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10.是事业成就了你

问:有一种修行人在迈步之前十分顺利,纵然有些坎坷、磨难,那也是修炼过程中的沿途风光。而有一种修行人在没有迈步之前,要经历种种坎坷、磨难和痛苦。请问师父,后一种修行人所承受的痛苦和磨难,是因为他自身的素质不够,需要磨炼,还是因为他本身的业障深重,需要还债,或者两者皆有?
  师:没有迈步,怎么会有磨难呢?只有迈步上路了才会有磨难。一个人不做事,永远不会做错事;不走路,永远不会走错路。但不能因为怕做错事,怕走错路, 而不去做事,不去走路。做错事,走错路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对错,不知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请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叫做事业 ?
  答:朝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叫做事业。
  答:为这个世间,为社会,为众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就是事业。
  答:无我地付出,无我地奉献,就是做事业。
  师:有一个人答得非常好 。什么叫做事业?你做的事情利益大众,利国利民,不是自己需要,是众生需要,集体需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这就叫做事业。你做的事情不能利国利民,只能利己,只是你自己需要,不是他人需要,这叫做事情。如果喜欢什么就做什么,需要什么就索取什么,你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凡是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做的都是自己不一定需要,但别人需要,市场需要,众生需要的事。他做了,他就赚钱了,就功成名就了。为什么你赚不到钱,不能功成名就呢?因为你都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爱好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考虑他人、市场、社会是否需要,所以你不会成功,无法功成名就。
  功成名就的人永远做社会需要、大众需要的事情。一个人整天考虑如何把单位的效益提高,把大家的福利待遇搞好一点,让大家的前途更光明一点,把大家带出这个大山沟,带到中国的舞台,带到国际的舞台,这个人做的就是事业。他所做的事是为众人的利益着想,为社会谋福利,他就是在做事业。做事情是个人行为,做事业是社会行为。这就是公与私的关系,是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是小我与大我的关系。
  以无私之心为他人、为社会做的事情,越做越宽广,越做越一帆风顺。出于私欲为自己做的事情,越做前途越暗淡,越做道路越狭窄,越做障碍越大。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护法神特别多,有的人没有护法神的原因。为什么有的出家人护法特别多,而有的出家人没有护法呢?你所想所做都是为了小我,不是大我,所以无形的护法不会跟随你,跟随你没有出路。他们怎么可能辅佐一个没有出路的人呢 ?就像大臣辅佐一个君王或太子一样,这个皇帝、这个太子没有雄心大志,不是心怀天下,整天吃喝玩乐,荒淫无度,正直的文武百官怎么会辅佐他呢 ?
  如果一个和尚心怀天下,想着弘扬佛法,普度众生,有形无形的护法自然会接踵而来,蜂拥而至;如果想着如何当上方丈享受,或赚钱回家娶老婆养孩子,不仅没有有形的护法,无形的护法也会离他远去 。所以一个人成功必然有成功的理由,失败也有失败的原因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要被他可怜的现象所迷惑。很多事情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首先是个爱岗敬业的人 。你们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如何才是爱岗敬业?比如我们东华寺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很敬业,但并不爱岗。为什么他不爱岗却能敬业呢 ?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情虽然自己不喜欢,但这个团体需要。我知道几乎每个岗位的人所做的工作,都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他们来到东华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留下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行。但是他们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还是变被动为主动,把工作做得很到位,很出色,非常敬业。但也有个别人爱岗却不敬业。为什么爱岗呢 ?因为喜欢这个位置,喜欢这个地位,这个地位能满足他的需要,满足他的虚荣心,满足他的欲望,他怕失去这个岗位,这不是真正的爱岗,更谈不上敬业了。还有的人既爱岗又敬业,但他不知道如何去爱岗敬业,他有这份心但没这个智慧。敬业爱岗、敬业不爱岗,爱岗不敬业,不爱岗也不敬业,这些现象在社会上没有吗 ?多得很!尤其是爱岗不敬业的人,在社会上太多太多了!
  敬业而不爱岗在我们东华寺是一个典型的现象。 比如说这几个执事,我知道他们都不愿意当执事,但我请了他们的职 ,他们就兢兢业业,把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 。几个楼长也不喜欢这个岗位, 但因为寺庙需要,他们还是接受了,而且做得非常认真。宗教圈里更多的是敬业不爱岗的人。这是一个境界的问题 。如果你的境界高一点就会想:既然方丈把我放在这个位置上,我就调整心态,爱岗敬业,提高境界,借事炼心。
  爱岗不敬业是凡夫的境界。敬业不爱岗是身心不统一。既爱岗又敬业是有觉悟的人,是菩萨的境界,在此基础上修行,必能获得菩萨的果位。因为他的身心是统一的,人格是完整的,他离菩萨只有一步之遥。有觉悟的人比罗汉的境界还高 。实际上,真正爱岗一定敬业,真正敬业一定爱岗。
  一个做事业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必须有抗压能力和承受力。你有多大的抗压能力与承受力,你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为什么会有凡夫的境界、罗汉的境界 、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这些等级和差别呢 ?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承受力不一样,发的心不一样。你发的是罗汉的心,你就是罗汉的境界,你具有的就是罗汉的承受力。你发的是菩萨的心,你就是菩萨的境界,你就有菩萨的承受力。一个君子能为朋友两肋插刀,视死如归,罗汉做得到吗?你的死活关我屁事——这就是罗汉;单位倒闭不倒闭,国家兴旺不兴旺关我屁事,我只管把门关起来盘腿打坐——这就是罗汉。罗汉不能续佛慧命,只能让众生种福田。所以佛骂罗汉是焦芽败种,因为你这个种子不能发芽,不能开花结果,只能自利,不能利他。
  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在境界上都能再上一个台阶。一个有觉悟的人应该既敬业又爱岗。佛教不是讲要安住当下吗 ?上上乘佛法是没有过去未来的,只有当下。过去和未来都是由每一个当下串联起来的,就像每个小时是由每一秒钟串联起来的一样。你能把握每一妙、每一个当下,就意味着你能把握每一个小时、每一天、每一年,乃至你的一生、你的整个生命。一个人之所以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大众的认可、社会的认可,是因为他在做自己的事情,不是在做众生的事业。我经常讲到人的成长,第一个阶段是知识的累积;第二个阶段是能力的培养;第三个阶段是境界的提升。前两个阶段都容易获得,第三个阶段不易证到。人与人的差别,人与神的差别,就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境界上的差别。只有通过境界才能看得出你所做的是自利还是利他。有些人虽然很勤劳,很勤奋,但他每天所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小事情,整天考虑的都是自己的小家庭,甚至有时候连家庭都不考虑,只考虑自己,这样的人他所做的事有什么意义呢?他的存在又有什么价值呢?而有一种人从来不出手,一出手,做的都是利国利民的事……(突然有人插入提问)
  问:在哪个岗位就热爱哪个岗位,和按自己心里所想去规划一个岗
位,这两者有何区别 ?
  师:刚才已经回答了 。
  问:刚才我没听明白。
  师:那你就不配听我讲话。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为什么我说话就一个声音,你们一百二十个人都听到了,有的人听懂了,有的人没听懂?为什么每个人的感悟和认识都不一样,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我刚才在说什么?这就是业力在做怪,业力使然!什么叫知音?什么叫相应?同一个层次的,彼此自然就相应了,当然彼此就有缘。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怎么会相应,怎么能叫知音呢?
  为什么刚才我问你们什么叫事业,答对的只有五六个人呢?因为这五六个人是同一个层次的,灵魂也是同一个层次,是从那个层次一起来的。
  为什么古时候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那么推崇出家人?因为每个朝代的兴盛都缺不了出家人的参与,出家人站在另一个角度护国佑民。出家人可以达到无我的境界,能够以无我的方式去做事,这就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
  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人格魅力,那么吸引人,谁接触他都能受益呢?因为他是一个施予者,不是一个索取者。有智慧的人永远做一个施者,不做一个受者。做受者只能让你的人品越来越堕落,让你越来越渺小。做施者恰恰相反,只会让你的智慧越来越高,心量越来越大,人缘越来越广。很多人常常庆幸自己捡到了便宜,殊不知你得到的同时就在失去。佛教讲得到就是失去,失去就是得到。因为你失去,你就是一个施者;你得到,你就是一个受者。得到,往往会增长一个人的我执,让他的虚荣心越来越强。失去,往往会让一个人的承受力越来越强,让他越来越无我。所以说施比受更有福。
  佛教里面特别讲究动机,也就是你的发心。你发心正,一切都是正法;你发心不正,无论你做的是什么,多么冠冕堂皇,都是邪法。可是有几个众生有慧眼,能识别你的发心是为己还是为民呢 ?很多事情必须等到结果出来以后,大家才了解是为民还是为己。但有一种人,你只要一出手,他就知道你是为己还是为民。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人找我们做事,那都是好事。找你做好事,你应该感到庆幸,这是人家对你的信任,对你的能力与人品的认可,你千万不要带着抱怨的心:怎么又找到我呢?人家找到你,是来成就和完善你的功德、福报和能力,是对你的能力和人品的认可。福报、善缘就是从这里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你不是希望得到众生的认可吗 ?不让众生受益,众生又怎么可能认可你呢?你想展现自我的价值,首先要做一些利益众生的事。一个人想利益他人,利益众生,他需要一个岗位、一个舞台,是为了完成他的事业,实现他的愿望。一个没有事业心的人也渴望一个岗位,但那只是为了享受,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岗位的确有一定的优越性。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首先需要一个岗位、一个平台、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果拥有了这些只做利己的事,不做利益众生的事,那是在损害大家的利益。当有形的护法对你动了念头,无形的护法也会随之而来,当有形无形的力量都向你靠拢时,你的身心灵都会受到损伤。
  我们往往更注意有形的力量,而忽略了无形的力量。应该如何对待这些无形的力量呢?就是靠正确的发心。刚才讲到,发心一定是在无我的基础上。当“我”没有了,这群有形无形的力量如箭一般向你射来时,是找不到靶子的,因为你已经无我了。当他们找不到靶子,这股力量必然会弹回到他们自己身上,射伤他们自己的灵魂和身体 。
  因果的规律就是这样:你起个心念想整人,而这个人处于无我的状态中,你发出的念头——这股力量就会返回来射到你自己身上。这就是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一种人做事越做越顺利,不仅做事顺利,他的身心也健康;而另一种人越做越不顺,他的身心也不健康。虽然同样是在做事,但事情和事情的性质是有区别的,所以结果就不同,招感来的护法也不一样。不同的因(发射出去的力量)——不同的果(返回的力量)。 
  如果一个出家人很在意形式上的所作所为,不懂隐态的力量,忽略了隐态的力量,甚至放弃了隐态的力量,无论你是做事情还是做事业,都很难成功。凡是有形有相的力量都是受无形无相力量的主宰、支配和驱使。佛教一再强调“一切唯心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记住:是事业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事业。有多大的事业,就有多大的成就。事业是水,你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录自释万行上师《其心无住》

发布时间:2015年5月23日 16时36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