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人本佛教

这几天我听大家的学佛心得,觉得大家都是用心在学道,在感受道。按照佛教的规矩,今天是我这个师父向你们讨“包子钱”的时候了。这七天之中,你们吃了那么多包子,所以现在我就要考你们功夫了。没有功夫,就要交包子钱了(禅七的收获与心得感悟)。交包子钱是怕你们担业障,交了包子钱就不用担业障了。在过去,禅堂的规矩就是这样。

你们写的偈子我都看了。但多数还是提了问题,现在我就把你们写的东西念一念,并针对你们的问题逐一解答。

一:在禅七的第五天、第四只香的时候,寂然,了了分明,无时间空间的痕迹,身与心了无可得,言辞不足以比喻、形容。

偈子:非二非一也非无,是海是水是波澜,无转无断更无绝,且星且月且璀璨(此般境界如幼儿睡觉初醒时)。

师:他这首偈子描写的是他当时心灵的状态和画面。如果他的身心不协调统一,是不会出现这个画面的。只有身心都放下了,空掉了,同时还保持着觉知,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但是,当时他经历的境界和心灵显现的画面远不止这些文字的描述。

这种境界是真实存在的。初入定时,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因为这时候头脑还没有产生念头,你是处于一的状态,不会分别,更不会分析、判断。到了二的状态时,你就会分别、判断了。这是修行的必经阶段,最初的明心见性就是这样的画面。问题是他能否始终保持这种状态和境界。倘若能始终保持不丢,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不会破坏、搅乱这个画面,这时候就可以试着出去做事,看看外境是否能把你的觉知和这个心灵的画面破坏掉。

这也说明这个居士是再来人,过去用过很多功夫,才会在短短的七天之中克期取证,非常难得。这些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境界和感受,应该恭喜!

二:自在堂中观自在,七日自在未开悟;他人学佛为成佛,我随师父去行法。

师:这个境界也好啊!他没想着成佛,只想跟着我去弘法,普度众生。说明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大事放下、忘掉了,(师很开心地抖了一下手中的小纸片)你们说他的境界高不高啊?(众:高!)

可是一般人的想法都是:我自己先成了佛,再去普度众生。而这位老兄的境界和观念却不同,这七日我虽未开悟,但是很自在。我不急着成佛,只想跟着师父去弘法。你们说他开悟没开悟?放下没放下?解脱没解脱?他已经解脱了嘛。如果没解脱,他就会说:哎呀,我还没有开悟,还没有成佛,还没有了生死,我不能跟你去弘法呀!可是这位朋友把一切都放下了,什么开悟、成佛、破无明、了生死,都与我无关,我只要跟着师父去普度众生。这就是境界!这是胆识魄力!这就是根基!这就六祖讲的“直下承担”!

可是我们学佛人的脑袋里除了业障还是业障,其他东西都装不进去。临终的时候会去哪里呢?只能去三恶道。你活着的时候整天惦记着业障,从来没想过发心、奉献、成佛、弘法等等,你生前什么记得最多,命终之后,它就成了你的方向,你就被它拉扯过去了,这就是业力!

三:开悟得道何其功?自在堂中不轻松;七日参得一身汗,身倦神清心已空。参!参!参!打起精神来,坐香堂中寻般若,不如红尘行香中。

师:挺有意思,前面他讲的是自己在禅堂中身心的感受。最后一句“不如红尘行香中”,意思是说,还是要到红尘中去修,在红尘中修的才是道,红尘中的任何东西都没有脱离道,都是道。在自在堂中是修行,在红尘中也是修行。这就是所谓的理事不二,世法与出世法是一不是二。你在禅堂里会用功,在红尘中也会用功;你在禅堂里不会用功,回到红尘中也不会用功。反过来,你在红尘不会用功,到禅堂里来也不会用功。环境虽然不同,但是心只有一颗,它是不会变,不会动的。禅堂里会启用,红尘中也会启用;在中国会启用,到了美国也会启用。所以他的观点是对的,我十分赞同。

四:禅七六日半,身心空大半;闭七将解七,原是开新七。

师:这个境界说得太好了!是不是看过佛教对禅七的开示啊?(师非常兴奋)他说闭了七天关,今天结束了,但这又是新禅七的开始,也是修行的开始。他也是说明生活是道,红尘是道,无处不是道。作为一个修行人,就应该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工作,以红尘为道场,以你生活、工作的场所为道场。他们的见地都非常正确,有了正确的见地,在修行途中才不会迷失方向,最后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五:修行中的一切境界都是沿途风光,我想将修行中的所悟所得用在生活中。沿途风光并非我所追求,但修行中一定会有沿途风光,请教上师,在什么境界下需要特别注意?又应该注意什么?

师:刚才讲到,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被转,靠的就是一个觉照。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时刻带着警觉,同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只有头脑冷静了,身心才会清净。身心清净了,又会使头脑冷静下来。它们看似两件事,实则一体分不开。身心原本是一体,是很协调的,只是我们听到很多邪见,产生了很多邪见,长期固执,走向了极端,导致身心分离,也导致思维走向了极端,带着强烈的我执。带着我执做事,肯定不会圆满。为什么说修行人必须放下我执,放下所有的计划,只按老师说的去做呢?在这七日之中,如果你能把头脑放空,什么都不想,只听禅堂钟板和维那师的号命,融入钟板中,就意味着你已经解脱了。

六:轮回是因为找不到解脱之门,经明师指点就会找到大门,走出大门就解脱了。请问上师,门在哪里?

师:门就在我们心里,心就是门。是什么锁住了这颗心呢?就是观念。如果你树立了正知正见,你就找到了打开这道门的钥匙,门就会向你敞开,你就因此而解脱了。

佛的思想都是正知正见。在未闻佛法之前,我们用的都是我知我见。现在闻到了佛法,就要把我知我见放到一边,用佛知佛见,也就是正知正见,否则你是无法解脱的。闻到了佛法,就要给自己进行大换血、大洗脑。有的人说学佛就是洗脑,这句话说得很对,而且不仅是洗脑,连身心灵都要一起洗。如果你不能接受佛法的洗脑,你是成不了佛的。如果你接受魔的洗脑,你就成了魔。不要怕被洗脑,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被明师洗脑,被佛的经典洗脑。如果你不愿意被明师、被经典洗脑,你就不要学佛。带着我知我见学佛,你怎么会受益呢?要想开悟,就要用佛法的甘露把你的身心灵彻彻底底地清洗干净。

七:怎样才能让自身的风水变得更好?

师:如果你能全盘接受佛法,你自身的风水自然会改变。

八:我母亲的身体不好,我想为母亲祈福,用我十年的寿命换母亲的身体健康。请上师和佛菩萨加持我满愿。

师:你有这一善心、善念,因果已经开始转变,你的母亲已经受益了。祝你如愿以偿!

我们的心灵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发动机,它不仅具备了收的功能,还具备了发的功能。我们的每一次起心动念,都是向宇宙投放一次信息,向宇宙的众灵做一次呼喊、求助。所以古人说善恶皆由一念起。你时常生善念就得善果,时常生恶念就得恶果。而一个真正得道的人,无论善念恶念都如如不动。在成佛之前,我们要念念生善;在成佛之后,也就不存在生善念还是生恶念了。

九:在某种情况下被吓到而产生了阴影,应该如何才能消除这种恐惧感?

师:如果能回到当时被吓的地方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回去,就在自己家里静坐,回忆当时的场景,然后慢慢地出定。多想几次,那种信息慢慢地就会被洗掉,被吓到的阴影就会慢慢淡化,你就会从那种状态中走出来。因为被吓的时候你没有心理准备,而现在你是有意识地进入这种状态,然后有意识地走出这种状态,所以这种印记就会慢慢淡化,乃至最后完全消失。

十:夫妻在修行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师:最好就是你们的另一半也学佛,有共同的信仰。如果你们能成为同修,那是最好的。如果实在没有共同的信仰,那么我们学佛的人也要尊重他们,接受他们。换句话说,我们先学佛,就意味着我们的觉悟高。当我们做好做到位了,他们也会跟着学。因为你在学佛前后的表现,会给你的另一半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比如在学佛之前,你常常夜不归宿;学佛之后,你每天下了班就直接回家了,周末也会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出去走一走,玩一玩。这就说明你学佛之后有了很大改变。如果你能影响和改变你的另一半,说明你修行有进步,学佛学到家了。学佛本来就是要自度度他的嘛。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如何证明你进步了?首先是把你身边的人度化了。如果你学佛之后,身边的人变成了你的逆缘,不理解你,瞧不起你,甚至给你设置障碍,那说明你学佛没有学好学到位。可能刚开始他们不理解你,说你是迷信,甚至讥笑你,这都不要紧,只要你坚持按佛的教法去做,即便他不了解佛法,也会被你感动,佩服你的精神。因为这种感动,他会生出好奇心,来和你探讨佛法。这时候,你就把他度了。

十一:我的工作是计算机软件方面,用脑太多,想换一个能多与他人接触的工作。请问哪个行业适合我?现在该如何做?

师:你已经意识到了长期从事计算机工作,不怎么与人打交道,很难进步。人要想进步,最快的方式就是与人打交道。只有在与人打交道时,你才能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然后你才知道如何去修正自己。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机会与人打交道。有的人学的是专业技术,每天都躲在办公室里忙自己的技术工作,没有机会接触他人。其实,如果你真的能多年如一日地关在办公室里,只和自己的业务打交道,这说明你的心很清净,你的定力已经强过常人许多倍。一个身心不清净、没有定力、不能忘我的人,是不可能多年如一日地坐在办公室里,和自己的工作融为一体的。

现在许多年轻人,屁股上像长了钉子一样,在办公室里坐不住。我刚出家的时候,老和尚说:“我这里不要勤劳的人,只要懒的人。能坐在这里一天不动的人,我才喜欢他。”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才明白老和尚说的有道理。一个人如果连坐都坐不住,又怎么能降服自己的心呢?每天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说明你的心非常浮躁。带着这样一颗浮躁的心,怎么能入道呢?你能在计算机面前几年如一日地坐着,说明你已经有了定力,在禅堂的禅凳上你也坐得住。

但是有一点,你长期跟机器打交道,当有一天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你会措手不及,不习惯。因为人是瞬息万变的,而机器是按程序运行,一成不变的,所谓的变只是人为操作上的变化,人不让它变,它是不会变的。当然,如果你想提升自己为人处事的能力,就需要适当地接触人。而且你已经闻到了佛法,在以后的为人处事中,就要拿佛法的理念与人打交道,这样,你做人做事就会准确到位,比常人省很多心。因为佛的理念是不会错,不会被淘汰的,无论在哪里都能起用。

十二:您说打坐时,要从眉间看出去。我自己的体验是要从眉间上方高二指的地方看出去,才更舒服、更放松,请问是否我潜在的天眼是在那个位置?还是别有原因?

师:你说的是对的。我所说的看并不是往下看,也不是平视,而是从这个地方(眉心上两指处)看出去。你的眼睛一闭,这个地方就像一个视屏、一扇天窗,你会以为这里破了一个窟窿,会用手去摸一摸,敲一敲。你的感觉没有错。

十三:打坐的时候,感觉身体的一些部位堵塞不通,通常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如何对治呢?

师:打坐的时候不要驼背弯腰,一弯腰,胸腔就堵住气了。我们腰部以下的气能沉下去,但腰部以上的气是沉不下去的,所以打坐的时候有个动作叫“沉肩开胸”,就是要把胸部的气呼出去。在上座的时候,要多呼几口气。把胸腔里的气呼出去,你就不会有烦恼了。我们之所以有烦恼,就是因为中焦的气没有呼出去,堵在这里难受,憋得发慌,所以才会发火。

十四:静静听蝉鸣,反闻闻自性;忽而定境现,当下了三心;境在静中行,能所是一因。

师:这是个高手,是大根器再来啊!才七天就能悟出这样的境界,写得这么好。他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境界。其中既有见地,也有修行的境界,还有未来的志向。所谓见地、修证、行愿,这首偈子里都有了。最后一句“能所是一因”,就是能所不二,能所都是从心里面发出来的。能在当下就把过去、现在、未来三心都空掉,很难得!这次禅修班没有白干哪!

十五:东华禅寺临济禅,万行上师法脉传;自在堂上参七日,无佛无我也无禅。觉照二字在眉间,头上莲花为止观;修得无为一切圆,万法修得心自在,留得空字在心间。

师:你看他说得多好啊,最后就是要把心修空,什么都不住。虽然前面的境界那么多,什么东华禅哪,万行的法呀,觉照在眉间哪,头上的莲花呀,最后都落在空上。你们看人家的境界高不高?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是很惭愧。人家打坐七天就有这么高的境界,我当了二十八年的和尚,也才知道“留得空字在心间”。只有空才能生万物,只有空才能超越万物,只有空才不会留下被业障攻击的靶子。所以,什么都不要执著,保持一个空。看来,第一期从一百五十多位报名者中挑选出来的这三十位,都是大根器的人。

十六:A、东华一枝花,动念来折花;花今在手中,扬手处处花。寂然然,相灿灿,用腾腾,是何物?参!

师:这个偈子可是有点禅机的唷。这也是讲他修行中出现的一种境界,不仅是生理上的反应,还有心灵上的反应。没有经历过生理上的真实反应,是写不出来这个画面的。尤其是他讲的寂然然,相灿灿,说明他眼前的影像是灿烂的。

B、禅修班上教习禅,日夜用功不休闲,究竟何物才是禅,请君凝神住心看。

师:这一段写的是方法,上一段写的是境界,既有方法又有境界,写得多好啊!下一期,我更有信心,更要把它办好了!

C、修行的过程就是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你是认不清自己的。

师:在明心见性之前,对自己的自性我们虽然没有证悟,但可以解悟。佛法的修证分两步,首先是解悟,只有解悟之后才能证悟。如果你连理论上都不能理解和接受,想证悟是不可能的。所谓修行首见地,只有理悟之后再去用功办道,最终才能证悟,在果地上获得圆满。

十七:心态的修行是不是找那种不是自己的感觉?

师:心态的修行,是让你提高思想境界,转变心态,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只有这样才说明你的心态转变了,认识提升了。如果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修行就是要离开家庭,绕开社会,这纯属邪知邪见。离开家庭,放下工作仅是修行中一个很短暂的阶段,如果修行十步为圆满,这个阶段只占了一到两步,绝对不会超过三步。剩余的七八步必须去面对家庭,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越,达到圆满。佛法最终是要用在红尘中,所以你也要修在红尘中,悟在红尘中。短暂地离开红尘,是为了更好地回到红尘。

十八:三《心》供《月》照东华,自在堂里观莲花;失散孩子来相聚,皈依上师要回家。不管风吹和雨打,斩妖除魔在当下,东华花更花。

师:说得太好了!(师异常高兴)斩妖除魔就是要在当下,什么都离不开当下,离开了当下,什么都建立不起来,就是建立起来了,当下也要把它砍掉,因为你是一个超越了的人嘛。有的人说超越的人是不是立在中道?错了,超越的人既不在左,也不在右,更不在中间。超越之后就无我了,无我就与万物融为一体,以万物之相为相,以万物之体为体,以万物之动为动。万物不动,他不动;万物动时,他才动。没有了个体,哪里还有中间呢?

十九: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生病的状态,是应当当作消业障呢,还是上医院治疗?能不能求上师加持?

师: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有些病是业障病,你可以忏悔;有些病不是业障,而是正常的生理性疾病。比如感冒,可能几块钱或十几块钱的药就治好了,如果你当作业障病,不去看医生,天天受着煎熬,熬上十天半个月,就是两个结果:要么病好了,为什么好了?因为身体有免疫系统,会自我疗愈;另一个结果就是由小病拖成了大病,譬如变成肺炎什么的,最后还得上医院,花更多的钱。

修行人也是人,生病是正常的,不一定生的就是业障病。正因为生病,才让我们知道什么叫:健康的人才是神仙,没病的时候才是解脱自在的人。生病也是你修行的一个助缘,你应该感恩它,不要排斥它。生病是因为你以往的心态错误,失衡,走极端的结果。身心一旦不和谐,生理随之就会出问题,并以一种病痛的形式显现出来。比如溃疡、肿瘤之类的病症,都是身心不和谐留下的痕迹。既然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打坐的时候,就可以和生病的部位沟通。它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灵魂。

二十年前我曾经跟一个修行人进行过一次辩论,我的观点是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无论生病的还是健康的细胞,都是一个灵魂。他不相信,说我们只有一个灵魂,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灵魂呢?随着科学的进步,许多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灵性的科学家经过实验和论证,证明我们人体的细胞,无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的细胞,包括癌细胞,都是一个灵魂。所以现在有一个门派治疗癌症的方法就是打坐,与不良的细胞、癌细胞沟通对话,慢慢地,癌症就治愈了。既然我们体内的细胞都有独立的灵魂,和我们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向它发出信息,与它沟通协调,它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身心必须非常宁静,进入一种非常深沉的状态,你才能与癌细胞沟通,安抚它,从而把病症化解掉。

二十:首届禅修班如幼儿园,不知进阶的小学何时会办?我们要有哪些进步才有资格入学?这也是我们回去后要努力的目标。

师:其实这七天你们能坚持下来,说明这个幼儿班你们已经合格毕业了。回去要把这七天在东华寺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给周围的人。如果觉得自己不会讲,怕讲错了,可以把我的书传给大家看。别人因为你而入道、悟道,你也会有功德福报。

二十一:禅七一直不吃饭,到了第六天晚上,有些心息合一的样子,听到敲钟也不愿意下座,晚上回到宿舍一直都是心息合一的状态。第二天早晨起来,三点二十的时候,感觉比以前进步了一些,但不再有心息合一的感受。

师:这说明你已经很清静,很放松了,才能达到心息合一。心息合一就是心念和呼吸融为一体,念头不跑出去了。呼吸不乱,念头就不乱;呼吸一乱,念头就乱;呼吸宁静微细,念头也宁静微细;呼吸慢慢地空掉,念头也会慢慢地空掉。最后你会感觉到,身体、呼吸、念头以及外界的一切都空掉不存在了,但是你又保持着清明的觉知。能出现这样的状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为六天没有吃饭。

我们吃的食物产生的是阴性的能量,虽然有些植物是助阳的,但是吃进身体以后,还要拿身体的阳气去转化它。而有些食物是阴性的,摄入身体以后,需要更多的阳气去转化它。所以吃饭之后,阴性能量摄入身体会导致体内的阳性能量下降,从而障碍我们修行。而六七天辟谷不吃饭,你体内就不再进阴气,阳气就会保持一个高度,所以才会出现这种心息合一的前奏。

按理说,六七天不吃饭,他的眼前应该是会大放光明的,绝对不会像一般人那样,闭起眼睛,眼前一片漆黑。眼前黑说明体内的阴气比较重。当体内的阳气累积到一定程度时,闭起眼睛,前面是一片光亮的。而且在辟谷期间,人体的阳气足,眼前的光明会更明显,头顶也会发胀。阳气足,头顶的顶轮就容易打开。阳气冲出去之后,就容易达到人天合一。如果在晚上,天眼开的人会看到这个人头顶上(百汇穴)有一道光往上冲,就像手电筒朝上打开一样。如果一个人阴气重,他的头顶上就不会有这道光,而且脸色发黑。倘若还有嗔恨心,他的头上就会出现一道黑色的光柱,他就容易招感精灵鬼怪等无形众生。

所以修行到了某个阶段,适当地少吃,或者短暂地不吃,避开五谷杂粮,只喝水,或者每天吃一个水果,是很有必要的。吃得很多,身体的阳气达不到一定高度,脉络很难打开,是很难达到脉开心解的。但是否到了这个阶段,要靠每个人自行掌握。有些敏感的人到了这个阶段,自然就不想吃东西了,一吃就会胃胀,不舒服,于是一个月或者十天八天的,就不吃了。而修行人往往就是在辟谷的时候达到脉开心解,头顶虚空粉碎。你闭着眼睛坐着,眼前灰蒙蒙的,有的还是黑漆漆的。突然,头顶爆炸,就像打烟花一样。这是因为阳气聚到了一定程度,蓄足了,于是瞬间就爆炸了。这是一种真实的境界。

他能在七天之中就达到初步的心息合一,说明也不是一般人,而是再来人哪!

二十二:找到心以后,如何启用?

师:直接面对人事物,就是心的启用。不需要回避人事物,当下就是你心的显现。在起用的时候,就是你心的显现。

二十三:A、第四日,六根六尘生死沉沦,抱着上座连爬带滚,腿子太疼不得不忍,末那(第七识)分别谁是主人?

师:第七末那识不是主人,在修行途中这样讲是没有错。但是,有一天当你站在究竟圆满的果位上,你会发现六根就是主人,也是本来面目,六尘是本来面目的显现,看到六尘即看到了你的本来面目,六根六尘是一不是二。六根动,是自性在起用;六尘灭,是自性的相在变化。这是站在究竟位上讲。站在不究竟的位上讲,六根是六根,六尘是六尘,它们是两回事。刚才讲到,一个圆满的人是中间不立,两边不落,与万物融为一体的。他以万物之相为相,以万物之体为体。

B、第五日,六根合为一,末那无所依,事事无分别,皆是眼前七。

师:他的第五日就比第四日高了,末那识不需要依靠哪一个了,眼睛所见只是见,不去分别,不赋予它属性,说这是善的,那是恶的,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为什么我要带着自己观念去给它下定义呢?所谓好坏,只是我们世间人赋予它的属性。当我们不分别时,这种差别就会就地熄灭。

C、第六日:闲来能所双泯,忙时借事炼心,何须四禅八定,我自六度万行。

师:他在理上的认识很对。当身心闲下来时,能所都灭了。因为不去分别嘛,不在意是落在能上,还是落在所上。事情来了,我就全身心投入地去做,全当是帮我炼心,来印证我的心。你看他多欢喜啊,直接用欢喜心去面对,连四禅八定都不用了,而且能奉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不抱怨,不分别,这个境界多高,气魄多大啊!

二十四:请师父开示中阴身得度的境界和要领,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帮助将要往生的人?

师:首先你要了解什么叫中阴身。中阴身就是出了你这个身体,还没有进入另外一个身体的中间的这个东西,也就是还没有进入任何载体的灵魂。倘若出了这个身体,又入了另外一个身体,就不叫中阴身了。

其实你要问的是如何帮助中阴身,使它不至于迷失方向。一般来说,在往生后七个小时内,甚至几天中,中阴身是不会完全脱离肉身的,因为它不知道自己的肉体已经死了。当有人为它念佛时,它会想:你们怎么都在为我念佛呢?难道我死了吗?然后他就会跳出来,跟周围的人说话。可是大家看不到他,不理睬他。他着急了,就搞出一些声响来,比如晚上把电灯弄得忽亮忽暗,把人吓得不得了。遇到这种情况你们不要害怕,它只是刚从这个载体(身体)里出来,还没有进入下一个载体时的状态。这时候你要给它讲佛法,为它做佛事,超度它。也可以请法师给它讲法,或者给它放讲法的光碟,它会听到的。听到之后,它就不会迷失方向,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为什么人在临终时需要别人助念呢?助念就是提醒中阴身不要迷失方向,不要留恋娑婆世界,要到极乐世界中去享福,去继续修行。一旦你明白了何为中阴身,你自然就明白该如何帮助他了。

二十五:东华禅修殊胜缘,了断生死领进门;去除执妄胜似水,他年随师报四恩。

师:好啊,懂得报恩呢!四恩就是国家恩、众生恩、父母恩和师长恩。因为他学佛受益了,所以就想报恩。其实不是因为你受益了才报恩,而是你报恩了就会受益;不是你先受益了才放下,而是你放下了就受益;不是你超越了才放下,而是你放下了就超越。世间事就是这么微妙,你放下的同时它就来了,而不是你放下了它再来。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是有能和所,但做的时候是没有能和所的,它就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就看你敢不敢做,放不放得下。

二十六:东华七日养心,末那动时即觉;觉照深处除自我,你若无情我便走。

师:他这是在临济祖师的一个偈子的基础上写的。他的观点是,只要你保持觉照,妄念来了也会自动消失。觉照才是主人,一切烦恼都是来来去去的过客,你这个主人不需要跑到门口去阻拦它,只要坐着不动,不开门,不允许它进来,它自己是进不来的,只是在门口转悠,过一会儿就跑掉了。

二十七:不会观人的根器,能否说法?

师:在尚未开悟,慧眼未开之前,我们没有择法眼,是无法得知他人根器的,也不知道如何对机说法。所以在过去,如果你慧眼未开,未明心见性,师父是不会轻易让你出去弘法的。尽管你没开悟,不知道如何传播佛法,但是你可以教人念念生善,孜孜为善,这总是不会错的。

过去寺院的人才都是从禅堂出去的。禅堂在过去称为选佛场,也叫自在堂。只是后来的人觉得:我不敢把我的禅堂叫做选佛场,也不敢把它称作自在堂,为了隐晦一些,于是干脆就叫禅堂。禅堂就是把心安住在当下的地方。实际上它的原名就是选佛场和自在堂,最终,修行人是要在这里获得自在,成佛的。

但是现在的人根器越来越差,离道也越来越远了。如果你懂得自性是本自具足,本自圆满,不加修饰的,只需要放下妄念,放下执著,敢直下承担,直接去面对它,你就是佛了,哪里还需要修四禅八定呢?

二十八:从入禅开始,通常需要多久才能开顶?

师:这是因人而异的,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时限。它是根据你的身体素质、心态,用功的方法、诀窍,以及你拿捏的程度而定。按古人的根基,一般来说一百天就可以开顶。古人的修法是下丹田一百天,中丹田一百天,上丹田一百天,三个一百天就出去了。但是现在好多人修一辈子都守着下丹田,结果越守欲望越重,越守越烦恼,气都憋在那里了。也有的人一辈子都守着上丹田。他不知道,刚开始时是要守在那里,眼睛还要往前看。但是到了某个阶段,还要学着让眼睛往上看。正如过去的禅师所说,要“剔目撑眉”,撑眉就是翻着眼睛往上看。

二十九:A、三心易了其难寻,觉来觉去道方轻;循道做事勤精进,无私做人用乃真。

师:他写的是用功悟后的一些道理。修行就是要勤,要精进,不能懈怠。无私是修行人的根本。说得非常好,他的观点很正确。

B、三年见地理通透,一年修证见如来;理入行入只是入,十年行愿终为用。

师:他知道在理论上入道是非常容易的事,而行愿十年,乃至二十年,是一辈子都不能放 下的。这个见地有一定的基础。

C、我的佛学思想是:寻道做事去人愿,无私助人舍天酬。

师:这个境界高,做事无私,不渴望天来酬报他。做事就是做事,只想着做好就好了,不要老想着天会来帮助你,很难得。

这次参与讲课的十几个法师都要看一看这些心得。人家作为俗家人,能有这么高的见地,甚至一多半人在功夫上已经出现了苗头和消息,可见这一批的确有根器。应该把这次首届禅修班的资料整理出来,作为档案保存。其中一些好的偈子可以选出来,刊登在我们东华寺的网站上。

这也说明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感悟都是对我们这些工作人员最好的回报。希望大家能常保此心,成佛有余,佛法兴旺也有余,一切的一切都会有余啊!祝大家功德圆满,家庭圆满,事业顺利!

2014.6.30


——释万行上师开示

发布时间:2015年7月19日 11时51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