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佛道经典

(十二)悟泓师近日读美国布来恩魏斯医生写的︽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中文译本︶,内容是说他用催眠的方法给病人治病,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发现近代有不少的病人,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一切医疗药物都不能得到治疗效果。于是他用催眠的方法,追溯发现病人的忧虑、恐怖、不安等等症状,与他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催眠的方法可追踪到过去一世、二世、能追踪很多世时,发现他所造的业因,与现前的疾病有密切的关联。他把原因找到了,告诉病人。病人了解之后,就能看破。而后他的忧虑、恐惧、不安都放下了,所以不需要医药,无需要医疗,他的病就治好了。这医生用这种方法治好了许多病患,于是写出他治疗这些病例的报告﹁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

  泓师告诉我,书上所说的与佛法所讲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因此,这位医生对于因果报应深信不疑。他不但相信﹁因果报应﹂,也相信﹁轮回﹂的事实。其实他所发现的只是当然的事相,其所以然的原理,他还是没有发现。他只知道有因果报应,有轮回,而轮回是怎么来,这个问题他无法突破。

  古印度,许多高级的宗教家,他们皆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对于六道里的情况相当理解,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然而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产生的?他们始终也没有能克服。而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实在也就是因为这一个因缘。所谓﹁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换句话说,世间人可以解决得了的,用不着佛菩萨再来;世间人实在无法解决的,佛菩萨则不能不出现在世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所以,真正的答案在佛家经论里。

  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的真相。世间这些人用催眠的方法,还不算是第一手的数据;真正禅定功夫见到的是﹁现量境界﹂,那才是第一手的发现。说到定功,世间人的定力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的定力比不上菩萨;菩萨的定力当然比不上佛。所以,佛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现量境界。也就是说,是他现前的境界,而不是推想,不是比量得来的。

  佛告诉我们﹁因缘果报﹂的道理,完全是真实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的心自然就平了、定了。无论处人,处事;无论家庭、事业、朋友;或者是顺境、逆境,一切恩恩怨怨都与前世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我们都明白,自然就看淡了,也就﹁看破﹂、﹁放下﹂了。能够再进一步修学佛法就不难获得清净心。如果有缘遇到净宗法门,以清净心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乱﹂,自在往生,不退成佛。此中关键就看世人有没有福分遇到大乘佛法,修学净宗法门。这也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深信﹁因缘果报﹂,可以说是修学佛法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要鼓励的。

  (十三)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里面对境界时,不知该怎么办?其实这就好像平时熟读兵书而在战场上不会打仗一样。问题出在那里?就是俗话说的﹁食而不化﹂。平常经论看得多、读得多,也念佛、也参禅。但是就不晓得怎样过日子,怎样去工作,不知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说,他所修学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对于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他没能透彻的理解与消化。

  我们一般人讲﹁消化﹂,即是佛法里讲的﹁消归自性﹂。能消归自性就得受用,就能完全运用在生活上;不能消归自性的话,实在讲没有用处。这是李老师从前讲的读死书。读死书的称为﹁书呆子﹂;死学佛的就变成﹁佛呆子﹂。这样的修学不是经论有问题,而是自己修学的态度与方法出了问题,必须知道如何去修正。修正的方法:第一、对经典的理论,修学的原则,以及一切的境缘,都要清楚、明了﹁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第二、一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给我们看。其意义极深广,一般人确实很不容易看得出来。世尊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中无量劫来的修因证果,都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等等。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桩事。比如穿衣,世尊就能将它从初发心到证得究竟圆满佛果,在这一桩事相上表现无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得更详细,更明白的是《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跟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没有两样,也都是把他所修所学的理论、方法完全应用在生活上。所以,活学活用,显示极高的圆满智能,才能得大自在。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

  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上订了五门功课,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五大纲领。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的十愿。我们要能把这五条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这个架构,把经论中的道理、教训,填补在这个架构上,那就是真、善、美、慧的人生,而达到生活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佛法给予人们最高的享受。就是经上所讲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

  (十四)倓老法师︽念佛论︾里,近代往生的三个例子。以及他在香港佛七中的开示,他亲眼见到念佛往生的例子。这是佛法里﹁三转法轮﹂中的﹁作证转﹂。我们见到、听到、不能不承认。早年在台湾,有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念佛站着往生。台北李济华老居士预知时至,为大众讲了一个半小时的开示,与大家告别,下台之后在客厅沙发上坐着往生。现在旧金山的甘老居士,当天参加念佛会亲眼所见。

  我们特别节录出这几位近代往生的实例,其中每一个人都走得那么自在潇洒,真正让学佛的人羡慕不已!我们也想有他们的成就,这是真实的成就。绝对不像世间功名利禄的成就,都是虚妄不实在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实。唯独念佛往生是真实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学佛的人,尤其是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求取。这些往生的人看起来都是极平凡之人,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萨,就是作佛。这的确是﹁当生成就的佛法﹂,﹁希有难逢的因缘﹂。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而在这一生中同生极乐国,将来大家都能在西方净土聚会。以西方净土为我们共修的道场,进一步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作弘法利生的工作。帮助弥陀、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一切众生。我们这一生就过得真正充实,真实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不能往生,不要说是得到世间的功名富贵,即使得到佛法里的禅定智慧也都是空过的。原因是不能超越六道,则免不了长劫轮回。这个事实是我们应当警惕、觉悟的。

  看清楚了这两个世界,谓之﹁看破﹂。而后自然能舍娑婆取极乐,这才是﹁住真实慧﹂,才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才是﹁得真实的利益﹂。佛在经上这样教导我们。这些往生的大德,做出最好的榜样,为我们证明佛所说的完全是事实,决非虚妄。我们应当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并且要把这些事实多多的说给别人听,让大家都了解这事实的真相,让大家都能发心求生净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十五)近来有人提出《无量寿经》会集本的不妥当,而主张修学应当采取原译本。这种说法我们听得很多。梅光羲老居士在夏莲居的会集本序文里已说明得很详细。梅老居士在儒学、佛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佛法修行上也确实有成就,算得上是一个有功夫的人。在当时的在家居士当中,号称为﹁南梅北夏﹂,普遍受到佛教界的推崇与尊敬。﹁南梅﹂就是梅光羲居士,﹁北夏﹂就是夏莲居居士。《无量寿经》的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而王居士的会集本早已收在《大藏经》中。明末莲池大师作《弥陀经疏钞》,其中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有不少就是取材于王龙舒的会集本。由此可知,这个会集本是被历代祖师大德所尊重的。他会集的本子的确有瑕疵,所以印光大师对他有所批评,但并不是说不可以会集。后来魏源居士的会集本,确实是比龙舒居士的本子进步很多,但是仍有瑕疵,所以也不是善本。这才引起夏莲居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希望能将前人会集的瑕疵都改正过来。所以,这个本子会集出来之后,得到当时慧明老法师的印证,又得到慈舟大师采取这个本子在济南讲过,而且为这个本子做了科判。这些数据我们都已经把它翻印出来。并且为了一些对会集本不太了解的人,我们特地将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再加上彭际清的节校本这是现存《无量寿经》九种不同的版本,把它印在一起,便利同修们参考。希望启发同修们对于净宗的信心,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真正弘扬净宗的目的。

  如果认为会集有不妥之处,五种原译本俱在,欢喜采用那一种本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经本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真正往生一定要靠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能念到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标准﹁净念相继﹂,往生就决定有把握。我们看到古今念佛自在往生的人,细细地去观察他们的功行,实在就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净念相继,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跟世尊在《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际上是同一个境界。﹁净﹂就是应无所住,若心有住就不净了;﹁念﹂就是而生其心;﹁相继﹂就是功夫不间断。符合《金刚经》上所说菩萨修行最高的原则。因此,我们看到真正的念佛人,有念三年五载功夫就成就了,能预知时至,来去自如。这是真实的成就,是念佛人应该记取的。我们看到这么多往生的实例,应当坚定自己的信心。对于经典的批判,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干。只要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自在往生,我们念佛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应不应该会集,如果我们还有这个念头横在心里,便是夹杂,便是障碍,是应该舍弃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争论,障碍了自己﹁净念相继﹂,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些言论,只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对待他就好了。念佛人要求的是﹁一心不乱﹂,不以一切境界动摇我们的清净心。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有明白的开示,足以帮助我们建立信心。

  (十六)近代在东方与西方,有不少人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人类的确有前世。有前世当然就有来世。自古以来,东西方有许多很准确的相命法,根据数理推论一个人一生中的穷、通、祸、福。这些不但有理论依据,而且是事实的真相。从个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变迁、吉凶祸福都不难预测。对于这些事理讲得最清楚、最究竟、最圆满的,无过于佛经。

  佛在经上为我们所说的,完全是现量境界,跟世间人的推算不一样。世间人是根据理论、数学,都是属于﹁比量﹂。﹁现量﹂则是由甚深的禅定。以禅定的功夫突破了空间,所以能见到过去、未来,是亲眼所见的。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佛告诉我们,如果能修禅定,能恢复自性清净心,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因为我们的心失去了清净,所以这个能力暂时被妄想、执着障碍住,而不能现前。只要我们离开妄想、执着,能力就恢复了,就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彻底觉悟、明了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与一切人、事、物的因果关系,才知道怎样在世间与一切众生圆融相处。避开一切不必要的冲突,获得和睦、共存、共荣,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

  不是迷信,是真实的智慧,是一个学佛人念念所希求的,念念希望得到的。学佛的人很多,这个愿望为什么得不到?就是用﹁攀缘心﹂。我们念念希求、念念希望得到,这念头就是﹁攀缘心﹂。﹁攀缘心﹂是真正的障碍。所以,我们有愿、有求,但是不能有﹁求愿之心﹂,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离开
  一切愿求的攀缘心,我们的心才能得到清净。清净心的作用就是真实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能解决轮回生死的问题。正如同︽金刚经︾所说的标准,决定要离﹁四相﹂。所愿、所求,正如佛门中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要如理如法。如理如法要是用《金刚经》上的教训,的确是简单明了,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法,自自然然就得大自在大圆满。学佛的困难也就在此。难在我们有分别、有执着,难在我们不能彻底放下,这是修学根本的障碍。我们一定要认识,一定要明了,一定要离开。障碍排除了,我们所期望的,自然圆满显现在面前。其功德、利益是出乎我们意料,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上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语。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能亲自证实了。这就是所谓的﹁信、解、行、证﹂。

  (十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讲的﹁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经文,不仅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也是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基础。所以,世尊在末后总结说,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当然不只是一个法门,而是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要依﹁三福﹂做为修行的基础。因此这三条非常重要。

  实在说,这三条里的大根大本就是第一句﹁孝养父母﹂。这一句经文意义无限深广。其内涵就是﹁心性的全体﹂。我们一般人以为孝养父母就是指今世的生身父母,这意义太过窄小,是凡夫知见。而世尊在大乘戒经里,像大家常念的《梵网菩萨戒经》,佛就告诉我们要孝顺一切师僧父母。经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诸位想想这样的经文,岂不是圆满的性德!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佛是看到十法界的事实真相,明明白白。十法界的众生无量劫来互为父子、互为兄弟、亲属。由此可知,孝养父母的范围有多么广大。﹁父母﹂可以包括﹁上自诸佛,下至一切众生﹂,这才真正做到了尽孝。以上是从事上说。

  从理上讲,特别是中国的﹁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是﹁老﹂与﹁子﹂合起来的。让我们体会其中意义,﹁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它的意义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的,决定不能分割,决定不是二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无始无终就是一个自己。这样的义理岂不是真如自性全体的显现。

  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修学,禅家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其实就是把﹁孝﹂字做到圆圆满满。圆满的尽孝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也就是圆满成佛。即使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圆满的性德还欠缺一分,这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尽到圆满。我们要从这些地方深深体会这句话的教诲,这才是真正作佛的根基。﹁净业三福﹂总共十一句,是以第一句为根本,后面十句都是事修,完成这一句的。这一句就是整个佛法修因证果的总纲领。

  习佛法,不能不把﹁孝养父母﹂讲清楚,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找到下手之处,也就是孝养父母从那里做起?从孝敬现在的父母做起。﹁孝﹂是理;﹁养﹂是事。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事一如。就事而言,我们要尽心尽力供养父母,使他们的物质生活不缺乏。除此之外,我们要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如果我们让父母操心、失望,那就是不孝。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成绩不好、不守校规、不敬师长、不能善处同学,让父母操心,这都是不孝。在家庭里兄弟、妯娌、亲戚不和,令父母担心,这也是不孝。在社会上,我们工作不认真、不努力,不能尊敬服从长官、领导,不能与同事互助合作,让父母担心、失望,这是不孝。我们学佛,违背了佛陀的教训,不能修行证果,这也是不孝。这些全都包括在﹁养﹂的范围中。﹁养﹂字的范围也是无量深广,这都是我们要明了,要尽心尽力做到的。孝养父母,﹁孝﹂的理论要清楚,﹁养﹂在事上要做到,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如果家境清寒,贫贱之家有贫贱圆满的孝养;若家境富裕,富贵之家有富贵之家的孝养。所以,圆满功德不分贫富、贵贱、老少,人人都可以做到圆满。也就是尽心尽力,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慈悲心来修学,就能做到事事圆满。由此可知,心若不真诚、不清净、不恭敬、少慈悲,那就很难做到圆满。理、事都不圆满。

  三福具体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后面的十句:﹁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十句若不能尽心尽力去实践,﹁孝养﹂就有亏欠。﹁净业三福﹂若不能认真修学,奠定良好的修学基础,所修的任何法门就很难成就。因为这三条就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在﹁净业三福﹂上认真学习,然后参禅可以得定,念佛可以得事一心,得理一心,决定往生见佛。

  (十八)佛在经典中,为我们说明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真相,将其中的因果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而我们在古人典籍里,笔记、小说中,看到更详细的记载。何况现前看到许多的事实在我这一生中亲自遇到的,听一些长者们所说的,真正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绝对不要看到有些人做了好事,没有善报;有些人做了恶事,没有恶报;于是乎对于﹁因果报应﹂的事,就认为是迷信,是无稽之谈,那就大错了!

  ﹁因缘果报﹂的事理非常复杂,何况果报通三世。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这些事实就摆在眼前。一个细心、冷静的人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谓﹁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

  今生做恶而享受富贵的,是他前生所修的福报没享完;今生造恶的恶报没有成熟。今生心善、行善,而穷苦潦倒、生活困苦之人,是他前世﹁不善之因﹂的果报还没有受尽;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还没有成熟。这些事,如果细心观察是不难见到的。即使是出家修行人也不例外,我一生中遇到两三位,修行很认真,持戒很严,功夫也都还不错。可是往年造作的一些罪业,果报依然是不免。也就是说,他造了很重的罪业,而所修行的功夫抵不过他的业障;所以有种种病苦的折磨,生活、修行都不得自在。由此可知,小小的恶行都有恶果;小小的善行也有善果。绝对不可﹁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那又错了!对于六道、十法界的事实真相了解得多,认识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敛了。
谚语
  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是真实不虚,绝非耸人听闻。古人所说的句句都是事实。今生生活困苦,虽有善心、善行而不得志,要知道眼前所受的是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可以因行善没有得到善果,就退心了,就灰心了。不要以为别人作恶,却得大富贵、大安乐,须知那是他前生所修的善报。因此,我们不羡慕别人的富贵,也不必自己懊丧,应当振作精神,深信佛陀的教诲,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人中上上之人,无与伦比!功德、果报,真实不可思议。

  (十九)古今社会制度不同,若论利弊,我们仔细观察,确实古代的制度要比现代社会利多弊少。现代的民主制度不能说不好,民主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好的。但是民主制度要达到正常的运作、效果,必须要建立在高度的伦理道德基础上,建立在人人守法的精神上,这个制度才能发挥它的优点,带给社会美满的效果。

  如果伦理道德与守法的观念精神都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则民主制度就变成一盘散沙,形同无政府的状态,如此绝对不是人民之福。这是我们必须辨别清楚的。由此可知,中国古圣先贤与佛家都非常重视﹁伦理观念﹂。中国古代大家庭的优良传统,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记载的很多。其中的张公艺先生九世同堂,相当不容易!这么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人。中国像这样的大家庭处处可见,正如《红楼梦》小说所写的。当时的皇帝曾经问他:﹁你如何治理家庭,使上下能和睦相处?﹂张老先生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皇帝,皇帝看了也笑着说:好!顾先生说:﹁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也!﹂要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古人说,能理家就能治国。家有纲常、有纪律、有法度,所以中国人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古代中国大家族的家规确实非常完善而严格。治家跟治国没有两样,所以儒家的教育: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家就是治国之本。春秋时代诸侯之国,当时国家相当于现代的一个都市、乡镇,大国就是现代的都市,小国就是现代的乡镇。诸侯就等于是县市长、乡镇长。﹁平天下﹂就是让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能公平相处,这是﹁平﹂的意思。天下诸国相处都能得到公平的原则、共存、共荣,在中国古籍里还是看得到。

  代社会崇尚小家庭制度,过去大家族相处的观念、规矩、法度,以及精神之所在,已被淡忘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而把它运用到现代工商业的公司、工厂里,进而扩展到政党、政府、国家。那是一个大型的社会,这就是现代的大家族,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世人没有留意到,中国人也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世界上还有聪明人,就是日本人。日本人把伦常、道德、纲纪、法度,这些过去中国大家庭优良的传统,他们都能应用在公司里。从最高的领导人到下级的员工,就是一个大家族,所以他的工商业在全世界能有这样蓬勃的发展,任何国家都无法跟他抗衡。原因在那里?一般人以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过去用在日本军国主义,现在应用在商场上,这是没错,但不是根本。根本之道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伦理基础应用在工商团体里,这是他们成功的真正因素,也就是发挥现代大家庭优良的传统、团结的精神,同甘苦共患难,同心协力。过去家族的目标是荣宗耀祖。今天日本工商业的目标是在全世界建立永久良好的信誉。这使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聪明,不但能保守而且能发扬光大,把传统精神变成新时代的产物。这的确是可大可久之道。

  如果日本人再有真智慧,真诚广大的慈悲胸怀,宏观世界能利益一切众生,造福一切众生,那就是佛菩萨再来。如果目标只为自己国家或一个小集团的利益,那依旧是六道凡夫,夫子所谓﹁其余则不足观矣﹂!

  (二十)相宗说﹁转识成智﹂;性宗说﹁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都是修行证果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要圆满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破﹁二执﹂。﹁人我执﹂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源;﹁法我执﹂就是十法界的缘起。所以,我、法二执要是破了,不但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也超越了,这样才能契入﹁一真法界﹂。《华严经》所云: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属一真法界。这是大乘法常讲,返本还原修行证果最终极的归宿,也就是真实的大圆满。修行下手处,《金刚经》上的教训非常重要!佛教我们一定要﹁离相、离念﹂,正如经上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无论修学那一种法门,都离不开﹁离相、离念﹂的原则。小乘八个位次四向四果、大乘五十一个位次,都是就离相离念功夫浅深差别而说的。这桩事,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确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生活,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最佳方针。贵在我们自己能善巧运用,就是真正的修行。愈是运用得恰当,运用得纯熟,不知不觉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转识成智﹂,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夫的生活为诸佛菩萨的生活。

  凡夫的生活是「六道轮回」;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游戏神通」。凡夫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乃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经典里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仰慕不已。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决不是诸佛菩萨的专利,乃是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份的。只要自己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能成就的。而修学的方法,金刚般若所说的是纲领,净宗经论所说的是细目。抓住纲领,依照细目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这就是诸佛菩萨教我们最快捷方式、最稳当、最圆满的超凡入圣,成佛之道

  (二一)自古以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就是﹁诚信﹂。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学佛如果没有﹁真诚﹂,没有﹁信﹂,决定不能成就。佛在大经里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净宗尤其重视﹁信、愿、行﹂,为成就往生的三个必须条件。在《弥陀经》中,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不但经文正宗分明白显示﹁信、愿、行﹂三大段,即使在序分、流通分里也具足了﹁信、愿、行﹂三段。而一切经开端,首先是﹁证信序﹂。由此可知,﹁信﹂于修学弘传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人说,人无信则不能立足于社会,这是我们必须明了的。我们对人、对事一定要从﹁诚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的道理,我们以智慧观察一桩事,这桩事若是﹁善事﹂,就决定没有疑悔之心,应当尽心尽力去做。世出世间法,克实而论,就是因果的﹁相续相﹂。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果因非常复杂。所以,佛在华严上说,世界众生是无量因缘的相续相。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离开﹁因果﹂,实无有一法可得。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万法无常﹂、﹁万法一如﹂。

  佛在大乘经上云,﹁一切法,相有、体空,了不可得﹂。我们所见到的相,都是因果的相续相。相续相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因缘。因缘相续,果报就相续。譬如以财富来说,每个人都想发财,都想保持财富,而实际上是决定保持不住的,因为一切法了不可得。但是要让财富相续的时间长一点,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不断的修财布施的因,则财富的果报就不断的现前,这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的人。

  个道理明白了,其它一切事理则可以此类推。如果因缘错了,果报就不能现前,就变质了。这都是事实真相,即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唯有佛菩萨对这些真相看得清楚,彻底明了,为一切众生说出。我们能真诚的信守,就能自求多福。福从那里来?自己修善因,善果相续就是福。由此可知,一切法没有﹁断灭相﹂,只有﹁相续相﹂,只有﹁变化相﹂。这才与自性性体相应。因为﹁体﹂是永恒不生不灭的,因此它所现的﹁相﹂也是不会消失的。﹁相﹂只有转变,不会消灭。十法界的相没有了,一真法界的相就现前。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二)有人说,学佛一定要﹁求解﹂,求解一定要﹁多闻﹂。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说法是对的。又有人说,学佛不须要多闻,一句佛号就能成就。这句话对不对?也是对的。我们到底要遵循那一种?︽金刚经︾上说得好,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是无有法可说。因为无有法可说,所以前面两种说法都对。

  我们要问自己如何遵循,首先必须省察自己的根性,以及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们学佛,所愿、所求的是什么?如果根性利,环境的障缘少,有善师、有良友,应当从﹁广学多闻﹂下手。如其不然,反而不如在这一生中,决定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做广学多闻功夫为妥当;然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足大愿。因此,前面两种讲法都有道理。

  真实的成就,决定在﹁往生﹂。往生必须建立在信、愿、行的基础上。若能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又须要建立在﹁深解义趣﹂的基础上。由此可知,广学多闻最要的是深解义趣。即使受持这句六字洪名,也必须要﹁深解义趣﹂。念佛三资粮的功夫才得力,才能决定往生。我们看近代倓虚法师在《念佛论》里讲的几个往生例子,就可以证明,这几个人都不是从广学多闻下手,而是从﹁一门深入﹂一部《弥陀经》上成就的。所以,学一部经或学多种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深解义趣﹂。也就是真信、真愿、真能做到、真求往生,这个﹁真﹂字最为可贵。这也是夏莲居居士在《净语》里所谓的﹁真干﹂,凡是真干的人,没有不成就的。广学多闻如果不真干,如果不深解义趣,还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愓,千万不要让这一生空过。佛法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念佛往生净土;古人所谓此乃无量劫中希有难得的因缘。愿与大众同修努力,珍重!

  (二三)凡夫有执着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佛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经上常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来做比喻。这个比喻非常之好,与事实真相很接近。现代人看电影、看电视,如果能留意的话,一定能悟明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不会再起﹁分别、执着﹂,自然就能﹁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还有没有?还是有。因为你放下了,别人还没放下;你不执着,他还有执着;你不打妄想了,他还打妄想。这是经上所讲的﹁共业﹂与﹁别业﹂。别业是个别的。个人解脱了,超越六道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但是以往跟我们共业的那些众生,他仍然迷惑颠倒,贪恋世缘。所以,六道十法界的现象依然存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后将这个现象也说得很透彻,﹁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即﹁业果相续,永远不断﹂。所以,菩萨成佛之后,一定是兴起大慈悲心,倒驾慈航,来三界广度众生。乘愿再来的,他对于六道十界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乘愿再来,来去自由,不受六道十界的束缚。虽有种种示现、说法,正如古德所说的,他们无不是﹁大作梦中佛事,启建水月道场﹂。从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我们就能体会到诸佛菩萨在业因果报的幻妄境中,所谓的游戏神通。

  佛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就是没有看破。没有看破,要他勉强放下,实在是太难了!所以看破要从这里看破,也就是真正了达六道与十界的事实真相,了解这些现象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楞严经》上说得好,这种现象乃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此,诸佛菩萨的应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这两句,我们也能领会《金刚经》上所讲的﹁即非、是名﹂的真意。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诸佛菩萨应世的真相。我们能体会到,就应当认真的学习。先把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再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如诸佛菩萨应世一般。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在会转,会转就是会修,就是真修。无上菩提之果决定能证。

  (二四)学佛就是学觉悟。要学做个觉悟而不迷惑的人,这才是真正学佛。觉悟要从那里觉起?第一要深信因果,第二要通达一心。

  什么是﹁深信因果﹂?信有三界、信有六道轮回、信有佛道可成、信有净土可生、信善有善果、信恶有恶报、信业因果报相续无尽,这就是﹁深信因果﹂。这其中的义理、境界、深广无限。如果能明了、能觉悟,则对人间富贵、贫贱,吉凶、寿夭等这一切现象,自然没有疑惑了。自然就有所造作,而能在人世间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与美满。所以,觉悟一定要从﹁深信因果﹂入门。

  佛在行持上必须遵守佛陀的教诫﹁严持戒律﹂,这句话的深意是,教我们对佛陀的教诲要深深的理解,记在心中,并认真的依教奉行。﹁持戒﹂包括守法的意思。世间的法律、道德、风俗习惯,每个时代不同,每个地区不同,所以要入境随俗。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人群。社会人群所有的规约,我们都要尊重、遵守,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什么是﹁通达一心﹂?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应当读诵大乘,深解义趣,才能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不离﹁一心﹂。但了一心,因果执着,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一心。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将﹁通达一心﹂显示无遗。此经甚深,必须细心体会,才知道清净心中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于无生、无证之中,方便庄严,如梦如幻,一剎那顷,成佛已竟,度生已竟,是谓﹁通达一心﹂。因为离此一心,别无因果;但能通达一心,就能不昧因果。所以,既能深信因果,又能通达一心。则能入佛知见、入佛境界。

  《金刚经》上讲的,离四相,离四见。离一切法、非法、非非法,而行布施。布施就是方便庄严。如是空、有两边不住,往生净土,决定是上品上生。世间有不少学者,他们有智慧,又有福报,但是仍然对世缘贪念不休。也就是行门中多生障碍,以致于没有方法超越轮回。我们细细观察原因之所在,就是没能深信因果,没能通达一心。因此,依然执着,依然迷惑,未能真正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转自《慧海佛光》

发布时间:2012年5月6日 9时46分发布时间:2012年5月6日 9时50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