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弟子规》

第四课

索达吉堪布讲

思考题 

15、按照莲池大师的观点,孝分为哪三种?出家人的孝,与世间人的孝有何不同?

16、父母生病的时候,你能不能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17、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应以什么方式表达哀悼?为什么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中,都有守孝三年的传统?这是不是一种教条主义?

18、从办理父母丧事的方法上,可以看出儒教有哪些局限性?杀生祭祀是否对亡人有利?作为佛教徒,你会怎样用佛法帮助亡人?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弟子规》的内容,主要分六个部分宣讲,现在正在讲“入则孝”。

孝顺父母,对在家人、出家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不孝父母,不但不具备世间的人格,也生不起出世间的大乘菩提心。佛教中不管哪一派,在修菩提心时,皆会提到众生都当过自己父母,当父母时是如何疼爱自己,以此让修行人生起感恩之心。所以,古人的这种传统思想,我们一定要重视。只有重视了,许多美德自然而然会积聚,护法、非人、天神也会护佑你,这在《二规教言论》中已经讲过。

现在有很多人,对这些传统美德不屑一顾,甚至肆意践踏,这看似个人的行为,但却是整个人类的悲哀。我们很想改变这种现状,但自己的能力毕竟有限,因而,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关注这些。

当然,这一点也要从自身做起。古人提倡一日三省,现代人却少有这样的观念,所以今人和古人在很多方面差别比较大。尽管当前科技突飞猛进,交通发达、通讯便利,生活远远超过古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的基本道德日益沦丧,眼花缭乱的事物让人玩物丧志,好多东西全是欺惑我们的,若真正去了解、去观察,人们特别希求的对境,有价值的十分罕见。因此,现代人不应盲目地一味往前奔,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顾一下古人的足迹,了解一下人类所走过的漫长旅程。

鉴于此,学习传统文化很有必要。尤其是我们结合佛教的教义加以传讲,这两种不同的宗教文化可以进行对比。有些人觉得儒教跟佛教完全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对此我们只能说:你还需要再三地、更细致地去了解。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谏不入,悦复谏”:谏,是规劝。子女若看到父母的行为做得过分、极端,与世间道德、佛教教理不相合,则应用温和的语言劝他改正,不能粗言粗语、大发雷霆地跟父母吵架。

在劝的过程中,父母如果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劝谏,那是否劝一两次就放下呢?不能这样,应以悦意的态度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请求。若能再三规劝,明智的父母还是会接受的。比如我们这里有些道友,自己学了佛以后,把所学的知识跟父母不断地交流,最后父母也能理解。

即使父母实在不听,那也不能跟他争吵,甚至把父母捆起来:“你听不听?承不承认?不承认,我把你憋死!”不能这样。应该跪在父母面前“号泣随”——号是大声哭,泣是小声哭,要哭着劝请。

以前,李世民在年轻时,天下很乱,他常陪同父亲李渊一起打仗。一次,李渊决定连夜拔营,攻打另外一个地方。李世民从各方面分析后,认为可能有埋伏,肯定没办法成功,就再三劝阻父亲。父亲不采纳他的建议,眼见整个军队就要拔营了,李世民在军帐外面嚎啕大哭。李渊见儿子哭得那么伤心,所分析的道理又比较中肯,于是及时停止了进攻行动。之后李渊与儿子李世民,平定了各地的贼寇,奠定了唐朝的基业。

所以,如果为了父母,子女再三地劝谏,甚至伤心地大哭,父母很可能为之动容。退一步说,即使父母不肯听,反而还狠狠地打你、骂你,自己也要“挞无怨”,不能有任何怨言。可现在的年轻人不是这样,父母还没有打到身上,只是眼神稍微有点不对,他就会恨得咬牙切齿,獠牙毕露,像魔王一样,最后父母都不敢看他了。这样的人,在敌人面前低眉顺目,在父母面前却嚣张跋扈,真的特别可悲!

在古代,父母再怎么责打,子女都会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接受。如孔子的弟子曾子,非常孝顺父母。一天父亲把他打得非常厉害,但他就跪在地上受罚,也不逃避,可身体承受不住,便晕倒在地,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他一醒过来,就到父亲面前问:“刚才孩儿犯了大错,让您费了很大的力气来教训我,不知您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路人见后,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回去就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很不高兴,对弟子说:“曾子犯了一个大错误。他父亲用那么大的棍棒打他,他却不知爱惜自己身体,轻弃生命直接去承受父亲的暴怒,就算死也不回避。倘若他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亲于不义吗?哪有比这更不孝的呢?”

可见,“挞无怨”也要用智慧来观察,该避开的要避开,所谓“小杖则受,大杖则逃”。孔子又说:“你们知不知道舜的故事?父亲要他做事,他就及时地侍奉在侧;但要杀他的时候,却没有一次能找到他。父亲用小的棍棒打他,他能承受的就等着受罚;可如果是大的棍棒,他就先远远避开。这样,他父亲没有犯下为父不慈的罪过,既保全了父亲的名声,舜也极尽自己孝子的本分。”

然而,现在的年轻人,父母如果拿一根木棒,他可能拿一根铁棒,等着跟父母较量:“你打我一棒,我就打你两棒,看谁的忍耐力强。”所以,大家一定要学古人的教言,对父母始终保持恭敬之心。孔子云:“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侍奉父母的过程中,见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父母不采纳你的意见,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不能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相比之下,现在的人对父母就像对待平常人,父母若对自己不好,长大以后还要报复,这是非常不孝的!

所以,每个人应该要了解:到底该以什么方式对待父母?现在很多人,从小没有受过孝的教育,很容易把父母当作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子女,可能犯过无数错误,没有做到的也很多,等到想报答父母恩德时,父母可能已离开了人间,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其实源于一个典故:当时孔子带弟子出游,忽然听到有哭声非常悲切。孔子说:“快走,前面有贤人。”到后一看是皋鱼,穿着粗布衣服,拥着镰镐在道旁哭。孔子问:“你又没什么丧事,为何哭得这么悲伤?”皋鱼说:“我有三个过失啊!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而把父母放在次位,这是第一个错误;为了我的理想,再加上侍奉君主,没有很好地侍奉双亲,这是第二个错误;与朋友交情深厚,稍微疏远了亲人,这是第三个错误。如今我想报答父母之恩,可父母却不在了,所以内心悔恨不已,才失声痛哭起来。”孔子听后,对弟子说:“你们要以此为戒啊!”听了孔子的话,十分之三的弟子都告别孔子,回家赡养父母去了——我讲完《弟子规》后,会不会很多出家人也想回去?有些人的父母已经去世,有些人的父母虽还健在,但不知道你们怎么孝敬。

实际上,要想孝敬父母,以佛法来利益他是最好的。莲池大师说过,孝有三种:孝、大孝、大孝之大孝。

一、“人子于父母,服劳奉养以安之,孝也。”意思是说,做子女的为父母做事情,奉养饮食、衣物等各种资具,这是一般的孝顺。

二、“立身行道以显之,大孝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不违背世出世间的种种规则,好好做人,使父母获得快乐,这是大孝。我们出家行道,虽不能对父母承欢膝下,但也不像一些不肖之子,天天打架闹事,令父母担心。即使自己十年不回去,父母也会认为:“他肯定在寂静地方精进修行,只要他没有死、没有病,不管在哪里,我都非常放心。”所以,出家人虽不能天天守着父母,但我们立身行道、不让父母担忧,这就是大孝。

三、“劝以念佛法门,俾得生净土,大孝之大孝也。”劝导父母一心念佛,若能往生净土,则是大孝中的大孝。所以,出家人不必担心无法对父母尽孝。

我们每个人身边有很多亲友,尤其是对他们的小孩,应当灌输“孝”的教育,使其长大以后懂得恭敬父母。或许有人认为:“孝顺的人,总会恭敬父母;不孝顺的,再怎么讲也没有用。”当然,可能会有这么一部分。但大多数人还是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就一定要教育。如果没有教育,这些人也许会变得忤逆不孝,而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会慢慢变得孝顺。所以,为了挽救这部分人,我们应经常强调“孝”的重要性。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亲有疾,药先尝”: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子女应侍奉汤药。在古代,药一般都是中药煎汤。如果端药给父母喝,孝顺的子女会先尝一尝,看药的温度是否合适,会不会太烫、太凉,或者有没有毒性反应。各方面详细观察之后,再给父母服用。当然,现在的药大多是西药,但这个道理也是一样,要先看看父母的病情,了解所服之药的药效后,才放心地给父母吃。

“昼夜侍,不离床”:子女还应白天、晚上地伺候,不离床边。可现在很多人特别不孝顺,尤其在医院,我每年都去那儿“静修”一段时间,所以对那里的状况比较了解。一次我在成都住院半个月,当时有位老太太,她说自己有两个女儿,但住院期间从没有来看过她。老太太只能到处借钱,自己想办法治病。

其实父母生病时,孝顺的子女应陪着他输液、打针、拿药。但现在人不是这样,对父母好像没有感恩之心,就算偶尔陪父母看病,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并不是担忧他们的病情。甚至有时候父母病了,子女像对尸体一样,根本不理。还有些有钱人,父母生病就雇人看护,自己什么也不管,整天说“我工作特别忙”、“现在家里离不开”……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从世俗角度而言,比父母更重要的事情,是没有的。想想你以前生病时,父母是怎么照顾的?他们心急如焚,半夜把你背到医院,一直衣不解带地看护你,而现在,你能做到吗?

古人对父母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即便贵为皇帝,对父母也会细心服侍。如汉文帝刘恒,他就以孝闻名。母亲生病了,他一边要处理里里外外的国家大事,一边还要陪着母亲。吃药的时候,他总是自己先尝,然后再端给母亲;母亲病了三年,他就三年中没有离开,一直在母亲身边照顾。然而现在的人,可能比皇帝还忙,官位比皇帝还高,父母病了也没时间陪,即使偶尔打个电话、去看一看,也是呆一个小时就走,父母死了也没人管。有时连亲友都看不过去,但也没办法,因为他内在没有孝心,别人再怎么说也没用,就算偶尔为了顾及面子,去看一下父母,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因此,古人的传统美德,我们有责任传给现在人,尤其应该让小孩子学习。北京有个10岁的小学生,母亲生病了,他一直照顾着,最麻烦的一些护理,也是他亲自去做。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你能这样?”他回答说:“学校里老师讲《弟子规》时,说‘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母亲生病时,我应尽心尽力地照顾。”像这样从小就有孝心的孩子,长大之后,毋庸置疑肯定会孝顺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应该多想想,以前自己生病时,父母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就我而言,在很小的时候,一次半夜生了重病,母亲抱着我连夜翻过很多山,跑到县城治疗。如果是平时,她晚上根本不敢过森林,但为了救我的小命,她一个人就这么挺了过来。­对每个人而言,母亲肯定为自己付出过很多很多。想到母亲的恩德,我时而感到很惭愧,觉得没为母亲做很多事情;时而觉得还可以,母亲来学院出家十五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我对有些事情看不惯,也是以委婉的语气跟她说,她听懂了也就尽量改,改了,我也放心了。

母亲很聪明,只可惜是文盲,如果她识字,智慧应该超过我,这一点我经常跟她讲。虽然她一个字不认识,但能背诵《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度母赞》等,我小的时候,她就教给了我。所以我始终觉得:一个不识字的人,光凭记忆就能记下这些,是不容易的。母亲平时如果生病,或者需要做些事情,我因为实在很忙,确实也做不了什么,只能上课前去看一下她,有时虽然只有短短一分钟,但她也觉得是种安慰。

如今,无论是佛教徒还是世间人,对父母的孝顺确实不够,尤其在大城市,很多人不但不关心父母,还以冷漠的态度让他们伤心。比如父母因为担心,叫你不要做什么,你不能以温和的语言对他解释,随便一两句就应付了。所以,我们需要一种爱的教育,而这种爱,要在每个人心中生起来。若没有如此,渐渐地,人心会变得越来越可怕。

所以,我们平时对父母照顾很重要。当他们生病了,需要安慰时,哪怕是一句体贴的话,也会让他们很窝心。老年人的心跟年轻人的完全不同,他们非常脆弱,偶尔说重了一点,他受的刺激相当大,而稍微说一句安慰话,就会让他很开心。因此,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一个修行人,对孝顺父母理应值得重视!

未完 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