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比学做人难哪!但是,学佛必须以做人为基础,开悟的佛要立足于娑婆世界,进入红尘才有价值。学佛如果脱离了人群,脱离了社会,也就没有了价值。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行为之所以有价值,都是因为社会需要,人类需要。如果你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你个人需要,社会不需要,你所在的单位或团体不需要,你的存在也就没有了价值。
人有两种选择,一是非你不行,二是你可有可无,就看你作何选择了。如果你肯发心,愿意做事,有奉献精神,有责任心,那么在这个团队里面没你就不行。相反,如果你得过且过,滥竽充数,在这个团队里面你可有可无,那么你的存在也就没有价值。实际上一个人有没有价值自己就可以决定。但是,你是不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还需要他人的认可。
为什么大家这么推崇佛,这么敬重佛呢?难道仅仅因为他高高地坐在佛坛上让我们礼拜吗?我们礼拜他,是因为他能为我们解惑,让我们受益。所以,我们学佛的人到任何地方,首先要让他人受益。只有当我们让他人受益了,我们的出现和存在才有价值和意义。在奉献的时候,从表面上看,是我们让对方受益了,实际上真正得到、真正受益的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奉献。一个人只有在不断的奉献中才能成长,成熟,然后超越一切。
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就,无论是世间的成就,还是出世间的成就,都要经历种种磨难。成就越大,磨难越多。如果没有磨难,也就不存在“成就”二字。过去我们佛教里面有个说法:一个比丘、比丘尼的成长不得少于三到五个师父。同样,今天你们成为一个皈依弟子,成为一个在家菩萨,你皈依的师父也可以有几个,并非只允许拜一个师父,你们在不同的阶段也需要不同的师父。比如你们读小学的时候需要小学老师;到了高中就需要高中老师;什么时候你读到研究生,你就需要教授了。
我们今天的修行问题,过去的前辈们早就碰到过了。他们是怎么修,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呢?他们入门的时候就找一个启蒙老师。等修行入道了,就找个过来人当老师。当处在百尺竿头的时候,就找一个大彻大悟的明师,请他指点怎么在这个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过去的明师分四种:第一种只会画龙不会点睛。因为他的层次不够,只能做一些普及性的教育。第二种明师只点睛不画龙,只带研究生。这样的明师一生当中只带几个学生。什么时候你成了一条龙再到我这里来,我给你眼睛一点,你就飞了,就能起妙用了。第三种明师是从小学一直陪着你到大学毕业,直到把你培养成才。当这种明师非常累,他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你,从修行的第一步怎么盘腿,怎么调呼吸,怎么调意识,怎么观想,出现禅病怎么对治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他都一一告诉你。还有一种人,他什么都不懂,但也是个“名师”。因为他很会包装自己,很会忽悠,很懂策划,手下还有一帮吹鼓手,所以他很快就成了“大师”。而且这一类“名师”手下的信徒是最多的,凡夫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名师”。什么样的师父就收什么样的徒弟。
佛教有一个坚持不渝的观点,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关闭你的眼睛,关闭你的耳朵,用你心灵的眼睛和耳朵去看,去听外面的世界。当你关闭了外在的眼睛,你心灵的眼睛就打开了,你就知道,有形是受无形的力量在主宰和支配。
(上师讲了龙裤国师为梁武帝超荐母亲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不知道你们是否悟出了一个道理——众生看形式。但是,如果没有实质的东西,丢掉了实质只做形式,那就失去了我们做这件事的意义。做水陆法会完全可以像龙裤祖师那样,一盘腿,一结手印,一观想,一入定就可以了。为什么这坛水陆法会还要花三十万的费用,买这些道具、桌子、水果等供品和供具呢?这就是一种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手段。人家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通过看热闹,通过现象慢慢进入实质。也有一种师父,他没有实质的东西,只有形式上的东西,只能让他的信徒永远停留在形式上,没办法让他们通过现象悟到本质。
你们看,水陆法会天天供天,打普佛,放焰口都要拈香。为什么要拈香呢?拈香的时候是闭着眼睛观想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各路天神降临坛场。如果你会观想,就得到了实质;你不会观想,那就只是一种形式了。为什么人家说拜佛、念佛都要观想呢?如果不观想,念佛就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只是在走形式,走过场。
有一种人不懂,他认为观想是虚幻的。观想固然是虚幻的,但只是针对某个层次来说。观想用现在的话来讲叫形象思维。你的心灵世界为什么观想不出观音菩萨呢?因为你没修到这个层次。你修到这个层次,你内心有了佛,眼睛一闭,观音菩萨就在眼前的虚空中现身了。观想靠的是一种力量,你内在没有力量是观想不出来的。
佛教不是说到最后这也空,那也空吗?这指的是在究竟圆满的果位上一切都是空的,你不要去执着它。但是,在因地上什么都是真实不虚的。你的言行举止就是你内心世界真实的显现,它所代表的就是你的人品、你的素质、你的修行。有没有这种力量的存在是明明白白的。
想开悟成佛,要所有的因缘具足才会成就。你现在只是闻到了佛法,没有遇到明师。你遇到了明师,明师的思想你又接受不了,吃不透。你接受了,吃透了,又没有修行环境……外在和内在的因素都在扯你的后腿,不让你修道,不给你机会。就算这些你都具备了,但身体条件不具备,身体有病,你修的还不是道,只是身体。只有把身体修健康了,才谈得上修心态。心态修好了,才谈得上是修行的开始。前面这些全都具备了,也只不过具备了百分之八十的因素和条件,还有百分之二十你不具备。只要一个因素不具备,不具足,你就不会开悟成佛。它的道理就如同一粒种子和阳光、水分、土壤、空气、风向等等的关系一样,缺一样,种子都不会发芽抽枝,开花结果。
想要成就,把身口意交给明师,让他给你规划设计。你交给他几分,他就能往你里面输入几分。如果你真的做得到,当下你就已经解脱了!把自己交给明师,并不是把一辈子都交给他,只是某个阶段需要而且必须如此,过了这个阶段就不需要了,因为你已经证得了无师智。也就是说这时候你已经可以自学成才了。而且这时候你还可以向他提出疑问,可以反问他,甚至连明师的话你也可以打个问号了。一旦决定把自己交给他,你就不要再怀疑了。当他撒手了,这时候你对他的思想又可以质疑了。这个过程就是三步路。如果你不是按这三步路走的话,你说你有多么的虔诚,多么的努力,只能说你的虔诚心、你的奉献精神可以理解。但是,学佛不应该一直停留在虔诚和奉献上,只是某个阶段需要这样,过了这个阶段,如果你还是只有虔诚,只有奉献的话,用道的眼光来看就是愚昧了。
我的三本《降伏其心》和一套光碟,你们要当作修行入门的教材反复地看。入道了,开悟了,要靠经典来验证我们的所修所证是否正确。所以修行人一辈子都离不开经典,离不开明师。
修学任何一个法门,当散乱走神的时候,观想的形象丢失了,就重新起念,重新观想,把散乱的心马上收回来。如果你有慧根的话,当散乱心刚刚生起的时候,你就应该警觉到了。你能有这一念的警觉,说明它已经回来了。如果这一念的警觉生得太慢,打了好几分钟的妄想你才觉察到,这时候你已经把事情做错了,不该说的已经说了,不该做的已经做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容易说错话,做错事的原因。因为你的警觉是在说完话,做完事之后才产生的,而不是你一直带着警觉在说话做事。
警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觉照”。“觉”是觉察。“照”是照顾。有一种人,他不能觉察,但可以照顾。他需要别人的提醒,当别人一提醒,他马上就意识到,就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还有一种人,他什么都知道,能够想到,能够说,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意志力薄弱,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还有一种大根器的人,他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起的每一个念头,心里都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这就叫“有觉有照”。还有一种最差的人,做任何事都无觉无照,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永远随着外界环境而想而说而行,也就是所谓的“跟风从云”,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倒,没有灵魂,没有个人的见地。
我们每一个佛教徒都代表三宝,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要觉照。千千万万个法门最后都落在“觉照”上。如果没有落在“觉照”上,你的法门都是不究竟的。
一个人的心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要细到对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言行举止,包括眨个眼睛都清清楚楚。为什么在我们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呢?
问: 一、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闭关?二、应该怎么理解“万法同源,佛性平等”?三、戒律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戒律?
师: 第一个问题,你的功夫成片,信号不断了,才能闭关。功夫不成片,和道不相应,没有信号,你就不要闭关。
第二个问题,所谓的“万法同源,佛性平等”,万法的源头,每个生命内在的佛性都是同一个东西,都是平等的。这是从究竟的意义上来讲。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同源,万法就不同源。人的素质有差别,不平等,导致了人与人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必然的。
第三个问题,国家的法律是用来干什么的?维护国家的安定,维护人民的利益。戒律也是一个道理。戒律是用来维护我们的修行,维护道场的清静庄严,维护我们团体的和谐。当原有的戒律无法满足这些需求时,自然会有新的戒律来替代它。
问: “实相”是不能说,不可说的吗?
师: 还是要说,还是可说。如果不能说,不可说,就不会产生三藏十二部了。不能直接说,可以间接地说;不能从正面说,可以从侧面说;不能直接表达,可以通过比喻来表达。道完全可以用世间的道理,通过比喻表达出来。有时候我们表达不出来,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东西还没有彻底了解,没有完全和它融为一体,没有在自己身上起用,所以我们还是心明口不明。如果真的和它融为一体了,就是心明口也明了。真正证得了实相般若,就已经证得了语言般若(般若是智慧无碍的意思),不存在能感受而不能说。如果真理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也就不存在“明师讲法”这一说了。
问: 第九识是什么?
师: 第九识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佛教讲的“白净识”。
问: 觉照和清净心是什么关系?要如何观想才能达到清净心呢?
师: 觉照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觉照。观想靠的就是清净心,不是头脑。如果你能在一念之间用清净心把佛菩萨,或者护法神,或者极乐图等等观想出来,你就是处在禅定之中。你能这样观想,能这样形象思维,能瞬间把佛菩萨或极乐图观想出来,说明你本身就具有一颗清净心。一个成就的人,一个处在禅定之中的人,瞬间或一念之间就可以把自己信仰的明师,敬仰的佛菩萨观想出来。如果不能,说明他极度散乱,根本不具备清净心。
清净心是一种力量。你有了这种力量,观想你的师父,观想佛菩萨,都在刹那间。这个“刹那间”有多快呢?在万分之一秒内,你就把你信仰的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极乐图等等观想出来,勾画出来了。或者说你根本就没有观想,当你想到他们的时候,头脑里面自然就有了。这个道理就如同说“我的母亲”,还没说完,你头脑里面已经出现你母亲的模样了,哪里还需要观想呢?她原本就存在,只不过为了讲述的方便,说需要把她观想出来。实际上观想已经错了,已经不符合道了。符合道的,是不需要观想的,一谈到“我的母亲”,心灵的画面上已经有了。
问: 为什么我一打坐,眉间这个地方就会跳呢?
师: 这说明你身体的素质比较好,生理机能很正常,精力很充沛。所以随便修一修,你的眉间,也就是印堂那里就会跳。这是入道开天眼的一个前兆。当我们修到某个阶段,这个地方是一定会有消息的。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消息,说明你的身心还没有转变,还处在原来的状态,没有在道的状态。一旦你处在道的状态,你的心念转变了,第一个征兆就是这个地方开始跳,开始有光。这说明你灵性的力量没有沉睡,一直处在苏醒状态,没有因为世俗的物欲而迷失了方向。这种人通常前世都修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