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末法时期”就是商品经济时代。资本这个幽灵一经诞生,人类社会就进入了“末法时期”。这是不可逆转的,因此,佛法从此一蹶不振。在此期间,只有极少数有缘分的人能够自觉地研修和护持佛法。
“如理的希望就是我们的生活能过得很安稳,三餐吃得饱,睡得好,穿得暖,这就够了!衣食不缺,生活安稳,小房子住得很舒服,费用少,生活容易。
一般人要求奢侈、豪华,讲求派头,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辛劳,这是得不偿失。”
净空法师这番话的道理是不错的,佛法要振兴,人就得清心寡欲,心要死;可是,商品的灵魂是资本——永无休止的、日益膨胀的嗜血的欲望,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通过持续的科技进步,花样翻新地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不断地刺激人的六识,激发和强化人的七情六欲(就连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被表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等于承认人的欲坑是个无底洞)。试想:在这种情况下,人心要是死了,资本还怎么活呀?所以,资本与佛法是冰火不相容的。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资本的一个基本的特性就是竞争——征服一切是它的天性。早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主席就通过反右倾和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俗称“四清”)割资本主义的尾巴,60年代中期更进一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目的就在于要使中国远离资本。结果呢,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国家领导人疾呼“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再这样下去,我们就将被开除球籍”。这些话绝非危言耸听,事实告诉我们:商品经济阶段是不可逾越的,人类已被资本所绑架和挟持,我们不得不与资本为伍,直至物极必反。
因此,前途依然光明,到了共产主义,佛法必然振兴,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佛法才能真正振兴。届时,孔子、耶稣在人类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将最终为老子、释迦牟尼所取代。他们才是终极的导师,只要人类还存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只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所作的一个比拟,在于强调随着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佛法的运程也到了一个明显的拐点。因此,这毕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佛法“断代”。佛家认为教法住世有正法、像法、末法三期变迁。关于三时之时限,诸说不一,有的说佛陀入灭1500年后进入末法时期,有的说2000年后,还有的说5000后进入末法时期。显然,本文所说似与第二种说法比较契合。
返回目录