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一语中的

妄念很多要追根究底

  问:我在打坐的时候,妄念很多,平时待人处事,荣辱得失处处挂怀,不知如何对治,才能使心安祥自在?

  答:像这样情形,有两个方法:

  第一、要确认那个才是真正的自我?你找到真实的自己以后,就获得了金刚心,有了金刚心,荣辱、是非、得失……对你都失去了干扰作用,勿须对治,自然没有挂怀。

  第二、有妄念,就追根究底,看这妄念是从那里来的?像抽丝、剥蕉似的,找它的源头,一层层地剥下去!剥到最后,答案就出来了,这是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不过,这得十天、八天或者更长一些时日,你要有耐心,绝不放弃,当你找到妄想的来源以后,你就能够当家作主了,从此,你要想就想,你不须要想,它不敢妄想。至于说一切得失、利害……那都是一种自我执着,妄想不存在时,得失、荣辱自然也都销声匿迹了。

 

  如何保持平常心?

  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常心、并且不忘修持?在学佛过程中,是否人人都会遭遇到阻碍?如何去通过、去适应,然后做到随遇而安?

  答:能够保持平常心,那已经到家了。平者平等、常者不变,平常心就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虽然不容易,但并非不可能。坛经的三无──无念、无住、无相,皆归于一(安祥),能够生活于不二法门之中,做到自他不二、得失不二、生死不二、定慧不二……一切都是不二的,果能如此,才契合于平常心,能够平常心了,还有什么问题呢?

  至于修行中的障碍,人人都有,而且不同,人最大的缺点是不敢面对问题,知难而退,这不是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要知道那些障碍是谁造的?是自己造的,既是自己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杀人偿命,欠债还钱,造业受报,理所当然!没有人能够破坏因果律,因果律在形式逻辑里便是"自然齐一律",是大自然界统一的法则。如果换一种口吻便是天律、天条。我们过去欠的债,必须要偿还,不可以耍赖,不可以想躲,躲不掉的。"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那么修行人如何通过这个障碍呢?反省、忏悔。比如说:你过去曾经偷人家两块钱,那个人如果还在,你就寄还他二十元,并且说明经过,为求心安,请他原谅……诸如此类,面对问题,一一解决,不要怕,坦然处之,用一种忏悔的心、补偿的心、求对方宽恕的心……能够这样,便可消业去障,重报轻受。如能由衷地下这个反省忏悔的工夫,不但可以去障,而且修行成功有望,若不透过这种自己惩罚自己的行为,业障是不会消的。

 

  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问:我接触佛法两年多了,自觉不是很放逸,此生最大的愿望是"开悟"。曾经看了一些书,上了一年多的佛学课程,基本的佛理概略的知道了,目前状况:一、空闲时数息;二、念头出来时,我知道,但是一下子又跑了。我的问题是:我希望能够开悟,可否开始打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禅打成一片?我在建设公司上班,公司内充满了贪嗔痴,看不到禅,我也知道不该想的不去想,偏偏它(想念)又不请自来,我发觉自己是个念头的傀儡,我没有智慧,没有定力去对付它,恳祈 老师给我开导,万分感激!

  答:希望开悟,动机虽然是好,但是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开头,因为耕耘就是收获,不要离开耕耘求收获。开悟的""字,只是悟了自心。真正的开悟,绝对不是悟出了什么可以说明的真理。谁要是悟出了一篇大道理,那表示他并未开悟,如果逢人就滔滔不绝地大谈道理,那是着魔。魔是什么?拿自己的错误折磨自己就是魔。魔有个共同的标志──傲慢,如果看到有人洋洋自得地说"我悟了",见人即口沫横飞,目空一切,赶快离开他,如果你和他交情不错,应该不客气地打他两耳光,然后泼他一头冷水,叫他清醒一下。

  "",是怎么回事,古人都不讲,而今既然拈出了个"安祥",实际上已经把禅的内涵都告诉了你,一切都说明白了,再亲切一点说,你也品尝、体会到了!

  古人参禅,参到山穷水尽,才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什么?你们各位体会一下现在的心态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现在的心,即是如如不动的心、定慧圆明的心、非常安祥的心……你去找妄想,找得出来吗?你去找烦恼,烦恼在那里?你如果从现在开始,就珍惜你这个心态,不必去求开悟了!不用去求成佛了!你把此刻的心态保持住,从生到死都不要丢掉它,就是开始迈向生命圆满之路,我敢打保单,你一定会成功。否则就是当面错过。

  所以,悟,不可能悟到任何道理,山穷水尽了,到达一切理、一切事、一切众生的源头,全身融入大圆觉海了,这是一劳永逸的事。以后的日子,就活在本地风光里,人虽然活在地球上,但是心却是活在常寂光的世界里,以常寂光的心,活在这个五浊世界,虽然活在五浊恶世,但却是活得洒脱、自在。所以,禅是既淑世又出世,既存在又超越的。

  至于打坐,我劝你不必,因为打坐、禅定,是不能离开师父的,你到了什么程度,出现什么境界,是对?是错?师父可以随时提醒你,如果你一个人去打坐,那很危险!而你以求健康的心态去打坐,没有必要,你已经很健康了,你又不参加奥林匹克,勿须再提升体力了。如果要提升心力,用不着去打坐,随时随地,勿忘勿助,即是恒心、毅力、意志力,加起来即等于心力。你自己念头来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但是进一步要马上批判,错了马上改。你已经上路了,我看你的境界不错,再下去一定会愈来愈好。

  至于说工作场所充满贪嗔痴,一般众生就是那种样子,这与你自己无关,只要对外不认同、不着相,他好他坏,根本不相干。这样你才能"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否则你老是心随境转,还怎么修行?

  过去,我有个朋友向我诉苦:说他有一个同事,坏得很!人坏、心坏、处处叫人讨厌,躲又躲不了他。后来,我调换了一个单位,不久,他也调来了,还坐在我的对面,天天看着他受他折磨,真是要命……。

  我说:这用不着去担心嘛!他好他坏与你无关啊!他又不是你太太,也不跟你过一辈子,他不喜欢你,你也用不着跟他办离婚手续,管他干什么?他说他经常否定我、看不起我、把我批判得一文不值……。我说:你的生命意义和价值,难道是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吗?如果你是这样附属于他人而活,那多没有意义啊!他听了终于醒悟了,以后他只管活自己的,再也不介意别人的扭曲了。

  修行,就是要觑破、放下,行深般若、照见五蕴皆空。安祥就是般若,只要常常保持安祥心态,什么都难不倒你,也打不倒你,因为你有了安祥金刚不坏之心的缘故。

 

  观心的要领和方法

  问:请问 老师如何观心?观心时,是否不随念头继续想下去?

  答:"观心"有很多方式,你先要认清一件事,在修行任何法门以前,都要先做一次彻底的反省,彻底的忏悔,然后才能消除障碍,与法相应,不然心垢太重,犹如电阻太大,电流是通不过的。

  佛教各宗派都重视反省忏悔,若不反省,你就不能认识自己是谁?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如果我真正反省了以后,而且反省得很由衷、很彻底,就会清楚地认知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好人,好到什么程度?是坏人,坏在甚么地方?坏到什么程度?人究竟比一般动物高明多少?经过反省你就清楚了。认真忏悔以后,你那些我慢、执着、自以为是的偏去个性就会降低。

  六祖坛经有无相忏悔,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的想念行为;修正自己偏颇、割裂了的表层意识,而本心原本是完美不须要修的,要修的只是我们这七零八碎、欲振乏力、多元的、分裂的、不统一的表层意识。我们在修正它以前,当然先要知道那些地方需要修正。反省就是对自己的想念行为作一次检查。经过反省忏悔以后再去观心,心就不会太乱了。没有事的时候静坐观心,有事的时候随时观心,方法很简单,扼要地说,不管想什么,自己都要清楚地知道就行了。古人说:"识得不为冤。"

  我在台南的时候,有位朋友每天早晨都在体育公园散步两小时,我问他:"你在散步的时候,都想些什么?"他说:"我散步时只是在散步,并没有想什么。"这种人很可悲,为什么?无明垢重,自己想什么,自己都不知道,显然失去了主宰,完全失去控制了。人可能不想什么吗?两个小时什么都不想,这是不可能的,而想了许多自己却不知道,这就是生命力衰退的现象。这位仁兄果然不到半年,在散步中摔了一跤就"奉主召"了。

  我们若想提升心力,就必须秒秒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并且要养成习惯,发觉这个念头不好,立刻把它丢掉,经过反省出来的坏念头,应该不再浮现。我所讲的话是可以求证的,是通得过实验的,只要你反省得很由衷、很虔诚,该反省的事情它就会映现出来,不须要你去苦苦思索,你只要把自然忆起的过错写下来。为什么要写呢?写下来见光,光能除暗。如果你反省很彻底、很由衷,那么反省忏悔过以后,这些念头就不会再浮现。如果你由反省而观心,从生到死打成一片,不是说一天只观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这样是没有用的,要不断地观心,工作时管带,就好像买菜时带着孩子,牵紧他,不要让他走失一样。孩子上学了,当你做完家事,没有事的时候,可以坐着观心,看看本来的心态是什么觉受,向自己的内心找答案。

  总之平常不管是工作、休息或娱乐,都不要忽略自己任何一个念头,不要让它在你不自觉中溜过,当然也不要压抑让它停止。

  六祖说"念绝即死。"人不能没有念,但应该是正念,也就是光明的想念,以及与工作、学习、修行有关的正思惟,和由责任义务出发的正念。

  修行只须以正念取代妄想就可以了,如果把所有的念头不分正邪、明暗一律停止,就偏离了中道,突出法执了。扼要地说,人应该主动地去思惟、想念,不要被动地、不自觉地跟着妄想走,不要让妄想牵着你的鼻子走,让你陷入"想阴"

  我们的头脑是个工具,用它去思索,并不影响修行。中国佛教的大师们,都有深邃的思想、有崇高的成就。思惟、想念会妨碍他们吗?不会的,只有邪思妄想才会影响修行。八正道中的正念和正思惟,都是修行的工具,善用工具就是正行──真正的修行。

  扼要的说,修行必先反省忏悔。主动正思惟以主宰心国。当我们思索任何一个问题,没有得出结论、答案之前,不要半途放弃去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假如每个问题都想一点就放弃,而且习惯于这样想,以妄想、空想、幻想为享受,久而久之,当你想一件事情时,就会同时涌现许多不相关的问题,当别人问你这个问题时,你就会答那个问题,结果就会形成精神分裂症。

  我们用脑,对脑力的开发,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主动用脑去思惟、发掘生命的实相,只会增进健康,绝不会妨碍修行。大家不要以为无思无为就是修行,无思无为只是无私而思,无我而为,则思即无思,为同无为。所谓"繁兴永处那伽定",何曾动着那原本无思无为的心态?

 

  如何破除无明?

  问:菩提自性既然本来清净,那无明之一念,又是如何产生的?恭请开示。

  答:你这个问题问得的很好。这个无明是根本无明,也就是俱生无明,我们讲心经,提到十二因缘时,略略提及,它是与生俱来的。既然是本来清净,何以有山河大地?

  圆觉经上曾有菩萨问佛:"诸佛如来,什么时候再变成众生呢?"佛就问他:"譬如黄金由矿石里提炼出来后,你说说看,这纯金什么时候再恢复成矿石?"这位菩萨说:"这是不可能的。"佛说:"诸佛如来也是这样的。"这就说明了人的无明,与佛性同在的根本无明,也就是伴随着人诞生的俱生无明。生命没有经过开发、锻炼、净化,是浑沌的。因此众生虽有佛性,若不开发,当体就是无明。

  自性本来清净,是说没有受胎前,没有受薰以前本自清净,没有造业以前的心,原本解脱、光明,一旦起惑造业,就面目全非了。

  佛法是对众生说的,人既然有了肉体而生"我执",同时也就有了无明,既然有了俱生无明,无明与生俱来,从生下来就在执我、着相、认同,而迷却了本来面目。小孩子见东西就抓,然后产生贪爱、见取,虽然自性本来清净,怎奈众生背觉合尘?因此,参禅即是要人参究"无无明"的本来面目,也就是教人找回那颗失落了本来清净的心。

  本心既然本来清净,为什么又有分别心呢?那是因为你从小习惯"见取""分别",在森罗万象,五光十色中,迷却了来时路,尘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现在你只要找回那"本来清净""本来面目"就对了。而且你有权、有责任、也有能力净化你自己,当你抖落尘垢、销尽无明,把自己净化了以后,就是不怕火炼的真金了。也无须说的太远,最简易的是只要你能保持现在的心态──你现在的心态,既不多一样,也不少一样,只要你保持住现在的心态,就"直了成佛"了,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八风不动 固守封疆

  问:十月二十三日参加禅友座谈会,心中充满安祥,但后来家人告知一件不愉快之事,安祥便消失了,请问应如何对治?恭请开示。

  答:如何对治?就是八风不动,不要被外境所转,固守封疆。如果勉强地区分我们人的心意识,大概有四个层次。第一是睡眠意识,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了,睡眠还会有意识吗?如果睡眠没有意识,新发明的睡眠学习机又卖给谁呢?睡眠是有意识的。

  第二是二元意识,也就是相对意识。早上一睁开眼睛,入目全是相对的:人我、物我、是非、好坏、得失、对错……等等都是相对(二元)的。

  第三是自我意识,突出纯粹的自我,又叫"独头意识"。参禅参到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像虚云大师,倒茶水烫了手,摔了杯子,就开悟了。那就是说,当你把意识集中到唯有独头意识时,触机遇缘,再把独头意识打破,便呈现无我意识。初学佛法的人,开口闭口一个劲儿地说"无我",须知那是不可能的。古德说:"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一定先要"唯我独尊",长时的涵养、保任,然后才能无我、非无我。

  我这么说,重点不在谈有我、无我,各位不要误会,如果你以为后者起,前者消,一段段地丢掉,那就错了。并不是二元意识抬头就抛掉睡眠意识;自我意识凝聚就丢掉二元意识,到达真无我意识时就泯灭自我意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而是说后者涵摄前者,如此涵摄就形成均衡的心态,否则便会过与不及。这种心态是种什么觉受呢?它就是你现在正在感受的,这就是中道,也是甚深安祥。

  人们若用这种心态去面对五彩缤纷的社会,就会有"所过者化,所存者神",省力即是得力的受用,也就是"至人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的大圆镜智现前。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要靠时间来完成。菩提种子在你心里还没有发芽、生根、茁壮、转化前,要细心"保任",等到有一天,安祥即你,你即安祥时,不管到那儿去,你永远都拥有安祥,就有自受用分了。"不经一番寒澈骨,争得梅花扑鼻香。"收获必须耕耘,成功要靠努力,付出才能获得。现在一般人的心理很可怕,他只想获得,不肯付出;只要收获,不肯耕耘,甚至最好是你耕耘,我收获;搞六合彩、大家乐、玩股票乃至抢银楼、绑架……等等罪行,都是由这种心态所造成。这就是只管今天,放弃明天的心态,一个不畏明天的人,他怎会拥有明天?

  我们学法,应该以耕耘搏取收获,以努力换取成功,如果你不下一番工夫,没有经过净化和锤炼,就不可能会修行成功。见性成佛是没错,那是因地佛;只是具备了成佛的基本前提,还没有获得结论;树苗虽种植了,要想吃果子那还需要下一番灌溉、培植的工夫才行。

 

  自尊自重才能活得自在

  问:"我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好,连作梦也是如此,怎么会这样呢?"另一个问题:"某人并无得罪我之处,但我见他一举一动皆觉讨厌,明知不对,但一直改不过来,应如何对治?"恭请开示。

  答:烦恼从那里来?烦恼从人来。但如果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你能活得下去吗?必须互助、互济、互依、互存才行。

  人都有些排他性和干扰性。唯有自尊、自重、自信,才能活得自在。试看玄奘大师、法显大师,通过丝路到印度取经,来回途中就走了十几年,没有心力行吗?修行需要心力,很多人都习惯于看别人的脸色去生活。我曾经讲过一句话,"我们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是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的。"请记住我这句话。如果你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是建立在别人主观浅见的好恶之上,你就不免活得很苦。正确的态度是:人活着只求心安。只要做到"不可告人之事,断然不为,不可做的事,想都不想",就可以活得心安无愧了。至于说常常会看别人不顺眼,那是突出"我执"以后的偏见,也是烦恼的根源。

  六祖坛经告诉我们要"常自见己过,不见他人非,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不要去挑剔别人的错误,而要"照顾脚下",也就是保任,莫忘修行。

  修行要"如救头燃",那里有闲工夫去注意别人的好坏?若是发现别人错得离谱,因此而生厌恶心,那就更不应该了。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既然谁都厌恶他,此人活的岂非可怜得很?更何况人若是活在错误和罪恶里,那就更可怜悯,因为烦恼与错误同在;毁灭与罪恶同步!一个走向罪恶的人也就是在走向毁灭,活在错误里的人,必然也是活在烦恼之中,怜悯他都来不及,何须生气呢?

 

  如何辨别修行有无进步?

  问:努力修行,但是进步了没有?如何辨别?

  答: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的心灵救济法门。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就端看你烦恼有没有减少?活得是否潇洒、自在而定。

  有人问我:"禅既然是实证的,怎样才能感觉得到?看得出来?"我说:"禅是让你清清楚楚地感受得到,禅常常显示在你对人群的亲和力与同化力上,而能使自他都能清楚地感受,恰如立竿见影一般。"

  什么叫做亲和力?一个活在安祥中的人,他就是禅。安祥就是正受,一个活在正受中的人,秒秒享有真实受用,他怎会讨厌别人?反之,他会使人觉得可信、可亲,这就是亲和力。

  甚么是同化力?一个已除去大半心垢,到达秒秒安祥的人,他对人会有同化力,能让别人的心态跟你同质,而感到安祥自在,这就是同化力。

  何以证明自己进步了呢?最显著的就是错误少了,烦恼也少了。如果烦恼还是那么多,显然错误没有减少,距离佛法就太远了。

 

  如何克服胡思乱想?

  问:明知不要胡思乱想,却无法不想,应如何克服?

  答:这就证明你没有心力,业障太重。什么叫业?就像是事业机构一年业绩的总和;佛法说业有净业、染业之别;有恶业、善业之分。恶业太重、太多了,如果没有经过反省、忏悔的功夫,本明就会被障蔽,心力就不够,欲振乏力,凡事总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修行人如果不肯努力改变此点,此生便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了。因为一切事业都完成于心力,离开心力,就不能显出人的价值。

  古人读书,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古人求法,历尽千辛万苦越火焰山,渡黑水河。我们以前看西游记,总以为火焰山是杜撰的,现在证实的确有火焰山,那儿平常气温高达摄氏八十度。在"丝绸的路"中,不但真有火焰山,而且也的确要经过很多个国家,现在我们虽然看不到了,但那些遗址还在啊!大师们的不朽功德,都是靠心力完成的。

  什么叫做心力?它的属性是不动摇,不管有多大的诱惑和威胁,都绝不动摇、不放弃,面对再大的艰险,也无所畏惧。你若有这种决心、毅力,你就有心力去"解行相应""知行合一"了。倘使事事都知难而退,欲振乏力的话,不要说是修行,就世间法而言,任何事你都不会成功。爱迪生只读了两、三年的书,他以研究发明为最高兴趣和享受,耳朵被车长打聋了,也不放弃研究发明,而且他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对研究发明上瘾了,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乃至厂房被烧了,他重头再来。人如果没有这种心力,怎么可能突出人生最高的价值?又怎么可能迸发出生命的潜力、绽放出生命的光彩呢?

  我们要想修行成功,不要忽略了两种因素:""""""就是智慧、理智;""就是情感;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写信给我说:"老师啊,为甚么我听您讲话的录音带和唱自性歌时都会掉泪?"我说:"这是好消息,是你的善根发露了。"什么叫善根?就是自性在发露。善根包含有情和智,如果把""抛开,只有理智的升华,结果会因为偏而不圆落到小乘。

  古往今来,不管是入世、出世,一个情感冷漠、意志消沉、没有足够生命活力的人,不可能对众生有所贡献,也不可能发挥生命潜力、创造人生的价值。所有的天才,也都一定是热情洋溢的人。所以,菩萨""""双运,把智慧净化、升华成摩诃般若,把情感扩展、升华成"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同情和"同体大悲"──对众生的痛苦有感同身受的同感。因此我说这种情况是好现象。我们切记,不要忽略了"悲智双运"才是菩萨行,要付出心力,要坚持到底,如果自己没有办法支配自己,就会自己惩罚自己而活在无奈之中了。

 

  如何突破病痛业障?

  问:想努力修行,但是带着一身病痛,常有力不从心之感,该如何突破此一业障?恭请开示。

  答:这是互为因果的,因为你业障重,才会有一身的病。天下事,所有的结果都有原因,一切的原因都有结果。各位看过"安祥之美"讲词的就知道,人的病都是由心所生,我们的老祖宗黄帝,在内经中开宗明义就说"百病从心生",西洋人则讲"病从口入",从口入的病好治,从心生的病就不好治了。这要靠反省、忏悔。一身是病,这表示你的想念太多,而且想念黯淡,分别心重,常常苛求别人,宽容自己。请你作一番由衷的反省,真诚的忏悔,以昨死今生的决心,重新出发,做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时时观心,念念自觉的人,一切都会改观的。

 

  下一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