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第01B集)
哪二十种啊?“一、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过失。二、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他说第一个,(所以你看一个人想修行成道条件多难!)二十种第一条,“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的)过失”。我的外婆啊,这个话怎么说啊?因为本来叫妈妈,叫妈妈分量不够,“我的妈呀!”分量不够,所以还要把妈妈的妈妈叫出来,只好叫外婆!我的外婆啊,这个文章怎么说啊?
他说修行第一个条件,同伴最难,道友最难,同住的道友最难。你们要注意哦!尤其是出家众,所谓僧伽,僧伽是出家修道的人的团体。这个团体里头有十个修行的,这一个不修行,那九个肯修行的,就一个就妨碍了。他说“有不乐断(除)同梵行”,共同修清净行的,修行的人。结果呢,跟他两个做伴,你就受了妨碍了。对嘛!譬如我们一个团体,大家现在都很清净,对不对?现在我们种性清净不清净啊?此时此地,就讲这一秒钟,你们说清净不清净啊?对!对嘛,你这个还不敢承认,你们太笨了!这一秒钟很清净的。如果这一秒钟有个神经病在这里大蹦大跳的话,你们清净不清净啊?不清净了。所以修行第一道关哪!
有人不乐于断除世间的杂念,不乐于断掉世间的杂念,所以不同梵行。梵者是清净行为。哎,说我要求清净修持,可是他喜欢看小说耶,还有本要叫你看呢。不过他看到好的时候(师一拍桌子):“哈!那个贾宝玉,真妙!”你正好在打坐无念呢,给他一拍,“哦,贾宝玉?”你也看过。然后念头本来他“狗子有佛性?无……贾宝玉”就来了!是吧?(众笑)就妨碍了,这就妨碍了。所以第一条,“有不乐断同梵行者为伴”,结果做了道伴,妨碍了自己的修持,过失,第一条,决不可能。这不是戒律,是因子。
第二条,“伴虽有德,然能宣说修定方便”。他说,我的同伴,譬如我的师兄弟,你们现在大家在一起都是师兄弟,我们这些师兄弟都有德,什么德呢?有些是有德、上德,有些下德,有些缺德,都有德,哈。当然,这个里头要好德,都有德性。同伴虽然都有修行德性,同伴或者同学们、道友们也能够彼此讨论宣说修定的方便,怎么样修定的方法,同学之间也可以讨论。嗨,结果碰到我,你们倒霉了!“师有过失”,这个教的师父是混蛋,冒充的。他没有定力,也没有智慧。“师有过失,谓颠倒说修定方便。”这个老师指导得不对。
就是说,要好同学修行,我们大家,你们在座的诸位从小辞亲出家,辞掉了家庭父母跑去出家,如果为了逃避现实的不讲了;不为逃避现实,都是为了求道而出家。结果呢,何以到现在呢,家是出了,嘿,没有到了法王家,没有到了佛家去,为什么?也许同伴过失,也许师有颠倒过失,没有得到明师指点,没有用。
“三、师虽有德,然于所说修定方便,其能听者,欲乐羸劣,心散乱故,不能领受(的)过失。”第三个内容来了。明师也碰上了,好的同伴也有了,明师也有了,师也很有德;但是这个老师教的、所说的修定修行的方法,你呀,耳朵生茧了,听不进去。你的福德智慧不够,接受不了它。“其能听者,欲乐羸劣。”什么欲望呢?想成道、想修定的这一个出世法的欲望你没有发起,想追求这个道的欲望你没有来。“乐欲”,很高兴自己想修道成功的这个欲乐的大心没有发起。“羸劣”,你这个心理,尽管是出家,或者尽管在家天天想修道,但是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嘿,有听的时候,上课每课必到。我们还不是看到很多学佛的团体,一上来一演讲一看,哦哟,都是这些面孔。明天到别的地方一讲又看,又是他们。每听必到,每到必困。(众笑)都听。你说他听进了没有?听进了。有用没有?其心羸劣,没得力量了,听进去没得用,听一辈子经也没有用。你看永明寿禅师念《法华经》,一群羊都跪着来听经,你说这个羊是了不起啊?它还是羊。牛跪下来听经,我们大陆上看到过没有?有些大法师讲经,还有牛跪下来听经的,只要法师一上堂,牛自然就跑来了,就是旁边一跪;经讲完了,它就醒了,走了。你说这个牛是得定了吗?它还是牛。你们注意!
这个话不是骂人哦!要自己反省哦!你尽管学,尽管是……,还在散乱昏沉中。不但没有成就智慧,也不得功德,没得用。不是我说的啊,佛说的啊,不过我解释给你们听,我不是佛,你知道吧?
所以啊,虽然碰到明师,师有德,还是告诉你修定的方便、方法,你能够真接受能听见,“欲乐羸劣”,你那个追求,像男孩子追求那个女朋友,像女孩子追求男人,像讲恋爱那个硬把他(她)追到,“格老子!你爱我,我也要你爱;你不爱我我硬要你爱我!”要这个样子的狠,才能修行。你要我成功我也成,不成功我也非修成不可!这一点心理强了,这才可以谈修行。没有这个心理,因为“欲乐羸劣”,所以随时每天都在散乱心中,因此不能得定。你说是不能得定,得了定怎么样?也不过世间清净一点,还没有达到超世间,你要知道哦。所以这是第三种过失。
第四种,“其能听者,虽有乐欲,属耳而听,然闇钝故,觉慧劣故,不能领受过失。”更进一层。你说我会骂人,我跟佛学的!弥勒菩萨骂人,不过骂得很好,文字上骂得好,我骂得粗一点就是了,他骂得细一点。他说第四种毛病啊,“其能听者”,听还是听得进。“虽有乐欲”,心里天天也想修道,也想修道、也想学佛,恨不得明天大彻大悟了,大后天就在空中飞起放光动地,对不对?也有这个希求。但是啊,“属耳而听”,怎么属耳而听啊?左边听进来,右边出去了。问你哪个经上哪一句话记得没有:“忘了!”我问你背得来吧?“没有看。”那我怎么讲的呀?“忘记了!”“老师,对不起!”我那里啊,那个抽屉里放满了“对不起”。你们每一个同学来,“老师,对不起!”真是对不起。“属耳而听”,耳朵听到,脑子没有听,心没有真听进去,这叫属耳而听。
为什么会只有耳朵听进,脑子进不去、心里头不能领受呢?因为你的智慧闇钝,钝根,不明利。“觉慧劣”,觉性的智慧、智能不够,智能不够也就是福德不够。你们不肯修行,拜佛也不肯拜,念经也不肯念,认为这些是小法,你们是修大法的。上殿课堂都不愿意学,一点小善、小法,“我们是读书人。”嘿,小善都不能为,何况大善哪!这就是心闇钝。“觉慧劣故”,因此啊,听进了,不能领受。利根智慧,听到善知识、经典上一看一句话,毛孔就立了。许多人说,一看经就开悟了,那是利根。为什么学佛学那么久?你们佛学院、院佛学的,都搞过了,有什么用?自己要反省!
那么为什么自己智慧会钝根、闇钝呢?福报不够,福德不足。为什么福德不足?一点善心都没有,起心动念处处是犯过。所以你们要听经啊!弥勒菩萨骂你的,不是我骂哦,你不要把账记在我头上。光说老师会骂人,我从来也没有骂过人啊!我骂的……不是人我才骂,我哪里骂过人啊?从来不骂人。你现在看弥勒菩萨在骂你了。
第五条,“虽有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过失。”你要看到哦!所以你们学习世间法的,罗梅如啊……你们研究读书的,研究世间行为、心理行为的,佛经听了有个什么好处?你将来当一个领袖啊、单位主官啊,管理大众也看到,有些人啊,也有智慧,有智德、聪明,有智慧。这个德字不包括福德,就是智德,不是福德,智慧很高。智慧高的人欲望就大。他欲望贪什么?“爱行”,他喜欢、爱什么?“多求利、养、恭敬”,贪求利养。嘿,哪里有好吃的好穿的,看看多赚两个钱吧!哪个地方,哎……,贪求利养。贪求利养当然很可怕哦,名跟利了。贪求恭敬一样可怕啊!要人家看得起我,然后“格老子的!我本来不出门,你们这些同学怎么看不起我啊?你看不起我,格老子我也看不起你!”你们有没有这个心理呀?你们没有。有啊?那么好,还能够点头,有救了。不要说我们,你看那个狗都有这个心理。那个狗,你说骑上去,“嗷!”它就是这个心理。格老子你骑我啊?就是这个心理。那个老母狗,你不管跑到哪个狗,也试一下看。那个狗你逗他一下,它对你很亲善,因为它要人恭敬它,爱它嘛,爱它就是恭敬它。所以我们要检查自己哦。
什么叫恭敬?希望人家重视我,你们叫做自尊心。什么叫自尊心啊?修行哪里有自尊心啊!要学极谦虚的心,连我都空嘛。你看得起我、看不起我,一样的。还要看得起你你才修行;看不起你,因此我自尊心伤害了,不修行。——你滚蛋!那你学佛?!第一条戒犯了什么?贪欲求恭敬。懂了吧?贪求恭敬。你说现在我也不贪求利养,我不贪求恭敬。哼,不恭敬?哪个人、居士来给你看到,“师父啊!”虽然还是“不要客气!”心里还是蛮舒服的。哎,冰淇淋冰牙齿,吃到心中还是蛮凉快的耶!有这么一点,就完了,我告诉你。所以有些人智慧不错,他说也会说、讲也会讲、想也会想,有一点智德,“然是爱行多求利养恭敬”,因此,绝不能得定。有这个过失。
第六点,“多分忧愁,难养、难满,不知喜足,过失。”什么呢?有些人天生内向的人,讲起来他,讲世间法的话,不能说错呀。是啊,我在这里庙子住着,你在大乘学舍有什么不好啊?有吃、有住、又拿、又听,哪一样不好?“是啊,好是好,我就怕以后怎么办?看下个暑假还不晓得办不办?”他今天过了,明天还床上爬不爬得起来都不知道,还要你愁到明年去了?!忧愁,这是一种。
难养:“好是好啊,大乘学舍他们这个素菜呀,营养恐怕不够。”那明天给你营养加一点,“哦,维他命多了一点;维他命C好像又少了一点吧?”难养!
难满:永远不满足。因为你的功课太多了,那明天给他、下个礼拜少开两课啰。嘿,已经少两课,够不够?“好,休息四周时间,够了。不过好像电视时间没有办法看,最好能够多一些。”难,永远不能满足。所以,我不给你们讲,你们经典都会看,我讲了以后你们为什么经典都看得发慌了,对不对?因为你那个眼睛啊,没有我的眼睛……我四只眼睛深入;你们戴八只眼睛也进不去。懂了吗?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经典,汗直流啊!看到人家吓的。自己不好意思,每一条都犯。你们看了这些都过去了。看过没有?“看过了。”你仔细看看!没有一个字不使我们痛的!没有一个字不打我们的!你看我们怎么样学佛?没有一种德性够的!对不对?
他说,第六种,“多分忧愁,难养、难满”,头陀行要满足哇,知足常乐。“不知喜足”,不满于现实,不安于现实。这个过失,因此不能得定。
第七种,“即由如是增上力故,多诸事务过失。”由于上面这心理行为的不对,不对就不对了,心理不对,增上力,嘿,格老子越想越不通,越想越不对。本来这里还马马虎虎可以住住,后来越看越不对,都不合于我的意。所以,我看看这个环境不好,我还是到山上找个茅棚吧;再不然我找个图书馆吧。“嗯,一个人多好,看看书,住个茅棚。”想象中间另外一个地方都比这里清净。此山看到那山高,到了那山心又焦。人生永远不会满足。所以呀,“增上力故”,自己错误的观念越碰越厉害,因此啊,修行的时间少,想世间的事情的时间多了,越来事务越增加。本来自己一个人住茅棚,自己衣服嘛自己洗,自己做饭嘛自己吃,已经够累了。到了这里啊,有了洗衣机,不要自己洗了;但是啊,这个洗衣机不大好,恐怕有新牌子吧?打电话东问问看。问到,再问人家,反是因这些增加了事务。人的事务越来越多,由于心理的不能平静,所以不能得定。
先休息一下吧?不休息,等一下就不能得定啦!那么快啊一个钟头?一个钟头只讲了七条哇!
(01B完。玉树临风录入、二校完。觉如、小汐再校。玉树临风最后
转自《实修驿站》返回目录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2日 14时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