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无了聊斋

三说人生与佛法

 

无了

 

   通过学习佛法,我们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净化灵魂,并最终实现人类的进化目标——凡人净化为超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回答是:这是由生命的本质所决定的。

 

佛学与哲学互参生命之本质

 

佛家对宇宙人生的基本认识:

    依照佛教的教义,所谓‘宇宙’ (物质世间,我人赖以生存的环境) 和人生 (有情世间,我人的生命体) ,不是神 (大梵天或上帝)所创造,不是无因而生,这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存在的。(蓝色字为于凌波教授在《八识规矩颂讲记》中语,下同)

    照佛经上说,构成宇宙和人生的质料有五类,叫做色、受、想、行、识。这在佛经上叫做‘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积聚许多同一性质、同一系列的事物或心理活动,把它归成一类,就叫做蕴。世界上所有的物质现象、和我人的心识活动,可以归纳成五类,就是前面所说的五蕴。由五蕴的‘因缘和合’,而有‘有情世间’——有情识、情见的众生,和‘器世间’——我人所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生起和存在。

    人是五蕴和合的生命体——人的身与心,身是四大——地、水、火、风即坚、湿、暖、动四种物性的组合(色蕴),心是受、想、行、识四蕴的组合。

    这里,必须对识蕴给予以特别的关注,加以特别的说明

    识(有四个名称,曰心、意、识、了)只是一种‘功能’,功用和能力。简言之,识就是一种‘能量’。

此功能未起现行时,不称识而称种子;

    种子起现行时,不称种子而称识。

  所以种子是潜在的功能,识是潜在功能发生的作用。而种子起现行,必待缘具。此缘有四种,曰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

    佛家唯识学立论,以为宇宙万法,皆是能变的心识、所变起之境,这即是‘万法唯识’。中,

   能变的心识——能变化的不可见的能量;

   所变起之境——变化而来的可见的现象

   识的功能,非局限于肉身,而交遍于法界 (全宇宙) 。大脑是有质碍性的物质,而识是无质碍性的功能。大脑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作用只限于我人的身体;而我人的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以至于意之所思 (所谓法境) ,山河大地,日月星晨,皆在我人心识之中。识量同于虚空而无极,因此识的功用交遍法界 (此系就种子而言,至于识的现行,则随量之大小而有局限。)

    总之,世间的一切物质、精神现象都是从心识这个能量变现而来的。这个论断,佛学与物理学是一致的;但是,这个论断的提出,佛学要远远早于物理学。而且,这才是佛家“万法唯心造”、“唯识所现”的真实含义。遗憾的是佛家的这一唯识观长期被误解为哲学上的唯心论。

  佛家认为:色法(物质)与心法(精神)等一切现象都如同谷类一样是由其种子所生。

  种子之所以能生一切又是因为业力所招感。因此,佛家认为宇宙形态的变化,生命过程的流转,都是众生所造的「业力」的结果。

  能生起万法的种子,在第八识中,是前念种子生后念种子,前灭后生,‘自类相续,有如瀑流’,这叫做‘种子生种子’ 。另一方面,某一类种子,在众缘和合 (四缘具备) 的时候,能生起各自的果法,这叫做‘种子生现行’。当其生起现行之刹那,有强盛的势用,刹那之间,再薰习各自的种子,这叫做‘现行薰种子’。被薰的种子成为新种子,则仍储藏于第八识中。不过认真的说,所谓‘现行薰种子’,是具有见闻觉知作用的前七识。前七识的见闻觉知作用,就是‘现行’——现在的行为,即身、语、意三方面的行为。

    佛家用十二因缘、也就是从无明到生死彼此互为条件或因果联系的12个环节,解释生命的本质及其流转过程

  佛法中的 [十二缘生] 也就是: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无明、是我们蒙昧的生命原动力,行、是盲目意志冲动之下的行为,识、是业力寄托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受业力牵引,纳识成胎,这时的受精卵,已经成为精神和物质的混合体(即所谓生命体),所以称为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入,六入、就是母胎中的婴儿发育到六根位 (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备)。 触是出生後数岁以内的幼儿,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童心未凿,只是直觉,无分别心,所以叫触。受、是年龄渐长,对外的感觉有了领纳的作用。领纳有三种,顺我意者称乐受,违我意者称苦受,不顺不违的称舍受。有了苦乐之受,以受为缘,就有了爱----爱憎取舍。爱就是贪,贪名贪利、贪财贪色,以贪为缘而生起取。取可说是占有,对所爱的一切固执不舍,由取而成为有。有是 [存在] 的意思,也是业的意,这是由取而熟切追求,由此造成必得後报的业。有了业因,必有果报,这果报就是生----即是下一世生命开始的生。有了生、就必有老死。在生後死前,又有触、受、爱、取、有,周而复始,就是生命流转”。

    其中,1、无明,2、行是过去世的因缘;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是今世的果报;8、爱,9、取,10、有是今世的造作(业),从而也就成了来世的因缘;11、生,12、老死是未来世的果报......

这就是因果报应的流程和生命轮回的原因。

佛家劝人教人修行,无非就是要在“8、爱,9、取,10、有”这三个环节上,做转化的功夫(消业,断有漏种子瀑流)。通俗地说,就是人的灵魂自我净化。目的就在于要打破这个周而复始的生死轮回的怪圈,跳出三界外,从凡人进化为超人。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对于凡是能够或愿意严肃对待人生问题的朋友来说,元音老人的《中有闻教得度释义》和于凌波教授的《八识规矩颂讲记》都很值得一看

 

附:

                      人何以有生必有死?

                              文珠法师

释迦牟尼佛,昔日在菩提树下成正等正觉的时候,彻底消除了人世间的一切杂念,妄念,恶念,同时启发了内在最高层次的原始智慧,能够透过宇宙万有的现象界,深达宇宙诸法的本体,照‘见’宇宙人生的真相,理‘解’凡是有生命的动物,都具有这种原始智慧的功能。这种原始智慧的功能是甚么呢?那就是众生本来的佛性。可惜众生迷惑无知,由于一念无明妄动,致使原始纯真无妄的佛性,变成亦真亦妄的阿赖耶识。

  再由阿赖耶识的不觉,引生第七末那识的妄觉,因为第七识妄觉的执著自我,遂演变成众生第六意识的错觉,迷真逐妄,认假作真;终日分别人我是非,心生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烦恼,身作杀、盗、淫、妄等种种恶业,由业感果,招致业报的生命体,这就人类最初生命的来源。

  当我们接受果报生命体的同时,又再造作或善或恶的业因,因再感果,果再造因,如是因果循环,于是形成无穷无尽的生死洪流,这就是众生有生必有死的主要原因。

 

返回目录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