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网站首页
关于本站
特别推荐
实修法门
佛光普照
老人言
行者足迹
中阴救度实用程序
宇宙与人生
科学与佛学
一语中的
惊世骇俗
说佛论道
佛道经典
养生信息
无了聊斋
留言
报佛恩网
慧海佛光
佛法心中心
东华禅寺
佛教辞典
佛学在线
更多链接
 
首页 > 佛道经典

第九位:
   【普眼现见主山神。】
   “普”,没有界限。“普眼”是慈眼、是清净眼。慈悲,大慈大悲,像观世音菩萨所示现的,千手千眼。许多同修都知道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你知不知道有千手千眼文殊菩萨?有千手千眼普贤菩萨?说实在的话,每一尊菩萨都是千手千眼。为什麽特别以观世音菩萨做代表?千手千眼都是表慈悲,大慈大悲。眼到手到,只要一看见立刻就帮助,援手立刻就到,所以特别用观世音菩萨来表法。任何一尊菩萨跟观音菩萨一样,看到众生有苦难立刻就救援。为什麽我们常常听说到,只好像听到观音菩萨,其他菩萨好像很少?菩萨来帮助我们,我们接受菩萨帮助,这当中有个缘。菩萨是真心,不是妄心,我们凡夫,六道凡夫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主意常常会变。佛菩萨用的真心,真心不变,所以他真心是安定的,在心电图上看它是一条平线,极其细微的波动,非常缓和、非常有秩序,一点都不乱。缘,每一尊佛菩萨都是以真心,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众生跟他没有缘,不接受他,他没有办法。他爱你,你不爱他,有什麽法子?这就没有法子。观音菩萨与我们世间缘分就特别深,观音菩萨爱世人,世间人每个人都喜欢观音菩萨,由此可知,总在一个缘字。在我们中国真的所谓“家家观世音”,不管他信不信佛,他都喜欢观音菩萨,他都想供一尊观音菩萨。这就是说明观音菩萨与我们这边特别有缘,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当我们遭大急难的时候,阿弥陀佛都劝我们念观音菩萨,都不要念阿弥陀佛了。这什麽道理?就是观音菩萨与我们的缘太深了。我们实在讲每一个人喜欢观音菩萨,比喜欢阿弥陀佛那个程度要深一点,就这麽个道理。否则他为什麽不叫你念阿弥陀佛,急难的时候就改念观音菩萨?它总有个道理在。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心不逆,所以我们遇急难的时候还是念阿弥陀佛。我们教别人也念观音菩萨,我自己念阿弥陀佛。你要问这什麽道理?道理已经讲出来,你就懂得了,缘不同。所以我们在现在,现在是我们在因地的时候,修因。因地的时候要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缘,要以慈眼看众生,即使这个众生无恶不作,我们还是用慈悲心对他,还是用慈眼看他。将来我们自己成佛度他就容易,他跟我有缘,正是佛家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所以在因地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与一切众生结法缘,将来你成佛度的众生就多了。你要不跟众生结缘,将来成佛度众生也只有几个,不太多,跟其他诸佛一比起来逊色很多,这就是结缘非常重要。普眼现见,“现”是示现,“见”当然不是普通的见。这个见,如如来果地上所说的五眼圆明,也像前面一尊菩萨所说的微密观照,无所不见,彻见诸法实相,於一切法,一一法中都能够见到性相、理事、因果。对自己,成就自己的智慧定功;对他,现身说法,契理契机,能令众生得度。末後一尊:
   【金刚密眼主山神。】
   经文上凡是看到“金刚”都是表金刚般若,它是比喻,比喻自性里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密眼”,密不是秘密。诸位要记住,佛法里面没有秘密,佛法完全是透明的,完全是公开的,没有丝毫隐秘。密是深密,许多事、许多道理太深了,凡夫见不到,凡夫体会不到。不但凡夫,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就是连声闻、缘觉、菩萨有时候都见不到,这个理跟事太深了。到什麽时候你才能见到?金刚地後你就见到。相宗所讲的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个根本识,能生万法。如果用相宗的话来讲,我们讲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从哪里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是个根源。什麽时候你才能见到阿赖耶的三细相?金刚道後。金刚般若现前,你才有能力见到。见到这个境界,这是大乘经上常说的“彻法底源”,这一切万法的根源你找到了,你明了了。所以主山神里面,以“宝峰开华”开端,以“金刚密眼”殿後,这个意思很深,希望我们修学,要细细体会这里面的道理。
   【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
   这一句是总结这一个团体,他们来参加大会的人数,也是无量无边。末後这一句叹德:
   【皆於诸法,得清净眼。】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提示,他说因为主山是表智德最高,佛法的修学主要的是恢复自性本具的智慧。在一切法里面,世出世间一切法智慧是第一,智慧最高、智慧最胜,用山来作比喻。所以在叹德里面得清净眼,你站在高处,你才看得清楚、你才看得远,古诗里头所谓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这已经到山顶上了,取这个意思。所以每一位上首德号里面都有“光”这个字,总表智慧。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末後这一句,诸位要晓得,没有智慧就没有清净眼;换句话说,没有清净眼你就没有智慧。佛法能所是一不是二,决定是相辅相成。什麽叫清净眼?心清净,眼就清净,眼哪有净不净?在心。心清净,耳根也清净,鼻根也清净,舌根也清净,六根统统清净;这是我们现前修学、学习,佛法里面讲修行,修正我们思想行为,最重要的一个课题。清净,《无量寿经》把它列在经题,清净、平等、觉。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生活里头点点滴滴,无论大事、小事,起心动念要与清净相应。什麽叫清净?不染就是清净。什麽叫不染?能够远离人我是非、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贪嗔痴慢就清净,与清净就相应。所以在动念头的时候,还有我、还有人,这里面还有贪嗔痴、还有分别执着,这心就不清净。要学永嘉大师“分别亦非意”,我们的功夫才得力。我们与大众相处不能不分别、不能不执着;分别是随顺大家的分别而分别,随顺大家的执着而执着,这就是世间法讲的“入境随俗”,也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恒顺众生”。自己有没有意思?没有,你就清净了;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你就不清净了。真用功夫是这个用法,在你的生活里面、工作当中待人接物,跟一般人完全一样,和光同尘,就是里头一点意思不夹杂,这叫真功夫。你在这个生活里面,你完全用的是清净心,六根清净。得清净眼,这眼根,一根得到,六根统统恢复清净,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十五〕 主林神
   下面第八段,“主林神”。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这一个团体,我们现在人讲社团,这个社团,主林神他们这个团体。林是森林,用现在的话来讲,树神,森林里面的树神。佛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树木它的高度超过一个人,这棵树就有神。不是这棵树成神了,不是的,是鬼神依附在树里。鬼神跟人一样,他要找一个地方居住,最方便的、最容易找到的就是树,所以他把树木当作他的家,他住在这树上,我们就称他作树神。树神很多,有大树、有小树。世尊在戒经里面告诉出家的比丘,过去出家人在山上修行用功办道,也得要找一个住处。当然在山上是就地取材,砍几棵树,搭一个小茅篷,可以遮蔽风雨,可以防御野兽的干扰,搭个小茅篷。佛说,你要去砍这棵树,一定要在三天之前去祭祀树神,供养他、祭祀他、诵经祝愿,告诉他三天之後,我要砍这棵树搭个小茅篷,请这个树神供养,把这棵树供养给我们,他赶快搬家;给他三天的时间请他搬家,不是随便看到树想砍就砍,不可以。看好之後要来祭祀,正式要给他交涉,这样我们对树神尊重,他也欢喜护持。树神不但不会扰乱你,还会当你的护法,这是佛在《戒经》上告诉我们的。在此地着重表法的意思。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它表无漏的智慧。为什麽?智是指导我们行为的。我们身的一举一动,口里面的言语造作,都是意在那里指挥,意在那里发号施令,身口去造作。如果意,心意成就智慧了,身口的造作一定有不可思议殊胜的建树,我们所谓建功立业。所以在这个地方是代表真实智慧,指导我们的行为。就像森林,一大片森林,树木长得非常高大,比喻我们种种的建树,真正达到圆满的自利利他,取这个意思。树木多才叫林,独木不能叫林,树木多了才叫森林。智是一个真实智慧,起作用在事相上就多了。譬如财富、德行、利乐,有如现在社会里面许许多多这一些企业家们,他们有智慧、有财富,在社会上建树许许多多的事业。大的企业在全世界各个大城市有连锁的分公司,就像森林树木的建树一样。不但他经营一种事业,他还可能经营许多种事业。以他的智慧,集合他的一些朋友,志同道合的组成一个财团,这样的建树就是我们这段经文里面,主林神所表的。他的企业如何能做得成功,如何能做得对社会大众有真实的贡献,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段经文就要好好的学习了。
   【复有不可思议数主林神。】
   “不可思议数”跟前面意思完全相同,数量太多了。前面讲世界微尘数,此地不可思议数跟世界微尘数是一个意思。下一段里面讲“复有无量主药神”,无量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在文字说的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跟前面是一样的,都是泛指虚空法界。如果我们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面,尽虚空、遍法界这些企业家们,在这经上用主林神来代表这麽一个团体。
   【所谓布华如云主林神。】
   下面也列出十尊上首。这些企业家都是法身大士,都是佛菩萨应化而来的,不是凡人。他们是以这种身分出现,应以企业家而得度者,他就现企业家的身分。我们仔细观察,他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如果他的德行与此地所讲的十句标准要相应、相接近的话,我们就可以肯定这个人是再来人。如果与这个是相背的,是他前生修的福报大,他这一生虽然发了大财,如果德行与这个不能够接近的话,可能他这个财团不能永远保持下去,所以公司会倒闭、会破产。如果要叫它永远保持着兴旺,一定要与经训要相应。第一尊表的什麽?布施。你有财富不布施是为富不仁,你的财富很难久享,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你要照顾社会大众。“布华如云”,“华”形容灿烂美观,所说的就是杂华。布施展布,在大乘佛法里面就是以六度、十波罗蜜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布施,平等施、清净施。布施里面“三轮体空”,《金刚经》上所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如云”了。云表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表菩萨心行。菩萨在事上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在心里上,刚才说过,清净无染,他心是清净的,没有一丝毫的污染。污染是什麽?自己有一点意思在里面就污染了。所以他的施舍、他的布施、他的供养,如云出而无心,这才是真实的功德,这才是一个大企业家他真正的因地。他今天为什麽发这麽大的财,为什麽有这麽大的力量,在全世界每一个城市里面都有他的分公司、都有他的子公司,什麽原因?过去生中曾经修这个因,今生得这个果报。说实实在在话,社会上无论是哪一个行业,真正达到了颠峰,或者是名闻、或者是利养,达到超越常人,这样的殊胜,绝大多数都是在佛门里面修学的功德。过去生中学佛,这一生当中一享福,忘掉了。如果说不幸遇到一些邪教,不但对佛教不能再相信,还产生排斥。实际上他的业因,一定是在佛门种的。如果不学佛,种不了这麽大的福报之因,没有办法种。
   佛家给我们讲三世怨,我们要记住。三世怨是第一世遇到佛法,勇猛精进,修福修慧,真干。来生享福,作国王、作大臣、作大富长者,我们现在讲的企业家。他前生修因,修得好,所以第二世享福。一享福就享糊涂了,愈是有钱的人愈吝啬,确是如此。愈是有钱的人愈听骗,人家骗他,他很容易拿出去。劝他做好事,不行,一定要对他自己有利益的。如果说这个事情做得对他自己没有利益、没有好处,他一毛都不拔。人家骗他,说这个事情对你有很大的好处,他很慷慨,钱就拿出去了。拿出去,都丢到大海,石沉大海,所以吃亏上当。修得再多,绝大多数一生就享尽,来生没有福报了。享福这一生当中决定造业,不要说其他的业,饮食里面食众生肉,这个业就造得很重。贫穷的人要想吃肉吃不到,没福;没福不是坏事情,少造业。有福报天天吃肉,不是好事情,多造业。佛法里头讲,你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少吃就少还,多吃就多还,有什麽好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佛觉悟之後,我跟众生不再结这个怨,我们选择素食,不再跟众生结怨。过去虽然造这些恶业、结这些怨,现在我们把缘断掉了;有因没有缘,不会结果。可是我们现在觉悟了,如果这一生不能往生,来生修得很好,又得个人身;得人身,把前一世的事情忘得乾乾净净,看到别人吃肉,自己又去吃,又造业了。所以福报享尽,第三世就堕落了;福完了,罪报就现前。不但你一生造的罪报,生生世世造的恶业,这个时候恶缘现前,恶报也就跟着现前。这是佛给我们讲“三世怨”,提高我们的警觉,告诉我们这事情一定要记住,真有智慧的人一定要避免。如何避免?决定求生净土。不求生净土没有法子避免,福享尽了一定要往下堕落。大乘经上讲六道众生,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恶习气重,造作恶业很容易;善的习气力量薄弱,所以行善难。劝你行善,还要劝很多次,勉强才做一点好事。造作恶不要人劝,你才晓得这个习气多重。所以菩萨法里面第一个条件就是布施。以六度万行利益一切众生,就是第一位主林神他所表的。“布华如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社会福利的事业。我们知道在世间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慈善家,都很乐意、都很慷慨回馈社会,行许许多多慈善的事业,帮助社会这些苦难的人。这个事情是做了,但是做得不够。慈济的工作,如果看到这个人没得吃了,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那个人没衣服穿了,赶紧送一点衣服去救济他。这好事,社会大众赞叹表扬,你那个福报就报掉,没有了。为什麽?因为你行的慈悲救济太小了。什麽是大的慈悲救济?把这个众生救出六道、救出十法界,大慈济。今天社会只看到小的这种慈善事业,大的慈善事业疏忽掉,没人知道。救人要从根本救起,他根本的苦难从哪里来的?迷惑颠倒,造作恶业。所以你要从哪里救起?要帮助他破迷开悟。由此可知,世出世法里头最大的慈济事业,最究竟、最圆满慈悲救世的工作,是什麽?教育。在中国孔夫子是我们的榜样,在印度释迦牟尼佛是好样子,他们两位都是以教学来救济一切众生。孔子跟释迦牟尼佛没有看到,哪个人没有衣服穿的时候,赶紧送衣服给他,哪里人没有饭吃的时候,赶紧去送一点东西给他吃,没看到,那是小事。所以世出世间圣人,对於一切众生从根本上救。由此,我们就明白“布华”的工作要怎麽做?提倡教育、重视教育,要培养人才,这是真救济,真能够为社会解决问题;国家人才多了,什麽事都好办。像现在诸位知道,中国大陆水患严重,每一天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难过。如果有力量我们办学校,培养治水的人才,水力工程的人才。他们有智慧、有能力来治水,我们这个患难永远可以避免,才叫真正慈悲济世。治水的人才,我们就叫他“海龙王”。我那个时候初学佛,还没出家,有一天我们有这一个机缘,跟台湾省水力局的局长,那个局长的名字我忘掉了,一般人称他作海龙王。他那个相貌长得是个罗汉相,他说他前生是出家人,修得大概不错,这一生当海龙王。我跟他坐一个车,去看石门水库,石门水库刚刚在测量规划的时候,坝还没建,他到那里视察业务,我们跟他去玩。看到那个罗汉相,他也是学佛的。所以不错,学佛来生作官,做治水,这好事情,真正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所以要为国家办学校,为国家培养专门科技的人才,为社会大众造福,这就是“布华如云”。水力工程做好了,这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建设。我们看美国的强盛,它强在哪里?基础建设做得好。这是一个国家长年没有战争,人力、物力都投入在建设上。他们的公路网世界第一,公路、铁路这交通建设;水力工程、发电,现在是航空,这变成是基本的建设。所以这个国家能够全面开发,得力於水力、交通、发电。我们办学校培养这些科技人才,这才叫真正慈悲救世。如果他有智慧,再能够办佛教的学校,能够培养弘法的人才;弘法就是智慧的教育,说实在话这是根本的根本。人智慧开了,自然就能牺牲奉献,尽义务而不讲报酬。这样的人多了,国家怎麽会没有前途?国家怎麽会不强盛?所以智慧的教育非常非常重要。教人觉悟,儒家跟佛家都是智慧的教育,教导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在佛法更向外扩展,人与尽虚空、遍法界的关系。让你彻底明了,彻底明了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你就是佛菩萨的化身,这样才能把慈悲救济做到真正的圆满。所以没有人才怎麽行?人才要培养、要教导。善於教导,一切众生各个都是人才。你说没有人才,你没有教得好;果然你善教的时候,人才就太多太多了。佛陀教育是教一切人都作佛、都作菩萨,都拿出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服务社会、来服务众生,你说这个教育多麽重要,这才是教育当中的根本。所有一切科技的教育,那是应用的技术、应用的教育,儒佛是属於根本的教育。今天讲到对社会的贡献,对众生真实的援助,真正的爱护、真正的关怀,这才是一条正路。我们这些凡人,福很薄的人,虽然想到了,我们没有能力,做不到,真正是心有馀而力不足。我们今天得三宝的加持,得居士林过去的前贤六十多年来奠下的基础,今天蒙佛加持,发扬光大。继承这个事业的诸位大德,这是真正的大德,我在此地不是赞叹;你们在思想、见解、言行都能与正法相应,都能与佛菩萨的教诲相应,利用这麽一个场所,光大佛陀教育,光大佛陀的教学。使我们有志一同的同修,包括来自海外各个地区国家,到这个地方来念佛,到这个地方来研教,都是参与诸佛如来慈济一切众生的大事业。所以我看诸位都是诸佛菩萨化身,都是诸佛菩萨再来,道理在此地。我们说话不是恭维、不是赞叹,如佛经上所说“如语者”,事实是怎麽样,我们就说什麽样;我们没有增加一些,也没有减少一些,完全照事实来说。第二尊∶
   【擢舒光主林神。】
   “擢干”,树有根、有本、有枝、有干,然後才有条叶花果,树才能茂盛。“干”是讲树的作用,树的作用很多很多,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太多了。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阴凉,树大可以遮阴,意思是庇佑一切众生,这是在许多意思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所以它能够“舒光”,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前面是教我们布施,接着教我们“擢干舒光”。擢干,自己必须要有建树、自己要有建立,你才能够庇佑一方;用现在的话来说,你自己有建树才能服务一方。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上,这一个企业家、这一位商主,他所经营的事业;行业太多太多了,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决定是以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这是擢干舒光的意思。我从事这个行业是福利社会广大群众的。譬如经营汽车的制造业,菩萨的企业家,他经营这个事业,他要养很多的员工,这些员工要依他来养家糊口。这是他庇佑的,大树树荫底下,在树荫底下纳凉的,是他庇佑的,要靠他生活的。他的产品出来之後推销给社会,便利於社会大众的交通,决定是以非常合理的价格出售,出售之後一定服务非常周到,一切是便利社会大众,不是以自己盈利为主。我们要问,完全是为社会大众服务,不以盈利为主,他能发财吗?不学佛的人一定摇头,他发不了财,他不懂得发财的道理,他也不懂得发财的方法。我们学佛的人会点头,他会发大财。为什麽?财富是从布施里头得来的。他以最合理的利润,最低廉的价格,完全以服务社会,这是布施。他能够天天修布施,年年修布施,他後面那个财富源源不断而来,不可思议。对待员工就跟对待子弟一样,对待家人一样,能照顾得无微不至。自己的生活,无论是衣食住行,跟员工完全一样,打成一片,你说这个人是不是佛菩萨?不是说老板我要多享受一些,没有,跟大家完全一样。这个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他的福报永远没有穷尽,这就是“擢干舒光”落实在我们现实社会。有这麽大的福报,他们已经在做了。没有这麽大的福报,年轻人,年轻创业,可以起家。你如果要成为大商主、成为大企业家,以工商来利益一切众生,以工商来慈济一切众生,你的创业决定成功。你现在虽然一分钱没有,白手起家,十年、二十年你就是世界一流的企业家了。你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现在发心来得及,就怕你不懂。所以佛法里头真的有致富之道、发财之道、升官之道,太多太多了,统统都在这一部《华严经》里面,应有尽有,真是佛家常讲的有求必应。你要懂理论、懂方法,如理如法没有一样不相应的,没有一样求不到的。你求作佛、求作菩萨都能做得到,世间这一点小小的财富,算什麽?哪有求不到的?懂得理论跟方法,这才是最重要的。第三位∶
   【生芽发曜主林神。】
   前面两位表法的意思很深很广。第三位教给我们,从事这个行业里头,如何从基本上来修学。树也是从种子发芽,生根发芽,慢慢长成的。世间人所谓“十年树木”,一棵树能够长成材,将来可以用得上,所谓是楝梁之材,一定要十年以上它才能长成。可是你不要忘掉,最初也是从生芽开始,意思就是说明要从小去培养。所以教育,儒家所讲的胎教,现在人有几个人懂得?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好儿女,世间人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要不懂得教养,这个希望会落空。所以第三尊主林神就是要我们着重根本的教育,我们现在讲启蒙的教育,童蒙养正。就好像培养一棵大树,从小树苗培养起,天天精心去照顾。小树苗经不起风雨,如果不照顾,风雨把它吹歪了,将来它长得斜,干就斜了,不正了。常常要照顾它,有偏斜一定把它扶正,要做童蒙养正的功夫。最重要的就是怀胎就要注意胎儿,不要认为他还没出世,他没出世他已经有心了,他那个心跟母亲生活,饮食起居都受到干扰。换句话说,母亲的心情、母亲的饮食、母亲的动作,对他产生影响。儒家懂得这个道理,佛家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从怀孕那一天起,就要注意培养这个小孩,何况他出世?这样的父母真有智慧,真正叫慈母,所以这个小孩长成之後,对父母哪有不感恩戴德之道?父母对他的爱护、对他的慈悲、对他的教养,无微不至;父母对他的期望,他将来长大一定不负所望。能满父母的心,能满父母之志,这大孝。虽然这段是讲现前我们所说的工商这一类的行业,如果把它引伸,这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统统有关联。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我们怎麽能疏忽?如果把这个事情疏忽,世界决定会动乱。他虽然有智慧、有技术、有能力,他没有品德。没有品德,有聪明智慧,有这些能力,都是为自己营私营利,对於社会大众疏忽掉了,趋向於功利。人人都争利,社会怎麽会不乱?人与人间相处,道义没有了,都是利害,这个社会变成什麽?变成非常可怕的社会。说实在话完全走向功利,人真的不如畜生,我们现在看社会人确实如此。我们休闲,利用假期的时候到野外去旅游,我们看到树上小鸟、看到野兽,常常想到我们不如它,它悠闲自在。文明国家这些野兽受到保护,它们生活真的悠闲自在,我们看了很羡慕。我在澳洲,澳洲人对於动物的爱护超过美国。如果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动物在马路上,开车的人车停下来,一定等那个小动物走开,他才开车过去,他们爱护到这种程度。树上有个鸟窝,我们现在要在这里造房子,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那个鸟窝,人上去看看,鸟窝里头有蛋;我们工程延後。一定等小鸟生出来,长大了,飞走了;差不多要等五、六个月,工程要延後五、六个月,再砍树盖房子。我们人的生活比不上鸟、比不上野兽,我们一生过得这麽辛苦,他们过得悠闲自在。所以人与禽兽差别在哪里?人真的有智慧,懂得人与人的关系,人受过教育。现在人可怜,现在人没受过教育,我说这话人家要骂我,但是我讲的是真话。我在初出家的时候,住在圆山临济寺,就遇到几位大学生。我看到他们那些态度,我很感叹,“可惜没受过教育”,这话被他听去了。回来的时候,四个人来找我,来问我:你是不是说我们没受过教育?我说:是。他说:我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怎麽说我没受过教育?搞得我要跟他两个辩论。我辩论,我辩赢了,他辩输了。那个时候的学生还不错,还肯认输,还回过头来向我请教。现在不行,现在学生不认输。菩萨德号里面含义非常的广大,我们如果不能够深入的体会,就没有办法得到受用。佛的经本,实在说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问题是我们展开经卷能够体会多少?能够用到多少?佛法对我们才有真实的利益。主林神的大意给诸位报告过了,他可以说是包含我们现前社会,主要是工商业,而实际上他包含的行业相当之多。他们对社会的建树就像林木一样,许许多多说之不尽。而“擢干舒光”,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某一个行业里面杰出的人物。擢是突出的意思,所谓是出类拔萃,都是诸佛如来在各个社团、各个行业里面示现的。第三尊,“生芽”,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这是基础的教育。後面我们还会讲到教育这个社团,在此地就是如何培育出类拔萃的工商业的杰出人才,这是他真正的意思。而一个成功的人物,一定受过非常好的教养。教养在儒家讲,一定是从胎教开始。昨天跟诸位解释到波动的现象,我们把这个现象要能够很清晰的体会到,然後才知道佛在经论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都跟整个虚空法界有关联,正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心动念它有波动,实际上任何一个物体都有波动的现象,这是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到的。再小的微尘,我们正报里面毛端,微尘、毛端怎麽形成的?也是原子、电子、粒子组成的。这些极小的物质现象,它不是静止的,它是动的。我们佛法,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物质的现象有四个特色∶地、水、火、风,佛是用这四个字来代表,显示基本的物质。最小的物质,它有这四个性质。所谓地大,地是代表它是一个物体,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之下能够看得出来,它是一个物体,地代表一个物体。水代表现在讲阴电,火代表阳电,它是一个带电体。风大是说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它是动的。我们知道动就产生波,不仅起心动念,所有物质都有波动的现象。它波动的范围多大?在理论上说决定是虚空法界。怎麽晓得?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重要的原则。所以任何一个物质现象、心理现象必然是周遍法界,所以它自自然然就与虚空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念佛得佛力加持,念佛得菩萨善神拥护,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心里面想佛,口里面念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语气说得很肯定。为什麽说必定见佛?忆佛是心忆,心里面想,起了念头,就是心的波动;念佛是口念,是尘的震动。六尘,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我们念是声尘。要是以佛法归纳的讲法,忆佛是心法,念佛是色法,六尘都属於色法。心意,心发出波动,心的波动快速,而且没有强弱,立刻就传遍虚空法界。口念是色法,色的波动有强弱、有远近,愈是到远波愈弱,它跟心法波动现象不相同,这是感应道交,诸佛菩萨加持的原理。所以一切的念头,念佛念头是第一殊胜,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凡夫不念佛,老实话,起心动念都是造轮回业,跟什麽东西相应?跟三途恶道相应。唯独忆佛念佛是跟诸佛如来相应,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然後你才欢喜念佛,肯定念佛法门不可思议,念佛法门第一殊胜。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不提倡的,没有不赞叹的,没有不弘扬的。“生芽发曜”,曜,光明照耀。由此可知,我昨天把这一句说作慈善救济,慈善救济到极处是教育,这才是真正的慈善救济。教学与真实智慧相应,才能发曜。真实智慧是性德,性德很难懂,我们把它落实在生活里面,诸位比较容易体会。我们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说这十个字大家好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十个字相应就发曜,就与自性本具的德能相应。所以在教学里头,最重要的是道德的教育。儒家的教学,孔子四科,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言语,第三才正事;正事是办事情的能力,将来你在社会上你要生活,你要有能力生活,我们今天讲一切技能,孔老夫子是正事;最後才是艺术、文学,那是精神生活。先把物质生活解决了,然後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夫子讲得很有道理。
   这里头特别要注重的前面这两种∶德行、言语。言语,他老人家看得这麽重,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善护三业,第一个是善护口业。释迦牟尼佛跟孔老夫子没见过面、没开过会、没有交换过意见,他们的看法作法相同,这是我们中国谚语里头所讲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为什麽?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後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头漏掉。辛辛苦苦修了几十年,几句话的口业就漏光了,口为祸福之门,不可以不知道。觉明妙行菩萨教人,“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你要开口说话想想,我这话不说行吗?如果不说可以,就不要说,多念一声佛号积功累德。话要说错就造口业,把你的功德就流失掉了、漏掉了,这有漏法;在有漏里面口是最大的漏洞,这不能不知道。第四尊:
   【吉祥净叶主林神。】
   什麽是“吉祥”?古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问候多半用吉祥。现在人问候,看到人:你好吗?用这种口气了;可是远不如吉祥含义之美。吉祥的浅说,我们应该得到的都得到了,不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可以取,这就叫吉祥。这里面范围包括就很广,包括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我应该得的我才得到,不应该得的遇到也不可以取,这是吉祥的意思。凡事不仅仅是不义之财,义就是应当得的,不义是不应当得的;不应当得的名、不应当得的利,乃至世出世间一切法中,如果不应当得的你要得到,在佛法里面都是偷盗,偷盗的范围太广太广了。非分、非法,或者是夺取、或者是欺骗,或者是以威势逼迫人不能不奉献出来,统统都叫做偷盗。所以“不盗”跟儒家五常相配是配在“义”,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不盗是义。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要懂得守住自己本位的德行,长养自己的善根,非分之一切我们都不能够去取。即使是应该得到的,诸佛菩萨所表现的都是把它供养给一切众生,去做布施供养。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佛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佛应该接受一切众生供养,九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欢喜供养佛,供养佛的福报大。佛得到的供养都供养众生,都布施给别人,佛没有享受。菩萨示现在世间,阿罗汉应化在世间,都是表演给我们看,我们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要知道向他学习。他能舍,唯有能舍,他才有圆满的大福德,他的福德是在生活上,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决没有缺乏。生活在我们看起来很清苦,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是大乐。世间人在饮食一定是肉食,这饮食是丰盛,我也没吃过,说不出来,你们比我知道得多。佛菩萨眼睛里面看到那种饮食造罪业,在旁边叹息“可怜悯者”。他看到我们素食可怜,我们看到他肉食可怜,到底哪个可怜?到後来结局才知道。好心、善行、素食果报都是生天,後来享天福;杀生、肉食,跟一切众生结下的冤仇,来生在三恶道。你说哪个有福?真正的福报不是看眼前,眼前不容易看出来,眼光往远处一看就清楚、就明白了,才知道哪个是吉祥、哪个是不吉祥。实在说就在眼前,如果诸位有微细的观察,你也能够看出来。为什麽?素食的人身体健康长寿,少病少恼,能令人羡慕,这是现前的好处。也许有人问,素食的人也有短命的,也有生病的?那是另有原因,决不是素食的影响,别有原因。果然心善行善,能够依照佛的教诲,经典理论方法修学,他所得到的一定是健康长寿,一定是法喜充满。经典上记载阿难一生没生过病,他的名字阿难,翻成中国意思叫庆喜,你懂得什麽道理?常生欢喜心就不生病。病从哪里来的?病从烦恼来的,病从忧虑来的。你心里很烦很忧,你就会生病;你每一天法喜充满,怎麽会生病?这两天念佛日夜不间断,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说,他参加了,念得很欢喜,念到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因为自己以为没有这个体力,两天两夜一定会倒下来,没有想到愈念愈欢喜,愈念精神愈好,来告诉我。你在这里能产生信心,两天两夜念得生欢喜心,你要念上二十天二十夜更欢喜,信心不就生起来了吗?你不经过,不历练,你对你自己都没有信心。你经过念佛堂一段时期经历之後,我跟你讲的话你会相信。当你疲倦的时候,精神不能振作起来,到念佛堂转一圈马上就好了,体力就恢复了;不需要打针,不需要进补,那个很麻烦。世间富贵人家天天进补,补得一身的毛病,补得一身的不自在。所以真正的补品在念佛堂,听说念佛堂吃的东西、饮料也在进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忆佛念佛,我们心波波动跟诸佛的磁场能相应,这才是真正带给你法喜充满,带给你无比的健康快乐,这真正是吉祥。“净叶”。树,我们知道树木,叶是最重要的,它吸收阳光、吸收养分。叶是净叶,表清净,唯有净叶才是吉祥的。所以这名号里面因果具足,吉祥是果,净叶是因。这个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切的造作,也就是事业。世间所有一切的工作,佛弟子都可以去做,我们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读到,世尊教诫我们,“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世间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有世间意。世间意是什麽?世间意就是我们常讲的轮回心。轮回心造一切事就是轮回业;如果你是清净心,清净心造一切事就变成清净业,就是“净叶”。佛法的水准高,但是并不是高不可及;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达到的,问题都在自己。自己真肯学习,没有做不到的,我们确确实实可以过诸佛菩萨的生活。诸佛菩萨,我们在经上读到,诸佛菩萨在世间示现,在六道十法界里面示现,游戏神通,游戏多快乐,神通就是没有障碍。他们过的是什麽生活?《华严经》上讲四无碍的生活: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才真正是大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叶子叫净叶。我们怎麽学法?从哪里学起?从转变念头上做起。过去我们起心动念,念头一生起,第一个念头是我,为自己,这个念就不善。初学佛的同修听到这个话感觉得奇怪,好像这个话不通人情,确实是不通人情,不通人情它通法理。佛为什麽这麽说?佛告诉我们六道怎麽来的?六道是从我执里头变现出来的,所以佛法第一个教你把“我”这个念头突破。你再不执着有个我,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生死,大小乘佛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由此可知,我们怎麽个转变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从今天起不再为自己想。我要吃饭,就立刻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吃?我要穿衣,想到一切众生有没有衣穿?起心动念都想一切众生。我想幸福,一切众生有没有得到幸福?我想避免灾难,一切众生有没有避免灾难?念念想一切众生,久而久之“我”这个执着的念头自然就淡化了,这是大乘法的教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观念转过来,给诸位说,三年五载,十年、二十年,决定可以达到这个境界。我执破了,我们念佛往生,不是在凡圣同居土,提升到方便有馀土,再向上去那就是实报庄严土。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这才是真正的净叶,得最吉祥的果报。第五尊:
   【垂布焰藏主林神。】
   “垂布”就是慈悲布施供养,“焰藏”是智慧的宝藏。在佛经里面,光、焰、金刚这些字样都是表智慧。焰藏两个字就是指无尽的智慧德能,这一些智慧德能随着你的修学不断的增长;你的智慧天天在增长,你的能力德行也天天在增长。增长出来做什麽用处?一定要利益众生;用现代的话来说,服务社会、服务众生。虽然尽心尽力服务社会大众,除自己生活必须,对社会一无所取,这是菩萨。应当得的也舍,不应当得的更不必说了,决定不取。应当得的统统都舍,这是真正度众生,做出榜样给众生看。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不应该得到的他也要想得到。菩萨示现我应当得到的我都不要,菩萨能够这样做,久而久之就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愚痴众生看久了,看久了就会觉悟。最初的时候他不以为然,他觉得那个人傻瓜,他应当得他都不要,他傻瓜、他愚痴,久久之後他就觉悟到,他才会效法。所以菩萨示现在世间很有耐心,凡是教化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这是《地藏经》上说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刚强难化,一定要有很大的耐心。起初要随顺他的烦恼习气,然後慢慢的来转变,这东西急不得,谚语里面常说:“欲速则不达。”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机,一定要观察他的时节因缘,因缘没成熟,因缘不具足,一定要随顺。这就是高度的智慧,高度的技巧,佛经里面常讲善巧方便。垂布,垂是慈悲,我们讲是爱心、关怀照顾,无微不至。这德号总结就是以清净平等心,将我们自己的智慧德能,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广大的群众。如果这一个企业家,主林神我们把他看作现代的企业家,他能够以这些原理原则去服务社会大众,他的事业、他的前途无比的辉煌,他的福报永远无尽。决不是说这样作法就赚不到钱了,起心动念都是为我,我要赚钱,你能赚得到吗?如果你能赚得到,我就不学佛,我跟你学了。赚不到!你所赚到的,你命里头有的,命里头没有的,想也想不来。所以佛告诉我们,财富从哪里来?从财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能说多在那里就不施了。不施,你就那麽多,再就没有了。没有之後,它不但不增加,它天天损耗;现在钱币会贬值,会损耗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舍得,这个意思深。你所得到的,得到的也要舍,舍所得。不是说舍了之後,我就得了,得了之後不再舍;得到的要舍,你才与性德相应,与自性相应。自性,六祖说得很好,“本来无一物”,你得到一物赶快舍掉,才与“本来无一物”相应。你要不肯舍,你就又有一物,再得两个又两物,你的物一大堆,那个麻烦就大了,就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灾难是从这儿来的。舍尽之後什麽灾难都没有了,业障舍掉了。所以要懂得布施,懂得真正的服务社会大众。第六尊:
   【清净光明主林神。】
   这名号里面的意思非常鲜明,可是不容易做到。虽不容易做到,你要真正肯发心,不是做不到。第一要心清净,心必须要一丝毫不染着才清净。假如我们见了适合自己意思的就喜欢、贪着,这心不清净;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就讨厌它,你的心也不清净。这事难,为什麽?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有喜欢的,还真有讨厌的,这时候怎麽办?这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在作怪,不是事实。你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了解所有境界的现象都不是真的,都是假的,你在这个境界里面就不会起心动念,你才真正放得下,放下心就清净。所以彻底明白是看破,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帮助你更深入一层的看破,这是相辅相成的功夫。我们应当要做,对自己的好处太多。放下之後,我们又用什麽样的心态来过日子?我们还有这个身在,同修们你们还有家庭,你还有眷属,你还有亲戚朋友,如果统统放下了,一天到晚像个木头人一样,一点表情都没有,那都把人吓坏了,这佛还能学吗?一切看破放下之後,我们後面还有两个字:自在随缘。
   你懂得什麽叫随缘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缘是什麽?随缘就是表演、唱戏。也表现得有喜怒哀乐,样样都表现,表现得比世间人还要美满,心里头真看破、真放下,是演戏。所以人生如戏、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是讲随缘,人生如梦是讲不染着,知道它是假的。也就是说人生如梦是看破,从看破上说的;人生如戏是从放下上说的,放下之後演戏。所以我讲过,我们的经本是剧本,真正看破放下的人就跟诸佛菩萨一样,照着剧本演戏。我的生活、我的工作、我的一切活动没有自己,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在事上面非常活泼,在理上与性空相应。这人我们就肯定他是佛菩萨应世,是乘愿再来的,他不是凡夫。为什麽?不仅仅他超越六道,连十法界他也超越了,这才叫清净光明。所以我们可以做得到,不是做不到,这种生活才真正是幸福美满,过的是诸佛菩萨的生活,不是凡夫。诸位要细细去思惟、细细去衡量,这种生活自不自在?“光明”浅说,浅而言之落在我们生活上,光明磊落,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化。现在世间在外国很重视隐私权,佛教给我们光明磊落,一切透明,没有隐私。凡是有隐私大概都不是很光明的那一面,为什麽?怕人家知道。诸佛菩萨没有一桩事情不能告诉人的,没有一桩事情是值得瞒着众生的,没有。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起,样样公开,没有一点私心、没有一点私利,连我与我所都舍得乾乾净净,这身是透明的。这个地方的光明,应当从这个地方做起。最初的方便,怎麽个作法?从不妄语开始。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从不妄语做起,你才能真正做到光明磊落。第七尊∶
   【可意雷音主林神。】
   这一尊是教给我们说话。“音”是音声,这音声可意。“可意”就是一切众生听到生欢喜心,这是可意的声音,也就是可喜的声音。这音不是普通的音声,不是泛泛之音,而是能令众生觉悟之音,“雷音”。雷的音声能振奋人心,能震破众生的烦恼,震破众生的无明;还有一个意思,雷音远闻,取这两个意思。这里我们应当要晓得,这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之中,只要我们开口,遇到人跟人家交谈的时候,你就要想到我的音声是可意雷音。闲谈的时候也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世间人常说,“三句不离本行”,我们的本行就是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佛、要把《阿弥陀经》,古德讲净土宗的经典叫往生经,把这样殊胜的法门,时时刻刻存这个心,遇到的人只要他跟你交谈,你就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要跟他讲解。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完全由你自在,这种音声就是可意雷音。不仅是在讲台上,什麽地方说话的时候,乃至於打电话都是可意雷音。所以经文字字句句,都要变成我们现实的生活、真正的生活,我们就依照《大方广佛华严》剧本来演戏,那个生活多美、多麽殊胜。(下一页

 
 

2002年12月第一版|无了居士}2014年5月第四版

  京ICP备130083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