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清华大学科技园演讲

索达吉堪布

2010年6月25日

 

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清华科技园!在讲座开始之前,首先,我对今天的主讲人——索达吉堪布作个简单介绍: 

索达吉堪布,是喇荣五明佛学院汉僧部的主管大堪布,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曾先后随晋美彭措法王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日本、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不丹、尼泊尔等国家弘法,并被推任为美国纽约喇荣显密中心的导师。 

在著书方面,堪布的著作令人叹为观止,现已印刷出版的就有九十多本,累计字数超过千万。 

在学识方面,堪布对戒律、俱舍、中观、因明、般若等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并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弘扬佛法,影响非常广泛。 

在修为方面,堪布对时轮金刚、大幻化网、大圆满等,都证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 

在慈善方面,堪布从2007年起发起“启动爱心”的倡议,号召佛教徒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应关爱自己身边的可怜人。并身先士卒,先后在藏地建立了智悲小学、养老院、居士林、小沙弥学院等;资助大量失学的高中生、大学生;在几所中学分别设立奖学金;救济了很多身患重疾、无力医治的病人…… 

堪布曾两次应邀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国际慈善论坛”。此次来京,也是为了出席第四届“国际公益慈善论坛”,顺便有机会给各位奉献一个精彩的演讲。今天的题目是《藏文化的修心养生观》,下面欢迎索达吉堪布——

各位教授、各位老师 

晚上好!很高兴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与在座的各位共同交流。今天的内容虽然不难,但我从内心中祈愿:愿以此简单的语言,能给大家带来点滴的利益。 

 简单的际遇可以改变一生 

在我们人生中,有时候简单的际遇,就可以改变一生的命运。佛教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两大弟子舍利子、目犍连,还没有出家前,是婆罗门教的领袖。有一次,他们坐禅修行时,旁边有位沙门在念经,其中有一偈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听到这样的金刚语,两位尊者身心起了极大变化,从此他们放弃自己的宗教,趋入佛门,获得证悟,并为佛教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 

汉地也有类似的公案:唐朝丹霞大师,没有出家之前,本是个儒生。有一年他去长安赶考,路上遇到一位出家人。出家人问他去干什么,他说自己去考官。出家人说:“考官不如考佛,希求荣华富贵没多大意义,理应选择佛道为妙。”这句话让他受到很大启发,此后他选择出家之路,终成为历史上一代高僧。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也是借由父亲的1元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他以这1元钱作为起步资金,在此基础上慢慢积累,最终缔造了闻名遐迩的汽车帝国。 

还有,台湾慈济的创始人——证严法师,她的慈善事业遍及72个国家,现在每天有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世界各地为大众服务。而刚开始,她只是个住在茅棚里的平凡比丘尼,之所以产生兴办慈善的念头,是因为有一次在医院地上看到一摊血,得知是个难产的产妇因交不起钱,结果被医院扫地出门。于是她发下宏愿,要建造一所专给穷人看病的医院。后来她不仅建成了第一所慈济医院,还把慈济志业扩展到全球。如今44个春秋过去了,她的慈善事业日益广大,全球蒙受恩惠的贫民、病人、灾民不计其数。 

天主教的特蕾莎修女也是如此。原本她在修道院里,过着天堂般的舒适生活。直到有一天,当她发现修道院高墙之外,满街都是无助的麻风病患,于是再也不愿安于往日的平静,决定“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从12岁开始,一直到87岁去世,她从来不为自己,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她在123个国家都有慈善机构,成千上万的人受过她的慈悲帮助。所以,人有时候的一个念头,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福祉。 

还有唐玄奘法师,他读经时因感佛教各种学说不一,佛经版本有缺,为了探求佛陀本意,发愿西行天竺(印度)求法。后来他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经过17年之久,从天竺将大量梵文经书带回长安,并将其翻译成汉文,饶益了后世无量众生,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 

去日本的鉴真和尚,也是觉得日本佛教戒法不全,为到那里传授戒律,他前后六次东渡,五次失败。最终经过不懈努力,他在66岁这一高龄才顺利抵达日本,并在那里建立了律宗,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 

上述这些世间、出世间的事例都足以说明:在人的一生中,有时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件小事,也会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乃至一生的命运!

                   当今人们的身心不健康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物质条件相当不错。虽然人们常认为“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发展不快”,诸如此类有许多想法,但跟19世纪、20世纪比起来,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尽管如此,与此极不协调的是,人们的内心却日益苍白、贫瘠,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大家对精神领域的渴求,其实远远超过物质所能带来的满足。打个比方说,如果你给一个人10万块乃至100万,他不珍惜的话,很快就会挥霍一空,但你若从思想上给他传授一个非常有用的知识,那么在他的有生之年,这个谁也抢不走、盗不走,永远都能带来无边的利益。 

如今大城市里的人,很喜欢一味地从外境上寻找快乐,往往忽略了内心的宁静、满足,究其原因,这也是源于教育所致。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总是强调赚钱,家长也只重视考试分数,从小就培养我们追名逐利、自私自利,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大家应该心知肚明。所以,有时候通过观察自身的苦乐,及身边各行各业人士的状况,有些道理也不难明白。 

现今21世纪,跟二十年前相比,衣食住行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可在各种压力的强势侵袭下,大多数人都处于“过劳”状态。据2009年《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披露,北京、上海等十余个大城市里,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近60%,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到3%。而且调查显示,白领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买房供房、父母健康、孩子教育、情感婚姻。这就像四座大山一样,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感受不到任何的自在、安乐。 

前不久在我家乡,有一群六年级的小学生毕业时,他们兴奋地说:“我们再也不用排队了,可以到更高的学校去了。”我开玩笑道:“你们越上去的时候,越会觉得前面的压力大。”确实,在座的诸位成年人,现在虽然不用读书、不用排队了,可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你们所感受的痛苦比排队还要大。 

2010年3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对中国公务员群体和城市白领人群,展开了一项健康调查。调查表明,超过88%的人认为自己处在或接近“过劳”状态,而且精神压抑、特别烦躁,缺乏快乐感和满足感。尽管人们都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最有意义、令人快乐,但是真正去观察时,实际上他们一个个苦不堪言,疲惫不堪。 

所以,现在城市里的人,大多数身心都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一是因为劳累过度,二是欲望强盛,三是生活没有规律。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今精神类疾病患者越来越多,据统计,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精神疾病,而且中国每年因精神问题自杀者高达20万人,这个数据真的相当可怕!

                          佛教如何营造身心健康 

1、树立信仰的必要性 

若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一种信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拥有高尚信仰情操的人,精神压力较低,社交关系活跃,饮食习惯健康,因而身心比较健康;反之则有损健康。 

心理学家荣格也认为,现代人心理疾病的增多,与信仰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他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文中说:“在科学极其发达的当今时代,人类的思想极不健全,此时就需要一种宗教信仰。而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的心理疗法最为殊胜,包括坐禅、祈祷、诵经、念咒等修行方式,被认为对治疗心理疾病有颇佳疗效,并被采用、改造为心理疗法。” 

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内容,着重是强调佛教可以息灭现代人的痛苦。如果没有它,即使你拥有财富地位、事业成功,可是身体日益疲累不堪,心里始终充满苦恼、不满足,那有再多的钱也没用。 

当然,在座各位中,有些人一直信仰佛教;有些只是半信半疑;有些从事科技工作,不但没有信仰,反而还想通过各种方式,驳斥信仰者的一切观点。其中,后一种人务必要有智慧,否则,你根本不了解信仰的作用,就以自己的分别念想驳倒别人,这是非常不科学、不理性的做法。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有了信仰,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痛苦,心里也有了皈依处和依靠处。记得在2002年2月22日上午10点,美国前总统布什来过你们清华大学。当时我在厦门翻译《释迦牟尼佛广传》,打开电视时,恰好看到了这一幕。至今已经过了8年了,但他当时演讲的很多内容,我仍然记忆犹新。他在一段话中提到:“美国95%的人信上帝,我便是其中之一。信仰为我们指出一种道德的规范,这超越人们的法律,也号召我们承担比物质利益更为崇高的使命。宗教自由,不仅不可怕,而且应当受到欢迎……”他讲的虽是信仰基督教,但不管基督教也好、伊斯兰教也好、佛教也好,有信仰的人跟没信仰的人相比,还是有信仰好。倘若你有了信仰,今生的行为就会有种约束,否则,不知有后世的人,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诚如《涅槃经》所言:“不见后世,无恶不造。” 

2、什么是正确的信仰 

1)善恶有报的因果观 

在座从事科学的工作者,若能明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在创新科学技术时,就会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不然,一个人若时时刻刻为了自我,以此心态做任何一件事,这个后果都相当可怕。 

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假冒伪劣产品?为什么大多数食物含有毒素?为什么许多医院、学校都在为了钱而奔波?……就是因为人们不懂善恶因果。在这种大环境下,很多人心理的不健康,实际上远远超过身体疾病。而要治愈他们的“心病”,唯一要依靠佛教的真理,用坐禅、念佛等方法来调节内心,除此之外,医疗技术是没有用的。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科学家也好、教育家也好,要想对社会负责,就应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的心态千差万别,人生观也不尽相同,但最关键的是什么?就是要了知前世后世的存在,明白善恶有报的因果规律。 

也许有人提出疑惑:“如果真是善恶有报,那我如今做了善事,为什么还不现前善果?”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你做善事是“因”,得快乐是“果”,“因”和“果”之间一定要有时间的间隔。比方说,农民在春天种庄稼,到了秋天才会收割,不可能今天刚播种子,明天就丰收果实。同样,我们今生所造的恶业或善业,下一世、再下一世乃至许多世后才会成熟。而这些业正如佛陀在《百业经》中所言,既不会成熟于外境的山河大地,也不会中间无缘无故消亡,必定要成熟于自己的相续。因此,一个人造了不论什么业,百千万劫也不会毁灭,最终一定会自作自受。 

这样的道理,是佛教的因果观,也应该是我们的人生观。每个人若能认识到这一点,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更灿烂。然而,如今的世间上,真正相信因果、一心为众生的人,的的确确比较少。或许我这样一说,大家就觉得太悲观,但了解真相的人都明白,在光明辉煌的背后,现在还隐藏着许多黑暗的阴影。那么这些阴影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人们不相信因果。 

未完 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