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
第五卷
上一次给诸位介绍了前六识是依根立名的,建立这个名称,具足五个意思就是依根、发根、属根、助根、如根,这一段跟诸位介绍过了,就是前六识它的来源,今天我们们接着再看第二末那识,末那是第七识,末那两个字是梵语,翻成中国就叫作意,因为与第六意识名字相重复,所以要是把它翻出来,变成第六意识是意识,第七识也是意识,为了简别,就是区分明白起见,所以第七识就用梵音,用末那,第七是意根,第六是意识。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法,第六识是第七识的作用,第六识称为意识它是依根建立的,因为它的根叫作意,所以我们叫它作意识,譬如前面五识,依眼根建立的我们叫眼识,依耳根建立的叫耳识,它是依意根建立的所以叫意识,但是前面那个五识,它的根是属于色法,它不是心法,末那它是属于心法,它不是色法,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把搞清楚,此地有个简单的批注,说意是业用,识是体,这是解释意与识,前面这个意,就是第六意识,后面这个识就是末那识,所以末那识是第六意识的体,第六意识是末那识的用,末那识的业用,所依的根,我们叫它做意根,末那本身也是能依之识,所以合来起讲,识就是意,所以末那它确确实实是意识,我们方便讲呢,是意识之体,第六意识之用,虽然是体,它本身也有作用,第六意识是依它而起作用的,底下有个简单的注,这个简单注,我们在讲第二表的时候,会给诸位说明白,心,我们常讲的心是指第八,它有集起的意思,识是指前六,因为它了别的意思殊胜,七但名意,就是未那识,我们叫它做意识,有恒转等无间义,就是它这一方面特别殊胜,这个意思我们也放在下面再说,它无集起了别故,这个无,不能说完全无,只是与第八、与前六识比较起来,它这个力量薄弱;你像了别,前六识了别的意思,很殊胜,集起呢,这个是第八最殊胜。
再看第三,说明阿赖耶,阿赖耶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藏识,这个藏是说的业用,藏就是像仓库一样,收藏东西,藏是藏的意思,识是体,在唯识里面讲,它有三个意思,就是能藏、所藏、执藏,有这三个意思,能藏呢?是诸法与识为缘,这个括号里头,诸位要好好记住,这是唯识论里面所说的,下面是我们的解释,诸法与识为缘这是能藏的意思,识与诸法为缘这是所藏的意思,我们看底下的小注,第一个讲能藏,指识体能藏诸种子,持称义边说,我们举一个比例来说,阿赖耶好象是个仓库,这个房子称之为仓库,一定它是收藏一些物品,我们才叫做仓库;如果这个里面没有收藏东西,这个房子就不会叫做仓库了,所以就它收藏物品来说,它叫做仓库;这是指识体,它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
这一切法是指什么呢?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所谓是身心宇宙、世出世间一切法,这个种子都是阿赖耶所藏的,都藏在这个里面,阿赖耶广大无边,真是尽虚空遍法界就是阿赖耶的库藏,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阿赖耶种子所现的相分,所以我们自己的根身,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六根所接触外面这广大的境界,无有穷尽的宇宙,全都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是我们自己本人,所以我们自己身体,以及整个的环境,不但包括六凡、四圣的法界也包括在其中,全是自己阿赖耶所变现之物,这个是世间人不相信的,前面讲过了,不相信宇宙是唯识所变,不相信一切法是唯识所变,佛菩萨相信这一切法是阿赖耶所变,是唯识所变的,我们可以说佛菩萨与凡夫不相同的地方,就是这一个认识不一样,这个认识在现代哲学里面叫做人生观、宇宙观。换句话说,佛菩萨的人生观、宇宙观与我们凡夫决定不相同。
说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说佛法不是宗教?这个意思诸位也一定明了了,为什么说佛法也不是哲学,这个意思也显示出来了,为什么呢?哲学与宗教,都是有能有所,你看在这个意思里头已经没有能所了,虽然讲能所,可是能所都是自己,不是说自己之外,自己有能,自己之外有所,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佛法里面所研究的,是自己研究自己,所分别的是自己分别自己,因此分别即是无分别,研究也等于没有研究,因为完全是在自体份上来说的,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建立,当然,说建立,说的很容易,事实上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呢?这里面的道理,没有透彻了解,没有对它虔诚的肯定的,算是不容易,所以佛法讲信,讲到正信,就是虔诚肯定的去接受它、去理解它,这个就是所谓是解悟,从理解当中能够觉悟宇宙人生的真实相,觉悟之后,要紧的就是怎么样去把它证悟,去证实,证实了,才是真正变成自己的,自己是入了这个境界,在佛法里面所谓是修行证果,修行最重要的就是修正我们这个宇宙人生错误的观念,这个是比什么都要要的,因为观念如果正确了,诸位要知道行为就正确了。
那么行为正确,什么标准的行为才是正确呢?跟诸位说到最高境界没有标准,如果有标准的才算是正确,这个行为就不是正;你们想想看,订个标准在那个地方,这个标准是正,那个极准它不正,你这个邪正还是对立,你心里还有二法,二法就是迷,不是觉,这个意思很清楚,所以到了最高的境界,你看看《华严经》五十三参,一真法界这有没有标准?已经没有标准了,但是在这个以下,是有标准的,标准的建立是给那些没悟的人,它须要标准,它要是没有标准,天下就大乱了,已经悟了的人就不要标准了,为什么呢?他入一真法界,入绝对的境界;没悟的人他住在相对的境界里,相对的境界就要有标准,没有这个标准,就不能维持世间的秩序。
譬如说世间人讲善法,大家心里欢喜;讲恶法,心里生烦恼,那么这个就要订标准了,才能维系一个正常的秩序。假如在善法里头不生欢喜心,恶法里头也不生烦恼,这善与恶就变成一,对于你是一个感受,没有两种感受,既然没有两种感受,那标准就不需要了,有了标准岂不是累赘,是不是麻烦?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法,但是到没有标准,不须要标准这个境界是很高,你打开《华严经》看是圆教初住菩萨,圆教的初住,别教里面讲就是初地菩萨,在我们净土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金刚经》》里面说的标准,是破了四相的菩萨,你看经上说的,「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破我相是破我执,众生、寿者是法执,由此可知我法二执都破了证得理一心不乱,这个时候没有标准了。这个时候的修行,佛经里头有一个术语叫无功用道,可见得没有到这个标准,是有功用的在修行;到了这个标准之后,是无功用的修道,所谓是自然任运。这样的修行,跟我们有为法里头的修行,大大的不相同。
也许诸位要问从圆初住到如来地还有四十二个位次,诸位要晓得,这四十二个位次,是佛的方便说,对我们没悟的人说,已悟的人,没有阶级,要是果然从圆初住到如来地,还建立四十二个阶级,诸位想想,那怎么能叫一心呢?一心里头还分四十二等,这不算一心,所以要晓得这是权说不是实说,是对我们凡夫说,可是到了一心,一心程度的确有浅深不一样,所以佛给我们说这个四十二个阶级,也不算是假的,但是在他们心里头决定没有这个念头,譬如说初住菩萨遇到等觉菩萨,决定不会说,他的程度比我高,我还不如他,没有这个念头。为什么呢?如果有我、有他,你看看那四相都具足了,有我相,有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有了,没有这个念头。等觉菩萨看初住菩萨也没有这个念头,心决定是平等的,是清净的,虽然是清净,是平等,就是真正的那个平等,清净还是有差别,虽有差别,绝不起一念,绝对不会像我们凡夫,这个是初住菩萨。那是二住菩萨,二住菩萨知道初住菩萨的境界,初住还不知道二位的境界,不会像我们这样子,在那里分别计较,所以这是入了状况之后,我们才晓得这个道理。
这就是宇宙、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种子,统统是阿赖耶所藏,对阿赖耶讲,阿赖耶是能藏,持种这个意思这一边来说它是能藏的意思,识与诸法为缘,是指所藏种子也。识就是仓库,仓库要对它所收藏的那些物品上说,这些物品就是它的所藏;它所藏的,这个是从度熏义边说,这是与杂染互为缘。要晓得阿赖耶广大无边,无所不藏,它什么都含藏,因此什么都会变现,它既有种子,它就会变现,就会现行,所以诸位要是晓得这个道理了,你对于宇宙之间,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你也就能明了了。譬如说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龙,现在有人说龙未必是真的,我们学过唯识的人,对这个事情,见解就不一样了,世间人有人怀疑有,有人认为可能没有,是虚构的;在唯识学家讲是有。为什么呢?因为万法唯心所造,你心里面能想得出来,就会变现这个境界,境随心转,心是能变,相是所变。你心里动了念头,就有相,这个相就是阿赖耶的种子,一旦将来遇到缘,这个相就会起现行。虽然有这些森罗万象,你要晓得,这些现象都是虚妄的,没有真实可言,为什么呢?因为能变的阿赖耶就不真,所变的相那里是真实的?如果这个相要是真实的,诸位想一想这事事无碍就讲不通了。
我们今天事与事真的有障碍,这个障碍从那里来的呢?障碍是把妄相误认为真实,所以才产生障碍,这个就叫迷、叫执着,是从这个地方产生的,如果我们的迷执要是打破了,就能够证得事事无碍,虽然与杂染为缘,这个只是阿赖耶与杂染为缘,它与真如本性不相干,这一点要记清楚,我们在第一表里头就给诸位说过,识是从性变的,变出来的,同时我们在讲席当中,这一份讲义诸位拿去细细的看,如果有问题要提出来,提出来我们把它讨论,因为我们讲的时候,不必一项一项都那么细细的来说。
第三个意思叫执藏,执就是执着、执持,执第二能变,这就是讲的末那识,末那它是执着,遍计所执,执藏此识为我言,它执着什么?执着阿赖耶是自己,如果执着阿赖耶的全体是自己,那就成佛了,那就没事了,这就不算是毛病了。你看看阿赖耶的相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阿赖耶自体的相分,它不执着而执着这个相分里头,现在的身体,它就执着这一点点是我,这是错误了,如果它一旦觉悟了,整个宇宙这个相分是我,给诸位讲,这就叫证得法身了,法是什么?万法,以万法为身,这就叫法身。自己这个身体也是万法之一,所以我们迷在那里呢?就是在万法当中,执着这一法是我,除我之外,那都是他,在这里划了一条界线,这叫迷,取阿赖耶相分的一分。
我再给诸位说,我说这个不生不灭的道理给诸位听,是不是现前就是的?如果你要晓得一切万法就是自己,你想想看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我这个身灭了,还有许多身还在,就好象我们今天这个身体的细胞新除代谢一样,我们现在等于好象迷了,不知道这个身是自己,把里头一个细胞认为是自己;这个细胞要生了,不得了,要灭了,这死了,这不得了了,不知道整个身是自己,我们今天就忘掉了,不晓得整个宇宙是自己,你几时要是证得整个宇宙是自己了,这叫证得法身,法身不生不灭,这个相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楞严里面说得很清楚。这是真正解脱,没有生死、没有三界,也没有轮回,你是证得了清净法身,我们今天把阿赖耶的见分里面的一分,认为是自己的心,还误会了这个心是在自己身体里面,想不通,不但这个心,我们从五蕴上来说,受想行识就是百法里面所讲的,心法、心所法以及不相应行法,都包括在里头,我们的身是属于色法,这些东西,这是阿赖耶的见分,见分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这个身体是相分,相分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意思,诸位要很细心的慢慢去体会。
我们今天说见分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在佛法上稍为有基础的,他能够接受,我要说这个身体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你不太容易接受,为什么不容易接受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是真的,你不晓得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事事无碍,确实事事无碍,你不能证得。诸位从家里到此地来了,如果这个身体要是有碍的话,那你这个身体就像泥塑木雕的佛像,它永远不会动;你从家里到此地来的时候,这就是无碍。你来的时候,是不是我家里的这个身体呢?给诸位说,不是的,你要以为你家里那个身体,现在到此地来了,这个就是你的迷惑;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剎那剎那在变迁。这个一下搞不清楚,我举个比喻给诸位说,我们像看电影,电影里屏幕上,你看那个人有动作、有说有笑,那么他的一个动作,是不是同样一个底片呢?不是的,他已经换了无数的底片,一张是一个样子,所以给你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是这个意思。从前讲这两句话,真要很聪明的人他才会觉悟,现在科学发达了,你一看到电影这个情形,你会觉悟,我们这个身相不是真的,阿赖耶的影相,是心心所变现出来的,二所现影故。诸位要记住这个变的速度太快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那么我们这个变,他为什么不变别的样子呢?会变成好象原来的样子一样呢?诸位要晓得,这种变现呢?就是执着、执持,因为你有这个执着,所以它变的这个相,后面相跟前面相是一样的,太相似了,这个就是一种执着的力量、执持,如果你要是不执着了,另外换一个心识了,相就会变,所以看相的人说,相随心转。你老是记着我叫净空,好了,每一个相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一旦变了,唉呀!我已经是成佛了,他就会变成佛相,我成菩萨了,他就会变成菩萨相,相确实会变的,剎那剎那之间不一样,所以我跟大家讲,人为什么会老呢?因为你有个老的念头,我一年一年衰老了,那当然老了,相愈变愈老了。那一个说我现在愈来愈年轻了,如果你有这个念头,愈来愈年轻了,确实你这个相愈变愈年轻,所以相分恒随见分转,执着是见在执着,不是相在执着,那么这个执着是阿赖耶执着阿赖耶。
末那识是个什么东西呢?末那识是阿赖耶的见分,见分执着见分,见分执着相分,它又不是执着全体,就是这个见分,它执着阿赖耶广大相分,这么一点真认为这个是自己的身,身心都局限了,把自己本来面目丧失掉了,在这个里头搞生死轮回,实在是很冤枉的事情,我觉得我跟诸位讲这个问题,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诸位要是一下还体会不过来,不要紧,这个东西确实也不是一下就能够会得过意思来的,可以慢慢的来,长时期的来,你要真正了解、发觉了,这真是宇宙之奥秘,今天科学家、哲学家、什么宗教家都没有发现,发现到这个奥秘,就叫佛菩萨,所以佛法广大无边,佛法里头没有任何界限,你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这种奥秘,那你就叫外道;你真正明白了,这是明心见性,彻底见到了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自己本来面目。
所以这个毛病,实在讲关键就在末那,末那就是阿赖耶里头的执藏,所以说此识为我,就是这个末那,又名我爱执藏,实在讲这个执着,你要是找它那个根源,病就在贪爱,所以末那常说四大烦恼常相随。这个四大烦恼里面最重的,就是我爱,当然,如果我们讲它的根本,我们讲因缘,缘是隔一代的,因是最近一代的,譬如说我们与父母呢?这是因,我们与祖父母呢?这是缘,所以你看十二因缘,无明是缘,业是因,行是因,行就是行业,无明缘行,行缘识,所以无明是缘。缘什么呢?第一个因:远因;行业是第二个因:是最近的因。那么末那,我见是远因,我爱是近因;我见是惑,我爱是业,这个麻烦就大了。所以此地特别举出我爱执藏,是识与诸法为缘,有情执为内我者,这是简单给诸位介绍什么叫做阿赖耶。
阿赖耶既然是藏识,当年翻译的时候,为什么不把它翻作藏识,还要保留阿赖耶的意思,就是因为藏识里头有三个意思,我们这一个藏里头,不能够把三个意思表达出来,所以还是音译过来,再加以解释,它里头有三个意思,第三个意思就是末那怎么来的,末那与阿赖耶的关系,是一体的,所以末那叫染净依。我们再从《金刚经》里面去看,《金刚经》里面前半部是破我执,后半部是破法执,如果我们把我执、法执合起来看,前半部是破我法二执,后半部破我法二见,所以后半部的境界,比前半都要高,后半部的意思比前半部要深。你们读《金刚经》,有的粗心大意,你不觉得,好象后半部跟前半部,好多地方都重复,实际上一点都不重复,你看前半部讲菩萨是要断我、人、众生、寿者,断的相,四相,后半部讲的我、人、众生、寿者是四见,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你看不是相,是见,这个就是后半部的功夫,比前半部要深得多。
第四这一行是说明研究唯识的目的,“了别真妄,不生不灭”,真,不生不灭,妄也不生不灭,你真正明白了,妄也不生不灭,因为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生本不生,灭也无灭。要不然无生法忍怎么能证得呢?如来果地上清净寂灭相,你如何证得呢?一切法本来不生,我们现在也不生,是你看走了眼,误会了,没有生灭,所以你才没有苦恼,自己脑子里头钻出来无量无边的苦恼,实际上那有呢?没有,根本就没有,所以这个不生不灭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呢?研究唯识的目的是通达一切经的义理,一切经的义理,唯识是全都包括了,所以我们在佛门里面讲,这是共同科目,唯识是共同科目,唯识是理论上的共同科目,戒律是共同科目,戒律是行持的共同科目,生活行为生活规范!净土是共同科目,最后的归宿,这三门是共同科目。换句话说必须要修,你要不修唯识,你研究一切经义都会有障碍,都会有解不通的地方,唯识如果懂得,一切经确实迎刃而解,这是先把八识给诸位作简单的说明,然后我们再细看这八识的性质。
转自《佛光慧海》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