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弟子规》第十一课

索达吉堪布讲

思考题

46、要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先做什么?屋里的人若问是谁,你应该怎么回答?这些细节,平时为什么要注意?

47、儒家文化概括而言是什么?它是吃人的仁义道德吗?请说明理由。

48、如果想借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做?借完以后呢?修行人需要懂这些道理吗?为什么?

49、修行人本不该执著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学会亲兄弟,明算账?请谈谈你自己的理解。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我们每次听课,均要以殊胜菩提心摄持,千万不能忘记利益众生,这样的心每天都要发;听完课以后,还要观想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是大乘的方便方法,不能忘记!

现在学习的《弟子规》,它的教义浅显易懂,不说大人,小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明白。但即便如此,它所涉及的思想却很深奥,虽不像佛教那样甚深、广大,也没有揭示万法胜义实相,但从世间的理论上讲,它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如果把它放弃,确实有点可惜。

我们作为修行人,在学习大乘佛法、利益众生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些对人类有意义的法理,尤其在年轻人的圈子里,更应将其发扬光大。如今的年轻人,只对现代文化感兴趣,把爱因斯坦、牛顿当偶像,而对传统文化的思想与智慧,却并不景仰。其实这也与教育有关,所以一直以来,我很想给孩子们灌输佛法或世间的有用知识。最近我就发布了一个通知:要求六一儿童节这天,孩子们尽量以表演佛教歌舞、吃素、放生等佛教的方式度过。在我看来,如果他们从小对佛陀有一种信心,那么长大以后,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和平安定,会起到巨大作用。至于他自己,以后再怎么样,也不会认为佛教是迷信。

在座的学院道友,多数是出家人,而外面看光盘的道友,则是在家人居多,所以对于他们,我希望大人先好好学《弟子规》,觉得有意义后,再从自己的家庭开始弘扬。这样的弘扬,如今也比较方便,国家政策不但不控制,还允许各地开设读经班,所以,相当一部分人已对此引起重视,并付诸于施行了。

其实,这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意义。倘若一辈子的定位只是发财,那没有福报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即使考上再好的高等学校,毕业找工作也不一定有着落。所以我认为,人格教育非常需要,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就对此十分重视,每次讲出离心、菩提心、大圆满之前,总是先提到人格完善。在上师一生的窍诀里,人格教育举足轻重,这从《教诲甘露明点》等很多教言中就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法王的亲传弟子,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都有一种不共的特色。

学习本论之后,大家应从自身做起,认认真真实践利他之行。若能如此,即使你一贫如洗、穷困潦倒,甚至自身有生理缺陷,活在人间也会很快乐。美国有个著名的残障人士叫海伦·凯勒,她儿时因患病导致既聋又盲,结果连话也不会说。后来她在老师的鼓励下,用手触摸学会了手语,用手去感受老师发音时喉咙、嘴唇的运动,然后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仿和纠音,终于学会了说话。海伦的一生中,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她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因为通过她的演讲与现身说法,让全世界许多聋哑人、盲人重拾生活的勇气,重新振作了起来。她认为,这是活在人间最有意义的事情。

可见,如果有利他之心,即使再身陷绝境,仍能不断地利益众生,感化很多人。反之,一个人倘若没有德行,纵然对千经万论通达无碍,但对自他也没有真实利益。就像佛教中的善星比丘等人,他们可谓智慧超群、广闻博学,但由于没有德行,最终的下场非常悲惨。

我们今天所讲的道理,从一方面看,可能找不到大圆满的甚深奥义,也没有中观离戏的玄妙深义,但却仍然不能忽视。有些人好高骛远,专门希求最高的法,可如果你不顾脚下的路,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进,光是盯着遥远山上那朵美丽的鲜花,很可能掉进一个小水坑里爬不出来。所以,在求学的过程中,大家务必要从点点滴滴做起。

当然,我们毕竟是凡夫人,从小到大也一直生活在凡夫群体中,难免有许多不如法行为,不说佛教中的高僧大德,就连世间的高尚人士,可能也相差很远。知道自己的过失后,就必须把这些一一改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乘佛教徒。在世人眼中,大乘佛教徒是无我利他的代名词,而我们要展示的,也应该是这种精神。假如自己做得特别差劲,还要想去度化众生,那就非常可笑了。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将入门,问孰存:要进入房间的时候,不论办公室或别人家,都要先敲门,问里头是否有人,听到请进后才可以进去。否则,很鲁莽地一开门就进,可能会妨害到别人。

将上堂,声必扬:进入教室、办公室或上师屋子时,应该出声和主人打个招呼。比如,学生进老师办公室,或者上学迟到了,就要先在门口说报告,这也是一种礼貌。如果没有这样,随随便便就推门进去,也许别人正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这样会引起他们的不满。

这些基本礼节,不仅世间中需要,佛门中也很重视。如《沙弥五十颂》云:于师住处门,手当轻缓扣,入内上师前,恭敬问安等。意思是说,对于上师住处的门,应当以手轻轻扣敲,上师让你进门后,要先毕恭毕敬向上师顶礼,以如法的威仪来承事、问安等。如果对上师不恭敬,自相续就得不到真实的加持。

有些人行为很粗暴、很鲁莽,从小就养成这种习惯,由此也可推知,他的心必定不调柔。为什么呢?因为身体和语言都由心来操纵,心若寂静调柔、烦恼不多,从走路、说话的威仪中也可表现出来。相反,内心如果烦恼深重,言行举止也会十分粗暴。

佛教中非常强调恭敬上师,若能如此,这也是获得证悟的前兆,否则,对上师不恭敬的话,自己什么法也得不到。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一边敲门一边直呼尊者的名字:阿底峡,阿底峡,给我传一个窍诀!阿底峡尊者似乎没听到,没有给他开门。他又大喊一遍,屋里仍没有反应。直到他喊第三遍时,尊者面现不悦地开门说:窍诀不是用大声呼叫来的,唯有以恭敬才能得到,我不给你传!噶当派很多教言中常引用这个公案,所以,弟子要对上师怀有恭敬。

其实,通过一些细节,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德行。表面上似乎只是小事,比如你到一个道友家,不敲门就进去了,你自己觉得没什么,但这会把别人吓一跳。所以,去拜访别人时,一定要有礼貌。正如前面所说,宋朝有个人叫杨时,他很好学,有一次冒雪到程颐那里求学,发现他正在椅子上睡午觉,便不敢打扰,一直站在门外等候。当程颐醒来时,他已经成了雪人,脚下的雪有一尺多厚。表面上看,在雪里站一会儿也没什么,但这恰恰说明了一个人的修养。

我们学佛的人,平时也要注意细小的威仪。假如让别人心生厌恶:你看,他行为这么糟糕,连世间人都不如!那想要弘扬佛法、感化他人,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自己的行为要加以规范,到别人家、进别人办公室,不能随便就闯进去。这不是口头上说说,行为上也要真正做到。

然而,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懂这个,尤其是有些人自认为学历很高,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心里始终存有傲气,想什么就做什么,根本没有这可不可以的概念,如此一来,谁都看不惯。以前的古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什么有过失、做什么有功德,他们非常有分寸。其实作为一个人,理应明白黑与白、好与坏、邪与正,哪条道可以走,自己要懂得选择。假如黑白颠倒,所有的事都混为一谈,迷迷糊糊就横冲直撞,到头来会撞得头破血流。因此,有这种毛病的人,一定要想办法改过来;而别人有的话,也应尽量加以劝勉。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