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慈悲与智慧《佛教的今天》
(二○○七年十月廿三日俄罗斯远东大学授予「荣誉哲学博士」学位时演讲词)

◎满自喜日布扎(格西科才.慈智木)

藏传佛教在当今世界的现实作用

内容提要

关键词:人类精神追求 物欲 佛教 释迦牟尼 印度的发展 蒙古、西藏佛教的流变 游牧文化与佛教 人类的游牧情节 佛教的追求

论文框架:

物质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这两个追求的结果是不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得人类变得伟大、宽阔,心灵世界更多的美好和包容,而物质的追求会使人变得更狭窄、自私,这样就使得这个世界的更多矛盾和冲突的产生,人类从诞生到今天,这两种矛盾一直就存在着,这就使得人类不断在这两种矛盾中生存和发展着。

佛教不是迷信,它是哲学,是宇宙学,正因为它太高深,以至好多人不能了解它,它也被许多民众、民族、帮派、政党曲解和利用,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他带给人类和平、善良、友好和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和关怀,它使千百万痛苦的心灵找到了美好的寄托和归宿,在今天这个充斥着暴富、发财,以至于物欲横流的时代,提倡人们心灵的回归和对大自然、对我们生存家园的关爱,保护地球,为我们子孙后代着想,佛教尤为重要。

佛教的产生也是传统人类文化宗教千万年的结晶,并非释迦牟尼坐在树下一夜促成,释迦牟尼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和集大成者,他用他的个人的思考和学习,对心灵、对宇宙、对自然、对人类的理解,并创造了一种最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心灵与性灵的完美世界。因为在他的时代,在印度就有一百多种教派,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思想和宗教更多,而到今天为止,被完整留下来的佛教也就是藏传佛教,这是与这一流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尤其以他的生活方式和信教方式使得佛教有了最为合适的土壤。

佛教在印度已经消失了,这种消失都有了近三四百年的历史,但是佛教在蒙古和西藏地区的流传时间很长,同时今天也还是最大的传播地区,这不得不让人来思考这一问题。其实,这与蒙藏地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有关。蒙古和西藏地区主要以牧业为主,而牧业是最早的资本主义方式,个体和私有化最强,人口的稀少和物质、资源的丰富使得这些地区的人们不必为生计而恐惧,周围的自然给与人们一切想得到的,但是在中原汉地和西方,就不同,因为这里都以农业境界和生活为主,这就导致人多地少,资源匮乏,人为生计而劳作、恐惧,所以,在中原汉地的佛教已经变成了祈求财富和长命百岁以及平安的寄托,这其实是对佛教的一种错误的理解,但是,因为农耕的劳作时的中原地区的人们没有像牧业地区人的清闲和自得,也就因此失去了对佛教的深入学习和挖掘,并且汉族人历来以道教为主就是要避世才可修行,使得学习佛教离普通的民众很远,由于政治因素,道教被打击的时候,他祇能依附在这个外来文化上,用一种变体的形势存在,这就是在中原汉地佛教与蒙藏地区区别的一个因素。但是佛教的修行是讲究善智慧和妙智慧,讲究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心灵与性灵的和谐,潜意识和显意识的和谐,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和谐,执政者与民众的和谐,家庭的和谐,还有,佛教在蒙藏地区和汉地的最大区别在于:全民信教,在家就可修行,而汉地要想修行就必须出家,进寺院,这就是在旱地和农业地区不能够流传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说,佛教文化是游牧文化的土壤才可以产生和传播,他是人类游牧时代文化的大成,而不同的宗教与其生活和生存方式息息相关。佛教讲究的是普度众生,而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救的思想,而他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被好多人和政权以救而达到侵略和殖民的结果,另外汉地的道教主要是讲究个人修行,已达到长生不老,但是当个人的生存危机的时候,往往的结果就是暴动,每次农民起义在中国的结果。但是佛教不同,他将就的是用智慧,维护这个宇宙的和谐和统一。在青藏高原碰到一位手摇玛尼经的老人,当问他为何要不停的转的时候,他会告诉:「我在为你祈祷」的深刻含义。

佛教是博大精深的,现代的西方和世界各地的各种哲学思想,都没有离开佛学,可以说,佛学集人类思想和宇宙规律之大成,是一切其他思想之母体。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时代完全充斥的是西方人的追求财富的观点。在殖民时代前,人类自然经济时代是个安逸与和平的时代,西方人的殖民开始就是为了财富和金钱,而这种物质的追求,整个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人类从精神世界的追求转化为物质世界的追求,有人说人类堕落了,也不能完全这样理解,本来这个世界就是辩证的,人类也是需要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满足。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修炼是无止境的,而物质世界的也是无限的,这就是人类的贪婪,这种贪婪更多时候是来自于人类的恐惧。所以,恐惧是人类不能够平静,而同样恐惧也创造了人类的一切,人类因恐惧创造了文化,也因恐惧我们不断的追求财富,以寻找安全感。

佛教的千言万典,归结起来就是修心。一切万法,都起于心,归于心,人的一切苦乐,心是承受者。所以,今天在这个高度发达和极度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护我们的心灵,保护我们的身体是比任何物质都重要的,也因此有好多先知先觉,在财富及其庞大的时候,归隐与佛教,以求自己心灵的丰盈。这也是一种新的平衡。但是,物质世界的财富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得到,上帝钟情你拥有财富,但不一定所有的好都给你,所以这种平衡需要靠你自己,祇有平衡的了,你的心才能健康,这种佛心、佛性是自觉自愿的。而这种自觉自愿的佛性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

藏传佛教与生活、工作无冲突,方便法门,通过千年的流传和学习,人类对佛教理解越来越深,越来越能够找到佛教的真理,人类发挥聪明才智的道路,人类怎么样达到自己的最高境界,祇有佛学,控制人的思想和发展真、善、美、德。

那么,追求和修炼的主要就是智慧。甚么是智慧:智慧就是通过闻、思、修得到的智慧,也就是善智慧和妙智慧,这种智慧开启、增长、圆满了,称为慧根,这种慧根消除了一切的知识的障碍,祇会变成全智了,就成佛了,也就是人达到最高境界了。所有佛教信徒学佛、修佛的最终目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佛。所以,可以这样总结:即八万四千法门的核心内容就是慈悲与智慧。

佛教的追求:

佛学非迷信,它是哲学,又存在的客观和,最重要的是拯救:慈悲与智慧。有了痛苦、苦难、苦海中的拯救,没有慈悲和智慧是救不了的,慈悲和智慧是拯救人类的无限力量,爱心、良心,博爱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慈悲为怀,心地善良,就是善心和良心,也就是爱心和博爱,这颗心开启——增长——圆满,就成为菩提心,也就是佛心了。

物质的追求是有限的,人们吃得再好,一杯足以养身,但是,修行是永无止境的,尤其要修善良和智慧之心,就更需要。

没有财富在今天的世界无以立身,没有佛教的修行,在今天的世界无以修心,就无法达到身心的和谐,而我们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没有了身体甚么都是无用的,心灵是我们身体的发动机,也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和感悟的枢纽,修行好自己的心灵,你才能和世界,和宇宙息息相通,心灵的修行,需要的就是善智慧和妙智慧。智慧,是这个世界的本原。■

转自《香港佛教》2008年第二期  返回目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