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

印顺导师

复兴中国佛教,说起来千头万绪,然我们始终以为:应该着重于青年的佛教,知识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今后的中国佛教,如果老是局限于──衰老的,知识水准不足的,出家的(不是说这些人不要学佛,是说不能重在这些人),那末佛教的光明前途,将永远不会到来。在这三点中,在家的佛教更为重要。
   这是一个事实──过去的中国佛教,始终在出家的僧众手中。宋、明以来----佛教衰落以来,佛教更局促的被保守于山门之内。不但一般不信佛法的,误会佛教为出家人的佛教,学佛等于出家。甚至有些护法长者,也每以为「护你们(僧众)的法」,不知佛教是自己的佛教,护法是护持自己所信仰的佛法。出家的僧众,尤其是女众们,劝人学佛,每等于劝人出家,这所以造成社会人士的普遍错觉。时常听见人说:大家学佛──当和尚,做尼姑,不是家庭国家都没有了吗?这当然是大大的误会,然而误会的责任,决不在一般人,而在从来主持佛教的僧众。佛教越是衰落,越与社会脱节,误会也就越深。所以「学佛并非出家,学佛不必出家」,这是目前应该普遍宣传的重要论题。希望出家同人,切不可随便劝人出家!不要以佛法当人情,摄受无信仰的出家!不要把寺院看作衰老病废的救济所!应该发展在家的佛教(提高出家众的品质),这才能免除社会的误会,使佛教进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
   什么是我们所要着重的在家的佛教?这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佛化的家庭;二、由在家佛弟子来主持弘扬。
   佛教,本不限于出家的。声闻佛教,有广大的在家信众,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大乘佛教,在家菩萨比起出家菩萨来,无疑的占有更重要的一席。佛教不但是出家人的,信仰、修学、证得,无论从那一点去看,出家与在家,可说是完全平等。所以在家佛教的发展,决非是佛教的衰落。我们要促成在家佛教的发达,当然应向一般民间去着力,非增加在家的信众不可。而最有效的,最坚强的在家佛教,要从佛化家庭──由正信的在家弟子,从自己的家庭中去推动,再逐渐扩大组织起来。
   一个在家的正信弟子,如果对佛法有正知见,有真信仰,那必然会流露「法味同尝」的慈心,使自己的家庭成为佛化的家庭,家庭的每一分子,能信受佛教,领受佛法的利益。关于这一点,一般在家佛教信徒,显然的非常不够。有的自己信佛,却从来不曾想到要他的家属信佛;父母、儿女、兄弟、夫妇,或者信仰异教,也以为信教自由,不妨各行其是。信教自由,当然应尊重他们而不可狂妄的干涉。然而,难道你得到究竟的真正的佛法,就心安理得。愿意你的亲爱眷属,永远漂流于佛教以外,沈溺于邪见之中,或者仅能得人天的福利,而没有解脱自由的希望吗?不可干涉他人的信教自由,难道就不应该善巧而温和的劝化吗?自己信佛而不想引导眷属来信佛,这是缺乏同情,辜负佛恩!连自己的家属,都不想引导他们来信佛,还说什么普度众生呢!自己有没有化导家属信佛的能力,是另一问题,而化导家属来信佛的决心,每一真诚的佛弟子,必须贯彻始终,而进行温和的、长期的说服。
   假使一位在家弟子,皈依三宝以后,暴躁的变为温柔,懦弱的变为强毅,疏懒的变为勤劳,奢侈的变为俭朴,欺诳的变为信实,怪僻的变为和易;在家庭中,对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夫妇,更体贴,更亲爱,更能尽着在家庭中应尽的责任。这样,家庭因此而更和谐,更有伦常的幸福,大家会从他的身心净化中,直觉到佛法的好处,而自然的同情,向信佛者看齐,同到三宝的光明中来。这是佛化家庭的最有效的法门,是每一在家佛弟子所应遵循的方针。最要不得的,是不知道从自己的净化身心去努力,去表现佛弟子的精神,却急急的要求在家庭中设立佛堂,早晚做着冗长的课诵;或者去寺院的时间过多,无形中忽略了对家庭的应尽责任;或过分施舍而影响家庭经济的健全。这使得过着共同生活的家属,感到他的消极气息,或者觉得很浪费,这不但不能引起家属的同情,引导家属来信佛,反而引起恶感,弄得家庭不和。即使由于身为家长,做儿女的不敢说,不好意思说,而这种不良印象,种下了儿女他年反佛的因缘了!有些丈夫为了减少家庭的苦痛,多少将就他的太太,然而内心也永是隔碍着。为了爱护自己的佛教,为了引导家属得到佛法的利乐,正信的在家信众,应时刻检讨自己!使自己成为对佛教的报恩者,而不是负债者!
   时常见到,有些信佛的父母,不能本着佛陀的教诲(也许是根本不知道),去造成优良和乐的家庭;教导儿女,使儿女在德性、知识、技能等方面,成为佛化的良好公民。但知命令儿女去拜佛、烧香,命令儿女在早晚做着冗长的课诵,或者要他们蔬食。不理解青年儿女的心情,不培养儿女对于三宝的景仰同情,而只是按着牛头吃草,以为这就是引他们信佛,使他们蒙受三宝的恩光了。儿女未成年,还会莫明其妙的跟着学;一成年,就一切都变了!佛法是真正的信教自由者,信仰是需要自发的。所以父母对于儿女,应有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命令、强迫。使儿女从父母的慈爱中,接触到三宝的光明,引发对于三宝的同情。这才能在进入成年的时代,成为一良好的正信弟子。
   我们要发展在家的佛教,不能忽略佛教在家庭中进行的正常方法!还有需要注意的,带有隐遁的、独善的小乘佛教,对佛化家庭是并不妥当的。在家佛教,不能不是人乘的佛教,从人乘而直接菩萨乘的佛教。
   在家佛弟子,能弘扬佛法,主持佛教吗?这当然是可能的。从教典去考察:阿含经的质多长者,大乘经的维摩诘居士、胜□夫人,不都是弘扬佛法的龙象吗?我国古代的大德,在印度所亲见的,如法显与智猛所见的华氏城的罗沃私婆迷(或作罗阅示),玄奘所见的杖林山的胜军论师,磔迦国的长寿婆罗门,不都是传授大乘的法将吗?以近代的事实来说,如我国的杨仁山、欧阳渐;锡兰的达磨波罗长者。尤其是达磨波罗,他的摩诃菩提会,成为复兴锡兰佛教的支柱。在家的佛弟子,论理是可以负起弘扬佛法的重任的。然这决非说在家的就行,问题在在家的佛弟子,对佛法的信念、愿力、见解、实行,是否能具备主持佛教的条件。
   释尊在适应当时的情形而建立的佛教,住持的责任,是属于出家众。然在佛教发展中,大乘佛教已倾向于在家中心了。佛灭千年以后,各处的佛教,变化都很大。如西藏的红教喇嘛,是娶妻生子的。著名的元代帝师□思巴,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日本,亲鸾建立的真宗,主持佛教者,也是在家化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各宗,可说是一律向真宗看齐。在一般的观念上,虽然把红教喇嘛,日本和尚,看作出家的僧侣,其实是什么也不合出家的定义。称之为出家,简直是大讽刺!恰当的名词,应该是「主持佛教的在家众」。
   建设由在家众所主持的佛教,有两点是必要的。一、组织的,二、入世的。释尊把住持佛教的责任,付托僧团,当时虽是出家的,却有着集体的生活,团体的纪律。惟有和合而健全的僧团(等于异教的教会),佛教才能因大众的协力,而迅速的发展起来。近代的中国佛教,由于出家众的缺乏组织,只能以个人中心而进行无组织的教化。缺乏组织,是不易存在于今后的世界。如在家众而还是如此,那是决不因为在家而有办法的。希望在家的佛弟子──热心爱护佛法的,要从同见、同行的组织去着手。在过去,如佛教正信会,佛教居士林等,虽说不理想,但确乎有过在家佛教的组织雏型。在家的佛教组合,必须由发心正确,动机纯洁的信众来组织,又从组织中加强信解,成为和乐的内修外化的教团。组织的核心分子,应该特别审慎!如不以佛法为重,而只是为了他有地位,有经济,或有点恶势力,东拉西扯,混沌一团。少数信解佛法的正信弟子,不问事,也不容许问。而主持教务的,却是一些特殊人物,无信无解,把持教团,那末在家的佛教集团,也还是毫无希望。建设在家的佛教,必须着重组织(不是要政治),而要有以正信、正见、正行为核心的健全组织。
   在家众,无论是声闻法,菩萨法,都有着正当的职业,遍及各个阶层。特别是大乘教的领导人物,如「入法界品」所见的大善知识,维摩诘居士所表现的不同身分,都是社会的中坚分子;以不同的业务,向同一的佛法而前进。所以在家的佛教,在共同的佛教组织中,应各从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自己所知所行的业务,即是修学菩萨道的道场。与自己有关的种种人,即是自己所摄受教化的大众。这才能净化世间,才能利乐人群!专心于宣教的说法师,处理教务的职员,那仅是少数人,如政党而有宣传人员与党务工作人员一样。发扬佛教与主持佛教,并不单是这少数人的事情,但这少数人,却是极重要的,应以佛法的信愿解行为标准,而从大众中推选出来。如建立在家佛教,不能把握这主要的意义,而只是强调厌离,卖弄神秘。工作方面,不着重入世的实际利行,而还只是敲敲打打,唱唱念念,坐坐说说,收弟子,争供养,那就大可不必多此一举了!在家中心的佛教,应该是依人乘而趋向菩萨;应将佛教的思想,推行到一切去。日本佛教徒的参与教育工作;锡兰摩诃菩提会兴办学校与医院,这多少可以作为在家佛教的榜样!
   建设在家佛教,一方面从各人自身做起,做到佛化家庭。一方面在同见、同行、同愿的基础上,相互联系而组成在家的佛教团,来推行宣化、修持、慈济等工作。向这样的目标去努力,中国佛教是会大放光明的!
   说到这里,有两点应解说在先,免生误会。一般出家的僧众,听到由在家的佛教教团,来主持教化等工作,可能非常反对。「白衣说法,比丘下坐」,这不是末法的象徵吗?在家众而主持教化事业,出家众又作些什么?如成为在家佛教,那不是三宝缺一吗?这应该分别解说。白衣说法,不妨说是末法的现象。然并非由于白衣说法而成为末法,反之,正由于出家佛教的衰落,而有白衣说法的现象。如出家众的德学集团,具足教证功德,白衣弟子那里还想狮子窟里作野干鸣呢!由于出家众德学的衰落,真诚的在家弟子,要起来赞助宏扬;半知不解的,也敢来一显身手。半知不解的颠倒说法,当然要加以纠正,而正信正见的大心居士,出家众不应反对他。要反对,应该先来一次自我反省。自己不能负责,而拒绝别人来,这是非佛法的。说到在家众主持教化事业,并不说一切由在家众垄断,出家众不照样可以宏法吗?天主教的神父与修女,是出家的,能主持教会而宣扬他们的福音;耶稣教的牧师们,是在家的,也一样的能主持教会。他们不是共存而并进吗?所以出家众不必耽心!如在家佛教发展,而出家佛教衰落到无法存在,这不是别的,问题在出家众本身的没落,自身不能适应时代而发扬佛教。如出家众自身健全,深入佛法而适应众生,那一定会与在家佛教携手并进。而且在佛教中,始终会居于领导地位的。这样,当然不是没有僧宝了。而且,在家众的教团,即是优婆菩萨僧。这不是伟大的个人,是在家众的集体组合,有着同信、同见、同愿、同行,有着民主自由的佛教集团。
   还有一点,说到在家佛教,佛化家庭,或者会联想到日本式的佛教。有些人是以日本佛教为蓝本,而幻想着在家佛教的发扬。但契合于佛意,适合于中国的在家佛教,决不如此。老实说。现代的日本佛教,是从出家佛教而演变到在家佛教,在演变的过程中,背弃佛法而屈从世俗。日本式的佛教,不是佛教化的家庭,是家庭化的佛教。不是在家佛教,而是变了质的出家佛教。佛化家庭,是由在家信众,促成全家的学佛,是一般的;而日本的寺院家庭化,却是少数的。佛教僧团的特徵,是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行。中国的古旧丛林,还多少有此美德。寺院子孙化,所以不是我们所赞同的。而日本的寺院,除少数本山外,都是父子继承的家庭。虽说有本寺与末寺的统摄,有对本宗本山的应尽义务,而实各寺庙的主持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而且,佛教是真正的信仰自由者,但由于家庭的承袭,而「寺子」成为当然的佛教主持人,这与印度的婆罗门教祭师,中国的火居道士,有什么差别呢!这样的佛教家庭化,父子承袭制度,是适应于家天下的政治形态,适应于家业私有制、承继制的社会。适应过去的时代,日本佛教有过辉煌的业绩。但如不能改进,永久停滞于私有的家庭化的阶段,时代会证明他前途的困难。当然,日本有日本的国情,有日本的传统,他们会关心自己的佛教,不一定要我们来担心。而在中国,尤其是遭受重大摧残而进行重建的中国,我们是应该加以深切考虑,不容许盲目地崇拜。
   为什么说他是变质的出家佛教呢?因为,他们本是出家众,而放弃了出家的生活,回复了男女互相占有,经济的家庭私有。然而并不曾回到在家本位,放弃不了属于教团的寺院财产,放弃不了香火、经忏,放弃不了出家的标帜──袈裟。所以这是变了质的出家佛教,不是纯正的在家佛教。称为佛教教团,不论出家在家,教团的道场、经像、法物、财产,都应归于佛教的公有,主持者应从发心正信行愿精进中被推选出来。在家的主持教务者、宣教者,应由教团解决其家庭的生计;而家庭的经济,必须与教团经济分开。
   中国佛教的前途,我们热烈的寄望于在家佛教的发展!但希望他是民主而公有的教团,不是少数人的私物!兴中国佛教,说起来千头万绪,然我们始终以为:应该着重于青年的佛教,知识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今后的中国佛教,如果老是局限于──衰老的,知识水准不足的,出家的(不是说这些人不要学佛,是说不能重在这些人),那末佛教的光明前途,将永远不会到来。在这三点中,在家的佛教更为重要。
   这是一个事实──过去的中国佛教,始终在出家的僧众手中。宋、明以来----佛教衰落以来,佛教更局促的被保守于山门之内。不但一般不信佛法的,误会佛教为出家人的佛教,学佛等于出家。甚至有些护法长者,也每以为「护你们(僧众)的法」,不知佛教是自己的佛教,护法是护持自己所信仰的佛法。出家的僧众,尤其是女众们,劝人学佛,每等于劝人出家,这所以造成社会人士的普遍错觉。时常听见人说:大家学佛──当和尚,做尼姑,不是家庭国家都没有了吗?这当然是大大的误会,然而误会的责任,决不在一般人,而在从来主持佛教的僧众。佛教越是衰落,越与社会脱节,误会也就越深。所以「学佛并非出家,学佛不必出家」,这是目前应该普遍宣传的重要论题。希望出家同人,切不可随便劝人出家!不要以佛法当人情,摄受无信仰的出家!不要把寺院看作衰老病废的救济所!应该发展在家的佛教(提高出家众的品质),这才能免除社会的误会,使佛教进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
   什么是我们所要着重的在家的佛教?这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佛化的家庭;二、由在家佛弟子来主持弘扬。
   佛教,本不限于出家的。声闻佛教,有广大的在家信众,称为「优婆塞」、「优婆夷」。大乘佛教,在家菩萨比起出家菩萨来,无疑的占有更重要的一席。佛教不但是出家人的,信仰、修学、证得,无论从那一点去看,出家与在家,可说是完全平等。所以在家佛教的发展,决非是佛教的衰落。我们要促成在家佛教的发达,当然应向一般民间去着力,非增加在家的信众不可。而最有效的,最坚强的在家佛教,要从佛化家庭──由正信的在家弟子,从自己的家庭中去推动,再逐渐扩大组织起来。
   一个在家的正信弟子,如果对佛法有正知见,有真信仰,那必然会流露「法味同尝」的慈心,使自己的家庭成为佛化的家庭,家庭的每一分子,能信受佛教,领受佛法的利益。关于这一点,一般在家佛教信徒,显然的非常不够。有的自己信佛,却从来不曾想到要他的家属信佛;父母、儿女、兄弟、夫妇,或者信仰异教,也以为信教自由,不妨各行其是。信教自由,当然应尊重他们而不可狂妄的干涉。然而,难道你得到究竟的真正的佛法,就心安理得。愿意你的亲爱眷属,永远漂流于佛教以外,沈溺于邪见之中,或者仅能得人天的福利,而没有解脱自由的希望吗?不可干涉他人的信教自由,难道就不应该善巧而温和的劝化吗?自己信佛而不想引导眷属来信佛,这是缺乏同情,辜负佛恩!连自己的家属,都不想引导他们来信佛,还说什么普度众生呢!自己有没有化导家属信佛的能力,是另一问题,而化导家属来信佛的决心,每一真诚的佛弟子,必须贯彻始终,而进行温和的、长期的说服。
   假使一位在家弟子,皈依三宝以后,暴躁的变为温柔,懦弱的变为强毅,疏懒的变为勤劳,奢侈的变为俭朴,欺诳的变为信实,怪僻的变为和易;在家庭中,对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夫妇,更体贴,更亲爱,更能尽着在家庭中应尽的责任。这样,家庭因此而更和谐,更有伦常的幸福,大家会从他的身心净化中,直觉到佛法的好处,而自然的同情,向信佛者看齐,同到三宝的光明中来。这是佛化家庭的最有效的法门,是每一在家佛弟子所应遵循的方针。最要不得的,是不知道从自己的净化身心去努力,去表现佛弟子的精神,却急急的要求在家庭中设立佛堂,早晚做着冗长的课诵;或者去寺院的时间过多,无形中忽略了对家庭的应尽责任;或过分施舍而影响家庭经济的健全。这使得过着共同生活的家属,感到他的消极气息,或者觉得很浪费,这不但不能引起家属的同情,引导家属来信佛,反而引起恶感,弄得家庭不和。即使由于身为家长,做儿女的不敢说,不好意思说,而这种不良印象,种下了儿女他年反佛的因缘了!有些丈夫为了减少家庭的苦痛,多少将就他的太太,然而内心也永是隔碍着。为了爱护自己的佛教,为了引导家属得到佛法的利乐,正信的在家信众,应时刻检讨自己!使自己成为对佛教的报恩者,而不是负债者!
   时常见到,有些信佛的父母,不能本着佛陀的教诲(也许是根本不知道),去造成优良和乐的家庭;教导儿女,使儿女在德性、知识、技能等方面,成为佛化的良好公民。但知命令儿女去拜佛、烧香,命令儿女在早晚做着冗长的课诵,或者要他们蔬食。不理解青年儿女的心情,不培养儿女对于三宝的景仰同情,而只是按着牛头吃草,以为这就是引他们信佛,使他们蒙受三宝的恩光了。儿女未成年,还会莫明其妙的跟着学;一成年,就一切都变了!佛法是真正的信教自由者,信仰是需要自发的。所以父母对于儿女,应有适当的引导,而不是命令、强迫。使儿女从父母的慈爱中,接触到三宝的光明,引发对于三宝的同情。这才能在进入成年的时代,成为一良好的正信弟子。
   我们要发展在家的佛教,不能忽略佛教在家庭中进行的正常方法!还有需要注意的,带有隐遁的、独善的小乘佛教,对佛化家庭是并不妥当的。在家佛教,不能不是人乘的佛教,从人乘而直接菩萨乘的佛教。
   在家佛弟子,能弘扬佛法,主持佛教吗?这当然是可能的。从教典去考察:阿含经的质多长者,大乘经的维摩诘居士、胜□夫人,不都是弘扬佛法的龙象吗?我国古代的大德,在印度所亲见的,如法显与智猛所见的华氏城的罗沃私婆迷(或作罗阅示),玄奘所见的杖林山的胜军论师,磔迦国的长寿婆罗门,不都是传授大乘的法将吗?以近代的事实来说,如我国的杨仁山、欧阳渐;锡兰的达磨波罗长者。尤其是达磨波罗,他的摩诃菩提会,成为复兴锡兰佛教的支柱。在家的佛弟子,论理是可以负起弘扬佛法的重任的。然这决非说在家的就行,问题在在家的佛弟子,对佛法的信念、愿力、见解、实行,是否能具备主持佛教的条件。
   释尊在适应当时的情形而建立的佛教,住持的责任,是属于出家众。然在佛教发展中,大乘佛教已倾向于在家中心了。佛灭千年以后,各处的佛教,变化都很大。如西藏的红教喇嘛,是娶妻生子的。著名的元代帝师□思巴,就是这样的人物。在日本,亲鸾建立的真宗,主持佛教者,也是在家化的。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各宗,可说是一律向真宗看齐。在一般的观念上,虽然把红教喇嘛,日本和尚,看作出家的僧侣,其实是什么也不合出家的定义。称之为出家,简直是大讽刺!恰当的名词,应该是「主持佛教的在家众」。
   建设由在家众所主持的佛教,有两点是必要的。一、组织的,二、入世的。释尊把住持佛教的责任,付托僧团,当时虽是出家的,却有着集体的生活,团体的纪律。惟有和合而健全的僧团(等于异教的教会),佛教才能因大众的协力,而迅速的发展起来。近代的中国佛教,由于出家众的缺乏组织,只能以个人中心而进行无组织的教化。缺乏组织,是不易存在于今后的世界。如在家众而还是如此,那是决不因为在家而有办法的。希望在家的佛弟子──热心爱护佛法的,要从同见、同行的组织去着手。在过去,如佛教正信会,佛教居士林等,虽说不理想,但确乎有过在家佛教的组织雏型。在家的佛教组合,必须由发心正确,动机纯洁的信众来组织,又从组织中加强信解,成为和乐的内修外化的教团。组织的核心分子,应该特别审慎!如不以佛法为重,而只是为了他有地位,有经济,或有点恶势力,东拉西扯,混沌一团。少数信解佛法的正信弟子,不问事,也不容许问。而主持教务的,却是一些特殊人物,无信无解,把持教团,那末在家的佛教集团,也还是毫无希望。建设在家的佛教,必须着重组织(不是要政治),而要有以正信、正见、正行为核心的健全组织。
   在家众,无论是声闻法,菩萨法,都有着正当的职业,遍及各个阶层。特别是大乘教的领导人物,如「入法界品」所见的大善知识,维摩诘居士所表现的不同身分,都是社会的中坚分子;以不同的业务,向同一的佛法而前进。所以在家的佛教,在共同的佛教组织中,应各从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自己所知所行的业务,即是修学菩萨道的道场。与自己有关的种种人,即是自己所摄受教化的大众。这才能净化世间,才能利乐人群!专心于宣教的说法师,处理教务的职员,那仅是少数人,如政党而有宣传人员与党务工作人员一样。发扬佛教与主持佛教,并不单是这少数人的事情,但这少数人,却是极重要的,应以佛法的信愿解行为标准,而从大众中推选出来。如建立在家佛教,不能把握这主要的意义,而只是强调厌离,卖弄神秘。工作方面,不着重入世的实际利行,而还只是敲敲打打,唱唱念念,坐坐说说,收弟子,争供养,那就大可不必多此一举了!在家中心的佛教,应该是依人乘而趋向菩萨;应将佛教的思想,推行到一切去。日本佛教徒的参与教育工作;锡兰摩诃菩提会兴办学校与医院,这多少可以作为在家佛教的榜样!
   建设在家佛教,一方面从各人自身做起,做到佛化家庭。一方面在同见、同行、同愿的基础上,相互联系而组成在家的佛教团,来推行宣化、修持、慈济等工作。向这样的目标去努力,中国佛教是会大放光明的!
   说到这里,有两点应解说在先,免生误会。一般出家的僧众,听到由在家的佛教教团,来主持教化等工作,可能非常反对。「白衣说法,比丘下坐」,这不是末法的象徵吗?在家众而主持教化事业,出家众又作些什么?如成为在家佛教,那不是三宝缺一吗?这应该分别解说。白衣说法,不妨说是末法的现象。然并非由于白衣说法而成为末法,反之,正由于出家佛教的衰落,而有白衣说法的现象。如出家众的德学集团,具足教证功德,白衣弟子那里还想狮子窟里作野干鸣呢!由于出家众德学的衰落,真诚的在家弟子,要起来赞助宏扬;半知不解的,也敢来一显身手。半知不解的颠倒说法,当然要加以纠正,而正信正见的大心居士,出家众不应反对他。要反对,应该先来一次自我反省。自己不能负责,而拒绝别人来,这是非佛法的。说到在家众主持教化事业,并不说一切由在家众垄断,出家众不照样可以宏法吗?天主教的神父与修女,是出家的,能主持教会而宣扬他们的福音;耶稣教的牧师们,是在家的,也一样的能主持教会。他们不是共存而并进吗?所以出家众不必耽心!如在家佛教发展,而出家佛教衰落到无法存在,这不是别的,问题在出家众本身的没落,自身不能适应时代而发扬佛教。如出家众自身健全,深入佛法而适应众生,那一定会与在家佛教携手并进。而且在佛教中,始终会居于领导地位的。这样,当然不是没有僧宝了。而且,在家众的教团,即是优婆菩萨僧。这不是伟大的个人,是在家众的集体组合,有着同信、同见、同愿、同行,有着民主自由的佛教集团。
   还有一点,说到在家佛教,佛化家庭,或者会联想到日本式的佛教。有些人是以日本佛教为蓝本,而幻想着在家佛教的发扬。但契合于佛意,适合于中国的在家佛教,决不如此。老实说。现代的日本佛教,是从出家佛教而演变到在家佛教,在演变的过程中,背弃佛法而屈从世俗。日本式的佛教,不是佛教化的家庭,是家庭化的佛教。不是在家佛教,而是变了质的出家佛教。佛化家庭,是由在家信众,促成全家的学佛,是一般的;而日本的寺院家庭化,却是少数的。佛教僧团的特徵,是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戒和同行。中国的古旧丛林,还多少有此美德。寺院子孙化,所以不是我们所赞同的。而日本的寺院,除少数本山外,都是父子继承的家庭。虽说有本寺与末寺的统摄,有对本宗本山的应尽义务,而实各寺庙的主持人,大都是为自己的家庭,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而且,佛教是真正的信仰自由者,但由于家庭的承袭,而「寺子」成为当然的佛教主持人,这与印度的婆罗门教祭师,中国的火居道士,有什么差别呢!这样的佛教家庭化,父子承袭制度,是适应于家天下的政治形态,适应于家业私有制、承继制的社会。适应过去的时代,日本佛教有过辉煌的业绩。但如不能改进,永久停滞于私有的家庭化的阶段,时代会证明他前途的困难。当然,日本有日本的国情,有日本的传统,他们会关心自己的佛教,不一定要我们来担心。而在中国,尤其是遭受重大摧残而进行重建的中国,我们是应该加以深切考虑,不容许盲目地崇拜。
   为什么说他是变质的出家佛教呢?因为,他们本是出家众,而放弃了出家的生活,回复了男女互相占有,经济的家庭私有。然而并不曾回到在家本位,放弃不了属于教团的寺院财产,放弃不了香火、经忏,放弃不了出家的标帜──袈裟。所以这是变了质的出家佛教,不是纯正的在家佛教。称为佛教教团,不论出家在家,教团的道场、经像、法物、财产,都应归于佛教的公有,主持者应从发心正信行愿精进中被推选出来。在家的主持教务者、宣教者,应由教团解决其家庭的生计;而家庭的经济,必须与教团经济分开。
   中国佛教的前途,我们热烈的寄望于在家佛教的发展!但希望他是民主而公有的教团,不是少数人的私物!

转自《慧海佛光》 返回目录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