们一生都在学习我们继续念大师的话:“你过完的每一生若没有偿清这些债,下一生就变得更难……要是完成了,就会有容易的来世,所以等于是你自己选择会过什么样的人生。”
这个话说得真有意思,大师不说实际就是你自己,而说等于是你自己。
为什么呢?马马虎虎去看的话,这句话很平淡,甚至于没看到这句话。
我提出来是因为这个地方有非常重要的关键,“等于是你”划一个等号,既然A等于B,直接拿A来讲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说等于是B?因为我们是B,就要经过一个A。
我们都说业决定一切,业是自己造的,但是我们知不知道是自己造的?既然是自己造的,就应该有主控权,但是我们能不能主控?妙了!这个问题就在这里!明明是我自己造的,可是我是被动的。
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大家都很不满意,现在告诉你们:是你们自己造的啊!所以说等于是你造的。
是我自己造的,我怎会做出如此令自己不满意的事呢?因为是等于你造的。
这个话蕴含这样的内涵。
大家清楚了吗?如果还不清楚回去再看《前世今生》一百五十页第二段,好好地看、仔细地想,千万不要当小说看,当闲书读,大师在这一段的最后说:“在下一个阶段,自己过的生活是自己选的、要自己负责。”
其实我们一生都在学习。
我们没有学会,明明是自己造的、自己选的,可是我们不会,所以要学。
但实际上我们学了吗?我们好像在学。
然而放眼看,有多少人学了呢?在第一百八十二页第五行这一句话非常重要,大师说:“智慧是很慢才能得到的。”
这个智慧跟佛法的智慧是通的,程度深浅不同罢了。
智慧是慢慢才能得到的,慢到什么程度呢?大师没有说明。
我依稀仿佛的可以提供大家参考,学会这个智慧要很多生;佛经上说学圆满要三大阿僧礻氏劫。
而且在一生中,没有走对的根本不谈,即使走对而且很努力,也只是增长很少的一点点。
你们别小看这“一点点”喔,这一点点啊,是异常珍贵、需要很多条件的。
否则根本无法聚起来。
在座同学都已经有这个机会,如果做得好可以增长。
实践转化渐得智慧
为什么智慧很慢才能得到呢?“因为容易吸收的知性知识,必须转化为感性的,或潜意识的知识。”
我们平常吸收的都叫知性知识。
如学广论、或者听老师讲,或者自己看书或者经过讨论,这些都叫知性知识!世间学的都是知性知识!学了知性知识后去实践。
实践到什么程度呢?如开车、煮饭一样,不必动脑筋,自然的反应到时就会开得很好,煮得很好,别人问起怎么做的,自己也不知道,到时候自然做得很好,这就是智慧。
所以经论上提到有一种智慧叫做“俱生慧”,什么叫俱生慧?俱生跟分别两个是相对的。
俱生慧是一见到境,不但能自然而然的反应,而且能恰如其分、圆满无碍的解决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有这种俱生慧呢?书中的大师告诉我们要怎么办呢?他说:“知性知识必须转化,变成感性的、潜意识的知识。
“情绪”这东西是不必想的;“潜意识”里很多东西是自然的,所以“一旦转化好了,这种印象就是永久的。”
下面有一句话就说明了如何转化,大师说:“这种反应的必要催化剂就是行为实践。”
也就是说,对于知性知识,了解道理以后要实际去做,做了以后它就转化过来了;转化过来以后它就变成永久的,或者变成感性的,或者变成潜意识的。
所以大师接着说:“没有行动,观念就会萎缩、褪色,理论性的知识没有实际应用还是不够的。”
我告诉你们这个大师是佛菩萨,只是菩萨的位阶有高有低,如果你们仔细玩味大师的话会看得见这个事实。
认识大师、佛菩萨告诉我们的道理后,回过头来看看现在学广论,如果仅止于文字上,能言善道,是不是智慧呢?很显然,那只是知性知识!在座很多人参加过八关斋戒、精进佛七,皈依真正生起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这只有自己知道,那时候很清楚,这个感受是有皈依的内涵、有皈依的量。
否则平日高谈皈依,真正对境时派上用场,惟有皈依生起才谈得到生起正见。
再继续看《前世今生》大师所讲的话。
大师说:“平衡与和谐如今都被忽略。”
这本书一再强调“世间是需要平衡与和谐的。”
然而,现在的世间,所呈现出来的都在破坏,都在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因此,忽略了应有的平稳与和谐,但它却是智慧的根本。
如果我们任何事情都做得太过了会怎样呢?大师以二大段话说明,他说:“自然界是平衡的。
野兽只会破坏一小点地方,生态系统不会被一次摧毁殆尽。
植物被吃掉,又长出来。
食物来源被消耗,又获得补充。
有花可供欣赏,有水果可以吃,但根还留在土里。”
又说:“人类还没有学会平衡,更别说实行了。
然而却先被贪婪和野心所驱使,为恐惧所役使。
照这种方式下去终有一天会毁了自己。
但自然界会生存下来;至少植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