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特别推荐

人体科学的基础:统一的物理学的哲学解析

作者:光和子
编者按:
  此乃不可多得的杰作!
  以下为正文:

  中国人体科学研究,至今未能突破,关键是物理学没有突破。本文将从大统一的物理学和哲学上,揭示人体科学的本质。
  下文摘自光和子《人类生存发展态式-----马克思主义大人学简注》之(18)

  文化的内在统一,本质是世界的内在统一。
  世界的根源(元)、物质的最基本层次,思维的本质,人际关系(社会)的根本联系(自然科学包括的“人学”之一),都应该是同一的、一元的。对此,和合学将可能是一门大统一的学问,在此种意义上,其全称当为“同元和合学”或“太极和合学”。
在此,且在自然哲学即大统一的自然科学上作一点蜻蜓点水般的探讨。

  在以太渺观层次,即尺度在10-33厘米之下时,物质时空具有“泡沫”的性质(霍金等语)。它不但“其小无内”,而且变得“其大无外”。在这个层次上,极大与极小、纯有与纯无是内在统一的。
  这种“泡沫”是通统和化一切的最基础存在。用恩格斯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就是“万物由它构成,万物最初由它产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实体,永远是同一的,仅在自己的规定中变化”。用布鲁诺的话说就是,“在自然界,尽管形式变化无穷,彼此相续,但永远是同一个物质”。这个“宇宙间唯一的实体是绝对无限的”(参斯宾诺莎语)。它“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易经》语),使得世界万物(包括黑洞)连通统一为一个连绵不绝、不间断的整体(不仅是统一体,而且还是同一体)。
  在这个层次上看宇宙,宇宙就是混沌(实为更高层的有序的“化醇氲氤”),并充斥着“涡流”(时空弯曲,即宇宙物质和黑洞),因而也可以说,宇宙起源于混沌(实为同一体)。宇宙无始无终,它无须“大爆炸”作开始,也不会“热寂坍塌”(小范围则不同),有的只是生灭不息的聚散振动。

  这种“泡沫”,如玻姆所言,是一个“整体性的隐秩(卷)序”,是全域相关,相互卷入的,而且是全域脉动的。它使得世界万物(任何点)都具有普遍联系的本征(体)上的同体全息性--全息,当然是全部信息,但物理学中只有物质的相互关系,不需要形而上的“信息”,这个“信息”就是关系。它使得“万物皆备于己”,万物都具有“克隆”、“ 大爆炸”(磁爆、弦爆)出整个世界的永恒潜在可能性(宇宙总质能、总宇称是守恒的,所以称“永恒潜在”)。
  由于世界是同一体,“天地万物,一体共流”,同一性的全域相关,“由种种联系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因而,局域性是相对的,分析序实在观是粗糙的,不准确的(参见洪定国释解)。所以迈克尔逊·莫雷测量无效(因为以太泡沫形成了地球本身,作为同一体,有“果胶冻”拓扑性质)。现行的主客二分的单向度科学充其量只是人为给出定解条件(序参量)的大泛定方程的定解,“非线性统一场方程的定域脉冲解”(爱因斯坦语)。

  这种物理学上的全域脉动“泡沫”,就是古人说的“道”、“无极”、“炁(气)”、“永恒活火”、“单子”、“以太”,它是“良知良能”、“佛性”、“同体大悲”、“天人合一”、“三位一体”、“精神理念”、“存在”、“道”等的本底存在及依据,是一切存在的最终逻辑起点。
  毫无疑问,它是“物质”--“精神”是精微物质的神韵(关系),“物”的“质”。“物质不依赖于精神而存在”的提法太抽象,它同“精神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一样,在物理学上有“超距”的不逻辑,哲学上则是二元论、主客“超距”者,在一元论者看来,这句话即是“物质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是句糊涂话。更严格而言,即便说“物体不依赖于物体而存在”,也不对,因为构成物体的最基本物质(即弦沫)是普遍联系、全域相关的。

  这种“泡沫”(广义相对论中的连续场)是宇宙的最高本质或起源,自然也是时、空、质、能以及运动的最高本质,可以把它看成是“大爆炸论”中的“零奇点”(它本身并无中心,因而宇宙到处是“奇点”)。这样看就能很好地解释宇宙的平坦性、背景幅射问题以及同时性相对、惯性系下物理定律平权等问题;所谓高维时空下存在多世界体系,也不过是这种“泡沫”隐卷拓朴构造的不同级次而已,就如“浪花”与“水”一样,而世界在本质上是一元的,只有一个。

  宇宙可以这样粗略划分:最高层次是以太渺观的全域脉动超弦泡沫场,它是组成一切的基元、唯一、大全,是“物”的最高、最基本的“质”(现在被开发利用得极少的思维、精神信念当属这个层次);其次,是基本粒子层次(现在电子技术已用得很好);再次,是粒子的特定组合层次,如分子、细胞等;再次才是宏观下的物体--这些层次,是多位(层)一体的(一切划分都是人为的)。其内在统一于物质的幅射场态、超粒子态、等粒子态、气态、液态、固态、超高压态等。

  此“泡沫”(无极、息)具有拓扑性质的“超弦”(超对称的弦)、“超网”的功能特性---当然,现今物理学前沿的超弦理论尚未定型,还要拓展内涵,其无论是“开弦”还是“闭弦”都须完善。它甚至没有狄拉克和汤川秀树的面性“超膜”全面。这种相互卷入,全域脉动的基元“泡沫”--“宇宙泡”,可能更像水网藻般的多维“超网(格)”结构,而在其“网、目”中,自然显现“超弦”来,即“超网”是纵横无穷交错的“弦”海。这样,就好理解双缝、双光子实验和EPR远距互感成对结果了。

  这种以太泡沫,既是“贮存或提取能量的仓库”(J.J.汤姆逊语),也是电力和磁力(弦)的本原,而不仅是“座位”。T.W.B.Kibble估算的1厘米长的弦约重1014-1015吨,这太硬性了,也并非如E.Witten等物理学家所言,是“弦台风”“吹离”或“吸引”物质而形成粒子、星系,而是“弦台风”本身的运动形成了粒子、星系,“弦台风”是本体。

  高速脉动是“泡沫”的固有本性。它使得“万物以息相吹”,“全宇宙中并没有真正静止的点”(笛卡尔语)。 “道生一”,“无极而太极”, “同则不继”,“和实生物”。泡沫超弦(太极)的不同共振、迭加,不同和合,形成可以用微观层次的光量子波进行量子测量(耦合)的不同粒子。真可说是“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庄子语)。

  由质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以及质能等价关系式,可以得出“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人们通常只是说“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而没有说“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

  由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E=mc2)和普朗克能频关系式(E=hv),可导出基本粒子的质频关系式为:m=h/c2·v可简化为M=HV(普朗克常数的测定是关键,且必与光相关)。
  由这几个公式(关系)可以看出,质量是“泡沫(网弦)”的振动和合。即是说“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物质实际上就是一种冻结着的能量”),而基本粒子的能量则是一定频率的量度,即能量是宇宙弦沫的振动频率。其变化可认为是由幅射场态进入超离子态。这也就是相对论中的运动、质量、体积辩证统一关系。由上面这些基本关系式,可看到质量、能量、频率、波长、振幅、体积是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和运动是一致的。
  如,电子的质量与电荷可以相互转化,而电子的质量随运动速度而改变。当然,体积(空间)也与这种运动相一致,就如旋转的电风扇,我们所能测认到的“真实”体积是圆盘(台),而质(重)量也与它的旋转速率相一致(如,自旋的陀螺质量变小)。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就包含这种原理。生物组织或细胞在生命活动的代谢过程中所幅射的微弱光子流,也可能是这样一种自组织振动。

  粒子模型与相互作用模型是同一的。所谓标准模型,不过是和合方向上的一极(超对称性的一耦)。
  波(场)强越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机率越大,越有可能显示质量、体积。 “弦”的波幅平方(︱ψ︱ 2)不是显示粒子的概率,它是波包(膜包或沫泡)之形,是粒子本身(玻恩的解释可能要发展一下)--在高能、高频、短波时,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中,就很容易看到粒子性。波函数是能够代表单个离子的。以光的产生为界,“尺缩”“钟慢”是不难理解的。所谓“大爆炸”初留下的残留物,不过是一种由“泡沫”生成的次生物。

  相对论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但爱因斯坦把“道”、“器”(基础和上层建筑,原因和结果)看巅倒了:不是由于(显)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不均而使得时空弯曲(马赫原理),而是“沫、弦”(隐物质)的不同运动即时空弯曲使得物质(体)的存在和分布不均。物质世界的最高本原是场(以太泡沫弦),而不是分为实物和场。由场的振动形成粒子,粒子以及物体是场的一种“固化”形式,是场的次生物。所以他实现不了对量子力学的统一,完成不了大统一场论。
  现在,是到了由“器”(结果)到“道”(原因)的“形而下”看问题的时候了。

  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应该是波(包),粒子的运动是共振波(包)的移动,例如,不稳定粒子的轨迹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即使是固体,其内在也必然存在非线性振荡现象(类流现象)。绕核旋转则为振云(︱ψ︱2)驻波(德布罗意等)。如,与低频振动对应的微观粒子的各个物理量都可以通过波函数确定。量子物理学是波动力学,是消去了和合为粒子的隐变量“沫、弦”而进行的本征态统计力学--“弦”的统而“合计”的力学。

  “太极生两仪”,相反的同量振荡形成正反物质,其碰撞必会湮灭(抵消)而退化为场(泡沫、弦)、放出能量。相同相似的粒子(包括大分子粒子物体)碰撞则会产生波场(沫弦)干涉--对于分子,去年已被中国大连化学物理所证实。而频率相近的物质易产生共振而发生理化反应。当今的无线电通讯、体外冲击波碎石、周林频谱仪等,则是它的应用。

  弦(太极)的分解与相合(场的激发与退激,对称与破缺),对应着粒子和射线的产生、消失、变异、发射、吸收等行为,如裂变的质量亏损可能就是弦的分解使其无序度增大而熔于“以太弦海”中。 元素的相互转化、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与原子序数大小成正比等,也应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是不同的运动组成不同的元素的。粒子在其(合)弦(振)分解处(散弦处即退激处)显示出“超距”(沫化)的量子隧道效应(不稳定的粒子最明显)。而测量产生的耦合谐振也必然影响对象的聚散性和合性,

  因为观测者与对象同构,是一根藤上的瓜,是主体客体合一的,以致于出现测不准原理,得到贝尔不等式的检测,“薛定谔猫”以及量子Zeno效应(佯谬)也就是必然的了。
  四种作用力(电磁、强、弱、引力)以及所谓“天倾地陷”的时空弯曲也对应于这种“弦沫”给予的结构及其变化(牵引和推斥,即共振和合与分解干涉,如,引力,可能就是物质“弦”复归于以太“沫”的弹力)。

  “八卦交而生万物”。大粒子,如苯分子,则是更高层次的和合(共振,价键结构共振态的势垒场)。
  这种由“泡沫”(无极)而能量(太极)而基本粒子(两仪)而物体,也许就是宇宙的总演化规律和总结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时空是统一的,不可分的,空间是以太弦沫的运动范围、幅度,时间作为以太弦沫运动过程是与空间幅度的产生分不开的。在原初的以太场态下,时空的无穷大与无穷小是同等的。

  既然世界本质上是以太泡沫“沫弦”的振荡和合。所以也可以说,“物从因缘故不有,缘起故不无”(僧肇语)。正如《道德经》云:“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其精甚真”。“精气为物”(《易经》)。“纯有即无”。这些,在弦膜振动无序处的“真空海洋”中,是较好的观测处,也是最好的验证处(以“无中生有”方式生产粒子处)。因为真空虽无粒子,但却有所有物理作用(李政道语)。然而要彻底解决它,将可能如钱学森所言,“用人的感觉系统为测量仪器,而不是用设想的仪器”。
       未完  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