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本来是不生不灭的,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不生不灭是真心的本质,但它灵妙无比,能随缘起万千妙用。所以我们说心不要动,只是不妄动,不随物境转,不执取物,不贪求物,而不是不起用。当你要做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要把它处理得恰到好处,圆满成就,你就要思考,就要设计,心不动是不行的。心不动,你话说不出来,事情也做不成。但是,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动而不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所以,学佛修道,要有成就,既须起用,又须随时观照,不随境转。说话办事时,就像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自己做的,而像是别人说的、别人做的;做过之后,就像未曾做过一样,这方是真正的无心、真正的涅槃。懒融禅师说得好:‘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当用恰恰无。’就是我们正当起念用心时,却没有心来用。也就是说,我们的心不随著物境转,尽管用,用而不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真心妙用啊!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至于说‘事业心强,在人事上极易起分别心。’此常人之说。若依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事业心强正是利乐众生的必要条件。若无此心,则趋于消极,独善其身矣。‘而生其心’正是生此事业心也。惟欲无住而生心,不可住事而生分别心,毫厘有差,天地悬隔矣。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见性开悟的人,是否可以成家?
真开悟的人还想成家吗?!想成家的人绝对未曾开悟!淫欲为人做那种污秽的事?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用功人还常易犯的毛病就是不知世法也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法,而常常厌离工作,寄入深山修空或整日坐在座上不动。殊不知这样坐下去,只是枯木禅,不得活用,将来顶多证得罗汉果,弄得不好还易落入无记,成为死水,不能成佛也,不能往生西方。因此我们用功念佛,须知一切世法均是佛法,尽管尽力去做不要执著,就是佛法。淘米烧饭、洗衣浆裳就是念佛;工作写文、设计构思无非念佛。这样作事念佛两不误,既不会引起别人的误解,说佛法是消极离世的,也不会堕入沉空滞寂的死水而落入土、木、金、石的误区死果。
摘自元音老人《净土修证心要》
返回页首
★修心法要不要吃素?
我们主张吃素。有些人吃荤吃惯了,一下吃素不习惯,也可继续吃一段时间。用功修法了,修到气血转换时,叫你吃荤你也不要吃了,所以最好不吃。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修法得力,身体即有变化,但不可执著,一有执著,功夫即止于此,难以进步。凡身体过去有宿疾者,现在发出来,不要害怕,经过一段修持,会连根拔除而全愈的。当然,应就医的还应该就医。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居士在家修法打坐,生病了该怎么办?
要看什么病,能不能修法。体力够不上不要修,不要勉强。正好要用功时生病了,这是业障重,可睡在床上观心或持咒。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返回页首
★医生能治“业障病”吗?
问:常听人说‘业障病’,如果医生把病人的业障病医好了,会不会落因果?
答:不可能。业障必须要自己有定慧功夫才能够消除,医生如果医得好业障病,佛菩萨都甘拜下风。医生只能医治生理上的疾病。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返回页首
★印光大师说家教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欲子弟成人,须从自己所作所为,有法有则,能为子弟作榜样始 。此一定之理。
今世乱已极,其源皆因世之为父母者,不知教子之道,不知以道德仁义、因果报应教儿女,但以溺爱憍养,机械变诈相教,故致有天姿者,习为狂妄,无天姿者,狎于顽愚,以至越礼犯分之事,时有发现也。倘为父母者,各尽其教子之道,则世道何至如此。以前儿女教不好,尚无大要紧,不过不孝顺,不成器而已;今若教不好,则其祸实有不堪设想者。此说,宜与一切人说之。
世少善人,由于家庭无善教。而家庭之善教,母教最要。以人之幼时,日在母侧,其薰陶性情者,母边最多,是以女人以相夫教子为天职。倘无贤女,何有贤妻贤母哉。由是言之,善教儿女,令知三世因果,实为平治天下,正本清源之道。
——印光大师法语撷录
返回页首
恶做得多不要怕
恶做得多不要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然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返回页首
★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
人生苦短,生命危脆,从一个伤风感冒,我们都可以体会这个身体的脆弱。人命就在呼吸间,为什么还要造业呢?财富再多,权势再高,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机会修善积福?聪明人当财富从眼前过的时候,就会运用智慧,支配妥当,作利益众生的事业,这是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支配不妥当,反而会造业。所以‘有钱是福报,用钱是智慧’,我们应该细心的体会。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返回页首
★佛性与金钱
无始以来的本来面目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正是因为处处都在,所以人们本把本来面目忘记了。金钱很少,所以人们会时时记得它,少的东西才能让人记得它的存在,人才能被它转动。佛性是久有的东西,它一直都在,而且是真实的东西,从不会消失,太久的东西让人没有新鲜感,天长地久以后,自然就把佛性忘记了。金钱可以天天获得,而且必须天天保护,否则就会消失,因为金钱是不究竟的东西,会来来去去,对于头脑来讲,来来去去的东西更适合它。佛性对于释佛来讲不多一点,对于乞丐来讲也不少一点,不多不少的东西,谁还会追求它呢?金钱则恰恰相反,富人有,穷人则无,金钱会产生比较,佛性无需比较,人人平等。金钱是无穷的哦,是没有限制的,凡是追求金钱的,其痛苦也是无穷无限的。大而言之,物质是无穷的,追求物质,那么痛苦也是无穷的。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奥秘》
返回页首
★不要责怪周围的环境
成功与失败仅是刹那间的闪烁,不要因外表的东西而影响内在的灵性,要把那个知者和被知者,照者和被照者全部修消失掉,整个内外犹如一张明镜,外表的事物象图像一样都会清清楚楚地映在镜子里,来就让它来,去就让它去,来者是什么,镜子里面便是什么,自己不要有固定成见,自己要变成空气,要变成无我。既是成了无我,还怕万物来困扰我吗?不要责怪周围的环境,不要抛弃周围的环境,记住周围的一切都是助你成功的,周围的一切都是为你所用,而不应该变成你被物所转,之所以缺乏定力被物所转,那是因为内心的占有欲还没消失,抛弃了我执,成了无我,歌舞万里也能来去无挂,无我的人就是圣人,是和诸佛菩萨同一体。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奥秘》
返回页首
★手里拿着屠刀也一样成佛
不管你怎么做都在使用同一个能量,爱和恨是同一个能量,上天堂和下地狱也是同一个能量,高兴和愤怒还是同一个能量,体内只有一个能量,可以千变万化,可以用于万事万物。内在的能量是一个统一体。爱的时候一定带有恨的能量,否则你无法深入爱,要么你是虚假的爱,爱有多深,恨也有多深,恨可以衡量出你对配偶爱的程度。真实的爱,一定有真实的恨,真实的恨来自于经验,而不是来自于相信。体内的能量往往很少从正面全然地表现出来,在反面的时候将会更好地全然地表现出来。静心可以成佛,手里拿着屠刀也一样成佛,因为它们来自同一个能量,也就是为什么说成道的人象个小孩子一样,惟有小孩子的能量才是全然的,说哭就哭,说尿就尿,全然的能量用于一处,可以成就一切。记住,成佛是属于小孩子的专利。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奥秘》
返回页首
★“道”不是修出来的
为什么说“道”不是修出来的?它原本是现成的,所谓的努力也只是针对头脑而已。当头脑转变后,道也就自然显现,头脑的转变需要一些方法,静心是指向头脑,头脑需要宁静,所有方法也都是种设计,是种手段,要进入道之前是需要努力一些,对头脑而言是需要的。道的本身是现成的,只等你去享用,它一直都在厨房等候你,要达到厨房,进入厨房内,有那么一点点距离,需你努力走进去。有修指的是外面的距离,无需修指的是内在现成的东西。往往初修的人不知如何放松和放下,因此上师才会叫你去努力修行,猛用功。上师知道,努力对道的本身是没有用的,然而进入道内又需要这么一个设计—努力。用功到达顶点,山穷水尽,无力承受,即将崩溃时,身心突然间会有个逆转向急流—进入生命的另一面—放松和放下。在这一刹那间,完全可以瞥见佛性,进而走进去 。也即古人所讲的:从有为进入无为。倘若一个人不知道如何停下来,那么上师会告诉他—拼命地猛跑。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奥秘》
返回页首
★积阴德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所以诸位要晓得,无论做多少善事,不必要让人知道,则善果永远就积在那里而不求现报,叫[积善]。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果都没有了。反而造了很多恶,恶慢慢积,愈积愈多,后果就不堪设想。
[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所以积功累德,自己默默的去做,知道的人愈少愈好。也不必要人家赞叹恭敬。人家愈是不满意,愈是嫉妒、毁谤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毁谤、障碍之来,是消自己的罪业。罪业都消掉了,你的善德愈积愈厚,后来果报就大。所以子孙往往骤发,[骤发]就是突然发达。细观今日台湾许多发达者,其先人多类此。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晓得阴德之可贵。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改过之法)讲记》
返回页首
★修晚年和临终时的福报
财富不能常保,人的运五年一转,一生当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坏的五年。好运如果是在晚年,才是真正的好运。如果五年最坏的运在晚年,此时体力衰退,困苦艰难就很可怕了。所以少壮时有福最好能舍,奉献给社会大众共同享受,舍了以后命里还有。明白这个道理,年轻体力还够,福报来时我不去享受,就把享受福报延后了。不好的我先受了,好的留到后面,后福就好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修晚年的福报。 我们学佛的人,更应该要晓得修的是什么?修的是临终时的福报。临终时什么福报呢?不生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坐著走,站著走,知道到那里去,这才是福报。世间人对此大事往往疏忽了;学佛的人应当时时刻刻提醒,有福让大家享,福报就殊胜了。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改过之法)讲记》
返回页首
★在红尘中念佛
我教给诸位的方法,就是[一心念佛]。我们身体还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生活,当然要工作;工作放下来就念佛。工作时专心去工作;工作一放下来,佛号马上就提起来。甚至于在工作时,只要不用思考,也可以念佛。或者是放录音带的佛号,工作时可以听佛号。若工作需用思考,就放下佛号专心思考;不用思考时工作也可以念,也可以听佛号。把念佛当作我们一生中第一桩大事,其余的都是鸡毛蒜皮,不值得牵挂的。这就是从心地上改,从心地上忏罪,会修行的人一定是把根本抓住,从根本修。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返回页首
★赠言年轻人
我们今天缺乏以往的基础教育,能做的就是古德所讲的亡羊补牢。所以把学佛的头几年著重在背书,背诵[无量寿经]。尤其是年轻人,二十岁以前是求学最好的黄金时代,能把这部书背得很熟,一生受用无穷。
这种作法是一举四得:第一、中国语言不会忘掉,尤其是海外的侨居子弟,使他不忘本;第二、中国文字能够认识;第三、目的是通达文言文。文言文能通达,这是自己一生真实的本钱,他有能力阅读[四库全书],就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所传下来的这些经典,这是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结晶,可以吸收都变成自己的学问;同时,第四、也有能力读佛经,作为学佛的基础。佛法是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背诵经典是根本的基础,非常重要。能断恶修善,又能作心地功夫,就是修清净心。[以期必验],所求必定可以得到。
念一部[无量寿经],如果没有一个妄想,那了不得!必定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感应道交。所以我们读经要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应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应的。
摘自净空法师《了凡四训讲记》
返回页首
★不见空性不入山
古代的祖师讲:“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不把世俗的功名利禄放弃,不见到空性就不要入山,住在山上你心也不会安,不把那个东西修出来,不见到那个东西,你就不要闭关,眼前一片漆黑,你怎么用功,你怎么入定?明其心,才能见其性,见性以后,躲起来,用上数年的时间和它打成一片,最后说走就走。要么靠佛的力量和上师的力量临终接引你也是一样,但前提条件:必须对佛对上师深信不疑才能和佛的力量相应,烧香拜佛,供养上师目的就是培养信的力度和深度。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虔诚》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根本原因还是自己不自信,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还是不清楚,希望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不敢让别人评价的人更不会有快乐,借助外境得来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要深入内在的觉知,才是一个永久的大的喜悦。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虔诚》
返回页首
★追求什么?
许多修行人对于灵性追求和物质追求协调不好,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倘若在你内心,你是一个灵性追求者的话,那么就应该以灵性为主,以追求物质为次,够生活所需就行了,若是一个物质追求者,就应该以物质为主,以修行、以灵性作为你生活中的调节剂,作为你物质中的音乐。反之也可以把物作为灵性中的音乐。两者都占主导地位,或都占次要位,那么你将会一事无成,物质难满足,精神更难满足,相比而言,物质较易满足,物质到达某个程度一定需要灵性,灵性达到某个程度可以不需物质,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协调二者的关系,主仆分清,你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过于追求某一种东西就会被它所转,进而便会失去自身的自由,成为它的奴隶,为了得到它,人们会变得发疯,变得忘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得到和成功是人类的两大魔鬼,魔鬼是想证明我的伟大,事实上越想证明我伟大,我将会变得越渺小,当能够放弃伟大的时候,我才能变成真正的伟大;当能够放弃我想成为强者的时候,我才是真正的强者;放弃解脱的欲望,才是真正的解脱。
拥有多少并不重要,能否知足才是重要,自己的心态不改变,谁也帮不了你。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返回页首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太甲]是商朝时候的皇帝。在早年也是胡作妄为,以后得大贤伊尹的教导,他改过自新。这几句话是他说的,这是他改过自新之后,对于伊尹感谢的话。
[天作孽,犹可违]。天命所作的不善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修善积德就可以改变的。[天]就是指天命,[天命]也就是[数],我们一般讲的[命运],是可以改造的。[自作孽,不可活]。[自作孽]是这一生自己造作的不善。[天作孽]是宿世的,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一世所得的不善果报可以改,这就是宿命可以改。现前造的罪业,那就没办法了。现前继续再造,你就不会改过。过去有恶因,现在再加恶缘,必定结恶果。过去有恶因,现在断恶缘,虽有恶因不结恶果。这是一定的道理。
改造命运的原理就在[缘]上,[因缘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没有法子改变,能改变的在[缘]。譬如说我们种瓜种豆,瓜与豆的种子是因,不能把瓜子变成豆,不能把豆子变成瓜,因是定数。我们今天想要瓜,还是想要豆,就在[缘]上加以决定。我们想要豆,把豆的种子种下去,瓜的种子收藏起来,它就不会结果。结果需要缘,缘有土壤、肥料、阳光、空气、水分等等,这些缘都具足,它一定会长得很好。若不想要它结果,虽然有因,只要把[缘]断了。譬如瓜子放在茶杯里,放一百年也不会长成瓜。为什么?它没有缘。
所以过去虽然造作恶因,这一生中不造恶业,断恶修善,恶的缘就没有了。过去生中总有善因。一个人那有一生做恶没有做善的?找不到!一生都行善,没有一点恶,这种人也找不到!所以生生世世我们所造的业都是善恶混杂,多少是有的。或者是恶做得多,善做得少。恶做得多不要怕,只要今生不再做恶,恶缘断了。虽然是少善,少善也会开花结果,所以一定要断恶修善。
[自作孽]就是现在还继续不断去造恶业,恶的果报一定现前,所以自作孽不可活。[天作孽]是过去生所做的,这是我们可以改造。现前再要不断的造作恶业,那就没法子改造了。
摘自净空法师:《了凡四训讲记(立命之学)》
返回页首
★直面金钱、权力和性
不敢面对金钱和物质,说明还没超越它,果真超越了金钱和物质,为什么还不敢面对它呢?也就是为什么开悟的明师敢谈金钱,敢谈性,假如不是人类贪图金钱和性,那么金钱和性又怎么可能会引起人们痛苦呢?金钱和性是个大愚蠢的东西,是听命于人的,它是没有主导性的。超越的人对于金钱和性来讲,视它为成长的助缘,它是美的,是享受的,而并非是肮脏的,痛苦的。世界上出现的任何一样东西都具有两重性质—正极与负极,要想协调,靠的就是正负两极的力量,舍此一极都无法达成。 把金钱捏在手里不放也就失去了金钱的意义,金钱就是要流通才能体现它的价值,金钱是为人活,人不应该为金钱而活,钱是人的工具,钱是人创造的,违背了这个规律,生活将会变得痛苦,也将会失去人性。钱的价值在于流通,权力的价值在于为民使用,金钱和权力都没有必要放弃,要放弃的是你对金钱和权力的欲望。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权力是人类所患的最大的疾病。人类一出生就被灌输这是最高尚的职业,实际上内在空虚的人才会拼命地追求权力。权力不是道,是道的附属品,也可通过权力来修道,有权力的人所对人类的贡献,一点也不亚于一个传教士对人类的贡献。权力和道有一点区别便是,权力需要别人来赐予,失去了别人,权力也就没有意义了。道是不需要别人,自己一人就可以达成。权力是驾御别人,道是驾御自己。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返回页首
★默而摈弃
(阿难)又问:‘佛在世时,可以调伏恶性比丘,佛灭度后,如何处置恶性比丘?’ 佛答:‘默而摈弃。’恶性比丘——即不讲道理的比丘。默摈,即不要理睬他,不要和他说话,他的恶性,就无从发展,便会慢慢调伏,佛在世时,亦有六千恶性比丘,因为佛能教化、能调伏,才相安无事。
摘自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
返回页首
★欲望
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没有欲望简直是不可能的,要吃,要穿,要住,会生病,周围的环境促使你产生欲望,人的一生都是在为欲望活着,就是想修行也是一种欲望,欲望只要加以正确的对待,并非是一件坏事。欲望是一种生命力,有生命力就有欲望,欲望才是万能的。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返回页首
★学会接受
当你越是想超越它,那么这个“它”越是存在,撒手逍遥不管它,便会自然消失。接受就是一种超越,对抗它,就是承认它存在,反而导致自己停止不前,接受是种成长成熟的最快的法门,接受只会打开内在的那个无限的空间,绝对不会阻碍进入空无里面。世间,出世间这两条路线本来是没有界限的,都是由头脑创造的,因为头脑害怕无限的空间,不敢进入那个浩瀚的空无里面,这也就是人为什么一生下来总想抓个东西来依靠,人最害怕的不是背后,而是内在的那个知,因为这个知从未把那个浩瀚的、终极的未知打开过,没有经验过那个无限的空无,所以在临终时也就难免害怕那个未知了。“未知”在佛门里的术语叫做“如来藏”,意为究竟的东西都在这里面。接受则意味着在往里面深入,发展里面的空间,剥去了外在的枷锁和面具。人之所以活得累,是不敢剥去自身的枷锁,认为面具带得越多越安全,越轻松,甚至晚上睡觉也套上面具,清晨起来又怎么可能休息得好呢?从今天开始学会接受,看看周围的人事物理又奈你何!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心境》
返回页首
★解行合一
修要真修,悟要彻悟,不可做一个知解的修行人,要解行合一,更要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工作中,佛法离开生活也就无立锥之地,也就没有意义了。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行者》
返回页首
★情与理
谁都能够得罪,千万别得罪你的老婆,后院起火,将不会有安宁的日子过。老婆可以为你死,可以为你生,惟独不可和你论理。有句俗话:“女人的心是十成,男人的心只有八成”。女人干任何事都是十分投入,男人干事只有八分投入。女人生气时有十分,男人只有八分。 家庭里只论情,不论理,法庭里只论理,不论情。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返回页首
普贤行愿品说,要以清净身语意修礼敬。我们心里对待佛和众生都平等,但是在事相上,应该合乎世间法的规矩和秩序,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但是现在世间的规矩、秩序已经破坏殆尽,伦理道德丧失,所以世界会有大灾难。我们身为佛弟子,待人处世应该有节度,但是心地要时常保持清净、平等、慈悲,这样佛法应用在世间,就是充满智慧的世间法。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返回页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