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宇宙与人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第25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起后。(第14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21章)

    老子讲“道”是先在的,是无限的和永久性的存在,不随外物和外在条件改变而改变。“道”是无形和不可能被感知的,但又绝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那只能是虚无的潜在。“道”不是静止的,而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拿老子讲的“道”的特征,同我们前面讲的“ψ场”的特征比较,你立刻会发现:老子讲的“道”,就是“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ψ场)!或者说,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凭直觉感悟到了这种场的存在和它的特征。

    在宇宙生成论的意义上,老子讲“道”创生天地,是万物的源泉。他写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40章)“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1章)

    “道”冲(盅)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第4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42章)

    老子认为,“道”不但在“虚”“实”之间,而且在“有”“无”之间。或如王弼注14章言:“欲言无耶,而物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见其形”。“道”是虚无澄静的渊源,又是有形万物的起始。它是最初的发动者,有无穷的潜在力和创造力。“道”创生万物是从“一”到“多”,或曰从“一元”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这不就是我们前面讲的“ψ场”有“内构成”的创造力和创生过程的基本模式吗!

    “道”的运动,老子认为是循环往复和周行不殆的,他写道:

     有物混成……周行而不殆……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第25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0章)

    致虚静,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第16章)

    “道”的运动是从“静”到“动”,从“小”到“大”,从“大”到“逝”,从“逝”到“远”,从“远”到“反”,从“反”到“复”,从“复”到“归”,从“归”回到“静”。这同我们前面讲的,宇宙起源和演化的轨迹,也是相合的: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可能已经许多次了,每次都在“ψ场”中以波函数的方式留下全息性质的记忆。

    综上所述,本难看出,“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ψ场)的研究倘能在今后一二十年获得重大的突破——数理论证和实验检验两方面的重大突破,一定会是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而且进而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推动哲学朝本体论复归——用从“存在”到“演化”重新支撑起本体论庄严的殿堂,重建物理学家同哲学家的联盟和互动关系。

    同时,继古希腊哲学家德模克里特的原子论获得实证数百年之后,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道论获得实证,“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前景就在眼前。而且,如果中国能抓住时机,有足够的投入,在这个重要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那么我们就能获得对“宇宙量子真空零点能全息场”命名的话语权,并且最恰当地将它命名为“道场”;否则,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苦涩的悲剧性的结局——明明是中华民族先哲的伟大思想被实证了,可是仍然用一个希腊字母“ψ”来命名。

 转自《布达佩斯俱乐部论坛》      返回目录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