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在行为上见真心
释万行上师

每个人都有一个习惯性的放松动作,也就是灵感动作。我们从小当和尚,师父不让你站,也不让你蹲,就让你盘腿。适合和尚的动作就是盘腿。如果不是和尚,你可以东倒西歪,架起二郎腿。人必须形成适合自己身份的姿势和行为,乃至语言方式。

和尚当久了,习惯了,就只会盘腿了,不盘腿就没有精神。腿一盘,不容易累,还容易放松。一放松,灵感就来了。就像社会上的人往那儿一坐,架起二郎腿,就放松、来灵感一样。每天就是再忙,我也要盘腿几个小时。你在座的一盘腿身体就绷紧,就开始烦躁,坐在那里东倒西歪,呲牙咧嘴的。不放松不来智慧一定要放松放松气血才会畅通啊!

中国人在盘腿方面是有基础的,从公元九世纪的宋朝开始,中国人才开始坐椅子。在此之前,中国人吃饭、喝茶都是跪着坐在小腿上,也就是所谓的正襟危坐。饭桌、茶几大约是三四十公分高。

日本人保持了我们中国人的这个传统。当中国人和日本人谈判时,只要是跪坐,中国人就谈不过日本人。如果不是跪坐,日本人就没有灵感了。这是三十年前一个从事外交工作多年的领导说的。他说每次到日本,只要一跪,就很紧张很累,放松不了,就没有灵感。而日本人却越跪越有精神。后来他就不采用日本人跪坐的方式,而是高高地坐着,或者架起二郎腿。这样一来,日本人就没精神,打哈欠犯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日本人往那一跪,下半身的气血都被到了上半身脑袋的供养很充足,所以就有精神、有斗志。中国人从小的习惯是坐高高的凳子上,这样才来灵感,才有精神。每个民族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习惯。

亚洲人是最适合盘腿的,因为亚洲人心脏的力量不上欧洲和非洲人,他们心脏泵一次的血流量是我们的两倍。血流到头上靠的是心脏泵的力量。当你把腿一盘气血自然就往逼,这样就减轻了心脏泵的压力和负荷。中国人要想开智慧,想长寿,想健康,还是练盘腿啊

今天晚上主要是聊一聊你们人生的问题困惑比如在学习活、工作和家庭中的问题,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困惑等等,都可以随便聊。

问:平常心最根本的解释是什么?如何修炼平常心?

师:平常心,下午凌教授解释得非常好。碰到好事不要过分地喜,碰到伤心事也不要过于忧伤。任何事情都只是一个念头,在你内心生起和消失。它有生就有灭,所以不用急。当念头产生时,你排斥它,它不会走;你想留住它,它也不会停留。当恶念产生时,你排斥它,它不走,怎么办呢?换一种方式:我要留住这个念头。当你想留住它时,它马上就跑掉了。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都赶不走,也留不住。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跳出来看着念头。你会看到念头生起一个又消失,生起一个又消失。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发现自己产生不好的念头时,应该是:第一念产生,第二念就觉察到,第三念就地熄灭。他不会变成一个参与者。当不好的念头产生时,他马上就转念。比如当一个人心里产生了一个想偷钱的念头,接着他就想:怎么偷?偷到钱以后往哪里跑?怎么用这个钱?这时候他就变成参与者了。你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看到内心产生了想偷东西的念头时,不去理睬它,不参与它。第二次产生时,还是不理睬它,不参与它,它自然就消失了,不会继续冒出来。之所以有时候一个念头会持续不断地产生,是因为我们变成了参与者。倘若我们不参与,同一个念头就不会持续地产生。这是一种对治妄念的方法。

如何修炼平常心呢?平常心还得通过平常事来修炼。何为平常事?一件事经常发生,就变成平常事了。比如你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很高兴,高兴不到三天,兴奋的心情就平静下来了。你终于大学毕业了,拿到了学位证书,很高兴,高兴不到三天,发现也没什么。这种喜乐的心情不会持续太久,任何一种情绪或念头都不会持续太久。你喜,不会喜很久;你忧,也不会忧很久。事情经历多了,心自然就平静了。即便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过上一段时间,在你心里也会变成一件平常事。因为人是在前进的,不会停留在一个状态里,否则就不会成长、超越和进步。造化在造化人时,就是让人念念起,念念灭,念念在前进。但只要是你经历过的事,都会有一个结果,就是储存起来变成你的记忆。

基督教有个观点,你活着的时候如果干了坏事,临终时上帝就会审判你。且不管上帝会不会审判你,如果生前你做了很多好事,临终躺在床上回忆时,这些事会一幕幕地在你脑海里闪现,就像放电影一样,你会感到很欣慰。如果生前你做了很多恶事,临终时,恶事也会一幕幕地闪现,你会感觉到很愧疚,很后悔。所以,不用上帝审判你,你自己就审判自己了。

千万不要说:“我无住了,做过的坏事都放下了。”你骗得了自己,骗不了造化,是造化给了你记忆。你做的事情别人不知道,但你自己知道。你这一生所做的事情就决定了你临终时的心情,决定了你往生时是平静愉悦,还是悲伤痛苦,而你此时的心情又决定了你往生的去处。是记忆在审判你,而不是上帝。所以人活着的时候,行为非常重要!

问:请问如何消除分别心,进而追求无善无恶、无好无坏、无相无住的境界?

师:其实修行人不是不分别。如果不分别,典座问你:“今天的菜炒得好不好吃啊?”你能说“我不分别”吗?到卫生间,你能不分别是男厕还是女厕吗?做事的时候是需要分别的,不分别是做不了事的。佛教不是不让你分别,而是让你分别而不住。分别完了,事情做完了,就把它放下,心不要继续住在上面,要回到当下,否则就错过了当下。比如我们现在回忆昨天的事情,就等于在分别昨天的事请,是不是就错过了现在?

所谓的无善无恶,无对无错,无好无坏,无相无住,其实是相对的。佛法不离世间法,不违背世间法。在传播佛法的时候,有没有善恶好坏、是非对错?还是有。比如你在台上讲法,看到大家都困了,不想听了,你就不要讲了。如果看到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兴致很高,你讲得也有精神,就多讲一会儿。你是要察言观色的,这也是分别,也是有好坏之分嘛。但是,你要能随时走出这种状态,不被外境和氛围所转而迷失了自己。也就是说你内心要带着觉知,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把握自己。

虽然现在我和你们打成一片,随着你们一起说啊,笑啊。但我还有一个分身,就是那个幕后的操纵者、主宰者,他始终清醒地看着我和你们一起热闹。他永远都不会分别善恶、是非、对错,对他而言,是没有善恶、是非、对错的。他就是我们的根本。但是他要借助这个肉体传法、布道,要和你们打成一片,还是要分别哪里对,哪里错,哪个该做,哪个不该做。

这个主宰者,我们佛教称之为自性、本来面目,基督教称之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之为真主。所谓的佛、上帝、真主,不是指某尊佛或神,而是一种存在,一种力量,一种权威,一种能量,一种振动频率。但是好多人理解成:哦,佛就印度的悉达多嘛,绝对不是在座的每一位。其实,佛、上帝、真主指的是我们在座每一位内在的自性,你们的自性就是佛,就是上帝,就是真主,她是独一无二的,是万物之源!

但是大部分不明理的教徒都把她局限了,认为上帝就是耶稣基督,真主就是穆罕默德,佛就是悉达多,包括在座的还有好多人也是这么认为。你们搞错了,佛、上帝、真主是一种状态,一种境界,一种至高的存在,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你只要与她接通了,你就具有和她同等的力量。当你与你内在的自性沟通了,你是不是就是佛了?当你与内在的真主沟通了,你是不是就是真主了?当你与内在的上帝沟通了,你是不是就是上帝了?道理很简单。

问:受家母再三叮嘱,有一事请问上师,我弟弟有一对孪生兄妹,一岁多,这对兄妹天生聪慧,前两天独自在阳台玩耍,突然惊慌失措地跑出来拉住奶奶的手,让她到阳台上去。当我母亲到了阳台,顿时汗毛竖立,感到恐惧。请师父开示,遇到此事应该如何应对?

师:小孩子的天眼是开着的,没有关闭,大人看不到的他都能看到。小孩子是不是都有个共性,喜欢在阳台上对着天空喊叫?其实他不是在乱喊乱叫,而是因为看见了某些东西。尤其是晚上,他看得见隐态的东西。可是有时候小孩子说的话,大人以为他是瞎胡说。如果父母是学佛的,就知道小孩子说的是真话,他的天眼看得到。当小孩子看到一些情况时,父母不需要惊慌,只要把他拉回来就行了,这对小孩子来说很正常。

造化在造人的时候,是非常微妙的。女孩子在十三四岁,第一次出现生理期时,天眼就开始关闭了。男孩子到十六七岁,生理成熟,有了欲望之后,天眼也开始关闭了。在这个年龄之后,天眼都是关闭的。

人体有上下两个通道,当上面那个通道打开时,就与佛与神与天道对接,与他们对应。而当人成熟以后,就要走凡夫路线,生儿育女,下面的那道门就打开了,上面的那道门自然就关上了。但是修行人在修到某个阶段时,下面这道门必须关闭,否则天眼打不开,天门也打不开。人体就这两个通道,能量从上面走,下面就要关闭;能量从下面走,上面就要关闭。

所以,每个宗教都要求出家的教徒禁欲,在家的教徒节欲。出家人不禁欲,下面那道门不关闭,上面这道门、这个天窗是打不开的。因为能量都从下面漏掉了。要想把上面的天窗打开,下面的这个地门、地库必须封闭。

汉传佛教对俗家弟子没有特别强调这方面的问题。而道家和密宗特别讲究,他们要求在开顶的这段时间,俗家弟子必须夫妻分居。而出家人本来就禁欲,修炼的整个过程,从始至终都是禁欲。因为必须转化能量,让它往上走。

民间的狗经常在半夜里叫。我们会说:哎呀,又没有人走夜路,也没有人偷东西,狗干嘛叫呢?狗是从来不乱叫的,它的天眼也没有关闭,不仅能看到人间的事物,也能看到出世间,也就是四维、五维空间的隐态众生。比如天人来了,或者阴间的众生来了,它也看得见。当四下无人,没有任何动静时,狗却对着天空狂叫,那一定是它看到灵界的众生来到周围了。

在农村,如果狗对着某个方向叫个不停,过几天,对面村庄或者附近某个地方肯定有人要死了。狗在几天前就看到黑白无常来抓人了。而人看不到。在农村,这种现象特别多,城里人则无法体会。

为什么造化把其他动物的天眼都关了,唯独没有把狗的天眼关掉呢?其实把狗当作我们的朋友为我们看家护院,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就是造化的安排。人只能看到显态的、有形有相的东西,看不见灵界的、隐态的东西。除非通过修行把天眼打开了,才看得见。

问:古人说,一个人大公无私到极点就是自私,一个人自私自利到极点就是大公无私,如何理解这句话?

师:大公的确是大私,是真正的大私。而大私就是大公。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观点。比如雷锋就是大公无私,他一心为人民服务,结果呢?声名远扬,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雷锋。这是不是成就了他的大私?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雷锋一样大公无私,都有大公的胆量和气魄,你们可以想象,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状态?是不是充满了关爱、温暖,很祥和,很和平?

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心胸和气魄啊!每个人都在索取,都想占有!一个人要想得到功名利禄,首先要敢于舍弃功名利禄,把功名利禄让给别人,帮助别人获得功名利禄,最终你必然会获得功名利禄。这就相当于佛门里所说的“欲得,先舍”。如果你想直接索取,直接获得,你是得不到的。想得,就要先舍,舍的目的是为了得。当你舍的时候,可能不是抱着想得的目的。但是,只要你持续地舍上几年,缘分就会慢慢地聚拢过来,你的人品就会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时候你就是在得。

无论你是有意的舍还是无意的舍,只要想得,就必须先舍。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要想满足你的欲望,实现你的理想,你也要先舍,也就是要先大公。这是一种智慧,是自己在跟自己较量。你敢于先舍,就说明你战胜了自己,你有智慧、有心胸、有器量,最后你必定成功!愚昧无知的人都是用私的方式、索取的方式来为人处事,结果人脉、社会关系越来越少,越来越差。所以,在舍与得上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心胸、器量与格局。

问:说女性的心胸格局有局限性,修到一定程度时,心胸格局会很难打开。而男性相对容易一些,越修,心胸会越宽广。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突破?

师:因为女同志喜欢在小事上计较,遇到大事还真不计较。男同志恰恰相反,不计较小事,但遇到大事,他是拿命来跟你拼,在所不惜的。女同志遇到大事反而认命了:算了,我不跟你计较。可能是生理的不同导致了心理的不同,从而决定了男女心胸器量、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表面上看,男同志做任何事情似乎都很容易打开,但其实内在并不容易打开。而女同志恰好相反,刚开始做一件事或接触一个事物时,她是很容易打开,很容易接受的,因为她是感性的。她一旦认可你是一个好人,就会觉得你是全世界最好的人;一旦否定你,又会觉得你是全世界最坏的人。她不会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你。

女同志做任何事情都是百分之百地投入,用的是全然的力量。而男同志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所保留,用的是部分的力量,分散的力量。你们在座的女同学将来有男朋友时,如果他不是百分之百的爱你,这很正常,你不要抱怨。因为生理的特点决定了男同志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的能量无法全然地集中在一个点上。佛教讲佛性是不分男女的,怎么会有男女之别呢?由于人在生理上有男女之别,我们的心意识存在着分别的这股力量,所以就有男女之别。但是,如果是修行人,而且修到了一定高度,则不存在这种男女之别。只是在一定层次下,才有男女之别,有生理与心理的不同。

佛门里说,女人除非修成大丈夫才能成佛。这并不是说女人的身体必须变成男人的身体才能成佛,而是指女人把自己的心胸气量修成像男人、像大丈夫一样,才能成佛。

社会上,包括佛门里,的确有一些女人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她们的心胸器量、胆识魄力一点都不亚于男人。但是就比例来说,巾帼英雄毕竟是少数。可能是因为过去的社会给女人的机会太少了。而现在是新时代、新社会,女老板、女领导越来越多,她们的能力甚至比男人还强。但是真正有福气的,还是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女人,女人真正的成就还是体现在家庭里。

问:人生奋斗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生命终将归于尘土,得到的金钱名利哪一样都带不走,为什么还要奋斗呢?(众笑)

:我不知道你们在座的谁在奋斗?有没有奋斗的人?我给你们讲讲我奋斗的意义吧!我也在奋斗,曾经是奋不顾身地奋斗。但这两年好像是奋而顾身了。我奋斗的意义是什么呢?我认为我既然是一个人,就要有责任心,事情一旦落在我手里,我就要把它做好,不能让它有头无尾,有始无终。

因为我代表了一个界别——佛教,我们出家人就代表了佛教。我也代表了东华寺这个团队的形象。说得再大一点,我代表了中国人。无论你代表什么,代表的群体是大是小,生而为人,你总要为你的衣食住行负责,为你的家庭负责,你必然要去奋斗。有时候奋斗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报父母恩,为了防止自己堕落,怕自己落伍,被社会淘汰,这些都有可能。

每个人奋斗都有他的想法和意义。为什么我要奋斗呢?比如我十五六岁奋斗时,是为了将来能成功、有钱,可以找个好媳妇。好多男孩子都是这样想的,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啊?你看,你们都不敢承认!反正我没出家之前就是这样想的——我要当万元户,盖个大宅子,买台拖拉机。那时候不知道有轿车,只知道有拖拉机。还要娶个媳妇,生个儿子,光宗耀祖。出了家之后,我也奋斗,因为我要成佛,要弘扬佛法啊。

结果这一奋斗就是几十年,真的是忘身了。在这二十几年中,有时候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有时候是出于责任心和使命感,有时候是怕自己落伍跟不上同行。在不同阶段产生了不同的想法,促使我不停地奋斗。只有奋斗才能实现那些愿望。我总认为奋斗成功之后,就能影响和改变很多人。

当过了那些阶段之后,现在我也在奋斗,但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奋斗,不像前几年那样,是一种外在的、目的性很强的、功利的、有限的奋斗。一个人真正的奋斗是回归到自己的内在,是一种内敛的、无形无相的、没有理想和欲望的奋斗,一种完全无求无欲、随缘而行的奋斗。

昨天晚上我讲到, 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30岁之前看你的知识,所以要学习知识;30岁到50岁这个阶段是看你的能力,所以要培养能力;50岁之后,只看你有没有思想境界。在座的都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你们还在读书阶段。这时候就要看你们的学习了,你们的学习情况就可以代表你们的能力。将来你们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了,你的为人处世就代表了你的能力。一个人活到50岁,该有能力早就有了,如果没有也不容易培养了。这时候就要检验你的心胸、器量、格局和境界了。

我们的心,也就是我们的思想,不能从始至终都不变。人要根据需要而改变,而成长。不变,说明没有成长,没有进步。但是,你的成长进步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要,符合人性道德的标准。如果违背了社会的准则与人性道德的标准,你的成长是不会健康的,最终你也无法立足于社会,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每个人奋斗的意义都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奋斗的意义也不同。因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的想法是不同的。

问:请问如何进入中医的大门?

师:学中医,就读《黄帝内经》,把它读懂读通,背诵下来。否则,你学中医是入不了门的,你的中医理论也建立不起来。因为中医理论离不开《黄帝内经》。但这还不够,还需要临床经验,你还要拜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为师才行。现在学中医不像过去,过去学医还要去采药,自己制药,要会识别药。现在有现成的中药,你只要会开方治病就行了。

问:不是只有具有修行功夫的人才能得到中医的精髓?

师:也不是这样。但过去学中医的人都有静坐修行,都懂养生。而一个真正懂修行的人也一定懂中医,否则绝对开不了悟。因为不懂中医,就不懂身体的奇经八脉、十二经络,不知道生理气血的流程和运行规律。比如不知道在不同时辰,气血流到身体的哪个部位,你也就不知道如何用功,如何吐故纳新。

就如同道家讲的采气炼丹,虽然佛家不讲这些,但只要按佛家的修行方法去炼,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吐故纳新的采丹。比如用佛家的吉祥卧,自然就达到了采丹的效果。佛教讲,打坐时要盘腿,沉肩,开胸,下颌内收,脖子微微往上伸。当这个姿势一锁定,气血自然就往上走,脑袋就不缺氧。这些都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我们生理的运行规律非常微妙。

一个人有没有禅定功夫,修得好不好,就看他肩膀塌不塌。但是在社会上,女孩子千万不要找塌肩膀的人做男朋友!塌肩膀的人,什么担子也挑不了,是不负责任的。当然,现在西服的肩膀上都放了垫子,是不是塌肩膀你也看不出来。但是你最好拍一下他的肩膀(众笑)。肩膀平的人火气大。肩膀平,是不是气就提起来了?所以他随时都会爆发——发脾气!

将军一般都是平肩。文人墨客,喜欢到处游说的人,都是塌肩。塌肩的人不能做事,承担不了具体的事情。一遇到具体的事情,他就觉得繁琐,不喜欢。这样的人就喜欢给别人提建议,出谋划策,让别人去实施。

问:什么是善缘?

师:善缘就是对你对别人都会有好结果的缘。

问: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给自己一个恰当的定位?

师:在一生当中,我们可能会选择多个职业,不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也没有必要一辈子就做一件事。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的,环境也会变。无论什么事情来到你面前,你都把它做好,只要随着自己的因缘去做就行了。但前提条件是不妨碍别人。

问:如何走进人群,走进社会,又能保有自己,保护自己,保证自己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师:这是需要锻炼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首先你要对别人好。你以什么态度、心态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心态反馈给你。你对人家好,人家肯定不会对你坏;你对人家坏,人家肯定不会对你好。但为什么有时候你对别人好,结果人家却对你坏呢?那说明你对别人的好没有恰到好处,没有对症下药。你所谓的好,只是你需要这种方式,你就用这种方式去对待别人,但对方可能根本不需要这种方式。

就我而言,我认为你对我好,尊重我,只要把我的书多看一看,按我说的去做就行了。不需要天天跟在我屁股后面,叫着“万行上师、万行大师”。不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别人交往,要用别人喜欢的、需要的方式与他交往。

问:古来高僧大德都以振兴佛教事业为己任,而现在并没有这样做的人。这是因为这个时代佛教的发展已不适合做这样的整顿,所以高僧大德用了其他方式来振兴佛教事业,还是因为这样的人还没有出生?

师:任何时代都有视佛教为己任、为自己生命的高僧大德,也有利用佛教来敛财的假和尚。没有假和尚、坏和尚、差和尚,就无法衬托出好和尚、有修为的和尚,这是一种平衡。

很难说谁好谁坏,世间法都是以表相来论。按佛教的说法,扮演坏角色的人境界更高。比如寺庙的四大天王、哼哈二将,都是凶煞恶神的样子,但他们也是菩萨再来,只是扮演了负面角色和形象。因为人都怕坏人,不怕好人。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有时候也会示现凶煞恶神的样子。所以,好人未必就是好人,坏人也未必就是坏人。有境界的人往往敢示现成坏人来做事。而没有境界的人只会示现成好人来做事。但这也要看因缘,看环境。只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就是动机和初衷,这只有你自己知道。从表面上看,可能别人无法知道,只能以表象来评断你。

问:一个自卑的人如何打破自卑的心理?

师:你要问问自己:我哪一点比别人差?为什么要自卑?是长矮了还是长胖了,还是哪一点比别人差?如果你觉得自己矮,历史上有很多伟人——美国的巴顿将军、中国的邓小平,不都很矮嘛?矮未必是坏事,只要协调健康就好。如果你胖,但是健康,那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是病态的胖就没有问题。外表不是很重要,是否有能力、有才华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看你的人品,看你是否有智慧,看你内在的魅力是否散发出来。靠身材、脸蛋吃饭,能保持几年?靠才华、能力吃饭也不见得会有好人缘与成功的事业。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要靠内在的修为、内在的人格魅力。人是会老的,只有智慧不会老,魅力不会老,而且智慧和魅力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愈发散发出它的光芒。不要在五官上、外在的东西上下太多功夫,要在心性上下功夫。

问:为了面子而忍耐,是不是对自己的残忍?如何正确处理呢?

师:人或轻或重都好面子。人若不好面子,恐怕也就不会太在乎自己的尊严了。尽管面子和自尊是两回事,但有时候我们是分不清的。

正因为人要维护面子,所以都愿意积极向上。每个人都愿意把事情做好,展现自己积极阳光向上的一面。当一个人连面子都不在乎了,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当然,破了我执的证道者除外。从某种意义上讲,好面子,维护面子也是好事。但要有个度,过了度就会很辛苦很累。尤其是对修行人来说,放不下面子,就无法超越自我。

问:因为被伤害而无奈地产生了自我保护的本能,这是变强大了吗?

师:有时候,我们的确会因为被伤害了,而处处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保护自己。所谓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总认为遇到的都是坏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世间上毕竟还是好人多,不可能碰到的都是坏人,你还是应该相信他人。

你信任别人,本来别人可能对你不好,但是由于你信任他,他会不好意思对你不好。只要你能长期保持健康的心态,把所有的人都想成好人,慢慢地,你招感来的都是好人。如果你的心比较阴暗,总觉得身边的人、遇到的人都是坏人,你散发出来的都是不好的气氛和磁场,好人到了你身边也会被感染而变成坏人。所以,保持正面的心态、正确的心念非常重要。

问:怕被超越而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无法展示自己的自信,该如何突破?

师:任何东西都应该与他人分享。如果你成功了,不与他人分享你的成功以及你成功的方法,你的成功也没有意义,你也得不到他人的认可。只有与他人分享了,你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才会真正喜悦。这时候你就超越了自己的狭隘,这才是真正的超越、心灵的超越。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你是不会真正喜悦的。人活在世间,都需要被认可、被认同,否则你是找不到快乐的。当你事事都能与他人分享时,别人是超越不了你的。就是超越了你,你也会为对方感到欢喜。当一个人拥有慈悲与宽广的心量时,他是无敌的。

如何突破呢?当你产生了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的心态时,你就反着来,跟自己的念头对着干,主动去与他人分享。你分享一次,就突破一次,分享二次,又突破二次,慢慢地,你就把心量打开了,你的自信就产生了。实际上当你与他人分享时,你是在得到:得到了分享的喜悦,得到了心量打开的欣悦,得到了自信,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得到了善缘。

问:请问如何才能找到真我?

师:一个人的真我,也就是真心,要靠他的道德品质来体现,而道德品质要靠他的为人处事来体现。怎么看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呢?就是看他的为人处事。道德品质不是真心,不是真我,但又不离真心真我,他们是一体的。学佛人的真心真我要靠他的善心、善愿和善行来体现,从这里能见到真心。

问:为什么有的出家人可以结婚?

师:如果是从小出家,没有结婚的,就不能再结婚了。比如我是从小出家,不可能现在再去结个婚吧?而有的人是半路出家,原来是结过婚的,如果要出家,就必须离婚。但这时候他已经有孩子了,作为父亲,尽管出了家,他还是要对孩子负责。出了家的父亲回到家里,孩子也要称他为父亲,或者称师父也可以,因为他已经出家了嘛。

佛教是很民主、很开放、很自由的,并非一定要童子、没有结过婚的人才能出家。就算结了婚,有了家庭,如果能把家庭关系处理好,安抚好对方,不让对方受到伤害,也可以出家。如果你没有安抚好对方,让对方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你最好别出家。因为你的快乐、幸福是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那是不行的。

问:在拥挤的公车上,旁边人的行为诡异,我会本能地提起警觉,甚至怀疑他是小偷。或者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一旦超过我预期的距离范围,我也会产生怀疑,甚至拒绝。这正常吗?

师:确实会有这种情况,这很正常。你有这种自我保护意识是好的,但不要把每个人都想成坏人。这时候就看你的智慧了。凡事有个度就好。

问:我该如何放下这种怀疑的心态呢?

师:不需要放下,在现在这个社会,你有自我保护意识未必是坏事,只是一个度的问题。

问:设想如果万行上师当初没有选择进入佛门弘法,现在会从事什么工作呢?(众笑)

师:现在可能是农庄庄主了,因为我特别喜欢劳动。在没出家之前,我就承包了鱼塘养鱼,承包荒山种果树,养牛养羊。我特别喜欢种植业和养殖业。包括在佛学院读书期间,宿舍的走廊上都要养几盆花。甚至我跟隔壁宿舍的同学说:“你们的花我都包了,我来浇水、看养。”在闭关的七年中,山洞里总有花,我也养着,甚至跟它们交流,因为它们也是一种生命。我觉得这是一种生活乐趣和情趣。现在我当了和尚,还租了很多地,自己种茶,种花生,种菜,我喜欢搞这些。

问:青年学生人生阅历尚浅,没有社会经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应该如何选择?包括职业、恋爱、婚姻等。

师: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