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
推翻,有一个新的发现就推翻了。所以你把科学当成定理在用啊,那是非常笨的,它永远不到位、(在)前进,还在追求嘛,还是未定之天。所以我们千万小心!就是说借用了今天一点点皮毛的常识,姑且拿来,因为没办法别的比嘛。尤其我们现在的青年同我一样,都是原子理发店的科学家、原子冰淇淋的科学家,都有点皮毛常识,只好皮毛对皮毛了,拿来比一下。
“极迥色”它是已经介乎心、精神跟物理之间的东西。这个色,“色”字我们介绍了。所以你们研究《心经》要注意呦,“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四句话可不好讲啊!严格讲不好讲啊!拿唯识学来讲《心经》要你的命了。碰到这个就要你的命。但是也很好讲。所以过去都讲,眼睛看到色,等于宋儒所讲的,“座中有妓,心中无妓”呀,我眼睛看到色不动心,我是把色空了——笑话!那个眼睛色相而已,那不相干啊!
佛法的色是讲这个“色法”。
那么佛法还有个归纳,我们四大,地、水、火、风。拿物理世界呢?这个大类也归起来,“地、水、火、风”,四大,佛经经常用。实际上佛经重要的地方用到“五大”——地、水、火、风、空。哎,你们注意啊,青年同学,如果研究印度文化、东方文化的交流,“地、水、火、风、空”与中国的“五行”是一样的;中国的标记:金、木、水、火、土,一个东西。你们要注意!
所以佛学所讲的十二因缘,与中国阴阳学的十二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是)一个东西,两个表达不同。千万千万要注意!不然你所研究的佛学、你所理解的佛法都是错误了。因此看古人所讲的,到现在许多注解的错误啊,不可计数!很多就是。
好了,现在我们又回转来讲到本题。色法:地、水、火、风物理世界这四大类,所以叫做“四大”。在我们的生理上呢?四大的假合为身,譬如说像骨头、坚固的,我们身上的,拿现在的医学上所讲,骨骼系统的,这属于“地大”的范围。我们身上的血液、荷尔蒙呀,这些东西属于液体的,(属于)“水大”范围。我们身上的热能,这个属于“火大”范围。我们的呼吸系统,(属于)“风大”范围。地、水、火、风四大,媾(构)合拢来,成我们这个身体。“地、水、火、风”是色法哦!不是“净色”呦!就是(拿)身上的细胞(来讲),细胞是水大哦,(是)水大所构成的色法哦,不算“净色”呦!这问题大了。所以如果认为“净色根”就是细胞的话,错了!不对。细胞都是蛋白质所构成。
那“净色根”是个什么东西?譬如说,我们这个精虫,你把它再分析由蛋白质、酸性的这些东西构成的。它也没有什么啊!(可是)精虫也不是“净色根”啊!我们再要研究了,那个男性的精虫碰到女性的卵藏,为什么两个一进去、一结合了以后,它为什么会变出一个人来呢?人这两个精虫卵藏一结合了一半一半、一阴一阳,等于两半这样配合拢来。你要注意哦。所以真讲修持,我们人体的气脉有所变化,你看到我们人是这样坐着的,他说整个来讲人体气脉变化是这样的哦。他说人者一阴一阳,等于我们这个地球的轨道;我们这个地球轨道指南针不是正指南,不是指着正南的哦,(而是)偏东南的,一定西北偏。所以我们的身体真正的静是这样的,一半一半哦、左右一半一半。这个道理你们很难体会了。等到你们禅定的功夫慢慢到了,到了那一部分体会。
所以说精虫卵藏结合了以后,他第一天、胎儿入胎第一天,那两个东西一结合以后,第一根变化起来的是中脉。所谓中脉是中空的哦,由底下到头顶。那个时候第一个七天的变化,你叫它是一个——现在西医有个翻译的名词也是有形——“腺”,月字旁边坐个泉那个“腺”。荷尔蒙所经过的地方,这个东西叫“腺”。我们可以说这个东西几乎有一点相近——相近于“脉”,所以修佛法讲修持气脉的那个脉,等于是个“腺”的东西。譬如荷尔蒙分布的是那种“腺”,它不就是神经系统。这个大家在座学医学的这几位应该是知道的,正式学西医的朋友们。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还不是“净色根”。
“净色根”等于什么呢?很难表达了。我们回转来了解一些旧东西。譬如说我们讲中国文化的阴阳学十天干、十二地支。由五行变出了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拿五行的归纳,甲乙都属“木”,丙丁都属“火”,戊己都属“土”,庚辛都属“金”,(像今年是辛酉年,属于金。)壬癸都属“水”。好了,既然十个天干,所谓“天干”这个“天”是代表宇宙与这个地球彼此在放射、彼此在干扰,彼此干扰、放射、干扰的那个作用,交互干扰、交叉干扰那个作用,所以叫“天干”。
甲乙都属“木”,那个甲“木”——不成形的木,不成形、不成形态、还没有变成物质,那个所谓指木的“气”。乙“木”,是成形的木了,成了形态的木头了,这叫“乙木”。丙丁都属“火”,那个丙“火”是火的“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呢?我们借用现代的自然科学观念说是那个“能”,没有变成东西的那个能量。
总算我们把吃奶的力气也拿出来了啊,从小长到大的所知的范围拿出来解释“净色根”的“净色”是这个“色”。但是如果拿中国文化笼统地解释它,很简单,什么是“净色根”呢?气!这个“气”是什么东西?问题就来了。
所以“五识同依净色根”,这个“气”、这个“能”。
什么叫“九缘八七好相邻”呢?这个“九缘”几缘,(《楞伽大义今释》)下面有表,你们翻开一看就知道了。唯识学讲,我们人这个眼睛要看见对方一个东西的话,眼睛的相对就叫做色相了。眼能够看到色,要九个因素才能看到,不然看不见。第一个眼睛看东西前面一定要有空间,要空、要有距离,没有距离你看眼睛把它蒙住了(就)看不见了,所以要有空;要有光,等等,要九个因缘(才能)看到,所以叫“九缘”,眼睛要九缘。
耳朵听声音呢?只要八个因缘就可以听见,因为耳朵不需要光线,不要色相。所以只要八个缘。
至于鼻子呼吸、舌头吃东西、身体的感觉冷暖、快感不快感、痛苦不痛苦等等,需要七个因素。
所以眼睛要九缘,耳朵是八缘,鼻舌身是七个因素就可以发生作用。所以他归纳结果,玄奘法师,你说他文学我平常都遗憾这位法师的文学不高,但是啊,《八识规矩颂》我服了他,没办法用文学作,可是他能够作到这样的诗句一样的,已经了不起了。“九缘八七好相邻”,在比邻这样一路连下来的。“合三离二观尘世”,身识――身体的感觉、鼻子的鼻识与舌识三个识要合拢来才起作用。怎么讲呢?这个身体,没有接触到它没有感觉的。我们把衣服穿在身上,接触了、皮肤接触了,“唉呀,不舒服!”脱掉。那衣服套得严一点,还有一分的距离,有时候当然有感觉了,这一分的距离与身体已经发生作用了,它必须要配合起来。比如舌头,我们这个舌识啊,这个菜、这个吃的东西要到了嘴里,舌头牙齿一尝,“唉哟,太咸了。”这个时候就有感觉了。它不接触、不合拢来,吃空气有没有味道?有味道。有点淡味,它的味道是淡味,没得味道的味道。那么这样一吃、合拢来,我们就知道了。所以这三样是“合三”。
眼识跟耳识,它要有距离性,“离二”。说“合三离二观尘世”,这个世界上这些作用前五识、这个五官机能的作用,有这么些道理在。像这样讲还没有详细啊,这是大纲的大纲,详细的要看要研究《成唯识论》。
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没有智慧的人啊,分不出来。我们眼睛看东西,只晓得是眼神经反应的作用,透过脑神经,眼识这个神经反应的作用。现在医学所谓讲唯物的这是神经反应的作用。我们拿现在的观念(这)属于唯物的论点。
拿唯识的论点,这就是“愚者”只知道是根的作用,他不晓得识的作用。识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他就不知道。说愚者只认为“根”的作用,“根”就包括神经啊、细胞啊,这个机能反应的作用,叫“根”。
识呢?你注意第一句,“五识同依”,它像电一样,要依赖这个电灯它才发光。那个“能”呢?现在把“识”变成那个“能”,所以要依赖“五色根”,它(才)起作用。他说,说没有真的开悟,没有定慧等持、见道以前,愚者难分什么是识、什么是根,它两个分不开。我们普通只觉得,我的眼睛看不见了。没有办法说识看不见了。这一点注意,《楞严经》上佛有提到这个问题,不过《楞严经》提的不同,佛跟阿难讨论,问阿难说,你说瞎子看不看得见?阿难说看不见,佛说:你错了!瞎子也看见,瞎子他永远看见前面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瞎子在看见、看到什么?他永远看到自己看不见的那个东西,那个瞎子在看的那个就是眼识的作用。等于我们把眼睛如果蒙着,完全闭起来,看见看不见?看见!你是看见我们那个看不见的那个东西。眼识还是存在的。瞎子有没有眼识呢?有眼识的作用。但是为什么叫瞎子?他没有这个根——眼根。所以不能面对色相的现实,现量就出不来了。但是瞎子看见了也有瞎子眼根的现量哦,他那个现量都是黑洞洞的。
同样的道理,聋子有没有听?聋子也在听,聋子听到自己“嗡啊嗡哒闷”,我们耳朵老化了都听到闷闷的,永远觉得闷闷的。那在听不在听呢?耳识还在听。那么耳根坏了,耳识没有坏,要注意这个。所以“愚者难分识与根”。
同样的道理,我们割一块肉,假设开刀的时候,活的肉把它割下来,它的细胞还有一个短时间的跳动,那还是身根上面的跳动,余力、生命的余力在。这个时候,这个识,身根的身识的作用还带一点在,没有完全散去。那么身识的归返第八阿赖耶识,细胞的死亡归到色法里头去了。归到四大里头去了。这个要注意。
所以前两首是介绍前五识的大要的作用,要我们研究唯识以前就要懂。到了第三首,讲修道的。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得菩提、开悟了,前五识能够“变相”,起变化的作用、起大变化的作用。简单地、勉强说,拿我们中国儒家的文化,气质变化了,前五识的作用与普通人不同了。譬如说,真得了道、禅定功夫到了,到达了真正定力够了以后,近视眼的不近视了、好了;老花眼不老花了。一切都变了,譬如前五根返老还童了。这是他的前五根的变相。乃至前面前五根变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体有神足通。比方,到这个时候,需要怎么样呢?修到身能够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都能够观空,都证得了空性。由空以后,性空以后缘起,再修妙有。这样才能够证到这个报身,色身、身体与五官转变成佛身、报身的佛身,要得到“后得智”的人才办得到。得“根本智”还做不到。悟道明心见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萨、八地菩萨以后的程度,得“后得智”,才能够做到《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要实证的,不是空洞讲理论,(那是)不行的啊!“变相观空”唯有后得智的人,得了“后得智”。你说见一个空、悟一个道、一念不起,以为这个就是禅、就是道了,那是骗骗你的啊。过去说是空拳哄小儿,“是不是老师啊?这个对不对?”“哎,对了,对了。”先给你来点安慰,不然你要气得自杀。怎么办?哈,只好骗一下。那个不是啊!那个还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得了还不能转,要得“后得智”。所以说“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你要晓得,悟到了、成了四果罗汉、得九次地定、可以灰身灭智、具足五神通的人,他对于这个前五根啊,这个生命的道理有形的,还不懂、还不能透彻。要到什么程度的人呢?四果罗汉、声闻、缘觉,有神通、可以变化腾空自在、可以知道前五百劫后五百劫都知道了,本体的道理、功能还没有了解,“果中犹自不诠真”。要等到什么?“圆明”、八地以上到了佛地了,大圆镜智、第八阿赖耶识是转成大圆镜智了;乃至初地的菩萨登欢喜地——“圆明初发成无漏”变成无漏果了;一到了真正的无漏果来呀,这个肉体的色身才能变化掉。能够变化掉了这个肉体的根与前五识,“三类分身息苦轮”,才能修到千百万亿化身。化各种类身,下地狱、上天堂、变畜生、变蚂蚁、变狗变猪随便你去变化就是。“三类分身”千百万,度一切众生。菩萨的境界。后面四首(偈子)是讲功夫、证道、见地,果位上事。前面两首是先介绍识与生理的作用,如此而已。后面的特别注意,尤其我们这里讲修证的,“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真正的道理你懂不进去,四果的罗汉懂不……你初学会打坐,入一点定,那根本不相干,你拣一点空的境界不相干的。因此你晓得呀,我们唯识学的前五识转了,变成什么智啊?“成所作智”。转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那就叫成就。换句话说,以禅宗来讲,“言下顿悟”,大致上十分之八九悟到了法身清净的一面,你这个肉身的报身你就转不了在那里。当然像六祖一样转了,像前两天有人照过来的六祖现在肉身的照像,还在。但是六祖肉身的照相这个照片你们看到的,同普通肉身照片完全不同。那真是就跟活着的人一样的。这个又不同哦。可以说他自己故意把它变的。所以要“圆明初发”才能够转这个身。
所以我们普通打坐学佛,得到一种心境的清净或者自己觉得妄念都不起、很清静,七天也好、半个月也好、三个月也好、一年也好,一念清明很自在是第六意识的境界而已啊!前五识毫不相干啊!那是第六意识的偶然境界而已。不要认为第六意识的这一点清明——当然理解上也懂了很多了,哎呀,或者看佛经也懂了、什么也懂了,或者我已经得了道了、悟了,——你给自己第六意识又欺骗了自己,统统落在“法执”上,“法空”都没有做到。这个需要注意的。那么前五识的三首我们了解了。
现在开始第六意识。它的纲要给我们介绍了。第六意识不像前五识,也不像后来的第七识、第八识。“三性”它具备了,“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这个第六意识啊,这个东西啊,所以我们中国人《西游记》小说啊,就把它叫做孙悟空,是这个东西。(我们这个心理第六意识思想)它最坏了,也最高明。我们现在普通人讲,这个“心”,笼总,佛学也好、普通人讲这个“心”啊,在唯识,这个是在第六意识的范围。
第六意识无所不通,它具备三性、三量——现量、比量、非量都具备的。通三境,都通。“三界轮时”,你要晓得,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六道轮回,乃至于说现在变凡夫、将来成佛都靠它。你不要轻视了它——第六意识。哎,虽然坏,你不要轻视了它哦!没有第六意识的思想你还成不了呢!所以“三界轮时易可知”。它这个第六意识的心态呀,包括多了,跟它相关的“心所”(不是心的“能”哦,注意啊!心的“所”,不是“能”。“能变”是第八阿赖耶识呦!第六意识也是“所变”哦。所以对第八阿赖耶识的立场来讲,第六意识也是它的“所变”而已。不过是它的“当家”的儿子——“老二”在当家。“大儿子”是第七识,不大管事的。等于我们唐朝一样,当家老二儿子李世民,当了皇帝了。呵,老二当了皇帝。)相应心所,它包括的心所(不是心“能”)有五十一个,“善恶”一切坏的、好的它都有,“善恶临时别配之”,第六意识它的善、它的坏,不一定的呦!非常不定。当它去做它要得到前面前五识的帮忙。临时对境依它起的时候、对境依它的时候,善恶的境界所得的业果、所起的作用不同,“善恶临时别配之”。
他说,这个“性界”——它自己的意识自性、它的界别,经常受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支配,“恒转易”随时在变化。所以像我们的心一样,前面一个思想正想做坏事,后面马上一个思想第六意识另外一面又来了,“哎呀!”自己劝自己,“这不是造业吗?哎呀,算了算了不要做了,还是去打个坐、拜拜佛吧!”它随时在变化自己,“性界受三恒转易”。
“根”,意根,意有根哦。哈!意根在哪里?意根在哪里?脑神经!那么我们这个脑神经是意根所在。过去人家认为(是)心脏,不过心脏是发动器。脑神经(是意根),所以意一动啊,它脑神经发动,前面五根跟着都动,前面五识跟着五根都来帮忙。他六个兄弟是一帮,在西门汀啊专门捣乱的,这六个兄弟一霸,眼、耳、鼻、舌、身。“根随”,好的时候啊,所以大家要学佛了,这个信念来了,“哎呀,我要信佛、我要做好人!”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信”是好东西。但是当信念一起,六根一齐起作用,“根随信等总相连”,所以第六意识(是)最厉害的东西,我们下地狱上天道、成佛成凡夫都是它。“动身”,身体的作用。乃至每一个细胞的发生作用,“动身”;“发语”,讲话。你说有些人这个嘴巴坏,所以常常发现有一些人“佛口”,佛的嘴巴满口佛话。“蛇心”,古人说的啊,“佛口蛇心”,佛口、蛇的心理毒蛇的心理——两面刀,这个嘴巴造口业。但是你不能推诿给嘴巴,“哎呀,我这个嘴巴不对,我心里没有这回事啊!”我也常常说,有许多人讲:“哎,某人心很好啦,就是嘴巴坏。”空话!嘴巴讲话哪里来?意念动的,就是心动啊,心就是坏。好就是好,这个好人,满口善言,都是好话。所以“动身发语”,你要知道,就是这个“意”最厉害,统统是它造的,“贪嗔痴慢”都是它。
说这个人“我脾气坏了、我心好的。”哪有这个理?你不要下地狱都原谅你。脾气是什么?就是意动啊!不是偏袒脾气,脾气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呀?脾气不是什么识呀?有个“脾识”吧?都是这个意!“动身发语独为最”唯有它最厉害了。意业造满了等于拉弓射箭了一样,恶贯满盈的时候,“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现行、现在的行为、意念这个思想,构成了现在的行为。现在行为累积多了,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业力的因子变成未来的种子。过去生的那个意识的习惯变成习气,习气就是业力,变成这一生的个性,就是过去生业力意识的种子、种子生现在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现在这一生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天上天下、惟我独尊,都是它搞的事。所以《瑜伽师地论》意识地卷数占了二十几卷,最多,都是讲这个东西。但是变圣人、变凡夫都是意识的作用。
这个意识的心态呀,最可怕了。所以“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引”就像拉弓一样,要拉满,所以中国文学里头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那个力量没有拉满哪;拉满了以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自己就发出去了,拉不住了,都是这个意业。
所以我们搞了半天修行,你修禅、修个一念空、清净,是转意业把它转清净。念佛的人把佛念成意业,把它念成习惯,变成那个正念,如此而已。学密宗人搞了半天,也就是练习那个意业,拼命向好的路上转;但是意业贪着太多啊,那密宗就给你许多花样给你贪嘛,你爱想得很美丽给你想得很美丽,你爱十八只手,给你四十只手好不好?而且说“哎哟,每个手心里更有一个眼睛……”更厉害!你爱什么给你什么。哈,那个诱导法之高明!佛法教育法、诱导法非常高明。统统在转你这个意业。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说明这个意识证道,所谓圣位。我们普通所谓感觉到心境的清净,念头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做到自己无念、空,这是非常难得的啊。真做到完全空灵、无念,这是意识、第六意识这个分别心完全如如不动,清净了,这个(是)很难得的事。但是虽然说难得啊,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意识心很容易空掉。例如一般修禅的,一般人用工夫的,把这个意识心,做到“三际托空”。这个“三际托空”这个观念,就是说把心理的状况,前面这个思想过去了,后面思想没有来,“三际托空”,这个中间当下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净了,这个在学禅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际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就是说,前面这个念头、后面这个念头、中间这个念头——假定的啊,我们人为地把它分开。我们的思想连起很密切,分不开这三段。但是一个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这个心理状况把他切开了分成三段。前念,譬如念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这就算前念过去了;下一句还没有念,就是后面一句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南”字还没有起来,那么中间,(假定这个中间,)中间没有念,就停住了。在净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说,有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乱专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这个佛号念不上来,没有,连“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字都不会起来了,就愣住了一样;可是自己并没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提不起来。往往很多念佛的人到这个情况,就着慌了,自己反是惊慌了,觉得糟糕了。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把修持上这些情况来问,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就是说你好叶公之龙。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一个故事,“叶公”,“叶”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一个小国家的名字,湖南、山东这一带一个县,叶县,过去是个国,那么这个国家的诸侯、小诸侯,在旧代制度的阶级封为“公”——叶公,素来好龙、喜欢龙,房子柱头地上到处画的都是龙,因为他的爱好龙,感动了真的龙来了,这个龙真来了,把他吓死了;平常喜欢龙,画的到处都是龙,结果把真龙感动来了,反而把他吓死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正空的那个境界现前呢?他又吓住了,甚至吓疯了。所以《金刚经》你要注意,《金刚经》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见到这个空,而不恐怖者,不吓住;空的境界来了,并不受吓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他说“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不是在一个少数佛前面种了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智慧的认识。不然呢,天天求空,一达到空的境界,个个害怕。
其实这种,我们避开了空与不空这个问题不谈,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偶然碰到好像思维、思想、意识突然切断了,人好像用我们普通的话叫愣住了,那个意识切断,佛经有一句形容的话:“截断众流”。好像一股流水,长流水,我们打一个堤防把它切断了,两边这个堤防一隔开,中间一段流水就没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断众流”。可是普通人也有这么个状况、心理的状况,偶然一断,前后念断了、切断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状况——如果说身心绝对的健康而达到这个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时候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忽然到达这个情况,那是什么道理呢?那在唯识学上叫做“闷绝位”。闷绝,譬如说一个人,不是晕过去了,不是死过去了,(而是)闷住了。我们闷绝的这一个心理状况同睡眠的心理状况是一组的,是一个范围。闷绝位同睡眠这个位子是根本上“无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们有时候,作功夫的人,经常在这个闷绝位上,以为自己是“空位”,念头空了。这个样子的下去,现生脑子越来越笨,可以现生、这一生变成白痴。至于这种修法他生来世的业果,那绝对是变成猪啊、变牛啊,不用脑筋的(动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闷绝位的“闷绝”的这个境界当成了三际托空,这非常重要!
未完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