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说佛论道

法师诠论显见是心非眼

【诠论】

  这一段是十番显现的第一番显见是心非眼的结论。

  阿难在此说:诸盲眼前惟睹黑暗,云何成见?阿难没有发觉,他自己这句话本身有所矛盾:既然能黑暗,怎么还问如何成见?因为睹暗亦是,只不过所见者是一片黑暗而已。又,这里有个很深的道理在,即:在佛法中,见暗亦是,并非只有见色才叫见,这是依能见之性而言,不是依所见之相而言;只要有能见之性,不管所见者为何,都叫作”——这就是佛法与世法、外道法的最大不同:佛法为往内观,故目的与主体永远是自身、自心、本性,永远是返观自照,故称内教;而外道或世法正好相反:不求其本,返观其末,故一切皆以外法为主体,所以凡夫、外道法之论见与不见,完全是以所见者来评断,所以若所见是色,则称为有见;若所见是黑,则称为无见;而完全不论主体的能见之性,所以凡夫外道之法便成逐色奔尘,不知返本。

又,见暗亦是见,与无声亦是尘是相类似的道理。以凡情而言,只有有声才是声尘,无声则否;而佛法则更深一层而言:有声是尘之动相,故又称为动尘;无声则是尘之静止之相,称为静尘。所以,有声与无声两种尘,同样都是可以听得到的,只不过听到静尘时,所听到的,是一片静悄悄的:当我们听到一片静悄悄的时候,不能说没有听到”——不但不能说没有能听之性,也不能说没有所听之尘:能听之性永远是有的,而所听之尘,这时是一片静悄悄的静尘。这静尘就是俗称的无声之声,而儒家与道家把这无声之声给一个很玄的美丽之词:天籁”(当你心很静很静,而周遭也很静,没有一点声响;这时,你若听到一种无声之声盈盈于耳,这就是儒道所称的天籁”——别高兴,以为你很高了?其实你所听到的只是周遭的静尘!而凡俗之人妄想,计著种种相而自以为高。)同样的,有见与无见,不应依所见而定,而应依能见来看。而且,若所见是暗,并不是表示无见,只是所见者为暗尘而已,所以于能见之性毫无影响。换言之,所见之尘是色或是暗,并不能令能见之性变成有或无——外尘有生灭、变异等相,本性(能见、能闻之性)无有变异。是故应依不依

节录自成观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卷一

发布时间:2017年5月27日 16时49分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