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什么是领导的境界

按中国的习俗,过完元宵就意味着年过完了。春节期间,常住居士和法师们都很辛苦。社会上的节假日是寺院里的辛苦日。好多人平时没时间到寺院里来烧香拜佛,只能节假日来,所以节假日寺院里是最忙的。好在春节期间来了好多发心居士,都安排了岗位,派上了用场。往往在忙的时候,最能看出我们的心态。年过完了,大家也要安心工作了。在此我衷心地祝愿居士菩萨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工作顺利!

一位信徒给我发了一首歌——“愿做菩萨那朵莲”,我很喜欢,今晚也放给大家听一听(播放歌曲)好不好听啊?(答:好听!众鼓掌)好听在哪里呢?一首好歌曲,歌词占三成,旋律占七成,否则无法流传开来。一首歌或音乐的旋律到位了,是能激活我们的细胞,与我们的细胞、我们的能量场共舞的。因此音乐是无国界的,旋律是无国界的。只要它达到了一定深度,不是头脑的作品,而是从自性中萌发出来的,就一定能穿透人的心灵。

我欣赏这首歌,一是它的旋律,二是几句歌词,主要一句是“愿做菩萨那朵莲”。菩萨坐在莲花上,莲花托着菩萨,而他愿意做菩萨座下的那朵莲。可是现在的人都想做座上的菩萨,不愿意做座下的莲花。可见作者的境界非常高,他也悟道了。倘若没有悟道,他肯定会说:我想做菩萨,我想做菩萨……(师唱,众笑)。但他没说“我想做菩萨”,而是说“我想做菩萨那朵莲”。哪朵莲啊?座下的那朵莲。所以我听了特别感动。是不是在座的都想成佛成菩萨啊?(答:是)可是这个人没想成佛成菩萨,而是想成菩萨座下的那朵莲花,这是何等的境界啊!

其实菩萨的坐骑也是开悟成就了的众生,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的坐骑都已经超三界了。菩萨浑身上下、里里外外所有的一切,没有一样不是超三界的,否则无法与菩萨相匹配。可是我们现在连做菩萨坐骑的证量、境界都不够,还想成什么佛啊!

随着东华寺的发展壮大,人流量越来越大,来常住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就暴露出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我们的能力有限,管理没有跟上。从PH做当家开始,我就往后退,那时候就觉得做方丈相对轻松一些了。WF做当家后,我又继续往后退,寺院的内部管理我基本上脱手了,感觉更轻松一些了。但寺院的建设还是亲自抓。东华寺就像一幅还未画完的作品,为了保持这幅作品风格的统一和完整性,建设这一块我还没有放手。因为一旦放手,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风格。但在管理上我会继续放手,当家的还要继续辛苦。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研究佛学,完善我的佛学思想。一个人再有能力也管不了一个团队,必须建立一个管理团队,才能管理一个团队。

每个人都愿意承认自己很有能力,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德行;每个人都愿意承认自己很有知识文化,而不愿意承认自己没有修养教养。我经常说能力好培养,德行不好培养;知识好掌握,修养不容易提升。现在的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多是有知识没有修养,有能力没有德行。可能你们听了会觉得不服气:学佛的人都没有德行修养,天下谁还有德行修养啊?可事实恰恰就是如此。我们学了佛的理念之后,就拿着佛的这把标尺去衡量、检测别人,看别人是否做到了,而不检测自己,看自己是否做到了。90%的学佛人都是这样。

尤其是现在年轻的学佛人、出家人,都是有知识没有教养,有能力没有德行。实际上能力也没有。如果你真有能力,一定会自己做老大,怎么可能久居人下呢?如果你有知识、有教养,一定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可是,为什么别人并没有认可你呢?

一个人的家庭出生就决定了他的德行和教养,德行和教养是在家庭教育这堂课里完成的。如果从家庭教育这堂课里你没有获得教养,这辈子你都不可能再有教养了。你的父母没有德行,你这辈子也不可能有德行。当你成年之后,就算进了再好再成功的企业,比如世界五百强企业,你也改变不了你的教养。即便你拜了再有德行的人为师,你这辈子也不可能有德行了。因为一个人的德行和教养在他二十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准确来说,在十五六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旦形成,就是佛祖再来,你也不可能变得有德行、有教养了,只会鹦鹉学舌,拿着佛的这把尺子去检测别人的修为教养,而不是检测自己。

因为你的童年、少年已经结束了,你生命的前三分之一已经走完了,空间已经被沾满了,你已经进入了成年,开始步入培养能力,学习方法技巧的阶段。但是,由于你的第一堂课没有学好,第二堂课也不可能学好,更不用说第三堂课了。它们是一环扣一环的,第一环没有接上,第二环也接不上,第三环更接不上。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最后在你身上体现出来的都是心机、手段,虚伪、狡猾、表里不一。

德行是先天的,教养也是先天的。所谓的先天不是指天生,而是指你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把它定位为先天。也就是在你还未形成自己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前父母给的,家庭环境造就的,这就是先天的,是第一阶段。第二第三阶段都是后天的。所以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有没有教养,就看他的家庭出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祖上近三代出过什么人物。

为什么你在一个单位里不被人认可呢?我们认可一个人首先不是看能力,能力排在后面,而是看他的德行,看他的教养。谁都知道,能力就是业务的熟练程度,不熟练,只要操练一百遍,自然就熟练了。但是一个人的德行和教养是先天的,如果你缺了先天的这堂课,后天是无法弥补和改变的。

在我们学佛人的身上,更应该体现出德行和教养。所有的信徒都不是冲着你的知识、能力而来的。你再有能力,也比不上社会上从商从政的人;你再有学问,也比不上做学问的人、大学教授。但是,为什么从商的、从政的、搞文学艺术的等等,会认可和尚,来追随和尚呢?他们认可的是你的德行和教养。

但他们不了解你之所以到佛门里来学佛,是因为你没有德行和教养,融不进社会,在社会上玩不转,失败了。所以到了佛门里,你也破坏了佛门的规则,扰乱了佛门的清净。佛门本是清净之地,为何会清净呢?因为同一个层次、同一种理念的人在一起。当参进很多沙子、垃圾的时候,就不清净了。当垃圾太多的时候,就变得脏乱、嘈杂了。

一两个素质好的人,带不动九十八个素质差的人,只会被素质差的人同化掉。只有素质好的人多了,才带得动少数素质差的。如果你这一两个素质好的人再没有菩萨的境界和心态,慢慢地,你就会放弃,你也不愿意行菩萨道了,你也不管众生的死活,不管家人、朋友、同事的死活了,你也成了一个只顾自己的罗汉了。所以佛骂罗汉是焦芽败种,只能让众生种福田,不能续佛慧命。只有菩萨才能续佛慧命。一个初地菩萨的功德福报就大过无数罗汉的功德福报。罗汉再多,也与众生无关。而菩萨一发心,都是利益众生,不求个人利益,不计个人得失。佛门里所说的放下,是要你放下个人的荣辱、利益、得失。但众生的利益、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不能放下的。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放下,是让别人放下利益,自己的利益是不放下的,让别人放下尊严,自己的尊严是不放下的。你扪心自问,以你现在的心胸、器量、格局,你能不能开悟?能不能成菩萨?且不说你用不用功,有没有能力,能力与你开不开悟、成不成佛没有关系。成佛是成佛的心胸,成佛的器量,成佛的悲心,成佛的境界,不是成佛的能力。你的格局都不够,哪儿来的能力呢?能力是需要载体的,格局就是它的载体,没有格局这个载体,你的能力是上不去的,就是上去了也会掉下来。

为什么高僧大德们有那么多护法呢?因为他们有心胸、器量、格局,有德行,有修养,所以召感来很多护法。护法的能力比师父们都强,但他们愿意辅佐一个没有能力的师父。因为师父只要有德行、有教养就行了。

只要是一个人,到哪里都会有人管,在家有父母管,到单位有领导管,出了家,也有师父管,方丈管。你就是离开家,离开单位,离开师父,还有春夏秋冬管着你,有生老病死管着你。难道不是这样吗?(答:是)我们就是在管制中学会了生存,学会了解脱,就是在管制中成长、成熟,进而圆满的。

为什么你感觉到处处有人管你呢?因为你有太多的自我。如果你没有自我,到任何地方都感觉不到有人管你。你有棱角,有自我,有种种的成见,所以到哪里都会跟别人产生碰撞。

你是一个员工,想法太多了,跟你的经理产生碰撞。你是一个总经理,想法太多了,跟董事长产生碰撞。事实上你不需要有那么多想法,总经理就执行董事长的方案,员工就听经理的。作为一个领导,你必须能容纳你身边人的种种想法和行为。你不能容纳,他们就会一个一个地走掉。但是,领导往往把面子和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类领导,宁可员工走光,宁可事业不做,公司倒闭,也不能丢了自己的尊严。还有一类领导,只要员工能推动他的企业,他的尊严不重要。后者是成熟理智的领导。

作为领导,接受手下的建议是很痛苦的。因为接受就意味着否定了自己,否定了自己就意味着失去了自我。对人而言,没有比失去自我更痛苦的。所以领导容易犯一个毛病,无论下属的想法好不好,对不对,他都不听,总是专横霸道地说:就按我说的去做!

的确,某些时候领导看问题是看得比较远,他看的是宏观,抓的是全局。而提建议的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看到的只是局部,提的建议也是从局部出发。什么叫全局?每一个局部加起来就是全局。每个局部都做好了,全局就好了。忽略了局部,就不会有圆满的全局。

其实,每个下属给领导提建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在脑袋里转了无数遍的。而且他的压力比领导还大。因为一旦领导采用了他的建议,如果结果不好,就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会全程跟踪。难道你们给别人提建议会信口开河吗?一旦你的老板采纳了你的建议,你的心是不是会跟着全过程啊?(答:是)如果你给老板提了两次建议,老板都不采纳,你就不会再提第三次了,你也就解脱了,离开你的老板了。

一个部门经理手下没人,就是这个部门经理缺德、失职。董事长手下没人,就是董事长缺德、失职。东华寺缺少八大执事就是我缺德、失职。八大执事下面缺少工作人员,就是你们八大执事缺德、失职。是不是这样啊?(答:是)

为什么人家不愿意跟着你干呢?你是一个没有前途、没有未来的人,谁都不愿意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去辅佐一个没有前途未来的领导。同样,领导用人也是用有德行、有能力、有知识、有教养的人。

你们喜欢用什么样的人啊?(答:德才兼备)不要奢望有德才兼备的人,你我本身就没有那个德行,没有那个福报,感召不来德才兼备的人,碰到的只会是单一型的人才——要么有德行,要么有能力。可以说百分之九十的老板都碰不到既有德行又有能力的员工,二者只能居其一。为什么?如果这个人既有德行又有能力,他就自己立一杆旗当老大了。

所以领导用的往往是两种人:一是有能力而没有德行的人,二是有德行而没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呢?领导有驾驭能力,就用有能力的人,他能驾驭他,不怕他没有德行;领导没有能力,就用有德行的人。因为领导没有能力,下属有能力,下属就会造反。如果你是一个既有德行又有能力的领导,什么人到你身边你都会用。他重视德行,你就用德行和他沟通;他重视能力,你就用能力和他对接。一个领导必须兼具德行和能力。

凡是能把旗帜立起来的人,都具备了德行和能力。一个人之所以做了多年也没把事业做起来,是因为他只具备了一项:要么是个好人,但没有能力,做啥啥赔钱;要么是给别人打工,辅佐别人当老板,当有一天自己当上老板时,赔得连水电费都交不起。因为他是一个没有德的人,谁都不愿意跟他一起干。只有能力没有德行的人,别人跟着他连汤都没得喝。

这是个信息化的时代,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团队打天下、经营天下的时代,是群鱼吃大鱼的时代,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崇拜的时代。比如万行就是再强再大,十万只苍蝇就把他吃了。你们相不相信?(答:相信)苍蝇有多大?不要说十万只了,一万只苍蝇就把他吃了。一万只小虾就把一条大鲨鱼吃了。

所以,在这个时代你必须能用人,敢用人。我非常欣赏东华寺的当家WF说的一句话:一定要让年轻人多发挥,东华寺终究是要交给他们年轻人的,我们老家伙是要退下来的。其实我也把自己看作老家伙,到五十岁,我一定把方丈这个职务卸掉,不再管行政,只做一个普通的法师,讲经说法普度众生。现在是没办法,必须把舵掌握方向。如果我现在撒手不管,那是对功德主、对信徒、对弟子们不负责任。东华寺这部机器还不能正常地运转,只是摇摇晃晃刚会走路而已。

也许你们外来的信徒会觉得东华寺已经做得很强很大,管理得很规范,做得很好了。但是我心里非常清楚东华寺的真实状况。如果用两只脚来比喻,现在东华寺的这两只脚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还不能健步行走。但是东华寺的年轻人个个都牛哄哄的。你牛哄哄的,你出去开山啊!我支持你,我希望东华寺的和尚都出去开山。你要真出去开山,你就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了!

在一个人团队里不会超过四个人才,只要超过四个,就会走掉一个,只会留下三个。哪三个呢?一个主外的人才,也就是对外开拓的人才;一个是主内的人才,就是负责经营管理抓生产的;还有一个是机动型人才,也就是“备用胎”。

在座的这么多信徒,包括做生意的、当老板的、搞企业的,你不要想着你的企业会有很多人才,多一个人才就会走掉,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因为他是个人才就意味着他有灵魂,有灵魂就有思想,有思想就会产生碰撞——你要发挥你的思想,我要发挥我的思想,彼此难以相容。

所以你们当老板的,只要发现手下有第四个人才,就要创立一个部门让他去打理,或者创立一个分公司让他去开拓,否则这个人才就会流失掉。只要他是个人才,就具备德行和能力,就有知识和教养,他就能管理一个部门,撑起一片天。

一个人就是再能干也分身乏术。现在是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不像过去,是地蹦子时代。什么叫地蹦子时代?就是走路的时代,速度慢没有关系,大家都慢。但现在只要你的速度慢,你就输了。现在是靠速度取胜,靠团队取胜。你有了速度就缩短了时间,你有了团队就占领了空间。

你就是再能干,想创立一个舞台,独树一杆旗帜,没有十年二十年是树不起来,也立不起来的。为什么?任何一个行业都不是你一个人在做,而是成千上万的人在做,要创立一个自己的品牌谈何容易!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很多酒店行业的把酒店盖起来以后,却挂别人的牌子,什么希尔顿啊,喜来登啊,香格里拉啊。你没有自己的牌子,就要挂别人的牌子,交给别人托管。你有生产能力,有自己的产品,但没有自己的牌子,就得贴别人的牌子,做贴牌生意。为什么要贴牌,挂别人的牌子呢?因为德行不够。

其实社会上并不缺人才,只是佛门里缺。在社会上,只要你舍得高薪聘请,要什么样的人才都有,不需要培养,可以直接用“空降兵”。

在一个出家人身上,不需要体现得很有知识、很有能力,而应该体现出很有德行、很有修养。德行修养不是虚的东西,而是看得见摸得着、掷地有声的。你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是你的德行、修养的体现;你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是你德行、修养的体现。如果在一个出家人身上体现不出德行和修养,你如何成就?如何普度众生?

上次ZY在寺内开车,把保险杆撞了,僧值罚他跪香,打了他香板。当天我收到了十三条短信,说僧值过于严厉,罚了跪香还打香板。我是怎么回答他们的呢?我说僧值执行的是寺院的规矩。规矩是谁定的?是寺院领导班子制定的。如果僧值不执行规矩,他就失了职,也违反了寺院的规矩。他执行规矩是为了维护寺院的利益和形象,有时候难免会伤到某个人,或者让一部分人不理解。所以僧值是一个左右为难的人,怎么做都很难两全其美。

在过去,打香板一般是打两下,很少打三下。超过三下,就夹有个人情绪在其中了。僧值打ZY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给我发短信,就是因为他打香板的次数多了,大家发现他带有个人情绪。也许他带有个人情绪,也许没有。其实就彼此而言,谁与谁都没有冤,没有过节。僧值可能是不会把握度,多打了几下。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他的形象已经一落千丈,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今天我借这个机会说出来,也是告诫下一任僧值怎么处罚犯错误的人,最多只能打两下香板。一下、两下是提醒、警示,超过三下就带有个人情绪了。所以打人也是有方法的。

ZY确实是几次三番犯同一个错误。但话说回来,他是为寺院干活。那天干活需要出车,旁边没有司机,他就忘掉规定,进入状态,把车开走了,正好撞到了保险杆。规矩是死的,但执行规矩的人是活的,应该有情有义带着理智来执行。法律是无情的,但执法者是有情的啊!尽管这个人犯了错误,但你要看他是为什么犯错误,犯的是什么错误。如果ZY很懒,没人开车就拉倒,宁可今天的工作不做,我也不去开车,反正我没有驾照,当家也不让我开。可是ZY不是这种人,没人开车就我开吧,干活更重要,违规就违规吧。作为领导,难道你不会考虑到这一点?再说,还要看一个人平时的表现,做这件事的动机。

今天我是借这个机会,对给我发短信的人作一个解答。也是给HY一个提醒,你可能都不知道你的形象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经一落千丈。HY有没有来啊?(答:来了,师父)都听到了吧?(答:听到了)完全按规矩办事,这部机器就死了,开不动了。作为一个领导,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缓急,太死了就崩断了,太松了又乱了。

管理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水平和他的心胸、器量、格局。你要想做强做大,要想实现你的理想,能力和机制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靠的是你的心胸、器量和格局。如果你完全靠能力,靠手段手腕,任何一项事业你都做不强做不大。

如果用“君臣佐使”来比喻,德行和修养是做成事业的君;能力是臣;方法和技巧是佐;懂生活,有情调,会调节气氛,是成事的使。大家是不是没有听说过啊?(少人答)看来你们都是有修养而没有知识的人(众笑)。难道我讲的这番话你们没有听说过吗?(多人答:听说过)那你们就是有知识的人(众笑)。

今天晚上我也是在传法啊,传成功的秘诀——靠君臣佐使!你光有德行和修养,没有能力和规章制度,你这个团队的内部一定是一团糟。你这个团队光有规矩、制度,没有德行、修养,没有心胸、器量、格局,冷漠,冷酷无情,你也留不住人。

就如同我们东华寺的今天,我说东华寺的男众只有GR一个人会笑,所以今年让他做知客。女众也有一个会笑,但不是真笑,而是假笑。也会就是说女众没有一个会笑。GR的笑是从心里发出来的笑。过去是NM会笑,笑得非常甜、非常亲切、非常可爱。现在NM的影子在GR身上出现了(众鼓掌)。

一个不会微笑的人,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我相信这句话会流传后世。你再有能力,再有手段,再能用利益诱惑人,只要你没有微笑,你也是没有未来的。微笑是对别人的认可,微笑是接纳别人的方式,微笑是彼此之间的润滑油、粘合剂,微笑代表了你内心的姿态。当然,我说的微笑不是皮笑肉不笑(众笑),而是由衷的笑、心花怒放的笑。一个团队不能只有规矩,否则就像地狱一样。一个团队里没有微笑,这个团队怎么可能存在呢?大家彼此之间又没有过节仇恨,为什么不微笑呢?因为你从来不认可别人,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所以你就不会微笑。

其实女众也有几个会微笑,而且笑得非常可爱。可是到东华寺百日之后都被同化了,也不会微笑了。

什么叫做人啊?人者仁也,人就是仁。一个仁慈的人是一个内心充满了爱的人,一个仁慈的人一定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定具备了喜怒哀乐,有情绪,有变化,不可能总是一个面孔,一副表情。哪一个菩萨不是珠光宝气?哪一个菩萨不是珠圆玉润?哪一个菩萨不是从内而外由衷地透着微笑?哪一个菩萨表现得像母夜叉一样啊?哪一个菩萨表现得像土匪一样啊?(众笑)

我们东华寺就有几个菩萨的苗子,长得珠圆玉润的,很贵气,本来是会微笑的,到了东华寺之后,因为老大不会微笑,她们也不会微笑了(众笑)。不怪你们,怪老大自己不会微笑!

一个人不改初衷是多么的难,多么的不容易啊!所以菩萨的精神不是要做菩萨,而是做菩萨座下的那朵莲。如果你真的是发心为了三宝,你就不应该中途改变初衷,被境所转。你之所以被境所转,是因为你忘记了初衷,被这帮乌合之众转了。他们并不想做菩萨,并不想成佛,只是来玩一玩,混日子的。你要记得你的初衷和他们的初衷是不一样的。一个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是因为他始终不退初心,不改初衷!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初衷都是好的,都想奉献自己的人生,都想为自己的家庭、朋友、三宝、国家作奉献。可是一路走来,沿途充满了荆棘、坎坷和陷阱,一次吃亏,两次上当,三次受气,你就改变初衷,也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罗汉了,也变成一具行尸走肉了,也变成一个活着却已经死了的活死人了!所以说修行路上菩萨千千万,走到尽头没几人。

但是,你要想解脱,要想成就,除了菩萨这条路,没有其他路可走。罗汉不是究竟的成就者,他没有彻底了生死,只是在某个阶段、某个时间段、某个空间里了了生死。所谓的大阿罗汉其实就是菩萨,已经了生死了。四果以内的罗汉还没有了生死,只是了了分段生死,他所谓的了生死还不够究竟圆满。

2015年刚刚开始,我想给东华寺的常住提个建议,从今年开始,我们要发扬微笑的精神和重修养的精神。你没有知识,我不怪你,你没有能力,我也不怪你,但你没有微笑,没有修养,我会怪你。微笑首先从我开始(师露出童稚般亲切可爱的笑容,众热烈鼓掌)你们看,我是不是笑得很甜啊?(众笑)是不是看到我微笑,你们也开心啊?(答:是)。我希望你们怎么对待我,我就要怎么对待你们,是不是这样?你们把我的话重复一遍(众: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就要怎么对待别人)。是这样,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么对待别人。你想别人对你微笑,你就先对别人微笑;你想别人认可你,你就先认可别人。大家知道镜子的原理吗?你对镜子显示什么,镜子就回馈你什么。

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否定自我,认可别人。尤其是学佛的人,多数都是认可自己,否定别人。所以我非常欣赏庄子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大家学了圣人的思想,就用他的思想把自己装扮成圣人,拿着圣人的标尺去衡量、检测别人。每个人都在盗圣人的东西。本来我们学圣人的思想,是为了用圣人的思想纠正自己的言行,净化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修养,修炼自己,完善自己。可是我们恰恰弄反了,总是要求别人完善,却不去完善自己。

一个领导一定要学会接受下属的建议,只有接受建议,你才会改变。一变,你的路就通了;一通,你做事就顺了,你的这盘棋就活了。你不接受属下的建议就无法变通,不变通,你这盘棋就活不了,就成了一盘死棋。一次、两次、三次你都不接受,不改变,不变通,不能盘活这盘棋,那就只有换你这个领导了。如果我不能给你们带出前途、光明,东华寺就要换我了。你们部门领导不能把你部门的人带出前途、光明,那就要换你们部门领导了。既然你不适应,那就换人嘛!接受新的思想,就意味着你的自我被扒了一层皮,你就脱胎换骨了!

作为一个领导,不要怕采纳别人的建议。你采纳别人的建议成功了,大家都说是你的功劳,是你的业绩。谁也不知道是谁提的建议。谁会注意这个谋士呢?谁会注意这个幕僚呢?凡是成功的人都有幕僚。但是,谁会注意幕僚的贡献呢?人都想当官僚,不想当幕僚。官僚是有名分、有头衔、有爵位的,而幕僚没有。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善于听幕僚话的人。凡是官僚都有幕僚。你想成功吗?你要有自己的幕僚。但是,没有官僚,幕僚也体现不出他的价值。为什么你愿意做幕僚呢?一是你不愿意抛头露面出风头;二是你的兴趣志向不在于此,你是圈外人,有第二职业,你不想以此为你的事业。

只有成功者的心中知道:我今天成功了,是因为靠了哪几个幕僚。所有的观众都把赞誉给了你这个成功者,谁也不会感谢你的幕僚。皇帝治国安邦成功了,你们会感谢皇帝的幕僚吗?都是把赞誉、光环套在皇帝头上。

皇帝的身边都有幕僚,幕僚的能力都比皇帝强。如果幕僚的能力没有皇帝强,他们是当不了幕僚的。当皇帝并不需要有太强的能力,需要的也是心胸、器量和格局。他的能力体现在哪里呢?体现在丞相身上,丞相就是他的能力。他也不需要有太高的智慧,他的智慧在哪里呢?(答:幕僚)对,在幕僚身上。那你们说皇帝需要具备什么?(答:德行、修养)说得很对!皇帝只需要具备德行和修养就行了,只需要具备心胸、器量、格局就行了。具备了这六个字,你就会有有能力、有智慧的大臣和幕僚。

难道你们不喜欢跟有心胸、器量、格局的人一起共事吗?(答:喜欢)。谁喜欢和只有能力和手段的人一起共事呢?(答:不喜欢)不是不喜欢,而是不安全。其实,扪心自问,彼此都是一样的心态,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既然你我都一样,为什么我们不加强自己的修养和德行呢?为什么要学阴谋诡计,耍手段呢?这不是舍本逐末,离道远矣?!

  社会上的男人都想做一番事业,因为男人的价值是体现在事业上。佛门里的男人也是如此。尽管有些男众表现得不是这样,但那只是因为他没有机缘。一旦有机缘、有可能,他还是想做一番事业,还是想报佛恩,还是想风光,想体现自我。

而女人都是牺牲和奉献,她们只求安稳安定。不仅社会上的女人如此,佛门里的女人也是如此,她们只要有一个安稳安定的生活和修行环境就满足了,不需要什么光环风光,什么事业成就。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一旦停了下来,就意味着你丢失了未来。谁是我的未来?你们都是我的未来。我每天都在看着我的未来在哭啊,笑啊,哀求啊!谁是你们的来龙?春节前给大家讲相学时,不是有讲到来龙和去脉吗?我就是你们的来龙,你们就是我的去脉。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的未来。就如同父母看到儿女就看到了他们的未来,老板看到员工就看到了他们的未来一样。来龙已经来了,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去脉,看未来!

就像前段时间讲相学的三庭一样。上庭是中庭的来龙,中庭是下庭的来龙。中庭是上庭的去脉,下庭是中庭的去脉。说到底,地格是上庭和中庭的去脉,也就是这个人的未来。一个没有地格的人,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为什么你有上庭、中庭呢?因为你有思想、有主见、有自我。你有这么多的思想、主见,这么强的自我,你整天都在思考,你的气血就不断地上扬,所以你的天庭就特别大。你的心从来没有宁静过,没有沉淀过,你的气始终在上面没有沉下来,你的地格就炸不开,所以你就没有地格。如果一个人的心是宁静的,能认可他人,总是看到自己不足,他的气血就会沉淀下来。气血一沉淀,他的地格就开了。

凡是有思想、有自我的人,天庭都特别大。而一个善于自我反省、自我否定,善于妥协、迁就他人,认可他人的人,他的地格就特别大。气往上走,天庭就扩大;气往下走,地格就扩大。天庭大的人欲望强。地格大的人承受力强,能忍辱负重。就像我们东华寺的XJ,他的地格大,他的忍辱力、承受力就强,他就能忍辱负重,会为别人考虑,懂得妥协,会迁就别人,所以他是一个有未来的人。东华寺很多和尚的脑门都特别大,但没有地格,他们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从来不妥协,从来不认可别人。他们总认为:我是对的,你们都是错的;我是最优秀、最完美、最好的,你都不如我。他们的气都往上扬,所以只有天庭,没有地格。

中庭就像一座桥梁,上连天,下连地。一个内外不圆融,只接受自己、不接受他人的人,是不会有好中庭的。而一个懂得圆融,能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能接受别人,认可别人,赞叹别人,同时能看到自己的缺点,接受并改正自己的缺点,能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不会总抱怨自己的人,他的中庭就会长得很好。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优点不要沾沾自喜,对自己的缺点也不要太自责、抱怨。

为什么有些人是塌鼻梁,中庭长得不好呢?因为他没有胆量承担责任,所以就接不到天;因为他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连不到地,所以就没有鼻梁。

三庭都长得好的人,一生荣华富贵,无灾无难,无论走到哪里都人见人爱。他的自性可以通天,与天是相连的。他的自性与地也是相连的,能接地气。所以他做事就靠谱,想的说的都可实施、可操作。一个人光有天庭没有地格,说的比天还大,不接地气,他想的说的是无法实施的,这种人是幻想型的人,务虚不务实的人。而光有地格没有天庭的人则很俗、很市侩,唯利是图。所以天和地一定要平衡,要么是五五,要么是六四,最多是三七,千万不要二八。今天又给你们露了一招(众笑)。

与其说一个人有思想,不如说他有强烈的欲望。你光有思想还不够,你的思想还要可实施,可操作,能接地气。一个人现实也不是过错,但不能太市侩。修行人与其说是修思想、修心态,不如说是修能量。你的心态不转变,能量就不会来。能量不来,你的心态就会起伏不定,无法稳定。

人的根在心,我们动什么念头,就产生什么能量,动什么念头,就出现什么结果。你的心在哪儿,就在哪儿开花结果;你的心在哪儿投入最多,就在哪儿开花结果。你整天想得多,你就有思想,没有行动力。你整天忙忙碌碌,就像我们的ZYCE一样,每天都在劳动,你的思想就少,行动力就强。

作为一个领导,你要了解每一个下属的性格和个性,要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当他做事的时候,你要学会为他创造条件和环境;当他出了问题,你要知道如何帮他堵漏洞;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处理。甚至你要站在他身边,当他掉下来的时候,你要准备接住他。

现在的年轻人都有思想,但你的思想是有局限性的,往往很片面,因为你看到的只是局部。不站在领导的位置上,你是无法全盘考虑问题的。站在你的角度,你说的是对的,你提的建议也是好的。但是领导考虑的是全局,他必须全盘地考虑问题,不能只考虑局部。

一个人要成长成熟,必须通过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境界来达成。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知识的成就,也不是能力的成就,只有境界的成就才是你真正的成就。你的魅力不是来自你的知识,也不是来自你的能力,而是来自你的境界,境界才是你真正的魅力。你靠知识吸引人,当别人的知识比你丰富时,你就魅力就消失了;你靠能力吸引人,当来一个能力比你强的人时,你的能力也变得逊色。只有靠境界吸引人,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

什么叫境界?(CE师答:心胸、器量、格局)CE大师和我相应了(众笑)。我们不理解境界,可以想象佛。佛不是活在自我当中,众生向佛提任何问题,或者提任何建议,佛都会换位思考,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解答。佛不会说:“不许你说,不许你提建议,我是老大。”(众笑)

的确,境界是体现在心胸、器量和格局上,这些统称为境界。在境界上,大家可以处于同一个层次。为什么所有寺院的佛像都是千佛一面呢?无论是释迦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还是日月光佛等等,他们的面孔都是一样的,都是两耳垂肩,通天鼻,过眉耳,面相圆润而饱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圆满了,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所以要区分佛的职责,只有通过他们不同的手势,或者他们不同的坐骑,无法通过他们的五官长相来区分。

既然每尊佛的境界都一样,都处于同一个振动频率,就不存在谁高谁低、谁上谁下的差别,只是知识、能力有差别。但是,要达到境界的圆满,也要通过知识的累积,进一步达到知识的修为;第二步,通过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能力的修为;第三步才达到境界的圆满。

一个人整天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说明你一直停留在知识和能力的阶段。如果你处于境界的层次,就不存在瞧不起谁的情况,因为境界都是一样的。之所以你自我感觉良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因为你处于知识和能力的阶段。一旦你站在境界的层次上,你谁都瞧得起,谁都不敢轻视,谁都不敢否定,甚至你只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因为一个圆满的佛,一个站在最高境界的修行者,最先发现的是别人的长处,他会给他足够的空间让他发挥他的长项。在他眼里,一个人是没有所谓的缺点的,只是有没有摆放到合适的位置的问题。如果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他的缺点也会变成优点。相反,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他的优点也会变成缺点。就如同一棵仙人掌,它适合种在沙漠里,你硬要把它种到沼泽地或者黄泥土里,它肯定是萎靡不振,半死不活。而榕树适合种在沼泽地等潮湿的地方,如果你把种到沙漠里去,它也活不了。

但是一个成就的人,一个大菩萨,已经超越了阴阳五行,超越了二元对立,他是没有自我,没有属性的,所以他做什么成什么,装什么是什么。他会根据需要而成长,不会锁定自己:我是一个和尚,只会念经。你让我当知客,我不会当知客;你让我当僧值,我不会当僧值;让我负责流通处,我不会做买卖。一个人要成长,就要挑战自我,突破自己不会做的事情,突破自己惧怕的事情。一个人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愿意做的事,这样能成长吗?这样能叫发心吗?所谓的发心,是做自己不愿意做、不需要做的事。可是现在众生所谓的发心,都是做自己需要做的、喜欢做的,你所谓的发心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吗?!

既然我们学了佛,就时刻不能忘记我们心中的佛,就要拿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不要跟身边的人比。跟身边的人比,你肯定觉得自己还不错。既然你是信佛的人、学佛的人,为什么你不跟佛比呢?因为你不敢,你自卑。跟佛比,你会无地自容,你就“无我”了。一个人最怕的就是失去自我。佛教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为什么把“我相”摆在第一位呢?我相突破了,后面的三相就迎刃而解。

所以只有接受自己,接受他人,才能突破我相。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还做不到。但如果连基本的修行理论都不知道,修行的次第和路数都不愿意遵守,你是不可能成长的,更不可能成就。

以你我现在这种心态、境界、素质,能成佛吗?简直就是俗人一个!俗人还有知识,还有能力,你我连知识、能力都没有,我们连俗人都比不上!

东华寺的确有几个非常优秀的人才。我所说的优秀,一是知识方面很出类拔萃,二是能力方面也有相当的水平,三是心态方面很健康。只要你们能长此以往地保持下去,迟早有一天,你们的境界会能跟佛一样,你们心中的理想一定会实现!

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生乃至许多生许多世的事情。所谓的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但是你我今生既得人身又闻佛法,其实我们已经修了无量劫了,这一生我们就是来成佛的;既然我们闻到了佛法,又现了僧宝相,而僧宝是佛的代言人、佛的化身、佛的秘书、佛的侍者,我们就是来做佛业的。世间上的事情叫事业,佛的事情叫佛业。你要相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只要你敢接受他人,你就具备了佛的境界;只要你敢认可众生,你就是佛;只要你敢存佛心,说佛话,做佛事,你就是佛。因为你的自性与佛无二无别。

               2015.3.4

释万行上师开示

发布时间:2015年7月22日 10时17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