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佛道经典

第二尊德号∶
   【坚福庄严主地神。】
   前面两位上首都是把福德摆在第一,有德就有福,福要坚固。福从哪里来?佛在一切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非常可惜留意的人不多。真的留意,你决定会修大福报,你知道福是怎麽来的;福报是从布施供养当中来的。佛告诉我们财富,你这一生所得的财富,从哪里来的?是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那个因,这一生当中结的果报。你过去生中修得多、布施得多,你这一生得的财富就多。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财供养,修得很欢喜、很痛快,这一生你的钱来得很容易,也来得很自在,什麽样的因得什麽样的果报。过去世修布施、供养是人家劝的,不好意思不布施、不好意思不供养,布施、供养之後又後悔、又难过。但是这一生能不能得财富?能得。赚得好辛苦,好不容易钱才得到,就这麽回事情。还有一些人钱赚得很多,一个经济风暴全没有了,钱手上摸过没有?没有,只看到银行的数目字。原先数目字不小,现在没有了,消除了。这是什麽原因?是拿着别人的钱财来布施,不是自己的。修布施、供养,“慷他人之慨”,自己的名,别人的钱,所以这一生果报也是如此。让你自己看看,实际上没有,实际上因为是别人的。所以要晓得,什麽样的因结什麽样的果报,一丝毫都不差,真的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佛讲布施、供养要用净财,就是自己应该所得到的财物,不是别人的,我们拿来布施、供养,这叫净财。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别人的财物来布施,果报是空的。今天讲“泡沫经济”,那个果报不是真的,是假的,昙花一现而已。所以福怎麽修的要知道。这是讲财。还有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智慧,佛说了,法布施,你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的果报。法布施种类繁多,布施里面的状况跟财布施也有类似。如果法布施窃取别人之法,佛门里面所讲的盗法;佛家戒律里面讲得很严格,老师在传法的时候,你没有真正拜师父,跟他求学;你不拜他做老师,你也在旁边偷听,把东西学去了,这叫盗法。盗法的果报,你能得虚名,没有实学。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也确实有这种人;也有很多是博士头衔,有好多个,没有实学。过去是修这个因,现在得这种果报。第三种福是健康长寿。佛给我们讲,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之果报。无畏是令一切众生远离恐怖、忧虑、苦恼,我们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离开忧虑、离开恐怖、离开苦恼,这种行为就叫无畏布施。诸位要晓得,无畏布施里面最具体的、最容易做的就是素食。我们选择素食,不食一切众生肉,一切众生看到你不害怕。所以一个人心地慈悲,不食众生肉,你在野外看到这些小动物给它招手,它会来,它会亲近你。一个吃肉的人,杀气腾腾,小动物看到你,赶快就跑掉了,它怎麽敢亲近你?它也有灵性,看到你,会不会害它,它也知道。我们讲的素食、放生、保护动物,连动物都不忍心去伤害,何况对於一个人?对人当然更不会有意去伤害。这些属於无畏布施、无畏供养,你得的果报健康长寿。如果造作这些罪业,跟这个完全相反,那些果报诸位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就明白,都在三途苦报。所以说到福报,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尤其要认识哪个地方叫真正的福田。佛在经上概略给我们举例,父母是福田、师长是福田;孝顺父母,奉事师长,你有福。如果这个人不孝顺父母、不尊敬师长,连父母生活都不顾,他纵然是有钱有势,不会长久。为什麽?福薄,没福。他现在所享受的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过去生中所修的福多,他还有馀福,所以纵然造罪业,还没有影响他现前的生活。可是他这个消耗是非常之大,福报消耗尽,苦报就现前了,这些道理我们要明了。贫穷是福田、疾病是福田,我们对贫穷人要多照顾,对於有疾病的人要多照顾。疾病有两种,身病,现在大家知道照顾身体生病的人,心病忽略掉了。心病是什麽?妄想、分别、执着。佛法照顾才真正叫周到,真正是圆满,才能够修成坚固的大福,庄严道场、庄严社会,利益众生。第二尊“坚福庄严主地神”。我们在经文里面所看到的这些护法神众,他们的身分不同,职责就有区别,可是细细的去观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处所,就是智慧与福报。这两者如果不能够兼具,护法的工作就没有办法做得圆满,所以智慧跟福德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二尊名号里面显示出坚福庄严,前面已经跟诸位同修介绍过。现在在此地特别要强调,世出世间法无论是大事或者是小事,如果没有福德就很难成就。福从哪里修?菩萨行的六条纲领,就圆圆满满的包括了福慧双修。第一条教我们修布施,前面跟诸位说过,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所祈求的三种福报。如果不知道修因,果报从什么地方生起?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佛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的大福报,必须要兼修后面的五个科目,才能成就大福报,才能够使你的福德相续,绵延不断。我们今天看看世间确实有不少有福报的人,可是他的福报总不免有缺陷,也就是说他的福报不圆满,他的福报很容易就享尽。虽有福,没有福德相,这是稍微细密的去观察就能够发现。一个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别人比较容易。会修行的人,看别人然后再回光返照,再能够认真省察自己,这对我们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能够省察,你才能够见到自己的过失,改过自新,善莫大焉。哪些是有福德而没有福德相?世间人有福,但是他没有福相。第一个,他一切都随顺自己的知见,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因此所作所为与情理法不相应,这就是没有福相,所以相应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持戒的广义就是守法,也就是说合情、合理、合法,这就是持戒。
   第三种,福相大福德相,这是佛在经上常常赞叹,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忍辱波罗蜜。我们《华严经》到后面还有很多次会读到,这是佛在经上说的,不止说一次,常说,这是大福德相,到后面经文我们再详细跟诸位报告。正是世间贤圣所说,“无故加之而不怒”,心平气和,这是福德相。心不平、气不和,纵有福,福也不厚,厚福才能够载道。佛称为二足尊,就是智慧、福德两种都达到究竟圆满,由此可知,福跟慧是自性里面本具的功德。很可惜凡夫迷失了自性,自性的性德也不能够现前,学佛没有别的,恢复自性而已,所以忍辱非常重要。能忍之后才能真精进,福与精进相应,他的福报天天在增长,愈积愈厚,积功累德。不但是自己受用,而且能令一切众生享他的福报,跟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没有两样。第五与禅定相应。禅定,浅而言之,心里面有主宰、有方向,不轻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是禅定。《金刚般若》里面所说的“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福大了,这福是真正此地所说的坚福,坚固。末后与般若相应,就是前面第一位地神德号当中所表的:普德净华,与般若相应,这是我们特别要留意的,应当要努力来学习。谚语常说“福至心灵”,一个人福报现前了,就显得特别聪明、特别有智慧;平常看这个人笨笨的,好像没什么智慧,他福报现前,他忽然智慧就开,福至心灵,这是很有道理的。第三尊地神:
   【妙华严树主地神。】
   “妙华庄严”,大家好懂,前面也讲过很多了。这个地方我们着重“树”。树是什么意思?树是建立的意思,我们常讲建树。道场在此地建立了,这是建树,树就是树立的意思。世间无论什么样的事业,或大或小,或是利益你一个家族,或是利益一方,今天有许多全球性连锁的大事业,服务于整个世界一切众生,各种不同阶层的社会,这是最大的建树。佛法也讲建立,佛法的建立比世间法的建立要大得太多,所以用一个妙字。有花有严,这个建树可以说是非常圆满,因果具足。花表因行,严表果德,因果具足。世法里面决定没有妙字,佛法里头才有妙。妙的意思是什么?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就妙了。《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大乘经里面常说“真如本性”,或者说自性,与这些相应才叫妙;世法做不到,佛法当中才相应。尤其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就连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与实相相应,这是微妙至极。佛法的建树是无限的广大,因为它跟世法完全融合成一体。在世间法里面,世间一切法,念念觉而不迷就是佛法,世法就是佛法,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我们读《华严经》,与大方广相应。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在经题上给诸位略略的介绍过。大表自性的本体;方表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森罗万象;广表作用。所以这三个字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也是《无量寿经》上的经题,都能够融通,没有障碍。《无量寿经》经题教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是“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戒定慧三学,就是佛法僧三宝。所以真正修学大乘的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相应,这就妙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无有一法不相应,你这才算是真正修学大乘的人;在我们念佛法门,你才真正会念佛,你念得跟佛相应。古人常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与什么相应?与觉正净相应,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才叫最圆满的妙花严树。树立正法,正法久住,这一位地神教我们这个法门。第四尊:
   【普散众宝主地神。】
   这德号很容易明了。“普散”,普是普遍,也表无所不散。这些众宝里面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一类是心宝。心宝怎么散?譬如经上讲,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这是普散。慈悲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关怀、爱护、照顾,有这些意思。我们的心念念都能够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情与无情都包括在其中,常常关怀,这是慈悲心普散,慈悲是宝。明白这个意思,我们今天教学,采取佛法里面的纲要、总持法门,我们对于心宝取了五条十个字。真诚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唯一真诚,就是这真诚心,这是你的真诚心心宝普散。接着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无不落实,这是普散众宝的一个意思。既然心里真心的关怀爱护,在事务上哪有不协助的道理?看到众生有难,看到众生有困难,你一定是援手去救拔,你自然会去帮助。除了这里面别有因缘,这因缘是什么?我们常讲障缘,他有障缘,没有办法,我们帮不上忙,有障碍。若无障缘,哪有不援手之理?我们今天看到全球各个地方都有灾难,有极其严重的灾难;我们关怀,也是有障缘。障缘,第一个是自己,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救难要钱,没钱,心有余力不足;第二个纵然有钱,没有法子送去,这些都是障缘。所以我们在讲堂立一个牌位,在念佛堂立一个牌位,在功德堂立一个牌位,以我们每一天修学念佛功德,虔诚为他们回向,求诸佛菩萨、护法龙天冥显加持,保佑这些罪苦众生,我们今天只能尽到这一点。今天李会长告诉我,大陆的灾难非常严重。这些灾难的业因,我们不要去管它,不要去想,灾难已经形成了,救难要紧,应当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没渠道。他今天找到一个渠道,我们可以捐助一点物资,请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到灾区,这很好。我们只要有渠道,就应当要做,不论多少。一块钱也是圆满功德,我身上只有一块钱,一块钱捐出来,我全部都拿出来了,那个功德怎么会不圆满?我们总是全心全力去支援。这是举一个例子,在物质上普散众宝。诸位要知道,散财是大福,反过来敛财是最没有福报的人。只知道积聚财宝,积了一辈子,到临命终时一样也带不去,不知道给谁去享福。自己每一天节省刻苦,积下来财宝不知道给谁去享受去了;当然享受的人也有因缘。要知道散财是大福,散财给多少众生结了善缘。特别是学佛,学佛的同修一定要知道,讲经要法缘,建立道场也要有法缘,领众念佛还是要有法缘。缘从哪里来?缘从普散众宝结来的。我们要不与众生广结法缘,你的缘怎么可能殊胜?我自己这一生,前世虽然不清楚,学了佛之后懂得用比量,从比量当中也能够略为知道过去生中所干的。过去生中我大概是修慧不修福,所以对于经教我感到没有困难,接触了听听就能够明了,就能够体会里面的意思。可是一生没福报,一生当中一个道场也没有,这是没福。诸位现在看到我,好像也满有福报的样子,这个福是从哪里来?这一生修的,现修的。学佛以后才懂得修福,没学佛之前也很吝啬。自己的东西看得很牢,别说不肯布施,人家碰一下、摸一下心里都难过,就吝啬到这个程度。我是章嘉大师教导我,把我这个毛病习气改过来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好像有一点福报了,在物质生活没有欠缺。虽然自己没有道场,住别人的道场,住得很自在。别人喜欢处处作主,我喜欢处处作客,作客比作主好,客人受到主人的礼遇、受到主人的优待;主人家的家业,他操心,我不操心,反而得自在了。因此福报小,也小有供养。我把所有的供养,在过去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修法布施。有多少供养就印多少经书,印经书、印佛像,与大家广结法缘,这就是普散众宝。所以我的法缘比一般法师要来得殊胜,殊胜道理在哪里?我是肯散财,我这个来了马上就散,愈散愈多,法缘就愈来愈殊胜,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要不肯散财,你的缘就不广,将来作佛讲经说法度众生,看看底下没几个人。为什么?没有缘分。看别的人成佛讲经说法,度无量无边众生,缘结得深。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为什么?一切诸佛里面,跟众生结缘,阿弥陀佛是第一。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里面发心度众,可以说都有限量。我们发个心,要度这一个地区的众生;或者发心更大,我要度全国的众生;心发得更大,我要度世界的众生,这如此而已。学了菩萨道,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大,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范围,六道里的人道,除了人道之外,还有天、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于是心放得更大了,我要度六道众生。六道外面还有四法界,还有声闻、缘觉、菩萨,我要发心度九界众生,这心大不大?还是不大。为什么?每一尊佛国土都有九法界。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刹土无量无边,每一尊佛都有九法界,所以九法界无量无边。你只发心度一个九法界,你不超越这一个大千世界。诸佛如来因地上发心,多半都是这一个大千世界,他所关怀的、所护念的。唯独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没有漏。所以他的缘就无比殊胜,缘就太殊胜了,也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阿弥陀佛都有缘,阿弥陀佛是普散众宝。阿弥陀佛的宝是什么?名号。名号是阿弥陀佛第一宝,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都能够见阿弥陀佛的形像,闻阿弥陀佛的洪名,跟阿弥陀佛结了缘。只要有缘,缘成熟一定接受阿弥陀佛教诲,将来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宝起了最大的效用。这是第四尊普散众宝主地神教导我们的。第五尊:
   【净目观时主地神。】
   “时”是讲时节因缘,我们一般讲观机。机,我们把它归纳有三大类∶第一个是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人道,广大的人群,你要知人;第二知时,时节因缘;第三要知处,处所。然后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你才能够契机,契机契理众生才能得真实利益。这一位主地神教我们观机,观机要遵守的原则是“净目”,这个意思是清净眼观察时节因缘。说一个“时”,诸位要记住,把人跟处所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净,清净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好恶,用清净心、清净目来观机。如果自己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有好恶,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个心是染污的心、不清净的心,你观机的能力就差很多,往往把众生的根机看错了。你所选择的法门多半不适合大众修学,这样子反而给大众带来了困惑、带来了迷惘,不但信心不能够生起,反而令大众在佛法里面退失了信心,这都是由于观机的过失,观机错误。第六尊:
   【妙色胜眼主地神。】
   这一个名号跟前面的名号很接近,前面着重在心,清净心你才有清净眼;这一尊着重在外面的境,外面的境界。“色”是物质,是色法,包含的境界非常的广大,凡是我们眼根所接触到的都是色法。这个地方用的文字很简单,意思很深。这一个“色”字就圆满含摄了六尘,也就是说色、声、香、味、触、法,用这一个字作代表。换句话说,色法在法相里面讲,总共归纳为十一法,五根六尘。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不算,意是心法。所以在我们这个身体上,眼、耳、鼻、舌、身是色法,外面六尘境界也是色法,就包含这十一法在其中。这十一法都叫妙色,为什么叫妙色?相有体无,事有理无,所谓是缘起性空,这十一法都是因缘生法。佛在经上说得很好,凡是因缘生法,“当体皆空,了不可得”。如果你要是明白事实真相,你当然不会执着,不但不执着,分别的念头都不会起,这叫妙色。底下就是胜眼,由此可知,“胜眼”什么意思?学经教的同修能不能会得过来?经上讲的五眼圆明,你说殊胜不殊胜?所以胜眼就是五眼圆明,或者也可以把它说之为佛眼,佛眼这五眼全包括在其中了。五眼圆明对妙色,哪里会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完全是诸法实相,全是实相的境界。也许同修要问,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样的人与白痴有什么两样?难道学佛都教给我们学白痴吗?当然不是。你看看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是不是白痴?他在这个社会,为一切大众作师作范,种种说教有条有理,丝毫都不乱,他不是白痴。种种示现、种种言说,这里头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永嘉答覆六祖惠能大师的话,六祖问他:你还有没有分别?这是永嘉明心见性,六祖惠能大师给他印证,证明他确确实实明心见性。证明之后,六祖又问他,又问一句:你还有没有分别?他答说:分别亦非意。六祖首肯,告诉他:你如是,我也如是。一切众生的分别是意识,第六意识;一切众生的执着是第七,末那识。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没有分别、有没有执着?有,但是不是第六识、不是第七识。是什么?他们已经转八识成四智,他不是意。意有障碍,意有碍,智没有障碍,智就是《华严》里面讲的无障碍法界。你分别没有障碍,执着也没有障碍,这奇怪了,所以叫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凡夫分别、执着统统有障碍,造作一些罪业;他们分别、执着没有障碍,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他为什么分别没有障碍?他分别即是不分别,他真的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为什么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不是自己分别。执着?随着众生的执着而执着,自己确实没有执着。这个说法诸位如果听了还听不明白,还不能够体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一般人说话分别执着,自己的意思,顺着自己的意思就欢喜,不顺自己的意思就生烦恼,所以你分别、执着是造业。佛菩萨分别、执着为什么不造业?佛菩萨像舞台表演的演员,像个唱戏的。他要表情、要说话,是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谁说的?剧本上写的;叫你这个时候手动一下你就动一下,叫你说哪个你就说哪个,叫你哭你就哭一下,叫你笑你就笑一下,都不是自己的,与自己毫不相干,这就是分别亦非意,他是表演的。所以你看到他也有分别、也有执着,没有出自自己的心,他的心清净,从来没有动过。心里头确实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一切分别、执着顺着众生,决不是自己的意思,所以说“分别亦非意”。这一个本事我们要学到了,那就好了!那个受用就真的快乐,真的会离苦得乐,你就跟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没有两样,游戏神通。我们这一生来干什么?来唱戏的、来表演的,完全没有自己的意思。完全是看到社会广大这些的众生,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自自然然的反应,决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里面。这是妙色胜眼里面所含的深广之义。第七尊∶
   【香毛发光主地神。】
   这一位护法神的德号是从行德上建立的,这名号的建立。“毛”就是我们讲的汗毛,正报里面最小的,佛在经上常常用毛端或者用毛孔。毛端跟毛孔都能放光,都能放出香气。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香光是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从毛端跟毛孔里面放出来的。香光是怎么来的?香跟光都是性德,自性本具的智慧光明,经里面常讲的本具般若智慧放光。自性本具的功德,功德就放香。由此可知,见性的菩萨,《华严经》上全是法身大士。我们不要看到这些神,好像是鬼神道的众生,看到地神、山神,下面看到主林神,他们的地位并不高,是属于鬼神道里面的神众,要比天神那差远了,天神比他们高。可是他有资格参加世尊华严法会,这个不简单。华严法会是世尊初成佛道,二七日中在定中开的会。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哪里知道释迦牟尼佛在开这么大的法会,讲这么深的经,这个大经。所以能够进入释迦牟尼佛定中参加这个法会,都是法身大士,这是讲最低的资格,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才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这些神众,我们就想到,他们都是法身大士示现在六道里面,应以鬼神身而得度者,即现鬼神身而为说法。他不是真的神众,他是法身大士。不仅是法身大士,我们在叹德里面所看到,我们能体会到,全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而示现。如果我们把他看成法身菩萨,我们都看错了。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应化在六道,所以在这个大会上,他还是以应化的身分。为什么他不以佛菩萨的身分来出现?还要以应化的?这里面用意非常非常之深。第一个意思,让我们非常明显的观察到,如来的教化原来是整个世间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我们这样看到了。如果统统以菩萨身、佛身,我们就看不到。我们想到佛法大概是佛菩萨修的,我们凡夫没分。这么一示现,我们明了了,鬼神都有分,所以他们的示现是九法界一切众生。《地藏经》里面所示现的阎罗天子,阎罗天子是地狱道的众生,他参加忉利天宫一会,率领许许多多的鬼王,这些鬼王都是地狱里面的小鬼王。说明一个事实,诸佛菩萨在地狱里头示现地狱鬼王身、阎罗身,也是教化救度地狱界的众生。那个众生很难教化,恶习气很重,显示出大慈大悲。第二个意思,我们从这里能明显体会到,无论我们今天是生在哪一道,无论我们现前是什么样的身分,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学佛,都能作菩萨、都能作佛,所以他这种示现意义就很深很广。更深入的一个境界,这不是一般人容易体会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佛法的整体,使我们联想到古大德常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氏门中不舍一法”,这是极深广的义趣。他们在此地表演给我们看,不仅仅是后面五十三参表演,这个经自始至终诸佛菩萨都在表演。
   香光是性德,没有见性的人,我们这个身体能不能有香光?也能,不过这个香变质了。虽变质,也比世间种种香料还要殊胜,决不是世间一切香料能够相比的,这叫变了质的香。天人身上有香气,身上有光明,天人没见性,他们香光就是我刚才讲变了质的,天人的香光不是我们人间任何香料能够跟它相比。人间修道人,修得有功夫,身上也有香光。上一次我举的例子,像虚云老和尚身上放香,有些同修告诉我,虚老和尚身上是一股清香。由此可知,修道人身上的香光跟天人的香光是修得的,不是性德。怎么样修得?他所修的与心性相应,就有这个现象发生;如果他所修的跟心性不相应,这个现象就没有了。可是在修学里面与佛法相应光柔和,香气也非常温和;如果与佛法不相应,与魔相应,诸位要知道魔也放光。佛身金色,魔也是身金色;佛放光,魔也放光。佛光跟魔光不相同之处,就是佛光柔和,你接触感到很舒适、清凉、欢喜;魔的光就像太阳光一样,刺眼睛,你在那个光照的时候感觉得不舒服。魔的香你闻到之后也是刺鼻子,不一样,他也有香味,那个香味很烈,这是不相同的地方。一个是与性德相应,一个是与恶见、烦恼相应,这是不相同之处。我们要有辨别的能力,要认真去修学,这是修行功夫成就的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可以证明,我们修学功夫究竟有没有成就。第八尊∶【悦意音声主地神。】名号里面表法的意思是说法的音声。说法音声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不是说每一天在讲台上讲经说法。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接触的是什么人,或者接触的是其他一些动物,都是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与他交谈;所有一切言语,不说话则已,说话意思都是帮助众生觉悟,都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说什么时候不说话、不说法?开口都是说法。到你善说的时候,不但开口是说法,闭口也是说法,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尘说刹说、无间说”,没有间断过。能令一切众生闻法欢喜悦意,他听了欢喜,他能够理解,他能够深信;再进一步他能够发愿,他愿意修行。这方式,特别是在我们世间,就像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所说的,“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这意思就是说娑婆世界,就是指我们地球,地球上的这些众生耳根最利。你给他看,他未必能看懂、未必能觉悟;你让他听,听容易觉悟。所以现在一些人喜欢看电视,喜欢影像,实实在在讲你要是看电视,就是我们播映讲经的这种节目;你一面听、一面看,说真的,不如不看,专心听。因为你看的时候分心,不如听录音带好,录音带什么都看不到,你可以专心。如果要不相信可以试验试验看,哪一种容易摄心?哪一种得的利益更殊胜?我觉得没有画面比有画面要殊胜。可是现在人喜欢画面,喜欢画面用画面来接引他,对什么?对初机。对老修,我想老修,老同修就不欢喜看画面。为什么?闭着眼睛在听,他不要看,闭目养神,在静听说法;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他真的入境界了。可是接引初机,画面有它的作用,对于初学的人有一点作用。第九尊∶
   【妙华旋髻主地神。】
   这名号里头关键的字眼在“旋”,旋是什么意思?它代表什么?学经教的同学,像这些字眼,你一看,你就明白了。旋是什么?那个相,转法轮;法轮常转,它表这个意思。让我们听到这一位主地神,见到这一位主地神,弘法利生的愿行油然而生,自然就会发弘法利生的愿,就要去干弘法利生的事,帮助佛转法轮度众生。法轮的内容是什么?“妙华”。妙华指什么?如果就经教上来讲,妙华是《华严经》,妙华是《妙法莲华经》。在一切经里面,这两部经古大德称之为一乘佛法,在佛法里面分三乘、二乘、大乘。什么叫一乘佛法?一乘佛法是讲成佛之道。这个经是讲成佛,是教你成佛,这个经就叫一乘法。如果这个经是教你修菩萨道,教你成菩萨,那是大乘;如果这个经典目的是教你证阿罗汉果、教你证辟支佛果,这个经就叫小乘。所以大小乘是这么分法,看这一部经教你目标在哪里。《法华》教人成佛,《华严》教人成佛。妙华不做别的解释,因为它底下有旋的意思。转法轮,转什么法轮?一定要转一乘大法,圆满的法轮。“髻”的意思是高显,这很容易懂。我们建立道场,树立法幢,让一切大众都知道此地是正法道场,都知道此地是修学了义的法门,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这是妙华旋髻主地神所表的。末后这一尊∶
   【金刚严体主地神。】
   以“金刚严体”来做总结,这意思深。诸位一定要记住,前面讲过很多,凡是说到金刚都表般若。以福慧开端,最后还结归到金刚般若,也是结归到福慧;金刚是慧,严是福。开端是福慧,末后总归结还是福慧;前面所说的福慧是因,后面归到这里是果。说明彻始彻终,细节无论怎么样的繁多,总不离开福慧这两个字。“体”是性体,真如本性,佛法中所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金刚严体是要严自性的佛陀,这是真正之体。能严是要金刚智慧,金刚般若能严;所严的是自性,以及自性变现出来无量无边的境界。一真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体严,相当然庄严。能严、所严不二,性相也不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整体,一个自体。再看这一段的总结: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一句每一段都有这个字样,意思都相同,不必再解释。我们看末后叹德。
   【皆于往昔发深重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
   主地神毕竟是以福为主,可是福不能离开慧,离开慧那个福靠不住,不是真正的福报,真实的福报一定与慧相应。这一些主地神的菩萨们,他们确确实实是示现鬼神身分,确实是菩萨。这个菩萨也是示现的,他真正的身分是诸佛如来,倒驾慈航退在菩萨位置上,帮助毗卢遮那佛教化众生,所以菩萨现地神的身分。“皆于往昔发深重愿”,往昔是无量劫又无量劫,像我们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看到,地藏菩萨久远劫就发深重的誓愿。地藏菩萨如是,我们要问哪一尊菩萨不如是?每尊菩萨都如是,这个要懂得。说一尊菩萨就说一切菩萨,说一尊佛就说一切诸佛如来,这是《华严》教义,“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才能够入这个境界。
   发的是什么愿?“愿常亲近诸佛如来,同修福业”,着重在末后这四个字。佛修福,佛懂得。如果诸位再问,佛所证已经达到究竟圆满,佛还有什么修的?确确实实佛的确是无修无证。无修无证是不是真的就不修,也就不证?不是的。如果真的是有修有证,这不叫做妙,真的无修无证也不叫妙,妙在什么地方?修而无修,无修而修;证而非证,非证而证,这就妙了。修跟无修是一,证与不证也是一,不是二,妙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在凡夫位,没有入佛的境界,就要老老实实学佛之修、学佛之证,我们从这里才入得了门。如果你现在就开始学,学佛的无修,好了,你回家去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你怎么会成就?可是最后一定要入佛的境界,才叫真的证果,所谓究竟证、圆满证,这要懂得的。修福如前面所说的。
   〔十四〕 主山神
   下面“主山神”。山是地表里面最高的,高出地面,高山。在地的表面这是表最殊胜的,所以佛用它来表法,表德行高胜。这个人的德高,高山仰止,我们用这话来赞叹德行高的人。又表他的性情悠闲自在,如如不动,表这个意思。这是讲普通一般的表法。如果有特别的表法,像在本经完全是表智德最高,在一切德行当中智最高。所以在上首十尊德号里面多半都有光的字样,光就是表智慧。主山神如果落实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是哪一类的众生?过去有,现在想必也有,我们很少遇到。山中高士,一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看到社会这么乱,不愿意出来做事,隐居在山中。这一类,他们的身分就是主山神。他有学问、有道德、有智慧,这些人与人无求、于世无争,过他非常悠闲清净山林生活,在古时候所谓的隐士就是这一类的人。在《华严经》上它也是有这么一个社团,他们这团体是高人隐士。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的历史每一个朝代都给这些人作传,它的篇名叫《隐逸传》,隐逸、隐居;逸是安逸,隐居一辈子过很安逸的生活。我在年轻的时候读这个传,心里就有疑惑。因为青史留名这是人生一桩大事,中国古代的标准是为国家、是为民族,立功、立德、立言,有这样的标准历史上才留名。我的疑惑是什么?这些人成天没事情干,天天在山上高卧,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没有一点点贡献,为什么要给他立传?我想了好久都想不通,总是有个疑问放在那个地方。到以后学佛之后才恍然大悟,知道这些人很了不起。他们给我们世间人示现一个什么样子?我们世间人喜欢争,好争,贪求无厌;他是做出来给我们看,虽然一句话没说,做出来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没有能力跟人争,不是没有能力跟一般大众来追求;他有能力、有本事,他不争、不求。所以隐逸的高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做出这一个好榜样给社会大众看。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这种隐逸的生活、自在的生活、安逸的生活,我们对于贪求的念头自然就淡薄,对于世间种种争执也就能够放下了。人能够放下希求、放下争执,社会就安定,天下就太平。以后我们才真正明了,古德替他们作传留传于青史是有道理、是应当的,他们所做的功德潜移默化。古今中外读书人知识开通,知识开通的人你要说他无求无争,太难太难了。今天的世界是什么世界?竞争。人人都来争,总统的职位只有一个,大家都来争,都打得头破血流。世间的财物也有限,每一个人都在争,世间哪有不乱的道理?你去争,你能够争得来吗?能够争得到吗?世间人都相信,我去争,我才争得到;不争,就不能到手,一定要竞争。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念,《了凡四训》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即使在现代社会,现代人这种错误观念,你去竞争,命里头没有,你怎么样争也争不到;命里头如果有,不争迟早你也会得到,你何必去争?何必去妄求?明白这些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人有智慧,聪明,“退而修其德”。我不要争、不要求,我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时节因缘到了,你不求的你得到了,你不争的你也得到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个理很深,事很广也很复杂。真正照这样做,也许有人说,他一生都过贫穷的生活,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他一生都没有得到,也没有得到富贵,甚至于也没有得到长寿。这是世间人的眼光,只看到一世,他没有看到三世。如果他要开了天眼,他看到三世,这人是真正有德行的一个善人,心善行善。他在这里死了,人家看到他到天上去当天王去了。然后才晓得他不求而得,不争而得,富贵统统得到,超越人间。
   所以我们一个人,不是这一生就完了,如果这一生就完了,还修个什么?不需要修了。就是我们有过去生,还有未来生,未来无终;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要为未来长时间去着想,来生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你要想想看我过去世造的什么业,这一生所受的报就是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就很清楚、很明白了。“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你要想知道我来生会得什么样的果报,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行、善言善事,你来生的果报得大善。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身、语、意三业都不善,来生的果报当然就苦了,这一定的道理。所以这些隐居的高人,不要看他这一生生活非常平淡,于世无争、与人无求。他的物质生活虽然比较清苦,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他一生当中读他喜欢读的书,做他喜欢做的事。这些高人多半都过,在从前多半过耕种的生活,所谓是耕读传家。自己种几亩田,收一点粮食,维持自己的物质生活,住一个小茅篷,真正是悠闲自在,决定不是现代人所能够想像得到的。所以他们有的是闲情逸致,有的是时间游山玩水,哪里像现在人?现在人实在讲,我们仔细观察是机器,不是人。一天忙到晚,一点悠闲的时间都没有,物质生活虽然是说富裕,实在讲苦不堪言。他的精神压力太重,负担太重,为什么?因为他生活所需都是借贷而来的。买房子是银行贷款,买车子也是银行贷款,甚至于上街去买菜用信用卡,信用卡银行付钱,从生到死借贷过日子,你说他的生活压力多沉重。一生之所为,为什么生活在世间?为还债。他为什么?天天辛辛苦苦工作,还银行的债,还保险公司的债,还许许多多的债,他生活在世间干什么?还债而来的,你说这个日子过得多苦。所以我们不要羡慕住花园洋房的,出门坐高级轿车的,我们一眼看出来,还债过日子的,今天所谓是泡沫经济。哪里有山林里头隐居的人,他生活过得那么踏实,身心丝毫负担都没有,他一身轻松,那个生活才叫人的生活,过得是人的生活,真正是幸福美满。现在幸福美满世间找不到,有名无实。我们活在这个社会,生活在这个社会,对社会的状况、社会的真相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虽然在这个市区,我们跟这个时代、这个市区人大众相处,我们在大众当中也能过隐居的生活,所谓是“隐于市缠”,这古人的话。隐居在繁华的都市里面,过自己自在的生活,也是于世无求、与人无争,过一种无争无求、自在安乐的生活。一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个生活才过得真正自在、真正幸福、真正美满。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主山神,也触动我们很深的感慨。这是把这一类,第七主山神表法的义趣跟诸位说出来了。【复有无量主山神。所谓宝峰开华主山神、华林妙髻主山神、高幢普照主山神、离尘净髻主山神、光照十方主山神、大力光明主山神、威光普胜主山神、微密光轮主山神、普眼现见主山神、金刚密眼主山神,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皆於诸法得清净眼。】这一个团体是主山神。主山神表法的义趣,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今天我们来介绍上首,还是特别着重表法的意思。第一尊:
   【宝峰开华主山神。】
   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务必要能体会其中真实的义趣,它的义理趣向。这一部经实在讲就是整个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个精要的说明。从世尊亲证的境界当中来观察,这不是释迦牟尼佛想像的,不是幻想,也不是推理,完全是事实真相,而它真正的义趣是告诉我们虚空法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在整体里面生起妄想,发生无量的分别执着,於是 将全体的真相永远迷失了,在这里面无事生非,造作一些业障。业障也不是真实的,也是虚妄的,可是这种虚妄的境界,对於没有明白事实真相的人,他确确实实有很痛苦的感受。如果真的是明白人,明白人那是莞尔一笑,他确确实实没有这些苦乐忧喜的感受,他才能得大自在,才能够证真正的解脱。这个意思往後还有很多很多经文都会说到,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读这一部经就很难得真实的受用。里面所说的每一位团体、每一位菩萨、每一位神众、每一位众生都是自己,都不是别人,是自己性德无量无边的德能,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这个方式也不是佛想像出来的,事实的真相,就在事相上一桩一桩显示我们无尽的性德,让我们在这里面看到自己真正的面目,禅宗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能向这个方向去体会,向这个方向去观察,自然就不一样,对於经教你才产生浓厚的法喜,这是法喜充满。“宝峰开华”,第一尊主山神的德号,他的别号是“宝峰开华”。峰,山峰,代表高显。前面说过,表他的德高,心净智高,我们现在讲技术能力高明,表这个意思。这一切我们把它总归结起来,关键还是在智慧,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能表现出高度的能力。宝峰这两个字就是表高度的智慧,智慧才是真正之宝。开华是智慧的起用,花是六度万行,也是我们今天讲的服务社会,服务人群,服务一切众生。无论用什麽样的方式,我们今天讲是各行各业,每一个行业都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叫开华。这种服务里面做的点点滴滴,这些事业都与宝峰相应,都与真实智慧相应。诸位同修昨天晚上,我们起香庆祝新加坡国庆,我们虔诚祝福这个国家国运昌隆,人民幸福。期间精进念佛两日两夜,夜晚都能够有四百人以上参加,无比殊胜。这是真实的祝福,以清净心祝福,以这一句万德洪名的圣号来祝福,这是世出世间祝福里头无比希有的,感得诸佛菩萨来供养。你们在念佛堂老老实实念佛,饮食、茶水、点心哪里来的?诸佛菩萨送来的。佛菩萨来供养佛菩萨,你说多殊胜。你们在这里面念佛的都是佛菩萨,供养你也是佛菩萨,佛菩萨供养佛菩萨,宝峰开华。所以我们读这经文,它就在现前,我们现前所受的就是。只要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慈悲心,为这个国家祈福,为这个地区祈福,为全世界、全人类祈福,这个人不是菩萨是什麽?所以佛菩萨在哪里?一念善心、一念觉心,这个人就超凡入圣。当你离开念佛堂,又想起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你就又从上堕落下来,掉下来了,你再进念佛堂又升上去了,这是现在是这麽个情况。慢慢锻炼,锻炼到升上去,离开念佛堂,踏进社会也不会堕落下来,你就成功了。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都能保持着高度智慧,保持着清净慈悲,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超凡入圣,就是一般人所讲的乘愿再来,你就是再来人。往後不是业力,是愿力,我愿意这麽做,愿力。在过去没有觉悟的时候,那是业力,业力主宰你,你是生死凡夫。这一转过来,愿力,业力不要去理会它,自然就消失了。从今往後愿力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愿力领导我们走向光明的前途。我们的愿力跟诸佛如来的愿力一样,完全相同,这就叫乘愿再来。所以念念与六度相应,行行与六度相应,才叫开华。(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