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一语中的

 

修行的方法

修行的方法

佛教里最高的修行方法

以般若为导

◇定中打开

◇心气合一

用行舍藏

佛家功夫的三个等级

释佛耶稣也不在话下

◇法门只能送你到门口

◇修禅最无聊

 

 离相修一切善法

◇无事道人

◇三个回向

◇一修可以一切修

“加持”的涵义与作用

◇三宝加持

悟道—了脱—成佛

◇修行三步曲

“转识成智”一法

 

佛教里最高的修行方法

  佛教里最高的修行方法便是“觉知”一法,戒律也没什么好戒的,妄念也无妨修行,佛祖讲:“不怕妄念起,只怕觉知迟。”若能把觉知二字贯穿于生活中不就是修行吗?生活中无须你改正什么,只需你能觉知什么。改正和法门都不能使你成道,惟有借助觉知才能使你达成。所有的方法无非就是提醒你内在的觉知,觉知就是月亮,方法便是手指,要透过手指去看月亮,但是千万别崇拜手指,别停留在手指上,要忘掉手指,才能看清月亮。

  觉知与修道甚为相关,妄念犹如空中的乌云,一旦觉知生起,再大的乌云也无关紧要,此须亲证,非口头禅矣。

  修行所要找到的也就是这个“能知”的,而不是这个被知的,相反,必须要这个被知的忘掉,那个能知的才会出现。父母未生我前,那个能知的是如如不动的,生了以后有动的,是那个被知的在动

  坐禅不要试着去制止妄想,也不要去制造宁静,妄想来时就看着它来,去时就看着它去,果真能把一个妄想停止不走,那也是一种定,事实上妄想犹如空中的浮云,无时无刻都在流动,永远无法制止,观照是可以保持,惟有透过观照才能达成,千万年的黑暗,照之光一出现,黑暗顷刻消失

  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也正是那个觉知的警醒,若没觉知即是被境所转,日常生活中若能处处保持觉知存在,也即是如来在转物,反之就被物在转凡夫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觉照》

离相修一切善法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就得佛的无上果觉。若人只重离相,而轻视了修一切善法,有所偏呀。只知道修一切善法,而不能离相,也是偏啊。

摘自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以般若为导

  以净土为归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这样循环不已,将来有一天触着碰着,契入实相般若。开始下手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摘自黄念祖《金刚经一滴》

无事道人 

   下座时,一如座上,应缘接物,无取无舍。做事时,‘于事无心’;事毕后,‘于心无事’。古德云:‘终年吃饭,不曾咬著一粒米;终年著衣,不曾挂著一根纱。’即此之谓也。如稍有停住、留恋,须随时照破,不令住著,此即‘牧牛行’也。俟野牛性死,无有走著,照亦不用,镇曰‘饥来吃饭,困来睡!’一无事道人也。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定中打开

  ‘定中打开’是指修法得定,从而打开智慧。既开,亲自证知一切皆幻,无可执取。故在日常生活中随缘放旷,任运逍遥、安乐自在也。

  古来大德证知此真心不在别处,即在日常应用中,故随众起倒,和光同俗而不立异,亦不求玄奇而夸赞自己。此所以有‘平常心是道’之名言也。

元音老人<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三个回向

  所以回向必讲三处,就是真心显露。我今天修行,第一、回向实际。实际是求明心见性,求恢复自己本来面目。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求觉而不迷,真实明了宇宙的真相。第三、回向众生。愿三宝加被,尽心尽力,协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果然存这个心,用这个心,则念念功德圆满。如果有丝毫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这里说得好听,得一半功德。其实不但一点功德得不到,就像刚刚我跟诸位说的,造了一身罪业。

——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心气合一”

  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能吸不能呼则意味着生命还可以延续,能呼不能吸意味着即将死亡。气的吸入意味着再生,能生,还有活力,气的呼出是死亡,意味着内脏没有能力接受能量。吸入的是生命,呼出的是死亡。嗡音在人体而言属于头部,或是宇宙,嘎音在人体属于中部,也即内脏,吽音在人体属于下部,也即丹田,或叫性中心,对物理世间而言属于地音。无论哪一个咒语,哪一个字都是用一呼一吸来念诵。而在每一个呼吸之间有一个短暂的空隙,也即空白,也没有呼,也没有吸,此时你在干什么成了白痴在浪费生命!若能在这个空隙中发生事实上开悟成道都是在这个中间发生达成前念过去了,也即灭了,后念还未生起,中间进了去,就进去了。若没进去,就在下一个呼吸间吧!如何延长中间的空?吸气的时候吸入丹田,把身体吸满,中间停十秒钟最好,呼气的时候全部把体内的气呼出去,停十秒钟后再吸气,心念随着呼吸走进走出,也即心气合一就得神通,就能打开脉结。不要气还在嘴边,心念就跑到丹田,更不要气从嘴里呼完了,心念还留在丹田,要把气和意识形成一体进进出出。常人的呼吸里,气到喉头就呼出去了,好一些的是吸入胸腔就又呼出去了。长期修炼的人,吸入小腹(丹田)以后才往外呼。圣人的呼吸是,把气吸入了脚上,充满了脚以后,才又往外呼出。圣人的呼吸别说停留十秒钟,可以随意控制。如此练习,将可达到:既不呼,也不吸,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显现的时候。以上不是道,仅是个没有方法的方法,从这个方法进入以后才是道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法门》

★一修可以一切修

   ⊙为什么说一修可以一切修呢?如果这一修是见性的话,那就一切修了;这一修没有见性,那一等于一,一不等于二。如果一修要见性的话,一就是无量,无量就是一。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三个回向

所以回向必讲三处,就是真心显露。我今天修行,第一、回向实际。实际是求明心见性,求恢复自己本来面目。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求觉而不迷,真实明了宇宙的真相。第三、回向众生。愿三宝加被,尽心尽力,协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果然存这个心,用这个心,则念念功德圆满。如果有丝毫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这里说得好听,得一半功德。其实不但一点功德得不到,就像刚刚我跟诸位说的,造了一身罪业。

——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用行舍藏

    ◎论语讲‘用行舍藏’,就是随缘。遇到顺境的时候,有人愿意重用我们,就可以一展抱负,放手去做;如果是逆缘就要‘藏’起来,绝对不自我表现。普通人有一点才华就急于表现、藏不住,只有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才懂得随缘,知道什么时候该尽心尽力去做,什么时候应该收敛。佛法里面,‘藏’的意思讲得更透彻。中国古代修行人,自己成就以后,有法缘就弘法利生,尽心尽力帮助众生,没有缘就住山闭关,住山闭关就是‘藏’,自己努力进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锋芒毕露的人没有福报,所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处在逆缘就要想到‘万法皆空’,没有一样是真的。心地自平静。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加持”的涵义与作用

  加持确实是有,有没有用就要看自己。就像人家送礼,接不接受全在你自己。被加持的人要真正相信、发愿、依教奉行,就能产生力量。加持是教学,教你怎么作。对病人加持就是劝他心要清净,放下妄想执著,一心念佛。先得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就恢复得很快。

—— 摘自《净空法师法语(续编)》

佛家功夫的三个等级

    ⊙做功夫,大致上分三个等级:上乘的功夫,理一心不乱;中等的功夫,事一心不乱;下等的功夫,功夫成片。修学一定从功夫成片,再提升到事一心不乱,晋级到理一心不乱。所以我们功夫达到第一个阶段时,不可中止,不要满足,一满足就不能提升了。

  ⊙我们求功夫成片。成片就是心地清净平等,平等就是一片,清净就是一片,心里面没有界限。换句话说,还有分别执著就不能成片。一有界限,就不能成片。离开一切分别执著,功夫才可以成片,这叫真正修行。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立命之学)》

三宝加持 

    你今天所思考运用的方法,是你自己的业力,你没有三宝加持的力量。会用三宝的力量,把自己的力量舍掉。我自己力量做不到,我用清净心求三宝加持,会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个才重要!就是此地讲的我们要用变数,不用常数。常数是命中注定的,变数是自己创造命运。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释佛耶稣也不在话下

    最初的起点就是最后的终点,第一步也就是最后一步。所谓的步骤和次第,只不过是针对头脑虚设的,由头脑设的。人间就是天堂,彼岸就是此岸。虽然我把修行分成六个次第:“观行照度空无”,实际上是一念之间就可完成,也即一念之间就可进入三摩地(觉知照见了空无—也即整体—如如不动的本性)。心念的超越没有时空的限制,十地顿超无难事,不历僧祗获法身(从凡夫起步一念之间就可超越十地菩萨,并可获得佛果),一念之间可超越三界,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可达成。顿悟和超越不是头脑的作品,而是心灵的作为,头脑只会步步走,慢慢来。头脑死了,灵性才打开,释佛耶稣也不在话下,他们也只不过是没有头脑的人嘛。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次第》

悟道—了脱—成佛 

    不听到那种声音,不见到那种光,你根本不会着迷,你根本不会放下,你根本不会改变心态,听到那种声音和见到那种光后,你自然就会念佛、念法、念僧……

  
静极以后眼前自然大放光明,此光也即自性之光,与佛光无二,以此常习下去,便和宇宙之光同为一体,升为常寂无相之光,也即于佛道相应

  悟道以后并非就是了脱生死,仅是修行的开始,了脱以后,进一步修炼才达到佛果。悟道—了脱—成佛。
那个无形无像的东西找到以后,并非就是功德圆满,仅是修行的开始。把无形无像修炼成有形有像,再进一步能脱离肉身,既能单独存在,又能随时融入广袤的本觉之中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次第》

法门只能送你到门口 

    能修的是心,所修的是法门,法门是修不成佛的,能成佛的是心。法门对于初修入门者来讲,是需要法门,是有法可修,修到一定的程度后,法门就没有用了,这个时候能够进入道里面的是心,而不是法门,法门只能送你进入门口,室内则需要你步行。观、行、照、度四次第,是可以用法门修,空、无二次第不是用法门可以修成的,惟有一空再空,一无再无,把法门空掉,连空也要空掉,连无也要无,空到不能空,无到不能无的时候,最后才能打开那个浩瀚的终极的东西,进而合二为一,方可告一段落。倘若大根基的人,什么法门也不要,直接上来就修空、无二次第,一路空下去,一路无下去,也即祖师禅的路线—放下,放下,连放下也要放下,最后本来面目就会出现。可是今天的众生喜欢修复杂的法门,走复杂的路线,一开始则喜欢有音有光有各种境界,才认为是无上法门,殊不知这正是旁门小道,于大道不相干。如何又是大道呢?心心俱绝见真心,色色空尽见佛色,明镜打破与汝见,还需观音伴吾行。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奥秘》

修行三步曲

    初修行者,勿急勿燥,不除妄,不求真,但观现前一念,来从何来,去往何去,乃至这一念本身就是真我的显现,所谓的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盘,一念妄心能觉即是真心,真妄永远都是互存的,只须觉与未觉,知与未知也

    修行第一步先是废弃感官的作用:视而不见,听而未闻,食而不知其味,冷暖不知;第二步除掉心智的作用:烦恼与菩提莫分别,佛与魔莫分别,般若与愚痴莫分别;第三步是忘掉财色名利,功名利禄,实际上修行人是最难忘掉功名的,存有想成佛的心,这是最大的功名,最后必须也得把成佛的这一念放弃,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次第》

★“转识成智”一法 

    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一动,不管你是欢喜,是厌恶,不管是善念,是恶念,只要念头才动,第二念就转为[阿弥陀佛]。真正修行人念六个字(前加“南无”——编者)、四个字[阿弥陀佛],都可以。妄念一动,第二念[阿弥陀佛]就是觉。觉而不迷。第一念迷,第二念觉,觉要快速。决定不能让迷继续增长,效果就大了。这是真正的开智慧。

——净空法师《了凡四训(改过之法)》

 修禅最无聊

    修禅的人是一个对来世是没有兴趣的人,在禅者的眼里只有当下,只有此时此刻,从不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当下的那一顿悟就是终极,是没有次第的,此岸就是彼岸,“一”就是一切,刹那间就是永恒。修禅是最单调的,也是最无聊的,惟有透过无聊才能达成终极,无聊可以杀掉一切妄想,迸发出一切智能,智能是在无聊中产生的,无聊具有无比强大的渗透力,无聊可以透顶,无聊可以成佛,无聊可以看透人生

摘自《释万行修炼谈—生命》 

回目录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