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超出了你的能力和权限范围,你可以向领导反映。凡是属于你能力和权限范围的,就地处理就好。做错了就勇于承担。胆识、气魄是在工作中历练出来的。
只能接受好的,不能接受不好的,还谈什么学佛?学佛是为了成佛。成佛又干什么?成佛就是要度众生。在哪里度众生?在五浊恶世里度众生,到地狱里去度众生。你连承担一个错误的勇气都没有,哪里还敢度众生呢?好事、坏事都是一种感受,你只喜欢好的感受,拒绝不好的感受,那怎么行呢?身为执事,必须具备这样的心态:出了问题责任在自己,有了成绩是大家的;好事没你的,坏事都是你的。能做到这一点,这个执事才能当好。
我们天天在重复地做一件事,凭你们的能力和智商,每一件事都能做好,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人并非如此。当下你该做的都做不好,还想普度众生,想成佛,这未免太虚无缥缈了吧?没有智慧的人才会去抓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当下都抓不住的人是学不了佛的。学佛是让人受益,天下万事都是建立在为人服务的基础上。至于超拔,那只是顺手捎带,不是主要的。活着的时候你都没有受益,死了才受益,未免太荒谬,太不合逻辑了。
刚才听你们讲,引发了我很多感想。尤其是出家人,既然出家了,就不应考虑个人得失,要多为这个团体、这个寺庙考虑。寺庙不清净,不庄严,你待在这里有意思吗?把寺庙打造得清净庄严了,你才庄严。寺庙是出家人的根,根烂了你还能活吗?要提高寺庙的形象,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形象,寺庙是由我们僧人组成的。刚才你们几个提到万行的形象,万行的形象跟寺庙一比,跟佛教一比,又算什么?寺庙没有了,佛教没有了,万行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只有我们出家人严持戒律,精进修行,造福社会,利益众生,佛教才会兴盛。
尤其是你们几个想出家的小伙子,我提过好多次,想出家总要有本钱。什么本钱?佛门里的早晚功课你们要拿得下来;寺庙的礼仪和规矩要遵守,要从心里去适应和习惯。为什么我们到一个新的单位会不习惯,不自在?也许是管理方法不得当,或者制度不够人性化。但究其根本,还是自己身上的刺太多,恶习太多,所以才不适应。如果能随时进入无我状态,到任何地方你都能适应。当一个人满身恶习,内心充满了贪嗔痴,他还能有什么?恶习越多,智慧越少,福报越少。去除贪嗔痴,戒定慧必然现前;没有戒定慧,必定是贪嗔痴。你的内在不是佛的品质,就是魔的品质。房子里堆满了垃圾,好的东西就进不来了。这个领地一定会有人去占领,不是贪嗔痴,就是戒定慧。
学佛就要以佛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发佛心。一个团体里有不求上进,无所事事的,也有勇猛精进,以佛为榜样发心修行的。剃度出家当和尚也要有一技之长。无一技之长,不能让众生受益,众生不认可你,众生非常现实。同样,你来到东华寺,没有一技之长,安排给你的工作拿不下来,万行也不重用你。寺院的管理是以人为本。物应尽其用,人应尽其才。
实际上只要把心态转变过来,按僧人的标准要求自己,按佛的标准要求自己,你就会活得很轻松。如果心念转变不过来,你会活得很累。既然我们想学佛,就要有佛的承受力。你没有佛的承受力,不能发佛心,怎么能学佛呢?更不要说成佛了!为什么我一再主张学佛先做人?万事万物的根本都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刚才有人提到把寺庙的菜送给在家人会落因果。什么是因果?因果,必须建立在人性道德的基础上。佛教的戒律就是建立在人性道德的基础上。你所做的一切符合人性,符合道德,怎么会落因果呢?人家给你寺庙东西,你寺庙怎么不能给人家东西呢?只是礼尚往来而已。世间人还讲“有来无往非礼也”。佛门里也讲“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供下施”,你是怎么学的?佛教讲发心正,一切方式方法都是正确的;发心邪,一切正法都成了邪法。一切看你的发心,看你是不是为这个团体、为寺庙、为三宝。你所做的不是为自己,怕什么呢?如果是愚昧无知的人,你怎么做他也不会理解;如果是聪明智慧的人,你怎么做他都能理解,你也不需要解释。
我们这个团体里多数是年轻人,人看着是很年轻,可是思想没几个年轻。说他少年老成吧,看他做事又不是如此。年轻人本应该奋发向上,有活力,有思想,我看真正有思想的没几个。出家本来是为众生服务的,学佛也是为众生服务,结果我们出家之后反而让众生为我们服务,真是颠倒!为什么古人说出家是高贵的人在做高贵的事?为什么高贵?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让众生受益,是众生需要,不是我们自己需要。扪心自问,你现在做的是高贵的事吗?怎么证明你是在做高贵的事呢?你能给众生带来利益吗?所做的是众生的需要吗?
平时很忙,没空和你们聊天,只能利用大众会的机会听听你们的想法、观点和意见,和大家交流一下。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有想法不好意思说,怕说错了,或者怕说出来执事们不采纳。考虑得太多,太在意结果,就放不开手,迈不开步。我常说我们都是小和尚,在社会上属于默默无闻的人,来到一个地方尽一点力,也算没有白来,也是对这个地方的一点回报。过去的出家人都讲“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但是现在都颠倒了,都是维护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形象,不维护常住、三宝的利益和形象。如果没有寺庙,我们出家人又在何处立足?
作为一个主管,大家对你都有意见,肯定是你的问题。如果仅一两个人对你有意见,还可能是你和他的关系没搞好,和他有冲突。古人说智者无敌,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没有敌人的。我们做事之所以难以运转,说明缺乏智慧。如果你有智慧,身边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你们别以为慈悲有爱心就会有朋友,就会受人爱戴。没有智慧,你如何判断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你的慈悲、博爱若没有智慧做基础,不能对症下药,把握轻重缓急,所做皆非,又如何令众生欢喜,博得众生的赞叹?学佛的人都喜欢“慈悲”这顶帽子,我劝你还是先要“智慧”这顶帽子。智慧体现在哪里?一是为人;二是处世。你的理想、抱负、人生价值唯有建立在让众生受益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如果你的理想、抱负不能让众生受益,不能让你所在的集体受益,说再大一点,不能让国家、民族受益,没有人认可你,还谈什么人生价值和意义呢?
凡是被认可、受到器重的人,他的言行,小而言之对这个集体有利益,大而言之对国家、民族有利益。政府机关考核干部首先看思想品德,用佛家的话来讲就是看发心是否正确,是否能利益国家、民族。有的人能力很强,但领导对他不信任,说明他没有真正的能力。还有一种人能力并不强,但领导反而重用他,因为用他放心,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一个人如果德行差、品质劣、境界低,能力越强,对团体的破坏力会越大。人的能力可以锻炼、培养,但品质要改变很难。
记得上次打坐和你们聊到,人与人的差别、人与神的差别,就在于思想境界高低的差别。学位通过努力可以拿到,能力通过培养可以获得,境界通过自身修养也可以提高。但是,要想达到很高的境界,靠的是觉悟,是平常心。常听说某人自私,心量小,修为不够,这都是属于思想境界的问题,不是知识、能力的问题。我们首座和尚境界就非常高,包括JX和NM,你怎么骂他,他也不嗔恨你;无论你对他是好是坏,他都报以平常心。首座和尚,无论你怎样对待他,他对你都一样。他为什么能保持如此平常、平衡的心态?就是思想境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可作僧众的典范。也许他的能力不强,知识不够丰富,但人生的最高境界他已经达到了。还有一些人知识渊博,学位高,有能力,但你要是多说他两句,他就生气了,继而搞破坏,搞报复,甚至甩手不干。这种人把个人的得失、利益、形象看得太重,完全为自己的面子活着,为自己的六根活着。
没有超越六根的人,遇到赏心悦目的东西就高兴,相反就苦恼。一个境界高的人,无论是赏心的还是悦目的都无所谓,甘与苦也无所谓,他总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才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常听人说:“这人有智慧,有能力,知识渊博,就是境界差。”一个境界差的人是不能用的。知识、能力、境界三者之中,境界最重要。
人无完人,如果你没有境界,但具备做事的能力,我也认可,也会给你机会发挥你的优势,克服你的弱点。你不是为了寺院、为了我而活着,是为了你自己,起码的自知还是要有的。处处被动,从不主动,完全被制度、教条约束,无法从规矩中解脱出来,不懂得通过提高自身的修为、修养来超越这些教条和规矩,活着的价值在哪里?
一个恶习已经尽除的人,清规戒律对他还有用吗?之所以感到清规戒律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是因为你身上的刺太多,恶习太多了。既然我们学佛,就必须以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慢慢地把自己身上的恶习去掉。
处理事情的方法很多。过去我跟你们讲过:最差的方法是自己不受益,别人也不受益;好一点的是自己受益,也不妨碍别人受益。最好的是自利利他,双方都受益。实际上任何事情都有最佳的处理方法,你有智慧就用最好的方法,没有智慧只能用最差的方法。
身边的人犯错误,是我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身口意,给了别人犯错误的机会。如果我们把握好了,不给别人犯错误的机会,双方都会进步。佛教的兴衰、东华寺的兴衰,真的都在你们这些小沙弥和即将出家的小伙子们身上。佛教没有前途,寺庙没有前途,就意味着你们没有前途。佛教有前途,寺庙有前途,你们都有前途。凡是好的寺庙都注重常住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任何一个团体的兴旺靠的都是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人。在寺院的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事是对你修行境界最好的检验。
年轻人应该把自己的格局定好。佛教讲到菩萨、罗汉的境界时,说罗汉如同花盆里的花木,菩萨则是跳出花盆,进入广阔天地的树木,没有框框,所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菩萨。一个私心重的人就像栽在小花盆里的植物,根伸不出去,无法扎根于肥沃的土壤。你修行之所以没有感应,得不到加持,就是因为被我执、习气和私心框住了。
对于出家人永远不存在“到位”这一说,因为你是佛子,是学佛的人,就要以佛的标准做人。况且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和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还相距甚远。如果你是俗人则另当别论。发心有多大,成就有多高。发心与不发心都是过一辈子,发不发心也都是在游戏人生。不发心,你的人生就没有价值;发了心再游戏人生就有价值、有意义。出家人做得不好,信徒即便当面不指责,背后也会指责。千万别以为人家指责出家人有罪过。因为你不是僧宝,你只是披着僧宝外衣的俗人。你说你是僧宝,僧宝的标准你达到了吗?如果是真正的僧宝,信徒崇拜都来不及,怎么会指责呢?因为你的言行体现不出僧宝的庄严和高贵,所以人家才会指责你。他指责你不仅没有错,而且功德无量!他是在维护三宝的形象,维护三宝的尊严怎么会有罪过呢?
有时候看到你们犯错误,我没有严格要求你们,这种包容和忍耐也助长了你们的恶习。实际上,对你们包容、忍耐、慈悲是损害三宝。心量放大一点,对你们狠一点,就是在维护三宝,这样才有功德。身为一个学佛的人,无论出家人还是居士,你没有无我地去学习去奉献,就是最大的罪过。既然你已经出了家,学了佛,就一定要以忘我的精神去学去做。不要跟身边的人比,你是学佛的,你要跟祖师比,跟佛比。所以希望你们跟佛比,跟祖师比,以佛以祖师为榜样,你们才会进步。为什么早晚课天天都提醒我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学佛的人怎么可能没有人生目标,怎么可能空虚、迷茫、迷失方向呢?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你一生努力的方向。
无论你是做师父还是做领导,你身边的同事、下属跟你有不同的观点、见解,跟你争辩,甚至吵架,这也是你进步的资粮。如果大家把你当佛来顶礼膜拜,这就是你最大的悲哀和失败。他跟你吵跟你打,说明他想和你沟通、交流,想和你共事。有很多人希望得到别人的顶礼膜拜,那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古人说宁愿和聪明的人打架,也不和愚昧无知的人说话。
总之,我们当下经历的一切都是来成就我们的,无论顺境、逆境,烦恼、菩提,都是我们灵魂的选择,灵魂知道这些是成就菩提的资粮。烦恼是因,菩提是果,我们借此来修行。修的是什么?是智慧。借助的是什么?是烦恼。接受你们面临的一切,以佛祖为榜样,做一名好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