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请问大家,我们的福报从何处来?
答: 从奉献中来。
答:从爱中来。
答:从利益众生中来。
师:你做的一切让众生受益,让众生欢喜,你就有福报;你做的一切让众生起烦恼,就是在造业障。为什么你做的事让众生起烦恼呢?你的选择出了问题。比如最近让每个人上台讲开示,有的人讲得比较好,还拿着稿子;有的人根本不会讲,还不打稿不准备。讲得不好,大家不欢喜,不赞叹,不愿意听,你何来的福报?如果你很用心,做了充分准备,怎么可能讲不好呢?当我们心生欢喜、赞叹时,你的福报自然就来了。以后每个人讲课之前都要准备一份提纲,也就是列出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如果把讲的内容全部写出来照着念就没有意义了。我第一次讲开示时也准备了提纲,要讲的具体内容都在脑子里。一个人没有准备就上台,那是对台下所有人的不尊重。
修行有方法,学习也有方法。客堂让大家讲开示,而且每个人至少要讲两个晚上,为什么定这个制度呢?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大家多看书,多查资料,多学习。机会来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一次两次做不好还情有可原,三次四次还做不好就说不过去了。
现在这十几个沙弥都才二十来岁,只要努力十年,个个都会超过我。既然做我的徒弟,第一重要的就是承受力。承受力就是格局,就是心量。智慧和能力是第二位。我也有很多缺点,但大家来到东华寺要学我的优点,不要学我的缺点。我们都这么年轻,应该一起学习,一起锻炼,一起做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弘法,最后一起衰老,一起死亡,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很浪漫的事吗?人这一生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长,一起做事,一起死亡。
一个人努力两三年,他和别人的差距就像一条裂缝;努力五年,就拉开了距离;努力十年,就是天上人间,天壤之别了。但又有几人能一鼓作气,默默无闻地付出十年呢?通常都是努力一二年、三五年,不见效就泄气了。一个人才哪里是三五年就能成就的?那些大师和专家在自己的领域里,哪一个不是干了一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最终才成了专家和大师?你仅仅看了几本书,跑了几个寺庙,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开始断言自己根器不好,和这个法门无缘,和这个师父无缘。请问:对这个师父你了解了多少?这个法门你修了多少?对这个团队的文化你又深入了多少,了解了多少?
过去出家人参访一个丛林,至少要在这个丛林里修法三年,然后才能继续参访下一个丛林。可是今天的出家人不是这样,到处参学,到处参拜明师,一年就参访好几个寺庙。就凭你这么浮躁、这么散乱的心,怎么能说明你有修行呢?我们的首座和尚一口气在东华寺住了十一年,在无知的人眼里他没有修行,因为没有出去参过学。而有的人一年跑十个庙,参访过十个大师,在无知的人眼里他很有修行。一个身心都不能安定下来的人,如何入道?谈何修行?
什么叫做道?各行各业的规则就是道。你能遵守丛林的道,天下所有的道你都能遵守,都会运用得很好。今天你当和尚,能遵守和尚的道;明天你做了生意人,也必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意人,因为你也会遵守商道。无论哪一个道都要靠人去做,就像一个团体的规矩是靠人来立,靠人来执行的一样,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人在展开。我们学佛、修道、做功德都离不开人,离开了人,功德福报无处得来。
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他对团体、对社会的贡献。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人,何来的价值?没有价值又何来的意义?所以学佛的人特别注重“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四个字放到东华家风里就是“修道先发心”。做到了慈悲喜舍,说明你发心到位了。
出家人在西方国家被称为传教士。什么是传教士?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引导人类的灵魂健康地成长,而且引领着社会向前发展。传教士是走在社会最前沿的人,所以在西方国家很受尊重。
在佛门里,一个优秀的法师是精通五明的。何谓五明?把世间和出世间的学问归纳为五个方面,称之为五明。前四明——医方明、因明、声明、工巧明为世间的学问,最后一明——内明——为出世间的智慧。世间的四明我们一明都没有掌握,又如何获得出世间的内明?数量还没有累积起来,如何达到由量到质的转变和飞跃?数量的累积确实需要一个时间的过程。大家都是从二十来岁开始努力,三十年后才五十多岁,佛门里有句话,“和尚六十方启用”。六十岁之前都是修学的阶段。东华寺的硬件在全国来讲应该是最好的了,我们所缺的就是佛学知识和智慧。
一个修行人要耐得了孤独和寂寞。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享受孤独和寂寞。一个大成就者的心中是没有孤独、寂寞的,他视孤独、寂寞为人生至高享受。比如今晚在座的有两百多人,我就要考虑到这两百多人的感受,照顾到这两百多人的情绪,把自己分成两百多份,所以今晚我就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人。等共修结束就剩我一个人时,那分出去的两百多份收回来了,我又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有几个人能达到欣赏孤独、寂寞的境界呢?多数人工作之余都是在家里看电视、喝茶、聊天、煲电话粥,要么找几个人一起所谓的“论道,修道”,实际上往往是在一起说是论非,不干正事,不务正业。
共同的信仰使我们走到一起。我们都这么年轻,又有这么好的环境,应该好好利用这个环境来学习,成长。能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学习,大家无量劫前都修了一定的福报。每个人没有入道之前所受用的,都是自己过去积累的福报,都是在吃老本。如果用蓄电池来打比方,我们都是没有和电源接通就开始使用的蓄电池。这些电是从哪里来的呢?是原来就蓄好的,也就是我们先天带来的、过去世积攒的福报。除非你得道了,就等于你学会了充电,你的插头就可以接通宇宙这个总电源,这时你才会获得充足的、源源不断的电,你想为谁充电就可以为谁充电,想把力量给谁就可以给谁。
我经常和几个沙弥说:“你们几个的智商都比万行高,只是你们没有万行这么多的学习时间和阅历。如果你们像万行一样努力上二十年,再加上你们先天的智商,个个都会超过万行!就我这么笨的人今天都能当 “大师”,何况你们,个个当大师都有余!三十年做一件事,哪有做不好的?我们缺的不是信心,而是耐心和毅力。既然决定当一辈子的和尚,为什么不做一辈子的计划和打算呢?实现理想唯一的保障,就是付诸行动和努力。
报佛恩的具体体现就是普度众生,做佛菩萨的工具。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报四重恩。我们在娑婆世界索取得越多,拥有的越多,身上的光就失去越多。你喜欢什么,你身上的光就跑到什么上面。比如你喜欢兰花,心想着兰花,你的光就分一些到兰花上;你喜欢金银首饰,你的光就分到金银首饰上。你想到什么,心存什么,你的能量,也就是那团光就流向什么,就分出去一部分。如果娑婆世界的一切你都不喜欢,也就是你的六根一尘不住,你身体的能量瞬间就会充足。为什么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有用不完的力量呢?因为他的六根不住在六尘上,他的力量就不被六尘所分散。当六根的力量充足了,灵性的力量就会更加充足。
世俗的爱好太多,所谓的习气、业障太重了,就是导致众生轮回的原因。轮回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世俗的爱好。可是每次轮回,我们又养成了更多的习气,于是很难再回到源头,很难再回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如果一个人能守住自己的六根,守好自己的本位,不仅自己解脱了,身边的人也解脱了,谁都不会管你。当别人不管你的时候,你不就解脱了吗?不就变得高贵了吗?当你需要别人管的时候,不就被某种力量束缚了吗?一个高贵的人是不需任何力量来管束的。为什么我们需要规矩呢?因为我们还没有达到高贵的层次。所以我们需要管理者,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我们的身心。所以修道人对世俗的一切都不能执著、留恋,世俗的嗜好越多,越难与高境界相应。
为什么学佛先讲“无我”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无我”?做不到无我,就不能和领导相应,不能和自己的信仰相应,人天合一的境界就更不用想了。我们之所以不能和身边的人沟通,不能和自然沟通,就是由于我们的我执太重,真我被牢牢地束缚起来,和宇宙隔绝了。
这段时间听大家讲课,我心生欢喜。尽管大家讲得不算精彩,但我知道很多人都很用心地讲了。不上台讲,就不会发现自己欠缺什么。创造这么好的环境,就是为了让大家能面对面更好地交流。人不可以缺乏思想,缺少交流。如果缺乏思想与交流,人的心理成长就不健全。我们这里这么多年轻人,大家一定要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