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十境
证严法师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沈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沈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自序
何谓「菩萨」?是否一定要能「飞天遁地」才是菩萨吗?
所谓「菩萨」,并不是指土雕木刻的形像,也不见得要飞天遁地:真正的「口萨」,是不畏心劳身苦而能济世救人的人。
近这几年来,天灾人祸频传,如:最近因「圣婴气象」于中国及中南美洲……等国家,带来特大豪雨,造成世纪性异常严重的洪涝大灾害。我们可深切体会到人生无常、国土危脆。还有去年(八十七年)的「瑞伯」、「芭比丝」台风接连袭台,带给各地不少灾祸;还有大陆长江水患、中美洲各国受飓风重创……很感恩慈济人!哪里有灾难,他们都会及时现前、尽心帮忙,发挥救人的良能,这就是菩萨。
有一句话说:「菩萨所缘,缘苦众生」正因为世间多苦难,才需要人间菩萨;若没有苦难的众生,哪有菩萨呢?一切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自己的慧命、珍惜这分缘——能得人身,得闻佛法,应培养慈悲、行于菩萨道上。
佛陀告诉我们:「心净则土净」一念之间,就能递游十法界。是不是要成佛、当菩萨?或是甘愿做凡夫、堕落三恶道?都只在一念「心」啊!
当我们看到众生遭受苦难时,因不忍心而身体力行去帮助,这个时候就是菩萨。然而,普天之下人海众多,有多少人肯发菩萨心?其实,当菩萨一点都不难,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间活菩萨」。
菩萨道看似绵长、难行,但是如果能勤于植好「因」,结深好缘;我常说,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真正有心去走,再长远的路,都有到达的一天。因此,本书收录七十九年讲述之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及法云地等「菩萨十地」的内文,希望大家做一位能帮助人的「人间菩萨」,共为「净化人心」而努力;如此,则「人间净士」指日可期!
第一地 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
勤修「戒、定、慧」
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瞋、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为了一些成见、分别心而产生不愉快。例如:对某个人起欢喜心时,不管对方有任何行为与要求,都会袒护他、为他说尽好话或答应他的要求,为他付出,甚至为他犯规、为他作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呀!
相反地,若不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心生怨恨。而纵然对方有很多优点与才华,只因为不喜欢他,就会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这就是一种怨憎心。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而这些成见,其实都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
学佛说来简单,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勤快与殷勤,又称为精进;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殷勤之心,就会很欢喜而不怕辛苦;不怕苦,就能保持恒常心,不断地精进。
「戒」,就是守规矩、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我们的心起贪念,对人没有怨恨,心不要被无明所染,这都必须以戒作预防,不令三毒(贪、瞋、痴)侵犯我们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贪,也不会轻易对他人发脾气;能以「平常心」和「欢喜心」待人,自然就不会生起分别与怨憎的心态。勤于守戒,我们的心就能「定」,而不会任意受到人与事的牵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确的方向。
「正」为我们的行事准则,不偏袒或故意压制某一方,内心没有惊惶、没有挂碍,就会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烦恼就能减少,智慧自能涌现。智慧与烦恼是对立的,烦恼增加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就像「秤」一样,一边减轻了,另一边自然较重。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
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寿、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是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
例如:佛陀的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佛陀所讲的教法,点滴都流入阿难的心中。不过,佛陀却对他说:「阿难,虽然我所说的教法,你都听到了,但是,你真正的体会与佛法大海相比,只不过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平时在降伏心中的烦恼时,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其实,若肯下功夫就不难,最困难的是「时间」;若能恒久而不退转道心,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要起欢喜心也很简单,不过,如果是短暂的欢喜或有分别心的欢喜,仍无济于事。其实,人生的快乐就在于欢喜,有欢喜才有幸福。所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成就道业,一定要时时培养欢喜心。
有心与无心
但是,要保持欢喜心,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困难。就拿「定力」来说,要能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不容易,像最近我就体会到失眠的滋味。
常常有人说:「我晚上都睡不着。好苦呀!」
我常会回答她:「我们是忙得没时间休息,而妳竟然会睡不着,一定是想得太多了,把事情放下就会马上睡着了。」有一天晚上,我却被「无心」的东西所扰乱,以致「有心」而失眠。那天半夜十二点半左右,我忽然被一阵念佛声惊醒,对方念得好起劲、好认真!我心想:现在是几点了?是谁念佛念得那么认真?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是闹钟的念佛声。或许是我时间设定错误,才会在三更半夜里传出如此认真的念佛声。
本来我想去关掉它,但心里又想:可能它只响个五分钟或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吧!我决定和它周旋看看,它无心、我有心,看我能不能在念佛声中,心很轻安而无挂碍地睡着。
结果呢?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也过去了……,看看时间已经一点零五分了,它仍是「无心」地念下去:而我这个「有心」人,也很认真地一直听,听得心好烦啊!于是,我只好起身把闹钟的定时钮按下,念佛声才嘎然停止。
心系臭皮囊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有一位修行四十多年的老修行者,平时若有信徒即将往生,他都会对人家说:「身体是一个臭皮囊。时间到了,就要把它丢掉、不要有挂碍,这样才能解脱。」并且请家属不要吵他、要赶快为他念佛。
但是,一旦自己这个臭皮囊将腐烂、坏死时,他一样会很烦恼、心放不下。
我去探望他时,对他说……「这就是你常常说的『臭皮囊』啊!不要把死看得那么重,专心念佛吧,」
他说:「法师,我过去也都是这么对别人说,可是现在真的很痛苦!你教我怎么放下呢?」
我说:「用念佛来转化心念吧!」
他说:「我也知道要念佛,可是,现在我真的念不下去啊!」
他临命终时,一些法师都围在他的身边念佛。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他的俗家眷属——媳妇、女儿一直要靠近探望,而他虽然讲不出话来,还是一直招手希望他们过来。但是,法师们为了不让他的心受眷属牵绊而不得解脱,坚持不让他们接近。试想,这是多么痛苦啊!当一息尚存时,哪怕先前已有几十年的修持经历,到最后却还是放不下。
所以「有心」时,难免就有烦恼。
转凡夫心为佛心
我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学佛,就是要转凡夫心为佛性,要把凡夫的烦恼心除去,必须经过洪炉的锻炼,才能锤炼出杂质而成钢,再制成精良的用具。
在清净的地方修行,不是真正踏实的学佛。唯有在复杂的人我是非中,才有机会让我们磨练与学习;环境越恶劣,越能练就纯良的本性。
凡夫心多烦恼,诸佛和菩萨的心则清净无染;因为佛菩萨已经达到「无染心」的境界,所以能显现清净的本性。就如上文提到的闹钟,它无心、我有心;无心的境界很自在,不管是不是休息的时间,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它就开始殷勤地念佛。若觉得不需要时,把按钮按一下,它就会静下来,不会抱怨主人让它念得那么久,也不会埋怨:「你不要我,便把我按掉。」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正在用功念佛,旁人只是轻轻说一声:「你不要念得那么勤,执着于用功,而忽视该做的事!」
他通常会回答:「你嫌我太勤?好啊!我可以轻松一下。」之后若教他再继续用功,他就会说:「我不要念佛、拜佛了。」这就叫做「有染心」。
我们若能把「有染心」转变成「无染心」、把凡夫心转成佛心,就能时时殷勤、欢喜。欢喜心就是清净心,没有人我是非,没有「我所爱的人」,也没有「我所怨的人」,没有了爱与怨,就能时时保有清净的欢喜心。
欢喜心要尽形寿、尽未来际持续地培养,才能达到菩萨的「初地」。这说来简单,但是经过分析之后,实在也不容易,难在于需要有耐心和恒常心,有了它,就能转心念而逐渐显露佛性。
四大与人生
关于人生世间,我们所要认识的有「大乾坤」与「小乾坤」。大乾坤就是整个宇宙之间,天地万物包括季节气象,若有不调顺时,我们都会有特别的感觉。
缘起
一九八九年,证严上人发表了第一本著作「证严法师静思语第一集,」出版以来,匆匆已经第十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一九六六年,证严上人开创了慈济世界,「慈善」、「医疗」、「教育」、「文化」志业,一路走来,也已经第三个年头,一九九九年了。
无论是过去十年里,还是过去三十三个年,世界的变化很大。
沈浮在变化里,匆匆忙忙的;全球的人类,已经共同挤到公元二千年的门槛外了。
大家探头望进二千年的门里,也望着二千年以后的未来,试图探寻,公元二千年以后,我们将会去到那里?
随着「千喜年」步伐急促地靠近,人们不安地探询,何处以我们到让我们「心安」的答案?
然而,现代社会一般的价值观,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答案,似乎除了造成「忙碌」与「慌乱」以外,也不容易再有其他了。
社会上,如此焦急、忙乱,不安的心情,总是让上人深觉心痛;
因此,只要上人在花莲,无论如何疲累,在许许多多天未破晓的清晨,总会听见上人轻声透过静思晨语,试图唤醒沈醉的梦魂,抚慰不安的心灵。
就像音符一样精炼,十年来,这些清晨的话语,谱成一本又一本的著作。
每天,全球各地,总有数不完的访客,志工与志业体同仁,怀抱着疑虑与这安,殷殷期盼上人开示。
如此疑虑与不安的心情,也总让上人内心不忍;因此,无论多忙,上人总是耐心而慈悲的教诲,试图轻柔的以智的话语,抚慰不安的心灵,拔除苦痛的根源。
就像利剑一样的精确,十年来,这些坚定与柔美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化成一本又一本简单易懂的著作。
十年来,上人的著作,超过了二十册。
无数的失望生命,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回头;
无数的禁锢心灵,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开放;
许多的破碎家庭,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和乐;
许多的美善因缘,因展读上人的书而具足。
因此,站在这跨越「千喜年」的关键时刻,为了让不安的社会与烦恼的心灵得以平安自在,静思文化有责任将上人过去十年出版的著作,逐一校对,稍加增删;并结集成套,以虔诚的心,全球发行。
虔诚祝福,全球的读者们,「心安」。
结集成套,分三阶段出版:
一九九九年五月,全球慈济日,出版平装套书二十册;
其中,佛与系列五册,人生系列十五册。
一九九九年八月,出版精装佛典系列套书五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跨入公元二千年的最后一个月,出版静思语系列七册:
其中静思语第一及第二集,平装精装同时出版;
此外,五册中英文对照的口袋型迷你静思语,也同时平装出版。
静思文化,藉著一九九九年〖证严上人著作,新版集结发行〗,能在感恩的心中,享受「心安」的无限宁静与幸福。
自序
何谓「菩萨」?是否一定要能「飞天遁地」才是菩萨吗?
所谓「菩萨」,并不是指土雕木刻的形像,也不见得要飞天遁地:真正的「口萨」,是不畏心劳身苦而能济世救人的人。
近这几年来,天灾人祸频传,如:最近因「圣婴气象」于中国及中南美洲……等国家,带来特大豪雨,造成世纪性异常严重的洪涝大灾害。我们可深切体会到人生无常、国土危脆。还有去年(八十七年)的「瑞伯」、「芭比丝」台风接连袭台,带给各地不少灾祸;还有大陆长江水患、中美洲各国受飓风重创……很感恩慈济人!哪里有灾难,他们都会及时现前、尽心帮忙,发挥救人的良能,这就是菩萨。
有一句话说:「菩萨所缘,缘苦众生」正因为世间多苦难,才需要人间菩萨;若没有苦难的众生,哪有菩萨呢?一切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爱惜自己的慧命、珍惜这分缘——能得人身,得闻佛法,应培养慈悲、行于菩萨道上。
佛陀告诉我们:「心净则土净」一念之间,就能递游十法界。是不是要成佛、当菩萨?或是甘愿做凡夫、堕落三恶道?都只在一念「心」啊!
当我们看到众生遭受苦难时,因不忍心而身体力行去帮助,这个时候就是菩萨。然而,普天之下人海众多,有多少人肯发菩萨心?其实,当菩萨一点都不难,只要有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间活菩萨」。
菩萨道看似绵长、难行,但是如果能勤于植好「因」,结深好缘;我常说,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真正有心去走,再长远的路,都有到达的一天。因此,本书收录七十九年讲述之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及法云地等「菩萨十地」的内文,希望大家做一位能帮助人的「人间菩萨」,共为「净化人心」而努力;如此,则「人间净士」指日可期!
第一地 欢喜地
学佛,一定要经过「菩萨十地」这十个阶段。「地」是基础的意思,第一个基础阶段就是「欢喜地」。要做一位欢喜地菩萨,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首先要培养欢喜心,也就是爱心、慈悲心;有了慈悲心,就愿意施舍。不管出力或是物质的布施,抑或以自己所体悟的道理去改变他人,都要从欢喜心和爱心开始,然后才能「舍得」,包括舍出金钱、物质与时间。如慈济四大志业能够成就,就是因为有许多的护持者能生欢喜心,才有今天的规模。
不过,当然不是保持三、五日的欢喜付出,就算是欢喜地菩萨;而是要经过长时间来考验。不只是这一世,还有无数的来生来世,都要常常培养这分真诚的欢喜心。
勤修「戒、定、慧」
如何才能保持欢喜心?那就要先息灭贪、瞋、痴。我们会有烦恼、情绪沉浮不定,都是由于不能满足而生起不欢喜的心念。人与人之间,常常会为了一些成见、分别心而产生不愉快。例如:对某个人起欢喜心时,不管对方有任何行为与要求,都会袒护他、为他说尽好话或答应他的要求,为他付出,甚至为他犯规、为他作歹……。为什么呢?因为:「喜欢」他呀!
相反地,若不喜欢某个人,就会对他心生怨恨。而纵然对方有很多优点与才华,只因为不喜欢他,就会百般挑剔或刻意忽略他,这就是一种怨憎心。怨憎会掩盖欢喜心,变成充满人我是非之心;而这些成见,其实都是从自己的「心」念开始。
学佛说来简单,只有两个要素:就是勤快与殷勤,又称为精进;也就是要勤修「戒、定、慧」。做什么事情都能有殷勤之心,就会很欢喜而不怕辛苦;不怕苦,就能保持恒常心,不断地精进。
「戒」,就是守规矩、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我们的心起贪念,对人没有怨恨,心不要被无明所染,这都必须以戒作预防,不令三毒(贪、瞋、痴)侵犯我们的戒行。心中有戒,自然不贪,也不会轻易对他人发脾气;能以「平常心」和「欢喜心」待人,自然就不会生起分别与怨憎的心态。勤于守戒,我们的心就能「定」,而不会任意受到人与事的牵引,行事就能掌握正确的方向。
「正」为我们的行事准则,不偏袒或故意压制某一方,内心没有惊惶、没有挂碍,就会有充分的定力。若能如此,烦恼就能减少,智慧自能涌现。智慧与烦恼是对立的,烦恼增加一分,智慧就减少一分;就像「秤」一样,一边减轻了,另一边自然较重。
所以说,修行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培养殷勤的心和欢喜心;有了欢喜心就没有烦恼,有了殷勤之心就不会懈怠,并且脚踏实地精进,就能恒持道心,进入菩萨的初地,也就是「欢喜地」。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有个把月的时间都没有发脾气和起烦恼了,这样算是『菩萨』了吗?」
行菩萨道不只是一个月,哪怕是十年、百年,都还不够,一定要尽形寿、尽未来际的时间不断地实践。才能到达目的地——菩萨的欢喜地。若是只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只不过是「欢喜地」的起步而已!
例如:佛陀的弟子中,阿难是「多闻第一」,佛陀所讲的教法,点滴都流入阿难的心中。不过,佛陀却对他说:「阿难,虽然我所说的教法,你都听到了,但是,你真正的体会与佛法大海相比,只不过是指尖上的一滴水而已。」
从这句话,我们就能体会到:平时在降伏心中的烦恼时,究竟能维持多久的时间呢?其实,若肯下功夫就不难,最困难的是「时间」;若能恒久而不退转道心,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要起欢喜心也很简单,不过,如果是短暂的欢喜或有分别心的欢喜,仍无济于事。其实,人生的快乐就在于欢喜,有欢喜才有幸福。所以,为了我们的幸福,为了成就道业,一定要时时培养欢喜心。
有心与无心
但是,要保持欢喜心,有时候也会感到非常困难。就拿「定力」来说,要能不受环境的影响并不容易,像最近我就体会到失眠的滋味。
常常有人说:「我晚上都睡不着。好苦呀!」
我常会回答她:「我们是忙得没时间休息,而妳竟然会睡不着,一定是想得太多了,把事情放下就会马上睡着了。」有一天晚上,我却被「无心」的东西所扰乱,以致「有心」而失眠。那天半夜十二点半左右,我忽然被一阵念佛声惊醒,对方念得好起劲、好认真!我心想:现在是几点了?是谁念佛念得那么认真?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是闹钟的念佛声。或许是我时间设定错误,才会在三更半夜里传出如此认真的念佛声。
本来我想去关掉它,但心里又想:可能它只响个五分钟或十分钟就会自动停止吧!我决定和它周旋看看,它无心、我有心,看我能不能在念佛声中,心很轻安而无挂碍地睡着。
结果呢?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也过去了……,看看时间已经一点零五分了,它仍是「无心」地念下去:而我这个「有心」人,也很认真地一直听,听得心好烦啊!于是,我只好起身把闹钟的定时钮按下,念佛声才嘎然停止。
心系臭皮囊
这件事让我想起,曾有一位修行四十多年的老修行者,平时若有信徒即将往生,他都会对人家说:「身体是一个臭皮囊。时间到了,就要把它丢掉、不要有挂碍,这样才能解脱。」并且请家属不要吵他、要赶快为他念佛。
但是,一旦自己这个臭皮囊将腐烂、坏死时,他一样会很烦恼、心放不下。
我去探望他时,对他说……「这就是你常常说的『臭皮囊』啊!不要把死看得那么重,专心念佛吧,」
他说:「法师,我过去也都是这么对别人说,可是现在真的很痛苦!你教我怎么放下呢?」
我说:「用念佛来转化心念吧!」
他说:「我也知道要念佛,可是,现在我真的念不下去啊!」
他临命终时,一些法师都围在他的身边念佛。因为他是「半路出家」的,他的俗家眷属——媳妇、女儿一直要靠近探望,而他虽然讲不出话来,还是一直招手希望他们过来。但是,法师们为了不让他的心受眷属牵绊而不得解脱,坚持不让他们接近。试想,这是多么痛苦啊!当一息尚存时,哪怕先前已有几十年的修持经历,到最后却还是放不下。
所以「有心」时,难免就有烦恼。
转凡夫心为佛心
我常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学佛,就是要转凡夫心为佛性,要把凡夫的烦恼心除去,必须经过洪炉的锻炼,才能锤炼出杂质而成钢,再制成精良的用具。
在清净的地方修行,不是真正踏实的学佛。唯有在复杂的人我是非中,才有机会让我们磨练与学习;环境越恶劣,越能练就纯良的本性。
凡夫心多烦恼,诸佛和菩萨的心则清净无染;因为佛菩萨已经达到「无染心」的境界,所以能显现清净的本性。就如上文提到的闹钟,它无心、我有心;无心的境界很自在,不管是不是休息的时间,只要设定的时间一到,它就开始殷勤地念佛。若觉得不需要时,把按钮按一下,它就会静下来,不会抱怨主人让它念得那么久,也不会埋怨:「你不要我,便把我按掉。」
但是,「人」就不一样了。如果有人正在用功念佛,旁人只是轻轻说一声:「你不要念得那么勤,执着于用功,而忽视该做的事!」
他通常会回答:「你嫌我太勤?好啊!我可以轻松一下。」之后若教他再继续用功,他就会说:「我不要念佛、拜佛了。」这就叫做「有染心」。
我们若能把「有染心」转变成「无染心」、把凡夫心转成佛心,就能时时殷勤、欢喜。欢喜心就是清净心,没有人我是非,没有「我所爱的人」,也没有「我所怨的人」,没有了爱与怨,就能时时保有清净的欢喜心。
欢喜心要尽形寿、尽未来际持续地培养,才能达到菩萨的「初地」。这说来简单,但是经过分析之后,实在也不容易,难在于需要有耐心和恒常心,有了它,就能转心念而逐渐显露佛性。
四大与人生
关于人生世间,我们所要认识的有「大乾坤」与「小乾坤」。大乾坤就是整个宇宙之间,天地万物包括季节气象,若有不调顺时,我们都会有特别的感觉。
例如艳阳高照时,就会感到很炎热。往往有特别的感觉时,就是「不调」,没有什么感觉时,才是「顺调」。人们应该珍惜「没有特别感觉」的时段,才是真正健康、幸福的人生。如大乾坤四大调和时,我们不会感到特别热,否则稍微动一下就汗流浃背,让人很烦躁,这就是「火大不调」。
下雨天时,要外出辨事就很不方便,这也是一种「感觉」。像这次澳洲的水灾很严重,从电视画面上看到,滔滔洪水已淹没了多少县镇乡村!这场水灾,不知造成多少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的生命因而丧失?雨水造成的影响,轻者是外出不方便,重者造成家园流失,甚至生命的伤亡,这叫做「水大不调」。
再则「风大不调」。近年来常有超大型的飓风,吹毁了很多城市、县镇、乡村、农田、房舍,一阵强风来袭,便使得他们的家园满目疮痍,这就是「风大不调」。花莲在一个多月前也有台风,瞬息之间大街小巷变得面目全非,风夹着水、带来大雨,整个铜门村庄就这样被毁灭了,这叫做「风大不调」。
还有「地大不调」。过去花莲曾经发生四级的地震,天摇地动,令大家饱受一场惊吓。而菲律宾竟然也曾经地震达到七级多,毁损了许多人命和豪华的建筑物。一些风景优美人潮不断的观光地区,也在瞬息间全部塌陷。
人的生命就在一瞬间被埋没了,有的人当场死亡,但也有奇迹出现,几天前的新闻报导提到,有一位厨师被埋在瓦砾堆中,正巧有一个缝隙能呼吸,就这样过了近十天;他不仅活了下来,而且只受到轻伤。问他是怎么活下来的?他说是靠雨水。人可以几天没食物吃,就怕缺少水分,有了水分,生命就能维持下去。
看看一场震灾,当地不知丧失了多少人命与财产,几十年的经营同样毁于一旦,这称为「地大不调」。
以地理学来说,地层并非整片都是平的,而是一块块的地块连结堆叠而成,地块会受气候影响,地热温度较高时,就会膨胀起伏而引起摩擦;天冷时则会收缩,内部就产生缝隙而引起震动。
善用健康的时光
在志工早会时,我问医院的志工,这几天有没有看到什么特殊个案?有一位志工菩萨对我说:「师父,我看到一个老人好可怜,她气喘,喘个不停,医生一直在照顾她,」一直检查、换不同的药,还是一直喘。她的孩子在一旁陪伴也不知如何是好;病人辛苦,照顾的人更辛苦,医生也是无可奈何。」可见不论是大乾坤(天地)、小乾坤(身体)只要顺适,则是健康而幸福的。
所以,我常对志工说:「你们平时会感觉到呼吸是这么困难的事吗?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就是在没有特别『感觉』的时候,这也是最健康、最幸福的时候!若是感觉到身体某个部位不适,那就是它有了毛病,才会发出信号让我们『感觉』到。」
人生真正要学的,就是要学得轻安自在,不要有异样的感觉,这就是幸福。若能善用健康的时光,珍惜生命的使用权,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要行菩萨道,一定要保持欢喜和殷勤,这是进入菩萨地的初阶,也就是第一欢喜地。因为欢喜就是幸福,快乐就是菩萨;面对一
一切境界,都能欢喜
快乐、不计较人我是非,就是菩萨的初地。
第二地 离垢地
「离垢地」就是很清净的境界。何谓「垢」?也就是垢秽——对人我有分别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都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像这样,心就会常常有垢秽染着。心地若能净化,去除这杂念,才能进入「离垢地」。也就是心田中完全是纯净的好种子,不要掺杂一些不好的东西。
人之大患在于身
若能以智慧来观察大乾坤(天地)及自己的小乾坤(身体),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乾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世间最污浊、最臭秽不净的就是这个身体;同时,也是最不保险、最不安全的。因为不论是社会、国家的动乱或山河大地的「四大不调」,都对人们有最直接、最大的影响。。
例如一有「大地震」时,大家就会赶紧逃避。为何要逃呢?因为怕大乾坤的地大不调,会使我们这个小乾坤受到伤害。小乾坤的「地大」就是筋、骨、肌肉等硬质的东西;这些筋骨组织再强健,也抵不过山石泥土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会怕大乾坤的变动或是人为意外的变故。
例如,一位在慈济医院急诊室服务的志工,就曾提出一件个案。她有一次在值勤时,救护车送来了一家人。他们开车出游,车子忽然在半路上爆胎,先生紧急煞车后,方向盘失控、撞上路边的民房。结果,不仅整部车全毁了,一家五口也都受了重伤。
我问她:「看到那种景象,妳会害怕吗?」她说:「不会。不过,觉得人生真是无常!好端端地坐在车上,怎会想到车子忽然会爆胎呢?在刹那间,一家五口就这样遭受到伤亡的惨祸。」这的确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无常;若是换成比较胆小的人,看到那种血淋淋的场面,一定会受到相当大的惊吓。而慈济志工的确是「仁者有勇」,令人称赞。
在环保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医院里的废物。因为医院是细菌最密集的地方,而且被处理掉的病变坏死肢体,脓血烂臭、污秽不堪!所以说,人间最脏的东西就是这个身体。
由于我们的身体如此污秽,心念又从外面染着一些人我、是非的烦恼,以致对清净的妙法不能领纳。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储藏宝藏的宝库。可是,很多人都把宝库当作垃圾桶使用;对于日常生活中能够净化人心的清泉甘露,反而不会拿来运用或储存在宝库里,只是储存一些人我是非、贪瞋痴的垢秽。
无垢染的欢喜
这些垢秽若是充积于内心,就算「欢喜」也是一种垢秽,比如:「中了奖券,中了六合彩!」或是「股票又涨停板,买的地涨价了!」所欢喜的都是这些投机、泡沫不实的东西。想想,这样的欢喜是清净的吗?不是。倘若隔天股票跌停板,一下子又转喜为悲、啼哭不止了。
台中有一位会员,说他母亲很担心他去玩六合彩。因为怕他中奖时就笑个不停,若是「杠龟」则又哭个不停。有了笑不停的欢喜,就有哭不停的烦恼,这就是有污染的心——贪心。真正的菩萨所拥有的是「清净的欢喜」;虽然还有那分「人伤我痛」的烦恼,但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得失烦恼,而是为了悲悯众生的烦恼。
所谓「烦恼即菩提」,虽然菩萨也有烦恼,却是发了菩提心的烦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要痛苦的人能得救,他就很欢喜,这叫做清净、没有烦恼的欢喜,像这种没有染污、没有人我是非,而且恒久的欢喜,才能称为「无垢地菩萨」。
菩萨心并不只是发心、热心,菩提心易发,恒常心难持。我们要把易发的菩提心化为恒常心,不只在今生此世,还要尽形寿和尽未来际,都要抱持这分心。
所以,学佛要先看透世间之理。大乾坤有四大不调,小乾坤也是刹那无常,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只需好好地清净心地,不要让它蒙上垢秽污染,并时时抱持着欢喜心和清净心,这样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无垢地菩萨」了。
不改初衷恒精进
每个人都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像个菩萨?今天的心是否很清净?有没有卷入人我是非?天天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再翻出来看:第一天、第二天欢喜,第三十天是否同样欢喜?第一天身心清净、没有人我是非,第二天也很清净……,所保有的是「看到别人欢喜时,我就很快乐。」二一十九天都是如此,第三十天是否还是如此?如果第三十天仍不改初衷,那么这个月你就能画上一个圈圈,代表你已经做了一个月的初发心、无垢秽的菩萨。
但不是只做一个月的菩萨而已,要把这些圈圈持续地画下去,画满一年十二个月。当中是否有三角形或打叉的符号,就要以良心来自我约束。一年过后,若有十二个圈圈的话,那时候你才可以说:「我已经当了一年的初发意菩萨了。」
其实,要当菩萨是很容易的,并不是会「飞天钻地」才是菩萨;只要改革自我的内心,就能逐渐进入菩萨的境地。总之,还是要人人多发心,好好保持这股清流;并将无污浊的心,应用在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上。
「离垢地」就是很清净的境界。何谓「垢」?也就是垢秽——对人我有分别心,自以为了不起,总是认为:我的学历比你高,什么都比你强,愈比愈觉得自己高高在上;像这样,心就会常常有垢秽染着。心地若能净化,去除这杂念,才能进入「离垢地」。也就是心田中完全是纯净的好种子,不要掺杂一些不好的东西。
人之大患在于身
若能以智慧来观察大乾坤(天地)及自己的小乾坤(身体),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小乾坤,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世间最污浊、最臭秽不净的就是这个身体;同时,也是最不保险、最不安全的。因为不论是社会、国家的动乱或山河大地的「四大不调」,都对人们有最直接、最大的影响。。
例如一有「大地震」时,大家就会赶紧逃避。为何要逃呢?因为怕大乾坤的地大不调,会使我们这个小乾坤受到伤害。小乾坤的「地大」就是筋、骨、肌肉等硬质的东西;这些筋骨组织再强健,也抵不过山石泥土的巨大力量,所以,我们会怕大乾坤的变动或是人为意外的变故。
例如,一位在慈济医院急诊室服务的志工,就曾提出一件个案。她有一次在值勤时,救护车送来了一家人。他们开车出游,车子忽然在半路上爆胎,先生紧急煞车后,方向盘失控、撞上路边的民房。结果,不仅整部车全毁了,一家五口也都受了重伤。
我问她:「看到那种景象,妳会害怕吗?」她说:「不会。不过,觉得人生真是无常!好端端地坐在车上,怎会想到车子忽然会爆胎呢?在刹那间,一家五口就这样遭受到伤亡的惨祸。」这的确可以让人体会到人生无常;若是换成比较胆小的人,看到那种血淋淋的场面,一定会受到相当大的惊吓。而慈济志工的确是「仁者有勇」,令人称赞。
在环保工作中,最怕的就是医院里的废物。因为医院是细菌最密集的地方,而且被处理掉的病变坏死肢体,脓血烂臭、污秽不堪!所以说,人间最脏的东西就是这个身体。
由于我们的身体如此污秽,心念又从外面染着一些人我、是非的烦恼,以致对清净的妙法不能领纳。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座储藏宝藏的宝库。可是,很多人都把宝库当作垃圾桶使用;对于日常生活中能够净化人心的清泉甘露,反而不会拿来运用或储存在宝库里,只是储存一些人我是非、贪瞋痴的垢秽。
无垢染的欢喜
这些垢秽若是充积于内心,就算「欢喜」也是一种垢秽,比如:「中了奖券,中了六合彩!」或是「股票又涨停板,买的地涨价了!」所欢喜的都是这些投机、泡沫不实的东西。想想,这样的欢喜是清净的吗?不是。倘若隔天股票跌停板,一下子又转喜为悲、啼哭不止了。
台中有一位会员,说他母亲很担心他去玩六合彩。因为怕他中奖时就笑个不停,若是「杠龟」则又哭个不停。有了笑不停的欢喜,就有哭不停的烦恼,这就是有污染的心——贪心。真正的菩萨所拥有的是「清净的欢喜」;虽然还有那分「人伤我痛」的烦恼,但并不是因为自身的得失烦恼,而是为了悲悯众生的烦恼。
所谓「烦恼即菩提」,虽然菩萨也有烦恼,却是发了菩提心的烦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要痛苦的人能得救,他就很欢喜,这叫做清净、没有烦恼的欢喜,像这种没有染污、没有人我是非,而且恒久的欢喜,才能称为「无垢地菩萨」。
菩萨心并不只是发心、热心,菩提心易发,恒常心难持。我们要把易发的菩提心化为恒常心,不只在今生此世,还要尽形寿和尽未来际,都要抱持这分心。
所以,学佛要先看透世间之理。大乾坤有四大不调,小乾坤也是刹那无常,有什么好计较的呢?我们只需好好地清净心地,不要让它蒙上垢秽污染,并时时抱持着欢喜心和清净心,这样就是进入第二阶段的「无垢地菩萨」了。
不改初衷恒精进
每个人都应该时常自我反省——今天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像个菩萨?今天的心是否很清净?有没有卷入人我是非?天天把它记录下来,一个月后再翻出来看:第一天、第二天欢喜,第三十天是否同样欢喜?第一天身心清净、没有人我是非,第二天也很清净……,所保有的是「看到别人欢喜时,我就很快乐。」二一十九天都是如此,第三十天是否还是如此?如果第三十天仍不改初衷,那么这个月你就能画上一个圈圈,代表你已经做了一个月的初发心、无垢秽的菩萨。
但不是只做一个月的菩萨而已,要把这些圈圈持续地画下去,画满一年十二个月。当中是否有三角形或打叉的符号,就要以良心来自我约束。一年过后,若有十二个圈圈的话,那时候你才可以说:「我已经当了一年的初发意菩萨了。」
其实,要当菩萨是很容易的,并不是会「飞天钻地」才是菩萨;只要改革自我的内心,就能逐渐进入菩萨的境地。总之,还是要人人多发心,好好保持这股清流;并将无污浊的心,应用在日常生活与待人接物上。
第三地 发光地
现代社会的教育,必须经过一、二十年的学习,才能达到比较深入的程度;学佛亦然,要从凡夫到达成佛的境界,更需经过长久时间来学习。
净化心地,自照照人
前面说过修学菩萨的心地,要经过十个阶段:第一是「欢喜地」,要时时播撒欢喜的种子;不要把不如心意、埋怨、厌恶的种子放在心上。如果讨厌某个人,就等于种了一颗「怨嫌」的种子;对一个人产生恨意,就多了一株恨的祸根,将来就会产生障碍,所以要去除这种心态。时常培养欢喜心、结欢喜缘,得「欢喜地」。
第二是「离垢地」,即心地常常保持纯净、没有杂念。修学尽管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专心深入一项法门,不要人云亦云;人生有多少时间能任由我们东挑西选的呢?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样样都学,把时间挥霍在走马看花之中?
像现代的科学也分得非常精密微细。单就医学而言就分很多科,每一科都非常精细;这无非是因为生命短暂,可以学的东西确实很多,为了「学有专精」,不得不分门别科。学海无涯,而佛法所涵盖的更是广大无边,所以我们学佛要专心一意,若能如此,心地才能远离垢染,这就是第二阶段——持心清净无染,得「离垢地」。
第三阶段是「发光地」。一面镜子若是蒙上一层污垢,就无法清楚地映照出人的面貌或景物。我们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心若被污染了,清净的智慧就无法显现其良能效用。学佛,就是希望我们的心地能发光(智慧光能);而且不仅能自照,还要照亮他人。
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很「黑暗」。其实,这里所讲的「黑暗」是指人的心地黑暗,也就是本性中的智慧光明无法显发出来。不仅没有照到外面,也不曾返照自心,因此会感到迷惑不安,这就是凡夫。
凡夫本就具有佛性,只是被无尽的欲望所遮蔽,因此无法发光;若要使它发光,唯有修学坚忍美德,才能断除迷惑。因为我们往往无法忍受境界的诱惑,所以容易生起迷惑。
生忍与法忍
谈到「忍」,学佛者要具备两种忍:一是「法忍」,一是「生忍」。发心修行者,必须修「法忍」;为了求法,必须立定心志下苦功,为法忘躯也在所不惜,不要常常存有「小我」的私心。
例如礼佛时,不要只是想:「天气这么热,稍微拜一下就会流汗。晚上已经沐浴过,不要再拜佛了;以免拜完后又汗流浃背,很不舒服。」其实,如果有心希求佛法,就能忍受「流汗」的麻烦;反之,就无法去除「我」的存在而见佛性。
有的人刚发心要修行,就想找个较清闲的道场——环境好,周围干净、没有蚊蝇,职事又不会太忙、不用做很多工作,认为这样的道场才适合修行。其实,佛弟子应该为法忘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才是真正能为法坚忍;也才称得上是修行。佛理深无边际,不增不减,不生不灭,要能透彻理源,必须安忍无悔,这就是法忍。
再来是「生忍」,「生」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必须忍苦耐劳。又如我们所帮助的阿公、阿婆、孤儿寡妇或是贫病交迫的人,抑或遭受天灾人祸的苦难众生,都是在生活中受尽苦难,虽是无奈,也得堪忍!
以前,我常亲自下乡探访「照顾户」。有时候远远的就有人指引我们:那一间屋子就是某某人的住所。看他们住的房子,会感觉到还不如一间鸡寮或猪舍。这哪像人住的地方啊!要进屋内还要弯着腰、半蹲着才能进入,一进去往往就看到阿伯或阿婆病倒在床。他们就在这样的小屋里,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的确很无奈,但也不得不忍耐啊!
相反的,有的人犹如置身天堂。他们住在高楼大厦里,每天搭电梯上下楼,就像腾云驾雾一般。只要用手指按个钮、门一开就到了,这也是一种生活环境。他们夏天有冷气,冬天有暖气,但是,是否过得比穷人快乐呢?不尽然,因为人心总有追求不尽的欲望。
有句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大象那么大,小小的蛇却想把它吞下去。这就像凡夫心,贪欲无穷,欠缺了一分「忍欲」之心。
金银与毒蛇
在佛典上曾经提到:有一天佛陀在行进间,忽然转头对阿难说:「阿难,毒蛇!」阿难赶紧朝佛陀指的方向看去,随即接口说:「佛陀,毒蛇!」然后,师徒二人就很安然地走过去。
后面正好有一对父子在工作,听到佛陀和弟子的对话,就好奇地向前查看。一看,父亲对儿子说:「这哪是毒蛇?是黄金、白银哪!」父子俩欣喜万分,赶紧将那些金银搬回家。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拿出来用时,却被人抓了起来。因为那些黄金、白银属国库所有,是被强盗抢走、暂时放在那个地方的。由于库银上面都有封印,因此,这对父子拿出来花用时就被人发现了。
当时盗取国库要被处死,他们就被带往刑场。临刑前,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佛陀说那是『毒蛇』,的确没错啊!」
儿子也说:「对啊!那真的是毒蛇。我们已经被蛇咬了,而且必死无疑。」
这个国家的国王及大臣们,都笃信佛教。执刑的官员,忽然听到这对父子提到佛陀的大名,就赶紧向国王禀告、说明。国王听了,立刻派人把他们带来,并问:「你们为何提到佛陀的名字?」
这位父亲回答:「发现金银那一天,佛陀指着那堆金银说是『毒蛇』,他的弟子深信佛陀的话,也说是毒蛇。我们父子不知原委,眼看明明是一堆宝藏,就把金银搬回家。现在,我们终于相信佛陀所说的话;但是已经太迟了。」
国王听了,了解这对父子并非直接偷盗国库的人,而且他们已觉悟佛陀说「贪欲如毒蛇」的道理,于是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忍苦去贪,为法忘驱
在小说或电影里,也常有为了一张「藏宝图」就互相残杀的场面,为此不知牺牲了多少条人命?这都只为了一念「贪」。其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即使真的发现了宝物,生命却不知能否保得住?
由于佛陀与阿难已经超越了凡夫地,了悟世间的金银宝藏就像毒蛇:因此能够解脱自在。而凡夫就会把这些东西当成宝贝,所以很容易被这些毒素所侵。这也是缺乏「忍」的功夫。众生为了财物利欲互相侵害,学佛者需忍人所不能忍;这就是生忍。
我们若有一分坚忍的心志,不只能得「法忍」为法忘躯,也不畏辛劳,必能克服万难殷勤精进。一般人也要忍下心中的欲念,不要为了物欲而不择手段去夺取,甚至伤害别人。在现实社会中,抢案时有所闻;不但抢夺东西,还伤害人命。但是这些东西,到底能用得了多少呢?何况能够逍遥法外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就算能逃过人间的法律,将来还是逃不过「因果律」。
所以,要使我们的心地发光、智慧光明显现,就要懂得坚忍的道理。才能进入菩萨的第三阶段,也就是「发光地菩萨」。
第四地 焰慧地
修学佛法,最重要的在于一个「心」字;也就是从心修起,而表现在行为上。但是心性无形,到底要怎么修持?
修心即修改不好的习气
所谓「修心」,是不是修我们身体内的「肉质心」呢?其实不是。人的器官,只不过是具有功能、感觉而已,真正要修的是我们思想的根源,与肉质心——心脏器官毫无关系。如某人心念不好,就是换个心也改变不了他原本的观念,他以往的习惯依旧会存在。
记得几年前,台大医院曾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她需要动心脏移植手术。当时有一位年轻人车祸往生,经家属同意,医师就把年轻人的心脏移植在妇人的身上。等到她恢复知觉送到普通病房时,大家问她:「妳平时最爱吃什么?」
她说:「我住在澎湖,最爱吃海产,还有竹笋。」虽然这位妇人已经换心了,但是仍带着过去的喜好、习惯。从这里就可以证明:「修心」不是修人体内的肉心,而是要改变凡夫患得患失的思想和习气。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菩萨的轨道,而菩萨有等级的区分。要培养欢喜心、喜舍心,才能登上「初地菩萨」的境界。
舍,要「舍得欢喜」,若是因为一时的欢喜心而舍出去,之后却越想越舍不得,换来了一身烦恼,这些烦恼就是「垢」。有了垢秽,就像一盏灯蒙上了一层雾;又如眼疾,眼前忽然有小黑影遮住,但并不是东西变黑了,而是眼睛出了毛病。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有了烦恼,就会遮蔽智慧的光明;为了发挥智慧,将光芒照亮人间,所以要勤拭「心」,恢复鉴照的功能。
初地之后,仍必须时时精进,然后才能进入第二「离垢地」。就像我们爬楼梯,爬了第一阶再爬第二阶、第三阶……
欢喜心就是「布施」,清净心就是「持戒」。我们的心若没有贪执和污染,就不会犯戒,自然能够散发出清净的光芒。像玉石要经过琢磨才能显现美丽的本质。要成为第三地菩萨,就得学习忍力,因为布施就得割爱,持戒也需要一番毅力,这都要经得起一个「忍」字;具足为法忘躯的「法忍」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忍」,这样心地自然会清净、光明,所以第三地称为「发光地」菩萨。
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能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净的彼岸。
台北每逢庆典时,就会有放烟火的庆祝活动。站在比较高的地点,就可以看到烟火冲向天空后,爆出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火花;烟火发射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它的光亮,即使再远的人都能看得到。
舍弃名利我相
修行的确需要忍耐,这种忍耐并非只在一时,而是要恒常的时间都能忍耐、精进,才能有所成就。若有人说:「修行要忍耐,只好多多少少忍一忍。」这种忍是短暂的,一旦忍不住了就会退步,这样如何精进呢?真正要使我们的智慧发光、光芒四射,就要再加强毅力与忍耐力,两者非常充分,智慧自然光明。
由生忍而法忍,先由人与入之间开始,不从别人的脸色或工作上起分别心。不要想:这么辛苦、卑微的工作为什么叫我做?我是执笔办公的人,你却叫我拿扫帚扫地?真是大材小用!像我这么好的人才,你却叫我去厨房捡莱、煮饭。若一直觉得很委屈,为自己抱不平,这样的心态怎么能精进呢?
修行,要先舍弃社会上的「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否则绝对无法进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乐,必须先学习如何烧水、泡茶,这就是从基础开始学茶道。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水源从何处来,茶树如何种植、采收、烘焙等等……。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能的功能,进而达到「焰慧地」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下决心去适应,并以发光地的生忍、法忍为基础,不断地再精进,才能达到「焰慧地」。
断除疑惑,坚定信念
要使智慧光芒四射,有一项很重要的前提——「断惑」!惑就是迷惑、疑惑。凡夫都有疑心,为什么会有疑呢?因为我们的智慧还没有具足显露。
同样是修行,有的人说:「念阿弥陀佛,直到临终一心不乱,弥陀、观音就会来接引,就能即身解脱,所以要赶快念佛。」有的人又说:「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最后还要等阿弥陀佛来接引,倒不如修禅,靠自力,不用靠他力,坐禅就可以自己得解脱,」
其实八万四千法门,只要专心由一门深入,最后都能有所成就。就怕有人三心二意,原本修持念佛法门,可惜念佛持名的工夫,已经念到举手投足都是一声阿弥陀佛;不小心滑了一跤念「阿弥陀佛」,欢喜时念阿弥陀佛,烦恼时也念阿弥陀佛,好不容易培养到脱口而出都是佛号的程度。但是一听到别人说:「这是靠他力、靠佛力,这样不保险,我们还是来坐禅比较好。」便放弃念佛法门,改修坐禅。这就是自己的信念不够坚固。
有的人又因信念的偏差,认为:念佛既要念得一心不乱,所以世俗事都不要涉入,这样才能解脱。但是,他却忽略「善根」与「福德」要平行,而慈济的菩萨道正是「福慧双修」的法门。
有些人说:「你们光是做慈济,就像小鸟用一只翅膀在飞!」
我说:「如果小鸟用一只翅膀就能飞,那只鸟就是神鸟.这已经超越凡间的境界,不是普通的鸟。」
其实,做慈济的志业也是修行的法门之一;是「福慧双修」的菩萨行。看看慈济的委员,虽然天天做得很辛苦,心中却充满喜悦。
我们若能对所做的一切都不求回报,心中就没有污染,只有清净的善根,这就是「无垢」。既然能欢喜又心无污染,智慧也就能具足:再加上精进不懈,以恒常心、一心一志对治三心二意,自然能时时散发出智慧无染的大爱。
我常说,业来的时候要「欢喜受」,委员们知道「如是因,如是果」的道理,所以每天心无挂碍,精进地做利益社会的工作,所发挥的就是「焰慧」的功能:这已同时在培养善根、福德,为何说慈济人像用一只翅膀在飞的小鸟呢?
忍而无忍,自利利他
总之,精进就是要破除那分「迷惑」,不要只是想着:我要怎么修,才能得到解脱?其实,平常的付出就是在修行了。时常欢喜待人,就是在修养自心:如果对人不能起欢喜心,任由怎么修,还是一样会困在迷惑中、有「人我是非」的烦恼相在。
可见精进是要达到「修而无修、忍而无忍」的程度。不要说:「我对你已经很忍让了!」这就是还有「我相」的烦恼在。要修得很自然,比如,有人为我们打抱不平说:「刚才他回应你那番话,难道你不生气吗?」自己就要想:「我觉得他刚才讲那些话很平常,有什么好生气的?」若能忍到面对任何境界都不起心动念,这才是真忍、才是真正的精进。
所谓「修而无修」,就是不必执着「我要怎么修?」就像驾车技巧纯熟的人,当前方有来车时,会很自然地闪过,而不会把方向盘抓得紧紧的。飞机驾驶员也是一样,若技术很熟练,飞行时只要起动按钮、顺着仪器操作,他在高空上照样能够谈笑风生,非常安然自在。
我们修行,就要和那些驾驶员一样,要不断地向前精进,但是一点也不紧张和多虑。若能修到什么都不挂意,就是「修而无修、忍而无忍」的境界,自然能「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这就是断「修惑」。智慧的本性自然炽盛、光芒四射,这就称为「焰慧地菩萨」
我们要好好地培养这四个阶段的心地,这样菩萨地就很容易达成。学佛是学习一颗菩萨心,大家要好好追求心的根源——要达到「修而无修」,才是精进行。
第五地 难胜地的习气
所谓「修心」,是不是修我们身体内的「肉质心」呢?其实不是。人的器官,只不过是具有功能、感觉而已,真正要修的是我们思想的根源,与肉质心——心脏器官毫无关系。如某人心念不好,就是换个心也改变不了他原本的观念,他以往的习惯依旧会存在。
记得几年前,台大医院曾经有一位五十多岁的患者,她需要动心脏移植手术。当时有一位年轻人车祸往生,经家属同意,医师就把年轻人的心脏移植在妇人的身上。等到她恢复知觉送到普通病房时,大家问她:「妳平时最爱吃什么?」
她说:「我住在澎湖,最爱吃海产,还有竹笋。」虽然这位妇人已经换心了,但是仍带着过去的喜好、习惯。从这里就可以证明:「修心」不是修人体内的肉心,而是要改变凡夫患得患失的思想和习气。
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不能脱离菩萨的轨道,而菩萨有等级的区分。要培养欢喜心、喜舍心,才能登上「初地菩萨」的境界。
舍,要「舍得欢喜」,若是因为一时的欢喜心而舍出去,之后却越想越舍不得,换来了一身烦恼,这些烦恼就是「垢」。有了垢秽,就像一盏灯蒙上了一层雾;又如眼疾,眼前忽然有小黑影遮住,但并不是东西变黑了,而是眼睛出了毛病。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有了烦恼,就会遮蔽智慧的光明;为了发挥智慧,将光芒照亮人间,所以要勤拭「心」,恢复鉴照的功能。
初地之后,仍必须时时精进,然后才能进入第二「离垢地」。就像我们爬楼梯,爬了第一阶再爬第二阶、第三阶……
欢喜心就是「布施」,清净心就是「持戒」。我们的心若没有贪执和污染,就不会犯戒,自然能够散发出清净的光芒。像玉石要经过琢磨才能显现美丽的本质。要成为第三地菩萨,就得学习忍力,因为布施就得割爱,持戒也需要一番毅力,这都要经得起一个「忍」字;具足为法忘躯的「法忍」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忍」,这样心地自然会清净、光明,所以第三地称为「发光地」菩萨。
第三地之后,接着踏上第四阶——「焰慧地」。「焰」是光明四射的意思,不只是智能光明返照自身,还要将光芒向外发散照亮。若能登上「焰慧地」,就能到达明净的彼岸。
台北每逢庆典时,就会有放烟火的庆祝活动。站在比较高的地点,就可以看到烟火冲向天空后,爆出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火花;烟火发射到很高很远的地方,它的光亮,即使再远的人都能看得到。
舍弃名利我相
修行的确需要忍耐,这种忍耐并非只在一时,而是要恒常的时间都能忍耐、精进,才能有所成就。若有人说:「修行要忍耐,只好多多少少忍一忍。」这种忍是短暂的,一旦忍不住了就会退步,这样如何精进呢?真正要使我们的智慧发光、光芒四射,就要再加强毅力与忍耐力,两者非常充分,智慧自然光明。
由生忍而法忍,先由人与入之间开始,不从别人的脸色或工作上起分别心。不要想:这么辛苦、卑微的工作为什么叫我做?我是执笔办公的人,你却叫我拿扫帚扫地?真是大材小用!像我这么好的人才,你却叫我去厨房捡莱、煮饭。若一直觉得很委屈,为自己抱不平,这样的心态怎么能精进呢?
修行,要先舍弃社会上的「名利我相」。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耐心去学,否则绝对无法进步。例如:若想享受品茗之乐,必须先学习如何烧水、泡茶,这就是从基础开始学茶道。除此之外,还应该知道水源从何处来,茶树如何种植、采收、烘焙等等……。若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踏稳每个脚步,就能不断进步、充实智能的功能,进而达到「焰慧地」的境界。
总而言之,不论处在什么环境,都要下决心去适应,并以发光地的生忍、法忍为基础,不断地再精进,才能达到「焰慧地」。
未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