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毛主席
——纪念毛主席诞辰112周年
(2005年12月26日)
让我们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上来缅怀毛主席吧!
社会主义是史无前例的,路在何方?
作为领袖和导师,他有责任带领我们探索。探索有两种基本选择:一是发展商品经济;二是非商品经济。建国以来,毛主席与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些老同志的争论始终是围绕这一选择展开的,“文革”是毛主席以其权威进行的“抉择”(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的选择也是我们民族的选择)。
毛主席从不摸钱。他深知商品的灵魂是资本——永无休止的、日益膨胀的嗜血的欲望,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持续的科技进步,花样翻新地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激发和强化人的七情六欲(就连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不得不被表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等于承认人的欲坑是个无底洞)。这是现代社会的万恶之源。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主席就通过反右倾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俗称“四清”)割资本主义的尾巴,60年代中期更进一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当时的主题大标语是“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目的就在于要使中国远离资本。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资本的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竞争——征服一切是它的天性。贫弱的民族因此面临生存危机。这就是为什么“文革”结束时,国家领导人疾呼“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将被开除球籍”。这话绝非危言耸听,事实告诉我们:商品经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我们不得不与资本为伍,直至物极必反。“文革”之后,中国之所以走上了小平同志指出的路并非偶然,它是一种历史必然的客观反映。
“文革”使我们认识到毛主席希望中国远离资本的美好愿望,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无法实现的。这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小的拐点。我们可以做事后诸葛亮,但不要非议事前的那个诸葛亮!
在“文革”的大民主中,毛主席自始至终强调“要文斗,不要武斗”、“抓革命,促生产”,结果还是事与愿违——“天下大乱”、一些好人受伤害、“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什么?
主要是因为:
1、有少数人总是惟恐天下不乱,以便浑水摸鱼、火中取栗。不打倒别人,自己怎么往上爬,因此各种手法无不用其极。中国历朝历代不乏其人。另外,人们之间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矛盾,有人趁乱公报私仇。
2、当时的一些年轻人客观上为人所利用,自己主观上也患了革命幼稚病(绝大多数人的初衷还是好的),对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听不进去或错误理解。
总之,“文革”的负面效应是毛主席始料未及的,更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所以,请不要怪罪“文革”,不要恶评毛主席,对那一代的孩子们也多一份宽容心吧。
十年“文革”是历史的一瞬,但在整整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下希望任何人都不要带着不解的心结离开这个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