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说,心识有八种状态,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五识,是依于人色身中的五根而生起的,还有第六识、第七识和第八识。
当中阴身的时候,五根的根识没有了,所以第六识的五俱意识也没有了,那时真正现出来的是哪几个识?第八识是永远存在的,八识的作用是积聚,就是把现行保留在这里。
因此真正作用的是第六识的独头意识。
我们想想看,一个心分散在八个方向,以及专注在一个方向,其做事的效果会一样吗?同样的,做事的时候,全副精神贯注下去,或虽不贯注,可是完全不受干扰,这跟受干扰会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一个前面有六样东西在干扰你,一个是前面六样东西不干扰你,中阴就是这个状态。
这种道理了解的愈多,愈会照着佛法告诉我们的去做,理论在实践时对我们有很大的价值,因为实践必须要依据理论,可是,懂得理论不去实践的话,是最大的浪费。
学佛最可怕的就是得少为足,何况空谈理论根本连得都没得。
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未得谓得,但愿每一个学佛的同学都注意这个特点。
遇障时求困难消除,可乎?问:师父,平常遇到困难就去皈依、忏悔、祈求。
总是祈求希望困难会消失,但有时候会想,在成佛道路上,目前的这点困难对我到底是利还是弊?说不定忍受它是有利的,逃避它也许反而有害,这样想的时候就不敢祈求困难消失,剩下的只是一心皈投依靠。
为此,心中常感到矛盾,不知道困难消失是对还是错,又觉得似乎须依自己目前的知见去抉择,目前的知见是觉得困难消失比较好。
因为对自己的这种看法不敢肯定,弄到后来,皈依是有的,祈求是假的,不晓得要怎么做才好?答:这个问题好极了。
祈求的时候把“消失”两个字改为“解决”,解决了是不是消失了?两者不一样,消失是不见;解决是问题彻底的根除了,学佛就是解决,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往上跨一步。
这有两种状况,一种是只增加智慧,福德不一定增加;一种是不但智慧增长,福德也增长。
到那时候祈求会很实在,对于困难,内心不但不怕,而且会很欢喜,“利器之轮”一开始就说菩萨不愿意在安乐窝里边,而要去毒草丛中茁壮成就,真正的问题在解决困难,菩萨是这样祈求的。
问:一心去祈求皈依以后,俱生慧会生起来,那以后面对事情是否就有这样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答;对,其实在广论上也给了我们答案,总结有三个:第一个,多祈求;第二个,要多净罪集资,可是净罪集资靠什么呢?凭第三个——多研阅无垢经论,祈求一定可以产生效应,但并不是彻底的解决。
祈求后,内心相应现起的有两种状况,有一种是问题不见了,至少,内心当中害怕、烦恼的部分净化了,但这样问题并未解决。
所以一定要无垢经论,然后不断的去忏悔、去积资。
积资是什么?还是一定针对着这个问题,原来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想、去做,但透过了忏悔去想去做的时候,用的同样是自己的方法,可是会觉得柳暗花明,出现了转机,各位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慢慢试几次以后,对这三句话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否则始终停留在文字上不会应用。
为什么我变得不怕鬼了?问:弟子以前对鬼道众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可是最近几天,这种恐惧感消失了,身心状况也比以前提升了很多,不晓得是怎么一种状况改变的?答:资粮渐渐增加、罪障渐渐的消除,就会有这种效力。
我们总把修学佛法看成很空洞,其实是很实在的,所以佛法是内明,别人看不见,但自己最清楚,就这么实在。
会改变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很用功;另一种是很有信心,在我想像当中,你并不是皈依很切——如果这样,那就是你平日对法人有很深的信心,不管什么傻事你都愿意去做,而且从不抱怨——不断做的结果,就会莫名其妙地转过来了。
当你福德增长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改变,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与下流的人结交,开始摆脱他们的时候,那些人不会放过你,但你力争上游,不为所动,毅然决然跑到另一个好的环境去,并且结交一群条件高的朋友,久而久之,那群流氓不但不敢找你,也没兴趣找你,三界之内完全是同一状态。
这是积聚福德来讲的,其实做得好的话,福德、智慧两种资粮同时增长,正因有这么好的功德,所以我们愿意做这种傻事,人家笑我们做傻事,我们还做得很起劲呢。
有不少同学常常会想,为什么我没机会进入僧团修行呢?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想,只要把所学的东西在自己的周遭,想办法推展开去,想办法去影响旁人,那真是大大的增长福智资粮啊!成就一件事,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若能凝聚一股群体的力量,彼此呼应,渐渐的会产生无可抗拒的好效应,这种情况在家人能做得超过出家人,因为出家人毕竟处在特定范围内,要想推展所学,影响面的广度就受到了限制,而这正是在家人特长的地方。
自有的长处不加利用,实在很可惜,所以,希望各位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
譬如看了《生命不死》、《前世今生》两本书,并且经过今天这样认真的研读以后,就想办法介绍给别人,同时把广论也含摄进去,那正法的团体就会越来越大。
做任何事千万不要单单从自己的利益上着手,而要利益他人、功德回向他人,我们始终有两个基本原则:兴隆正法,饶益众有情。
尊长瑜伽中有个颂“尽我所有积集诸善根,兴隆正法饶益遍有情,尤愿法王第二宗喀巴,圣教心流恒常普光映。”
不要单单口念它,而是要实际的行为,那时就是在家人积聚资粮的时候,然后记得把这善根资粮回向,回向下一世有因缘来的时候,我愿意去做小和尚。
这样做就对了。
附注:本文所引《前世今生》中大师的话,是经凤山寺僧团法师依据英文原著润校重译的自译文。
全文请参考本期刊载之《前世今生》大师开示。
贤愚经中的前世今生《福智之声》编辑室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多闻第一。
当时比丘众对于阿难能“于佛所说法,一言不失”,感到十分疑惑,便请佛开示。
佛听见众人所问,微笑的说过去因缘:“久远阿僧礻氏劫以前,有位比丘为人严谨,相同地,他要求弟子也很严峻。
每天诵经都规定进度,如果小沙弥如实完成,他就很高兴;要是诵经进度落后,就会大声呵斥。
日复一日,小沙弥觉得压力很大,因为每天托钵乞食总有顺利与不顺利。
顺利的话,很快可以完成师长的规定;若乞食不顺利,就无法赶上进度,免不了又是一顿痛责。
小沙弥想到这里,心中一阵悲切,不禁放声大哭,这时有位长者见状,便问缘由,小沙弥老实回答。
长者听了,非常慈悲地说:‘从今以后,我供养你饮食,让你心无旁骛,专心诵学。’由于长者的供养,小沙弥每天都能完成师长交待的功课,师徒二人俱同欢喜。”
佛说完上述因缘后,便告诉在场比丘:“那时候的老师,就是定光佛,而小沙弥就是我;至于那位长者,便是阿难。”
(贤愚经〈阿难总持品〉)
贤愚经中,佛所述及本生因缘中,有许多人物都是互有牵连,生生纠葛,善因结善缘、恶因造恶缘。
善恶一线间,便造下种种因缘,近来常师父训示弟子观阅《前世今生》、《生命不死》,重点不在催眠的玄妙,而在其中业果的彰显。
两本现代书籍说种种轮回,受过科学训练的医师如此肯定“人有轮回”,其实早在佛世,佛已说了太多太多轮回的故事,本刊编辑将贤愚经中人物宿世因缘略作整理,提供同修参考。
世尊与定光佛承上所述,〈阿难总持品〉中,世尊与定光佛是师生关系,在〈贫女难陀品〉世尊曾提及二佛之成佛因缘:“九十一劫以前,宝髻如来得道成佛,阎浮提世界大国王波塞奇请佛及僧三月供养,当时有一位名唤圣友的比丘,自愿在三个月中承担香灯工作,须日日入城向诸长者居士求索酥油及灯具。
“波塞奇国王女儿叫牟尼,她在高楼上看见圣友比丘每天辛苦入城乞油,心生敬重,就欢喜地跟圣友比丘说:“从今天开始,我供养一切燃灯所需。”
由于公主全力支援,圣友比丘供灯时更加专注精诚,宝髻佛十分赞叹他的行谊,便授记圣友比丘于来世当得成佛,号“定光如来”。
“牟尼公主听见这个消息后,自念:“圣友比丘燃灯之物皆我供养,为何他能得到佛的授记,而我却没份?”想到这里,便到佛前,将心中的话说出来,宝髻佛授记牟尼公主于来世二大阿僧礻氏九十一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世尊与弥勒佛世尊与定光佛因缘如此,其实三世一切诸佛都有其不可思议的因缘。
以当来下世弥勒尊佛为例,贤愚经有二品提及,〈波婆离品〉中,世尊叙述当来之世,弥勒佛龙华三会的盛况:“其第一大会,度九十三亿众生之类;第二大会,度九十六亿;第三大会,度九十九亿。
如是比丘,三会说法得蒙度者,悉我遗法种福众生,或三宝中兴供养者、出家在家持斋戒者、烧香燃灯礼拜之者,皆得在彼三会之中。”
当时佛弟子“弥勒”闻佛所说,即从座起,长跪白佛言:“愿作彼弥勒世尊”。
佛也当场授记:“如汝所言,汝当生彼为弥勒如来。”
以上是世尊授记弥勒菩萨成佛因缘,而《坚誓师子品》中所述,更有佛世善与恶两极人物出现:提婆达多不仅处处与佛作对,更煽动阿门者世王杀害父亲自立为王,由于他也自称是“佛”,所以当时的人对于沙门都很不谅解,以为所有出家人都像提婆达多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因此僧团入城托钵皆遭池鱼之殃,居民百姓不肯施食,僧团比丘只好饿着肚皮向世尊诉苦。
佛道出过去因缘:“过去久远以前,阎浮提世界无佛法,只有辟支佛在山林间坐禅行道,飞禽走兽皆来亲近。
当时有一只狮子,名叫“坚誓”,全身透出光明清净的金色,仅食果实草木,从不损恼众生。
那时有一个狡猾的猎人,虽然剃头、着袈裟,但是身上却佩着弓箭,当他看见“坚誓”时,心中甚是欢喜,拿出毒箭要发射。
狮子大惊,本能地张开锐利的爪子。
就要扑向猎人时,心中想起:“我曾听说着袈裟之人,是三世圣人的标相,如果伤害此人,就等于伤害三世圣人一般。”
顿时嗔心立消。
但是就在此时,猎人无情的箭射过来,狮子一命呜呼。
天地大动,诸天散下天花,供养狮身。
猎人兴高采烈剥下狮皮,奔向王宫向国王“提毗”讨赏,国王毕竟是有识见之人,硬是不肯打赏猎人,他说:经典上记载,若有兽身金色相,必是菩萨大士之人,现在如果我赏你钱财,就等于和你共犯杀害菩萨。”
国王非常不解何以狮子之死,能感得诸天散花供养的瑞相,后来经一位智慧仙人开导,他才明白其中道理,便宣令举国大兴供养,打造金棺供奉狮皮。”
世尊最后开示:“当时的狮子就是我,国王“提毗”是弥勒菩萨,聪明的仙人即舍利弗,而那个残忍的猎人便是提婆达多。”
佛与提婆达多提婆达多是世尊俗世的堂弟,累劫累世处处与佛敌对,贤愚经〈锯陀身施品〉中,佛也是一头金毛狮,亦因提婆达多的前生“梵摩达王”个人的私心,而遭猎人剥皮。
〈善事太子入海品〉、〈善求恶求缘品〉,世尊与提婆达多皆为兄弟,一人善心贤良,另一人则是嗔心极重,做弟弟的一直陷害兄长,犹如提婆达多对佛所做的种种恶行,举凡推落山石、伤佛脚指、又纵黑象,欲令害佛、分化僧团、杀漏尽比丘尼等等。
但是不管弟弟再坏,哥哥永远原谅他,如同佛在法华经中授记,“提婆达多却后过无量劫,当得成佛,号曰天王如来。
’世尊与众弟子忄乔陈如等五比丘,宿世造下何种善根,能于佛初始得道便蒙度化?〈羼提波梨品〉及〈慈力王血施品〉、〈设头罗健宁品〉有详细记载。
舍利弗为何为佛智慧弟子?目犍连又是如何发心为佛神足弟子?阿难因何为佛总持弟子?〈大施抒海品〉中有佛与三位大弟子间的精彩对话,从中也可见各人愿力之不可思议。
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曾为男人、女人、狮子、大鱼、鸟等等,而诸弟子也曾当人或为龙、蛇,但师弟间不管为何身躯,彼此间总是普造善缘。
〈七瓶金施品〉就是佛与舍利弗的故事,久远以前,舍利弗曾是一条守护七瓶金子的蛇,世尊则是应蛇的请求,担着蛇到僧团布施金子的人,两者互相劝勉,各自增上,才能于阿僧礻氏劫之后,成就师弟之缘。
这么多弟子中,摩诃迦叶与佛的关系相当奇特,〈降六师品〉、〈善事太子入海品〉中,摩诃迦叶都是佛前身的丈人,正如净饭王与摩耶夫人在贤愚经中皆为佛之父母。
〈降六师品〉、〈善事太子入海品〉中,佛也提及他与瞿夷(即耶输陀罗)之间的夫妻因缘有恩有义,所以到了世尊成就之时,瞿夷也得蒙摄受。
结语朴穷瓦祖师说:‘我至老时,依附贤愚。’从以上佛世人物关系分析,看出善恶因缘都会辗转增上,我等在六道轮回中皆受业力牵引,要保证生生不离师法友何等困难!师长教诫我们要观功念恩,其实正是一张牢固的保护网,我等何其幸运,能深受师长、三宝悲心摄受,就因果而言,必是前世造下善因,同理可证,为了生生着想,今生一定跟紧师长、团体。
团体走上去了,我等定不会落单。
本月专辑史书中的轮回《福智之声》编辑室整理轮回之事史有记载,(史者,实也)就是指史书上所载确有其事。
事实上在许多朝代的史书中,都曾记录一些难以理解的轮回公案,例如唐书五行志:人手牛、豕生人、马生人、人化虎、人豕;明史五行志:猪生人、鸡卵生人,凡此等等足证人畜之间的转轮。
这些公案,虽明载于史,但恐一般大众难以信服,所以在选材上,就避免这方面的公案,而以社会大多数能接受的角度,选辑了五则故事,名为‘史书上的轮回’。
五则公案中,涵盖的范围有人死后化为魔鬼,例如春秋时代执郑国朝政的伯有。
汉吕后毒杀赵王如意,后为狗祟一病不起,《历史感应统纪》引用‘文昌化书’,点出赵王如意即文昌帝君的前身,因怀恨而亡,化为苍狗杀吕后,其后几世流转为蛇,以下即有详细说明。
隋朝韩擒虎死作阎罗王,他个人虽洋洋得意,但是《历史感应统纪》言:‘阎罗不过为大力鬼神,仰望诸天,尚不可以道里计,而况佛菩萨境界耶?’晋朝名臣羊祜如何发现他的前身?北史齐书中,记载李庶下一生转为女身,人身轮回随其业力,男男女女世世不同,李庶的轮回就是证明。
在生死流转中,吾等凡夫不知在三恶道中待过多久,百千万劫有此荣幸,获得暇满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