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讲座 二
南怀瑾
“八、虽无此失,然有懈怠懒惰故,弃舍加行过失”。第八条,说我们为什么修行不得力,不能得定?虽然没有上面(假定了啊),假定没有上面七条所讲的这些过错,但是有一个人性天性的毛病,懈怠、懒惰。你说懈怠不是懒惰吗?懒惰不是懈怠吗?哎,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二。懒惰是真懒惰,贪吃、贪睡、什么懒得动,叫他做一个勤务都不干。拿个毛巾啊,拿手这么叨着,这个人一看就懒惰。就是有一位同学表演一个同学一样,打个人嘛,这样打……,你天生就是懒惰!看他就是懒骨头。
懈怠是什么?马虎,做事情马马虎虎的,懈怠。你说应该是每一天念个经嘛、打个坐嘛,念经可以,马虎一点,本来是“如是我闻……”敲木鱼,“如是我闻,一时舍卫国哦哦哦……”赶快!心里头啊,很急,赶快弄过去,然后想空一点,自己空闲时间多一点。你觉得留一点空闲时间给自己,实际上是懈怠心理。你说人生留了很多空时间干什么?坐在那里,呆想。这个呆想的果报,越来智慧越闇钝,他生来世果报变呆头鹅,变鹅啊、变猪啊,变这一类。你不要认为那个猪吃飽了没有思想,它也有思想,它也有境界啊,它是什么境界?“嗯……”那个昏沉境界里头。所以懈怠跟懒惰。
因为懈怠跟懒惰,舍弃加行,就严重了。什么叫加行呢?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加行而已。加行就是加工厂。为什么要拜佛?为什么要念经?为什么不做功课?加行。把无始劫来那些坏的习气,拿这一念、拿这个加行的法门把它……,为什么要打坐?也不过是加行。为什么要念佛,是修加行。这是广义的加行。
狭义的加行呢,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要不要写?哪个发心来写?不要懈怠,会写的就跑上来,赶快。也是一功德。虽然不是一功啊,也是一德嘛。)四加行。暖,打坐要做到,真的啊!所谓密宗讲拙火发起,气脉通了,人身得暖了,得三昧真火之力。顶,气脉打通了,通顶了。忍,妄念自然切断了。这个样子不过世第一法。包括密宗显教一切气脉功夫,不过是加行里头的,四加行,暖、顶、忍、世第一法。达到世界上第一等,然后才可以叫做出世法。
他说,结果因为自己懈怠与懒惰之故,不精勤地修四加行。四加行是大原则,念佛也可以念到四加行,四加行成就。修止观,都一样啊。可是一般人真的修持不会干,因为懒惰,自己原谅自己,就是懈怠,自己很原谅自己。而且原谅以后有时候很忏悔,觉得自己没有出息。但是过五分钟啊,找许多理由来又支持自己那个没有出息很对,人就那么搞。所以永远不能修行成就。
第九,“虽无此失,然有为他种种障碍生起过失。”虽然,假定没有上面这些过错,但是有时啊,为他,种种;为了外界的事、不相干、别人的事。有些人所以我就骂他,“好猫管七家”,你们晓得吧?家里养一个好猫啊,它自己家里老鼠要抓,别人家里也跑去抓,好猫管七家。把家搞净,别人的事乱也行,同他屁不相干,热心一阵还给人家讨厌,就觉得这个家伙怎么好讨厌!世界上有没有这种人啊?多哦!哦,你们说多,多的是,你也是一个,呵。为别人的事瞎忙,为他。这个“他”还不是为别人的事哦,为外面不相干的事瞎忙,忙得一塌糊涂,障碍了修持,生起一些过失。
第十,“虽无此失,然有于寒热等苦不能堪忍过失。”修行要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啊!第十种错误是什么?气候变化,到了冷地方,哎呀太冷,不好打坐,没有电炉、没有暖气;太热的地方,哎呀没有冷气,这个地方怎么打坐?这里风水不好,那里湿气太多。又怕冷,又怕热,没有头陀行坚忍不拔的心理,不能修定。你说要环境好了再修定,叫释迦牟尼佛那个座位让给你好不好?我怕你坐不住哦!如果你说爬到那个位置上可以得定的话,我今天马上把释迦佛请下来,请你上去。但是你到那里你定不了的啊!电灯给你开亮一点,哦灯光太强了。关了暗了,哎这样太暗了。不亮不暗好不好?哎呀前面窗子开的,不行。就为这种毛病,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不能堪忍,这个过失。
第十一种,“虽无此失,然有慢恚过故,不能领受教诲过失。”虽然没有这种错误,骄慢,傲慢。慢是我慢。恚,脾气特别大。脾气大是恚,不是嗔心哦,嗔心你不够哦。嗔心动辄就杀人,拿刀子,就是英雄思想的,“这些死老百姓,混蛋!都拿来枪毙了!”说干,就枪毙。杀人不眨眼,那才是真嗔心。你们哪里有嗔心啊?比你脾气大的你就吓住了。那是恚心耶。气大,毛病大,这个看不惯,自己就气来了,实际上是肝病,肝火旺。所以因为有慢心、恚心,不能接受别人好好的教诲,不能得定。
第十二,“虽无此失,然有于教颠倒思惟过失。”思想不清,对于经教的教理思想理路、道理、教理的理路,你根本就解释不对,颠倒思维。同样在看佛经、讲一点佛学,你们还觉得“这个不对吧?”自己有新的思想,叫做新潮派,新潮啊,那个新潮,鸭子专门跟到潮水走的,你新潮去吧,变鸭子了。跟到时代潮流,就给你冲掉了。所以我一生不跟到时代潮流走,嘿,结果到现在我变成最新潮,我那些旧东西现在反是变成最吃香了。何以如此呢?因为我不肯跟到潮流走。那个潮流滚来滚去滚到最后,我站在这里不动,它又滚回来了。对不对?所以呀,信而好古,老老实实修行去。你颠倒思维过失,不能(得定)。
十三,虽然没有这些过失,“然于所受教有忘念过失。”你们诸位有没有?没有吧?听了就忘记了,这有什么用啊?“忘念过失”。有则改之啊,无则加勉。可是你说,我要原谅,因为我这个脑瓜啊,我外婆给我的时候就不大好啊。没有什么脑瓜是好不好,我告诉你!是肯用心、不肯用心。你把我这句话仔细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会、就懂、就记住了;我笨,我把它念一百道,你看会不会!你不肯下功夫而已。念一百道以后,跟聪明人俩比比,聪明人落后了,你成功了。所以啊,“勤能补拙”,四个字,记到!(我讲的口音听不听得懂?会写的赶快来写啦,没有功也有德呀!)勤能补拙。
第十四,“虽无此失,然有在家出家杂住过失。”好像我们楼上一样,出家跟在家人,出家住在一起。所以有时候想想自己头发剃得实在可惜,看看他的头发蛮漂亮的,呵。出家在家杂住的过失。实际上,把过失形象了。*在家出家的杂住,过失最严重。
第十五,“虽无此失,然有受用五失相应卧具过失。五失相应卧具,应知如声闻地当说。”第十五种啊,没有这些错误,但是什么,觉得打坐垫子不好,棉花不够厚,枕头睡得不够舒服,被子不好;或者这个衣服穿得,“哎,这个打坐不方便。”这些毛病。他说这个,又叫做相应卧具有五种过失,在这里不讲了;声闻地中,在出家人真正修行戒律里头,下面有,他说我会说的。
好,第十六种,“虽无此失,然于远离处不守护诸根故,有不正寻思过失。”虽然没有这些过失,但是对于世间应该隔离了,丢开、远远地放下那些事情,那包括很多了。结果嘛,没有真正放下,不守护诸根、六根,没有好好修戒。喜欢看电视,(是真的哟!)眼根不肯修戒,贪著世间色相,喜欢看电影。喜欢听音乐,耳根没有守护。喜欢听笑话,喜欢听什么;乃至心里头做梦,乃至你们年轻人,一边在念佛,有些人心里头还起了一个念头是黄色的杂念,你头上的光就出来了,就变黑了,我们看得清清楚楚,你不要瞎扯了!这就是不守护根门、六根,就是妄想烦恼错误。
第十七,虽然没有这些过失,“然由(于)食不平等故,有身沉重,无所堪能过失。”贪吃,而且吃得乱吃,该饿了又不吃。所以叫你们不要把肚子搞饿了,去吃一点吧,不要等一下吃。搞出胃病来了,慢慢熬,犯戒了。你说这个素菜好吃啊,今天香菇多耶,黄花菜多,多夹两口;看到新鲜豆腐,多塞两块,结果肠胃吃坏了,不能得定,妨碍定。所以饮食调养是第一难。他说吃坏了的,食不平等故。那么身沉重,打起坐来不舒服,这里发酸、那里容易发胀发麻,因为你肠胃里头不干净。所以呀,种种毛病来了。结果啊,“呃——噗——”,坐在那里。不是气通,气通的声音不同,你们打嗝的声音同气脉通了的声音那不同。你看气脉通了,我就向你顶礼。你们吃饱了,“呃!”坐在那里;再不然上面憋住了,下面放屁,把左右两边的人都坐不下去了,光是变成你的闻香队了。食不平等的过失。
十八,虽然没有这个过失,“然性多睡眠,有多睡眠随烦恼现行过失。”贪睡,爱昏沉。你要晓得,睡多了,随烦恼容易起,哪些叫随烦恼知不知道?《百法明门论》念过没有?就是睡多了容易漏丹,睡多了容易做梦,睡多了这些毛病就来了。睡多了伤气,所以才气不容易通,等等。当然,完全不睡容易伤血;坐久了容易伤骨,不是打坐,椅子上坐久了;走路走久了不休息容易伤筋,睡多了容易伤气,醒多了容易伤血。我的妈妈、外婆啊!我们这个身体四大太难弄了,要四大调和了才能得定啊!所以学佛成道,这个学问是简单的啊?光是跑到庙上三皈依,你就皈依啦?嘿,哪有那么简单!要知道。这些学问,一部《瑜伽师地论》里都有了,后面都有的,前面都有的。
十九,虽然没有这些过失,“然不先修行奢摩他品故,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你先不好好打坐,没有得到止,奢摩他是止。心念都不能止,不能系心一缘,所以内心不能清净,内心不能寂灭,不能停止。内心不能寂止啊,所以“于内心寂止远离中有,不欣乐过失”,远离中有这个“中有”也包括在生的中有。就是在昏沉睡眠,先天性的灵魂上,带来的习气。中有身的境界,那个如梦如幻之中的那个现象,那许多习气没有去掉,所以内心不得止,对于定的修法不喜欢。所以叫你打坐很不喜欢,叫你看书喜欢,你说是为什么?严格讲,说为什么我喜欢读书、不喜欢打坐啊?因为你的业果果报无始以来散乱心重。看书是散乱心啊,你懂不懂?爱看书是散乱心重。有些人呢看书看不进,一看就昏头,你知不知道,那是昏沉习气重,知道吧?那么你说我呢,也不会讨厌,也不会喜欢看书,只想修定;不过呢,看书时候也不太昏沉,就是呆呆的,呆头鹅一样每一天,没有事情做,坐在那里发呆。这是多生累劫无记业重,你知道吧?所以许多人堕落在无记果里、无记业里,天天容易发呆的,站在那里。“你想什么?”“嘿,没有。”是真的他没有想。没有想吗?你入定吗?没有,昏。头嘛一层板一样,很昏的,落在无记业果里头。无记果久了以后,他生来世啊,变那个孙悟空的师弟,你要注意!
二十种,“虽无此失,然先不修行毗钵舍那品故,于增上慧法毗钵舍那如实观中有不欣乐过失。”因为开始对于修观、修止观,最后两条讲的严重,止观了。止观修成功了,修止修观到达了,不算得三摩地哦!三摩地者,得正定。所以因为对于修观的法门不清楚,所以始终慧(智慧)发不起来。所以你们就白骨观也观不起来了。你想观行、观好了以后,慧力才发得起来。白骨观都观不起来,你看你的慧根习气多闇钝啊!只有多念佛、多念咒子、多求忏悔,知道吗?
不要灰心,勤能补拙。我一年观不起来,我二十年功夫总把它观成了。大丈夫学佛就要下这个决心!这二十条过失,所以不能修行。弄清楚了吧?
“如是二十种法,是奢摩他毗钵舍那品证得心一境性之所对治。”但是这二十条讲起来多可怕啊,我们没有一样对的。哪一样?一样对,哎呀我的妈啊,又是高血压,又是心脏病,又是糖尿病一样,一身都是病,你叫我怎么医呀?他说不要放弃,只有一样,心一境性,一念专一,就这二十种病统统可以去掉。你念佛念到真的一心不乱,统统(没有了)。止观双修之间,心一境性,四禅八定的第一步。真能够达到心一境性之所对治,这二十种毛病不谈了。
“又此二十种所对治法,略由四相(归纳起来又有四相),于所生起三摩地中,堪能为障。”讲了二十种条件,不能得定的原因。好,归纳起来再归纳,有四种现象,在修定的当中是一个大障碍,哪四种呢?
“一、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故。”你对于修定的方法没有弄清楚。譬如说念佛吧,念佛方法念佛方便你就没有懂。譬如修密宗吧,观想啊,我教你们准提法,准提法方便方法你就没有弄清楚。教你们作白骨观,白骨观方便你就没有懂。那当然不能得定,有障碍。那么,叫你好好研究,“我懒得研究”;不是你懒得研究,你那个无记同昏沉就来了,呆头鹅的习气。所以第一,他说于三摩地的方便不善巧,不能善巧应用。善巧这两个字太麻烦,所以有时候,所以我经常提,修大乘道,告诉一个朋友,“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有时且念十方佛,有时候念佛念到烦恼妄想都没有了,佛也不想念,空了,又不昏沉又不散乱,那么你就定吧。无事闲观一片心。这个方法这一套要晓得善巧方便。“有时且念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善巧方便你要对调哦。有时候晓得不对,我这个身体不对,或者肠胃吃多了,就定不下去。下来再摸个拳哪,运动一下;再不然呢,你找个朋友聊聊天。不要妨碍别人修行哦,不要说我指使障碍别人。或者再不然呢,那么随便你了,包括修定。要懂得善巧方便,调伏自己,此心最难调伏。
所以拿大乘道,小乘比丘戒戏曼歌舞都不准的,唱歌啊、跳舞啊、说笑话,不准的。大乘菩萨戒戏曼歌舞皆所许可,准许的,为什么?因为可以调心。你不能不调心。当此心要猴子一样发跳,那怎么办呢?你比方学密宗的,密宗的大庙子另外预备有地方,你要发了脾气,他有一个地方,砰!把你一推关进去,锁进去了。那个里头啊,塑的人像男的女的都有,你反正一个个指着骂,“你这个混蛋!你狗屁!格老子要打死你!”你打了半天,那些人都是影子。你打完了以后没得气了,师父说:你好了吗?“师父啊,好了,我忏悔!”门一开,放出来,打坐去。你要唱歌,他有个地方给你去唱;你要跳舞,像密宗不让跳,让你跳,天女,那个画的那个壁画、灯光壁画,那些舞都教的,个人的,不是两个人跳。——戏曼歌舞,因为给你调心。你没有得定以前,没有办法。人就是那么麻烦的!吃饱了又想拉,拉完了又想吃,他就那么讨厌一个东西。所以便要善巧调治,所以修行要懂得善巧。于三摩地方便不善巧,所以你修行有障碍。懂吧?
第二,“于一切修定方便全无加行故。”你修定方法是有了,还要加行。譬如修白骨观,为什么我叫你们修白骨观?我花那么多钱,去把白骨模型高雄台北都把它收完了,那结果白骨公司发了一笔大财一样,为什么呢?你们白骨都没有看过嘛。现在死人骨头摆在外面,乱葬岗没有嘛;所谓佛经上讲的尸陀林没有了,你没有看过,只好买模型来给你看哪。这个是加行,你懂吧?那么白骨观为什么修不成功?还有各种加行的方法,加工的方法你不懂。
不是开始教你们,你们现在不行了,大乘学舍他们这几个,那么有个同学正好在解剖室,台大医院天天剖死人的,他们结果出来晚上把他带过去,尽管死人骨头拿给你们看看。有一个有一天回来衣袋背来死人骨头,你们都看过了,那个就容易上路了嘛,这也是加行之一。你们不懂加行。所以一个修行的又要懂得医药、又要懂得武功,又会什么……什么都要会。为什么?修行人何以会那么多东西呢?都属于修行的加行法门而已,加工。面粉和拢……
(02A完。蓦然、玉树临风录入、二校完,觉如、小汐再校。玉树临风最后稿)
未完 下一页
瑜伽师地论讲座(02B)
……其实还是面粉做的,对不对?那个面粉给他一弄起来一烤就变成面包,你非加工不行啊,不然还是面粉啊,对不对?所以啊,他说你们对于修定的方便完全缺乏了加行法门。
第三,“颠倒加行故”,你懂了加行没有?搞错了!该要饿一下的时候你偏把它吃得饱饱的;该要饱的时候,你偏把它肚子空了,完了,也不行,要智慧。修道要多大的智慧!所以加行有种种方法。
第四种呢,“加行缦缓故”,对于加行法门,变成诸葛暗了,过后方知。“哎呀,我那个时候怎么自己没有想起来?应该这样办。”那还有屁用!一辈子有多少后悔啊?就是这样搞的。所以啊:“此三摩地所对治法有二十种白法对治,与此相违,应知其相。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能得正住其心证三摩地。”
他说,这个修定的二十种,“白法对治”,白就是善业,黑就是恶业。但是你说修行这样一听多难哪!我的妈呀,几时做得到啊?算了,我不干了。不难,只有一条路,这些毛病**,——善行啊!多做善啊!善业,白法。念念兹兹为善的人,很容易得定,就可以**。所以,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定?你的恶业太重了。只有白法对治于此,应知其相。所以每一个现状,哪个是身体的关系,哪一种是心理的关系,都要搞清楚。“由此能断所对治法,多所作故,疾疾(就是很快很快)能得正住(得到很快的定境),其心证三摩地。”不是身体证三摩地,心就可以证道了,悟道。
“又,得此三摩地”,那么,现在讲初初得到这个三昧静止,“当知即是得初静虑近分定,未至位所摄。”现在告诉你这个定啊,三摩地这个定的境界是个什么定的境界呢?初禅定的前奏,就那么困难。所以得初的静虑近分定,接近于初禅定的定境。“未至位所摄”,还没真正到初禅那个果位。
“又此,得三摩地相违法,及得三摩地(的)随顺法,广圣教义当知,唯有此二十种。”所以啊,他说这二十种要了解,一切经典里头散开了,都有的,不过是散的,他把它归纳拢来。
“除此更无若过若增。由此因缘,依初世间一切种清净。”就是世间定,到达这里才是世间种清净,才可以起步修行。还没有到达初禅的境界,是初禅近分定。
“于此正法,补特伽罗得三摩地,已善宣说,已善开示。”补特伽罗,就是说众生。一切众生,人,也代表这个修道的人。梵文,这个名称你翻法相辞典,解释起来一大堆,玄奘法师喜欢翻音,因为意译太多了,他只好把补特伽罗。实际上,是“这个人”。他说这样的修行人得了,可以得三摩地,那么够得上可以给人家说法了。但他不是菩萨,还不是罗汉,讲佛经、讲佛法比较不会错一点,“已善开示”,可以给人家作开示。
你看,修定是这个样子的。害怕不害怕,听了这些?害怕啊?此路太难走啊,我看赶快下电梯吧!呵。
现在,我们翻过来,也是大概粗一点地给你们讲。三百九十五页,《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一,左边下面一栏。“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无著菩萨记录,没有写上。“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初瑜伽处种姓地第一。”
我们要出家修行修道,《瑜伽师地论》每一个地下面都有本地分,禅宗所谓讲本地风光。自性是一个,真如一个;分开讲修行次序,那么多次序,现在本地分中先讲声闻地。这就人天乘超过了,专门修行的。第十三,开始一段,“瑜伽处”,能够够得上真的修瑜伽,就是修禅定的人、修行的人,他有根器哦,有种性哦。就是前生阿赖耶识的种性如何啊?就是检查他的成份嘛。
本分地怎么说?“如是已说修所成地。”二十一卷以前是讲由人乘、天乘到达闻、思、修,他说修所成地已经讲过了,“云何声闻地?”现在开始讲声闻地,怎么样说是声闻地?“一切声闻地总嗢拖南曰:”一切声闻地一个总颂、纲要:
“若略说此地,姓等数取趣。如应而安立,世间出世间。此地略有三,谓种姓趣入。及出离想地,是说为声闻。”
看不看得懂啊这样看?念了懂不懂啊?不懂啊?青蛙跳井一样的,不懂、不懂。这个道理,你讲不懂,这个是老实话。所以你看,你们自己要发心看经嘛。你有许多人,“哎呀我想闭关,看藏经啊。”是看藏经了,你看得你自己都藏起来了。所以你看我们这里开始叫你中文基础打好啊!因为你怎么看?这不是中文吗?你说都是中国人,看懂吧?看了青蛙跳井,不懂、不懂!怎么办?
他说,总归这个偈颂、纲要怎么讲?“若略说此地”,简单地讲声闻地这个范围,“姓等数取趣”,一切种性、数取趣,就是死了又生、生了又生,六道轮回中在转这个数取趣。就是一切众生,中阴身变人,人变牛、变马、变狗,有他的种性。为什么这个业力,人死了以后会变成狗呢?会变成猪呢?为什么某一个蚂蚁会转生变人了,变猪了呢?这是什么道理?各人业力因缘。为什么有的上天堂下地狱?各人种性不同。所以我们在座的每一个都是人,为什么有男的有女的,每一个人脾气个性思想通通不同?各人阿赖耶识带来的前生习气业根种性不同。
“如应而安立”,现在,弥勒菩萨当来下生佛,为了告诉我们后世一般修行的人,把这个理论应该说的,建立、指出来给你们讲。那么声闻地并不是一定出家哦,在家也有声闻众哦,世间声闻众、出世间声闻众,世间法、怎么样出世间法。所以,这一部分包括了三个大成分,哪三个呢?“谓种姓趣入。”哪一种人根器才容易证得声闻阿罗汉果、大阿罗汉果?根性不够,没有办法,提不上来。等于我们教学生、用人一样,比如我们在座好几位将官,他们都带过兵、作过官长的,有些部下,硬想把他提上来,很喜欢他,想把他提上来,升个两三级,我的妈啊!想尽办法就是提不起来。他是扶不起来的阿斗。怎么?他是个豆花,一倒地下他都散了,你把他捧都捧不起来,没得办法,他根性如此。你想提拔他,没办法。
像我一生的经验,世间出世间都有,所以有些人很想……哎,想把他捧一下,那么等我捧了一半,他在里面翻筋斗了,去你娘的!就把他放下来了。捧不得的,不捧他蛮好;捧一半,我手还没有端住呢,他先在里头翻起筋斗来了,那我怎么办啊?根性问题。所以啊,“谓种姓趣入”,那一种人才可以得这个果,修行。
那么,“及出离”,怎么样叫做真发了修道的心、出离世间之心?出离心没有发起,是无法谈学佛,不管在家出家人,厌离心没有发。你们在座很多居士,你说:“哎呀,学了佛!”你们哪里发过厌离心啊?世间法还高兴得很,儿子管了还管孙子,孙子管了最好生个曾孙子,说再也不管了。前两天我有个朋友,以前讲,儿女出家了,再也不管了,现在拼命,都为孙子了。我说你看,你自己……。他说孙子管了,绝不管了。我说你不要吹牛了,最好孙子五天就长大,再抱一个太太生个曾孙子,你抱抱,捧豆腐一样高兴,“哈哈,我见到三代、四代了!”还要管下去。没有发起出离心,学佛都是空谈,我告诉你。
今天讲的真话哦!所以平常我也给你们马虎,“老师啊……”我说你们了不起啊,大居士。好好,很发心啊耶。去你的!出离心的影子都没有,你对于世间还闹热得很。所以禅宗祖师骂人:“君心正闹。”你的心里头还闹热得很呢,你还来学佛?学个什么佛啊?你对于世间还前途、无量后途无穷在那里呢。你不晓得你前途有量,后患无穷!
所以啊,这个里头包括出离,出离心真发心了,发什么心?学佛第一步先发出离心,“出离想地”,一切妄想放下、真空了。这样,才够得上修声闻道。
“云何种姓”呢?那么好,初步先把根器,哪一种种性,“谓嗢拖南曰:”那么这个总颂讲:“若略说一切,种姓地应知,谓自性安立,诸相数取趣。”
简单告诉你,声闻地的一切种性的话,“种姓地应知”,自己晓得检查自己,应该知道。作人善知识老师教化人的时候应该知道,所以成诸佛菩萨不应该不知道。“为自性安立”,那么你说,他说什么根基?那我是成佛的根基,你就成佛了?威音王以前无师自通,或者有可能;威音王以后都要明师指导教化,但是不离开自性之道。那么这个根基谁给他范围来呢?没有人给他范围,无主宰、非自然,自性安立。
可是呢,人的确有个性不同,他的业力种子不同。“诸相数取趣”,在轮回中,这个生命抓了又抓,抓了又抓。前生多做了几生狗,这一生生来就有狗相,有狗习气。有些人多做了几生的女性,这一生变成男人,一动,还有女人习气,一看就晓得,这个家伙是才来变男人。有些个男人做久了,才来变女人,动辄:“怎么样?格老子的!”她不同,根性不同。你在她言谈态度面孔上,每一个细胞都可以看得出来。连乃至于身上的(人体都有体臭的,有味道的)那个气味都晓得。有许多是畜生道中来,你闻,刚变人身,那个味道还带的。有些是仙佛道中来的。这要看你修定,功夫到了都会知道。不要问:“老师啊,那怎么知道?”你问我,我有屁的办法帮你知道?我有办法,你好好,我教你修定,你到了就会知道,根性。
(02B完。蓦然、玉树临风录入、二校完。觉如、小汐再校。玉树临风最后稿。)
转自《实修驿站》返回目录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16时5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