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灵验事迹之探讨
——神通是宗教现象的副产品 圣严法师
凡所有宗教都相信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精神、心理的世界,所以,宗教一定有信仰的层面,一定有灵验的事迹,只不过一般人肉眼看不到,不过偶尔还是有人会看到。究竟什么样的人会看到呢?
一种是在不知不觉中看到的,他们不清楚灵异现象,却反而被迷惑,例如,很多科学家本来不信邪,最后却着了邪。另一种,是为求得帮助,希望发生感应,于是看到灵异的现象。第三种是在修行过程中,自然的显现。
这些灵验的现象,有些是透过光影、味道、声音,有些是当事人一种特殊的感觉,这些现象都是可以理解,在佛教界也见怪不怪。例如,看到佛、菩萨的影像,甚至是已过世往生的亲友;或是自然界非人为所做的移动、变多、变少等。
佛教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佛教认为众生一共有六类,亦即除了人和动物以外,尚有肉眼所见不到的天人、神、鬼、地狱等,虽然,这些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但在佛经中承认他们的存在。
至于这些神、鬼等灵体,他们在哪里活动呢?一般人是看不见的,但是高级的灵体是无所不在的,并且不占空间,他们的出现会透过人、物质来表现;佛教的护法神就是这类高级的灵体。另外,低级的灵体则是出现在潮湿阴暗污秽的地方,往往会在人的身心脆弱、意志不坚定时来干扰。
事实上,佛经中有很多灵验事迹的记载,例如念佛号、观世音菩萨圣号,或是诵《心经》、《华严经》、《法华经》等,经过一段长时间后,都会有感应的体验。但对佛教徒而言,相信有此事实,并把灵异经验当成一种接引的方便,但不会去执着它,更不会将它做为修行的指针,所以,灵验虽是可信但不可依赖。
天主教—— 善神与恶神的灵界观
王敬弘神父:要了解基督信仰对灵异现象的看法,先要认识基督信仰对灵界的看法。基督信仰是绝对的一神论,祂是无始无终,绝对美善的纯精神存有。在祂内有三位,即父、子和圣神;被称为三位一体的神。在天主教内,祂被称为天主。除祂以外,其它都是为祂所创造有限的受造之物。
在天主所造的有灵性的存有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精神的灵体,我们称之为天使;另一类是灵魂和身体的结合体,那就是我们人,人是按天主的肖像所造的。
天使在受造以后,受到了一项考验:是否愿意承认自己是受造物,而愿意服从创造者天主。有的天使愿意服从天主,就永远与天主同在,并分享祂的美善。有的天使拒绝服从,就永远与天主分离,并与天主敌对;我们称之为魔鬼。
人类在受造之后,也受到类似的考验。可是,人类的始祖拒绝服从天主,生活在与天主隔离的罪恶状态中;也使人的子子孙孙生活在同样的状态中,直到天父派遣祂的儿子降生成人,就是耶稣基督。祂把人类从罪恶中赎回,使人能重新与天主来往。
人在死亡之后,可能有两种归属:愿意承认唯一天主并愿意服从祂的人,就永远与祂同在,分享祂的美善和永远的生命,这就是天堂;不愿意承认天主的人,就与天主永远隔离,进入地狱。
按照基督信仰,灵界中有善神和恶神之分;善神就是万善之源的天主、天使和与天主同在的亡灵;恶神就是魔鬼和与魔鬼同在的亡灵。生活在这世界上的人,还没有在善恶之间作最后的抉择;所以,善神和恶神都想影响人,为的是希望在死后与自己同在。人处在善恶之间,常要在伦理上作自由的抉择,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
在这样的灵界观中,人所经历的灵验事迹,基本上可以分为善恶两类。一位信仰耶稣基督的人,按信仰的精神,与天主、天使及圣善的亡者来往,就有善的灵验事迹。因为我们相信天主是爱,祂按自己肖像所造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爱与被爱。基督徒与天主来往的经验中,重要的灵验事迹就在于体会自己被天主无条件地爱着。
在这被爱的经验中,人会在人格上日益发展成熟,并在对别人的爱上不断地增进。在与善神来往的灵验事迹中,除了被爱以外,也会有其它并发的灵验,例如,神视(vision)、出神(ecstasy),心灵和身体的疾病得到医治等等。
但是,我们如何确认一个人的灵验事迹是来自善神的。基本的分辨原则,就是耶稣所说的:「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可以从果实辨认出树的好坏来。」好果子就是一个人常有喜乐和平安,谦己自下和爱人,愿意为别人服务和牺牲。不论一个人对自己的灵验事迹说得天花乱坠,但是,在他具体的生活中,却看不到圣善的果实,他的灵验事迹都是出于恶神。
道教——透过宗教仪式与灵界生命接触
李丰楙教授:最近,有关灵验的现象,在台湾受到相当的重视,今年国科会所主办的科学与人文研讨会,即有一个议题是讨论灵异的事迹,并分别从「科学」和「人文」两方面共同来探讨。因为我本身调查过许多灵验的事迹,近年来也常受邀演讲有关死亡与灵验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扼要地提供一些看法。
道教属于「本土宗教」,基本上,道教相信灵魂、灵界的存在,这样的信仰已与汉人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故一旦信徒遭遇到这类的问题,道教中的道士、法师就可以给予适度的帮忙。
就道教的立场来说,灵验的发生,分生前、死后所遭遇的。生前可能因内心不安,或其它因素而发生被灵体附身的情况。至于死亡时,若亡者心中存有冤屈,也就比较容易出现灵界的干扰现象,例如以附身、作弄、做梦等方式来传达个人的冤屈。
许多灵异的现象,都提供我们一个思考的起点,就是这些有冤屈的冤灵,与一位道士,以及一位被干扰的人,他们的关系便构成了台湾民间社会中,处理灵异事件的基本模式,其中道士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宗教人。
通常,一位比较好的道士本身先天多会具有某一种倾向,经过家传或训练后,会将潜在的特异能力开发出来。若以科学的看法,则是近来所说的「右脑革命」,就是把α波、β波开发出来,可以和不同的灵界生命沟通。这和乩童是相当不同的,乩童是让灵魂附在身上,以之帮助人解决问题。
另一种状况则是透过宗教的仪式帮鬼魂超度,这在许多宗教中,都可以达到这个要求,以道教来说,特别是全真派,可以透过修练,与灵界生命接触,从而经过宗教的仪式,让灵魂得到忏悔或是罪业的消除。基本上,道士在做这些仪式时,都是怀着慈悲心。
道教之所以可以在台湾本土继续的存在,并为信徒做宗教性服务,其所采取的方式较接近民俗疗法,或是容易为民众所接受。因此在台湾的灵验问题上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相反的,如果处理得不好,就可能成为第四台的灵异节目了。
听众问答——对灵异现象应有的态度
问: 台湾最近灵异现象兴盛,三位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另外,很多人接触宗教、愿意信仰宗教,是在碰到灵异经验时所产生的,请问这种宗教信仰的心态为何?
圣严法师:从最近社会上热烈讨论灵异事件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台湾人们的心灵生活非常的空虚。另外,中国人「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观念根深蒂固,而且多半只相信看得见的物质现象,不容易相信精神的世界。自己没有经验的人,总认为是别人心理有问题,要求对方拿出具体可见的,这就形成了两种极端。以佛教来说,一位佛教的修行者是要开发内在的慈悲与智能,绝不会刻意去祈求灵异经验,所有的灵异现象,都只是宗教现象中的副产品、也可看作是一种启发信心的方便。
王敬弘神父:就宗教信仰而言,一味地追求灵异并不是好现象。一个有完整教义的宗教,其目的是使人对此生和死后的生命有所认识,帮助人活得更真实,更有意义,并以修行达到人生的终极目标--来世永远的生命。
人生和宗教信仰是靠按照教义身体力行,以靠修行去除人性中为恶的倾向,发展人性中向善的能力。在实践信仰的过程中,因为要和天主和善灵来往,可能会有灵异的经验;但是,我们希望透过这种经验结出善果,而不是恶果。但是,基本上,我们要体认,宗教信仰是为了让人安身立命,并活得更好,而不是追求灵验。
有些人内心根本排斥宗教,即使亲眼看见了一些灵验的事迹,仍不相信。有些人因为灵异现象而开始有了信仰;但是,若没有再深入探讨宗教信仰真正的内涵,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了悟,也没有进而投身修行,则是非常可惜且无益的事。
李丰楙教授:这几年来,灵异话题不断被提起,导火线与有线电视台的开放有关。但这只是表面因素之一,最主要的还是过去我们太强调科学,认为科学可以代替宗教,但是在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一连串的宗教现象中,说明了科学无法完全取代人类对精神的需求。
过去,以科学的角度看,认为看不到、无法证明的都是假的,但现在的科学对未知的世界就比较谦虚,认为所知者还是很有限。相信到二十一世纪,将会有更适切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这些现象,并发展出中国的灵学或灵界信仰理论;因为在研究中国宗教时,若撇开了这些现象,那么道教的法术、超度都将变成一种「表演」。
道教对此任务非常清楚,因此道士又称为「度人者」,是自度而他度的。做为一位道教的修性者,充满了对此界、彼界的爱与慈悲,必须在自度之后而度他,如果跑到深山而不度人,都不能算是一位高级的宗教修性者。
道教自有修性者所追求的境界与终极目标,而这些灵验的现象,只是一种救济信徒、救助一些可怜魂魄的方便。对有宗教信仰者而言,遇到灵验的经验,通常都会用平常心来看待,谦虚地以宗教的修性,来达到自我的超越,这才是道教讲究性命双修的功夫与目标。
陆达诚主任:非常感谢三位很清楚的为我们说明了不同宗教对灵验事迹的看法,更特别的是,提供了个人所信仰不同宗教的体验,虽然,各宗教对灵验事迹,各有不同的见解,但相同的是,都认为灵验经验只是一种宗教过程中的现象,宗教信仰真正的本质,在于对自己人生的明白,以及对大众的关怀与服务。
我自己所经验的灵验事迹,除了在个人的祈祷中体会天主对我(也是对每一个人)无条件的爱之外,也经验到藉祈祷为人治病的能力。这是天主第三位圣神所给的一种恩赐,但不是一种魔术式的法术。一位病人想得到医治,必须以相信和悔改的心归向耶稣,并且愿意宽恕一切得罪自己的人。这是我自一九七八年所有的经验。
从一九七四年起,我也得到为人祈祷医治心灵创伤的恩赐。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受过一些伤害,内心常有一些痛苦。按现代身心医学的研究,人身体上的疾病,百分之八十五有其心理上的前因。可见许多身体上的病是心理的伤痛而渐渐引起的。所以,现在有人来请我为他作身体疾病的医治祈祷,我常是以为他作心灵医治祈祷开始;等他的心灵痛苦得到治愈,再为他作身体医治的祈祷。
转自《乐至报国寺》 返回目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