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行者足迹

台湾的“星云奇迹”──人间佛教在宁静中全球兴起

高希均 

半世纪以来,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个“台湾奇迹”、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  

   这就是为什么“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受到欢迎、受到尊敬、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就需要满义法师所撰述的这本书来共同学习、探讨、推广。

  (一)奇迹起因于一个念头

   六十年来的台湾社会,已经从贫穷变成小康,从闭塞变成开放,从威权变成多元,人才与言论也已经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宗教界,能结合佛教思想与人生幸福,再加以多方面实践与全球性推广的领袖,当首推星云大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大师的信徒到底有几百万?每年他在世界各地佛法的宣扬有几百场?遍布世界各地的道场有多少个?他写的书畅销几十万册?他组织的读书会有几千个?他主持出版的佛学专著有几百种?但每个人都能体会到大师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个人的感受是:星云大师在海内外的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起因于一个念头:人间佛教。

   我亲自听过他的答覆:“‘人间佛教’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不懂精深佛理的人,也都能懂这样平易近人的说法。

  大师这种平易近人的勉励,就变成了“星云模式”传播人间佛教最有效的方法。再摘录三则:

  你对我错、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

  给人就给己,佛光山就是从“给”里成就出来的。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无知;人生最大的勇气是认错;人生最大的本钱是尊严


  (二)五十年如一日

   当星云大师提倡的人间佛教,透过各种直接与间接方式、宗教与非宗教活动走进人群、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以及走向国际时,追随的人──信徒以及非信徒──都被大师提倡的信念所感动: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方便、给人希望。他又深知人生离不开金钱、爱情、名位、权力,因此又不断提倡“要过合理的经济生活、正义的政治生活、服务的社会生活、艺术的道德生活、尊重的伦理生活、净化的感情生活”。

   他自己则从不间断著述立论、兴学育才、讲经说法、推广实践,五十年如一日。他的辛苦没有白费;他的成就几乎难以概括,在文教领域:

  一九六七年创建佛光山,启动了“人间佛教”弘法之路。

  创办了十六所佛教学院。

  在美、台创办了三所大学。

  在台湾另有八所社区大学,在世界各地有五十所中华学校。

  重编藏经,翻译白话经典。

  成立出版社、图书馆、电台、人间卫视、《人间福报》等。

  海外已有两百多个别分院与道场、九个佛光缘美术馆。

  一年旅程大约绕地球两圈半,平均每天一百六十公里。

  在《云水三千》影像专辑里,列举了大师五十年来的“创意”与“第一”,至少有七十一项[如二○○四年,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获得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

  个人获得的荣誉(如荣誉博士、勋章、奖状等)更不计其数。


  (三)“星云模式”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运作中,模式(model)的对错,决定公司盈亏。我们常听到高科技企业界的主持人兴奋的说:“本公司已经找到可以盈利的新商业模式(new business model)。”或者听到另一种借口:“公司之所以亏本,就是选错了商业模式。”因此,“模式”就是指决定运作成败的一套方法、一个过程、一种组织、一种判断。

   作者满义法师非常用心的根据大师这么多年来的言行及著述,探讨了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特有的做法与推展的特色。作者把这些做法与特色归纳为四个项目,然后旁征博引的陈述“星云模式”在于:

  一、说法的语言不同。
  二、弘化的方式不同。
  三、为教的愿心不同。
  四、证悟的目标不同。

   在每一个大项目下,又以清晰的文字与实例来阐释。在引证“说法的语言不同”时,作者指出:

  大师诠释佛法的语言很人性化,他的佛法没有教条、没有形而上的谈玄说妙,也不标榜神通灵异,他只是很实际、很亲切的从人的立场出发,让人从他的开示中,获得启示与受用。

  大师说法善于举喻说譬,他常利用故事、公案,藉以诠释深奥的道理,令人心开意解,继而对佛教生起信心。

  大师说法理路清晰,前后有连贯性,简洁扼要,不会离题漫谈,也没赘语。

  大师说法机智幽默,常常信手拈来,一句话就能回答一个难解的问题。

  大师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他一生信守承诺,所开示的佛法都是自己躬亲实践过,所以说来令人信服。

  大师讲话圆融,客观中肯,而且面面俱到,总能令举座皆大欢喜。

  大师为人慈悲厚道,从小就学习“口边留德”,从不轻易批评、责怪别人,说话总是给人留有余地;他体谅、温厚的性格,总是令人如沐春风,凡是与之接触过的人,无不欢喜亲近,并且被他的诚意感动。

在“弘化的方式不同”之下,作者又指出:

  大师提出“用新事业增广净财”的理念,将信仰与事业结合,使信仰佛教的人口逐渐“年轻化”、“知识化”,大大改变过去一般人对佛教的观感。

  大师首开兴办活动之风气,透过“多元”活动的举办,不但带动朝野各种社团活动的蓬勃发展,尤其借助活动,发挥“寓传教于活动”的弘法功能,让佛教走向社会,带动社会善良风气,甚至走向国际,让五大洲的人士因佛光山而认识中华文化。

  大师对于传统佛教的陋习勇于改革,使佛教能够摆脱守旧、落伍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此外,“为教的愿心”方面,有八项“不同”;在“证悟的目标”方面,有四项“不同”,共计三十二项。事实上,“不同”即是“特色”。“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就拥有这三十二项“特色”,突出于海内外的信众及民众的心目中。

  从我们研究经济及管理的观点来看,“星云模式”之所以在国内及国际市场有高度竞争力,不仅在于“差异化”(有三十二项不同),也在于其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这位领导人拥有六项才能:

  一、过人的领悟力。
  二、敏锐的洞察力。
  三、强烈的说服力。
  四、坚毅的执行力。
  五、巨大的扩散力。
  六、无私的生命力。


  这六项领导才能与十年前我对大师的了解,可以前后呼应。当时我描述大师是:


  一位果断的、身体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创意大师。
  一位博爱的、提倡知识的教育家。


  在大师八十岁前夕,回顾自己当年的承诺:“我是出家人,我要把和尚做好。”大师再严以责己,也应当给自己一个“很满意”的分数。

  (四)几则小故事

  大师拥有的大爱情怀令人敬畏。他说过:“天下长辈都是我的父母,天下晚辈都是我的子女,天下人都是我的自家人。”二十年来的相识,使我受益良多,偶然有所交代,当然全力以赴。

  曾在二○○二年应大师之邀与王力行一起主持过“读一流书”的节目。邀请他出席这个节目时,“人间卫视”的负责人兴奋的说:“是你们的邀请,大师才肯上自己的电视台。”

  “天下文化”出版过他六本书,大师总是慷慨的说:“不要考虑版税,喜欢就拿去出版。”当我们把版税寄去时,他总是要他的书记退还,并且要告诉我们:“出版事业是辛苦的事业。”我们只能以迂回的方式以捐赠表示心意。

  大师常说:“不怕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甚至主张:“给人利用,才有价值。”回想起一九九○年代初,许家屯先生在西来寺的停留,使大陆方面对大师产生很严重的误会,似乎到了最近,才慢慢冰释。

  几年前有人要送上海市郊一块几百亩的土地给大师办学校,大师请我去现场观察,我请了两位朋友同行,回来后面告大师:暂缓进行。

  大师邀我去宜兰佛光大学参观时,他对那边的一幢幢大楼及一草一木如数家珍。我看到了大师感恩的心愿,当年他的讲经弘法就是从宜兰开始;同时也能体会到维持一所高等学府的各种压力。

  在佛光山的大会客厅中挂有三幅字:“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大师说:“每当政治人物来访的时候,都能看见这九个字。”其他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除了推展人间佛教,大师近年来最忧心的就是台湾的族群和谐与两岸关系的发展。

  (五)“星云奇迹”散布全球

  大师说得真切:“我跟别人结缘,没有别的本领,只有用感动、用佛法、用真诚的心。”

  结缘以来,对星云大师是仰慕多于了解。对他的仰慕主要来自他所提倡的理念;但对他推展人间佛教的艰辛历程,则了解有限。内心深处,总想了解:


  星云大师如何以其智慧,把深奥的佛理变成人人可以亲近的道理?

  星云大师如何以其毅力,再把这些道理变成具体的示范?

  星云大师又如何会有这样的才能,把庞大的组织管理得井然有序?

  星云大师又如何会有这样的胸怀,在五十八岁就交棒,完成佛光山的世代交替?又如何在交棒之后,再在海外另创出一片更宽阔的佛教天空?

  最后,星云大师又如何以其愿力、因缘、德行,总能“无中生有”,把佛教从一角、一地、一国而辐射到全球?


  所有这些想知道的过程与细节,在过去从符芝瑛所写的《传灯──星云大师传》获得了不少线索,现在从满义法师的著述中终于有了一个更完整的解答。

  二十世纪大经济学家熊彼德在一九五○年去世前,他曾经对彼得·杜拉克父子讲过这么一段话:“人们若只晓得我写了几部著作及发明一些理论,我认为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改变人们的生活,你就不能说改变了世界。”

  大师五十年来在自己的著述及实践中,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像一场“宁静革命”,已在海内外和平的崛起。

  近年来,大师多次受邀访问大陆,他对中国大陆的爱心,已经播下了友谊的种子,迟早必然会对海峡两岸有所贡献,发挥对社会人心净化的功能。

  随着国际佛光会的散布全球,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星云大师还有更多的人间佛教事业要做,更长的人间佛教道路要走。

  我们不能把他的成就,只归功于机运;不能把他的“事业”,只认为是宗教;更不能把他的影响,局限于台湾。星云大师的贡献实在已经跨越宗教,超越台湾,飞越时空。

  余秋雨先生第一次见到大师,就有这样的印象:“大师形象大、格局大、气魄大、心胸大、理想大。”愈与大师有机会亲近的人,愈会有这种“大”的体会。

  一位十二岁出家的扬州和尚,二十三岁从大陆到台湾,不谙台语,饱受讥讽,但脑无杂念,心无二用,投下了五十年的心血开创了一个无限的人间佛教世界。

  这真是台湾“经济奇迹”之外的另一个“星云奇迹”。

  转自《佛教导航》

(本文作者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荣誉教授与天下远见文化事业群创办人)

 返回目录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